2011 UW-158

2011 UW-158

2011 UW-158是一顆小行星,該行星形狀奇特,像顆去殼的胡桃。科學家估計2011 UW-158的核心含有一億噸白金,價值高達3.5萬億英鎊(5.4萬億美元)。2015年7月20日,小行星2011 UW-158將與地球擦肩而過,近地點距離地球240萬公里。

基本信息

天文數據

UW-158旋轉速度相當快,大約每37分鐘轉一圈。
UW-158對地球沒有威脅,UW-158下次以這么近的距離飛過地球附近將是2108年的事。屆時與地球距離只有240萬公里,大約是地球與最近行星距離的30分之一。這個距離是地球和月球軌道距離的六倍多,因此用肉眼看不見小行星。

主要特點

大部分小行星是眾多較小的岩石,受重力影響鬆散地聚在一起,而UW-158形狀奇特,像顆去殼的胡桃。
從大小、形狀和轉速分析,讓UW-158維持一體的因素不只有重力,否則UW-158會在快速旋轉時分裂。
這種規模的小行星應該會在漫長時間裡碰撞其他小行星而碎裂成較小的岩石,但UW-158至今仍然“硬朗”。

形成原因

行星資源公司認為2011UW-158是“X型”行星。這種“X型”行星主要是由金屬組成,從表面上看應該是大行星的殘留物。在太陽系早期中,由於經歷了劇烈的碰撞,大量的這種類型的行星都被損壞了,只剩下了堅硬的金屬核心。

如何開採

要實現太空採礦,首先得進行探測、選好目標。出於成本與技術的考慮,初期的太空採礦會優先瞄準近地小行星。
目標確立之後,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開採。由於小行星上的微重力環境,飛船設備的著陸、固定、挖掘與收集都會與在月球上截然不同。
著陸時,需要將錨鏈像炮彈一樣發射出去,牢牢釘死在小行星表面,再逐步收緊錨鏈使飛船降落。挖掘時,採礦機器也需要一直抓緊地面,以防止飛離。最麻煩的是收集礦石。開採出來的礦石碎塊會飄走,因此,露天作業可不行,還需要在礦坑上方搭建起阻攔與收集礦石的“天篷”。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將開採得到的資源運回地球了。直接運礦石當然是最簡便的方法,不過考慮到運力有限,科學家們可能更傾向於就地冶煉,只運回金屬。這樣一來,人們還需將冶煉設施先行運至採礦地點。
如果要進軍到小行星的“大本營”去開採,那么面臨的技術挑戰將更加嚴峻。“小行星帶”的太陽能利用率只有地球附近的幾分之一至十幾分之一,能源供應將成為瓶頸。同時,遠距離還為遙控操作帶來延時問題。“小行星帶”距地球有10多分鐘的通信時延,使人類的遙控難以跟上情況的變化。所以,將採礦完全交由自動機械來做也許是最具可行性的辦法。
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也許會在合適的礦場上建設基地,以便專業人員能夠親臨現場,進行巡視維護,以及應對其他更複雜的操作。

開採價值

人類目前尚無開採小行星的技術,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等機構對開採小行星興趣濃厚,因為小行星上的礦物可用來建造太空建築、提供太空探索和殖民的火箭燃料。小行星採礦創投公司“星球資源”認為UW-158等小行星適合開採;該公司投資人已鎖定數十顆小行星,研究開採可行性。
2015年7月16日,行星資源公司從國際空間發射了小行星開採測試車,開始了為期90天的太空任務,內容包括測試軟體和控制系統。該公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發射探測器,在太陽系中尋找資源豐富的近地球行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