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銀時

龐銀時

龐銀時,國畫家,1973年9月生於山東菏澤市,現居北京,先後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龐銀時,1973年9月生於山東菏澤市,現居北京,先後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龐銀時曾對中國歷代的山水、花鳥畫做過精深研究,對西方油畫亦有涉取,他的工筆、山水、花鳥畫結構嚴謹、色彩新穎、其幽境逸致,風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態;滌人之穢腸而澄瀅其神骨,致人胸襟風度品格趣味於高尚之品性。其寫意畫喜從中鋒運筆,筆力強健,墨韻酣暢淋漓,設色靜雅。常以彩墨點寫孔雀、八哥等鳥類、配以山石、小溪、野花、藤條、牡丹、荷花、玉蘭等形態的花卉搭配。野趣盎然、化象成境。形成了以“山野之趣”的花鳥畫的體勢。

龐銀時圖冊龐銀時圖冊

龐銀時 簡介

龐銀時,筆名:銀石、龐寅
1973年生於山東省菏澤市,現居北京,先後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近年來,在國內各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或聯展。出版有《龐銀時中國畫作品集》《翰墨中國、龐銀時卷》《大家風範、龐銀時作品》《深柳書堂詩集》等多部刊物。多幅作品發表於《藝術雜誌》《中國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刊物。

龐銀時 個人榮譽

2011年《南國春潮》(055號作品)獲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 。

2012年《時代新象》(96號作品)入選2012全國中國工筆畫展 。
《踏花歸來》(42號作品)獲全國第三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優秀獎 。
《都市風景線》(19號作品)獲全國第三屆工筆山水畫展優秀獎 。
2013年《幻蝶》(62號作品)入選全國第一屆中國畫學術展 。

龐銀時 作品賞析

龐寅作品集龐寅作品

龐寅作品龐寅作品

詩文賞析

曲“雙調”沉醉東風
烏髮正值盛年,卻了豪氣沖天。尋幾分閒田,禾鋤杖犁揮鞭,堤柳風和散漫。與小兒門前爭玩,不追他世外神仙。
綿綿柳絮飛亂,啾啾鶯聲也煩。望明月蟾蟾,隔著遙遙遠山,更那堪簾裹人望斷。玉減衣頻寬,問歸期終日盤算。
畫境
啾啾鳥語、聲穿林越。粼粼潭水、流若織紋。花重垂遍遮幽徑、石碎散點布折溪。香露沾衣、荼蘼外翠羽棲處;碧波泛影、洄繞中錦鯉嬉遊。丘園綠篁、可築茅舍。徐風起岸柳青拂、絲雨落漁樵隱止。陌上嵐色紅翠、崖旁花香襲人。和風麗景、賞心樂事、此人情所願而不得常見。塵囂韁鎖、雜務困身、此人情之常厭。聖人含道、賢者味象。水墨氤氳於絹素、彤管揮落於台前。風雅詠懷之心境、筆耕硯田。山川江浦之色嵐、萬象備概。風物花鳥、秋蟲鱗介、走獸狸狐、搜羅筆端。借物言志、抒君子之逸氣;一葉可窺天機、蕊中自有乾坤。文情雅仕之思、隱者無為之心。夢寐以追、願修妙手、揮毫展卷、潑墨厾點、率然亦自成趣。身置庭堂、可嗅幽幽花香、潺潺流水聞聲尋源;魚逐淺灘、鶯啼花影、滉漾奪目。猿飲清流、馬踏芳蕪、甚快吾意、實獲我心。貴夫畫之本意。芭蕉夜雨、窗外淅瀝。綺木几案、捉筆運腕、燈下身影追閃;寅時寂靜、巷內犬吠、爐中香繞、展紙噴墨、舉豪畫興正酣。筆隨指轉、蘭蕙斜倚橫岩、荊棘叢雜、亂石掩復、馨香沁潤溢遠。墨沿紙漲、菡萏直插平灘、茨菇綴落、蒲草欲扶、窈窕飄舞若仙。一筆即出、輔筆應之、筆筆隨勢而生髮。物以象形、隨類賦采、轉移模寫、經營位置、骨法用筆是也。眾法備而氣韻生。晨雞崔曉、魚腹漸白。新圖繪就、墨色淋漓清韻、斑斑點點華滋。為圖寫至九分、增一點則過矣!粘壁自賞、觀妙處則嘖嘖自喜。
硯邊點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繪畫是祖國歷史長河中的一條重要支流、源遠流長、波瀾壯闊。遠在原始社會裡、我們的祖先已開始在生活中孕育了繪畫的胚胎。鑽孔石珠、骨器、獸牙等遺物的發現表明了遠古人類的一定程度裝飾意圖的美術活動。至唐、宋中國繪畫藝術達到鼎盛時期。人物、山水、花鳥畫皆得到迅速發展、風格異彩紛呈、盛極一時。同畫嘉陵山水、李思訓三日之功、吳道子一日而成、密體與疏體的不同、金碧輝映的青綠山水、水墨混融的破墨山水、工筆與寫意各有千秋。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願而不得見、”古代逸情雅士所追求的這種境界讓我迷戀、本乎立意、歸乎用筆、展於絹素。工筆畫精緻的鉤線、講究的構圖、絢麗的色彩深深地打動了我。每一次對古畫的臨寫、賞析都是與先賢的心靈交流、畫境或虛幻、或荒寒、或蕭散、或淡雅、或簡約、或拙醜……滌人心腸、讓我沉醉其中、心神往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談到中國詩歌發展規律時說:“四言蔽而有楚辭、楚辭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古詩蔽而有律絕、律絕蔽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此。”繪畫何嘗不是如此、中國繪畫至現代可謂空前繁榮、比之宋畫在表現手法和面貌上已有很大改觀。在當今繪畫領域裡我的老師李魁正先生是一位開宗立派的大家。寫意畫的潑繪、工筆畫的沖漬、點彩、撞粉等法充分的豐富了工筆畫的創作技巧、以中國繪畫的主導思維結合西方繪畫的色彩、獨開生面、蔚然大家。在李魁正老師的教誨與影響下、我深知要成為一個既有傳統功底又要有創新意識的畫者。“我有我法”是我的左右銘,我有意在沒骨繪畫上探究、從立意、題材、構成、色彩技法等方面力取做到讓作品有內涵、有思想。我是一個唯美主義者、將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融入筆端、捕捉山川、河流、樹木、花卉、禽鳥神韻、表現寧靜典雅之美、萬物爭榮之象。
每創作一幅畫都是作者對大自然的體察、感悟、物象必須吸引你、震撼你、你畫出畫來才會有共鳴。我在廣東湛江公園看到一大片夾竹桃花、墨綠的葉子簇擁著粉紅色的花朵、遒勁有力的老桿穿插其中。微風拂過、花葉輕舞、象潮水一樣涌動、甚是壯觀。在我國北方是見不到如此繁茂的景象、也許是我初到南國、見此美景興奮異常、我決心要好好的把它畫下來、之後就有了“南國春潮”的誕生。春風時至、帶來了滿山遍野的綠樹紅花、丁香花也隨既綻放了自己的風彩、有粉紅色的、白色的、紫色的、一棵樹緊挨著一棵、花團錦簇、真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丁香花也是我愛畫的題材。象作品“湖山清曉”“浮雲橫黛”碧玉紅裝”都市風景線”“幻蝶”等都是有過感動、有過心潮澎湃、有過對大自然的敬仰、才畫出來的。
我認為一位畫家不要為“風格而風格”、不要讓以前的面貌、題材、表現手法而束縛、要敢於探索、敢於推反自己、我想這樣才會有進步、不然以前這樣畫、現在這樣畫、以後還這樣畫、這樣固然能讓人記住你、但也限制了你的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16年元月於北京雲澤軒、龐銀石

相關評價

步入新征程——
觀龐銀時大寫意花鳥畫作品有感
龐銀時2007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李魁正花鳥畫工作室》學習。憨厚而樸實、誠懇而堅毅的山東漢子是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從中國藝術研究院畢業後到現在的八年時間裡,龐銀時潛心攻研中國工筆花鳥畫和工筆沒骨法,併兼習現代線描藝術。他的工筆花鳥畫作品《南國春潮》2011年獲“全國第八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踏花歸來》2012年獲“全國第三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優秀獎,工筆沒骨山水畫《都市風景線》2013年獲“全國第三屆工筆山水畫展”優秀獎,並成為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然而他並沒有就此滿足和止步不前,而是改弦更張開始了向大寫意花鳥畫探索的路程。我真為他的這種勇氣感到高興。
我深知作一個工寫兼能的畫家是多么的不容易,這不但要有既能工又能寫的天份,還要有廣博的文化學養和一定深度(詩書畫印)的文人氣格。然而對於有志者來說,走新路、攀新峰卻是知難而進的可貴精神。最近龐銀時向我展示了自己近一年來畫的寫意花鳥畫作品。其中有二種類型:一是以意筆雙鉤平塗石色寫山花野卉、以水墨淡彩畫山石和留出小瀑布、溪流並穿插山水畫中的斷雲的手法組構中近景而成章,面貌清新、意境幽雅。二是以彩墨點寫的孔雀、八哥等鳥類、配以山石、小溪、野花、藤條、牡丹、荷花、玉蘭等形態的花卉搭配。野趣盎然、化象成境。這些畫作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的嚮往。龐銀時的這種探索、可以說辟出了自己以“山野之趣”的花鳥畫的體勢、是一個可喜道路。
其實,我以為無論是學習工筆還是寫意亦或是學習書法,首先要憑自己的直覺在欣賞研習傳統經典作品中能與古人和前輩的風格意趣對位,並找到自性和審美契合點,不要求全或懷疑自己的選擇,但選擇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在初選後的征程中不斷補充、糾正和調整自己的方位與定向。當然你如果認定自己是學習大寫的一塊材料的話,那你自然不會以前輩小寫意畫家作為主要參考係數,何況還要看你適合哪一種風格和體例。但就研習大寫意花鳥畫而言,總要追溯到唐宋的王維、文同、蘇軾、米芾、揚無咎等文人畫家,而元人的沒骨寫意,明人的潑墨大寫、清代的文人水墨高峰,直到清末民初諸名家大師及至20世紀中葉後的陳師曾、齊白石、潘天壽等,大寫意花鳥畫藝術已經十分完整的走完了它文人畫的歷史路程。此後的大寫意其審美取向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舊文人畫之路,因為自從科舉制度被廢除嚴格說是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大寫意花鳥畫已經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也正因為今天的大寫意花鳥畫家既不可能完全脫開傳統文化和詩文書畫的根底(根基和底蘊),又要有新文化學者的函養,所以當代的“大寫意”完全可能會成為變異了的或與西方、東洋融合的審美新樣式。我以為這也是歷史的必然,我們無需妄加可否。因為它仍然是中國畫轉型中的一種拓展,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之一。於是我們不妨在不斷體悟傳統精華的同時去努力尋覓新時代的“大寫意”之路並開創自己的新天地。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會在不斷的習師擬古中無時無刻不在感懷著古人和前輩經典作品中深印在腦海里的那無以倫比的筆墨形態和高妙的境界與布局以及那獨具個性的題字和用印......。每當我品味和咀嚼諸前輩大師的這些營養時,心中總有無限的愉悅和入定的神往之感。
龐銀時還年輕,他的大寫意探索之路還很長,相信他一定會在不斷的攻堅中克服重重困難,結出碩果。祝願他有更大的進步,取得更大的成績。
李魁正
2015年12月21日
花鳥之美水墨情懷
---------讀龐銀時國畫作品
龐銀時,筆名銀石、龐寅,山東荷澤人,擅長山水、花鳥、人物畫,每年都有經典作品問世,並受到藝術界同仁的高度關注,他的作品不僅以深厚的筆墨功力,新穎的造型和立意,筆酣墨暢的雄渾風格使人們受到藝術審美的打動;而且還從那滿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涌動奔騰活力的時代精神的畫作中,受到筆墨情韻的啟迪。透過銀石的作品可以看出,筆墨是他描寫生活表達感情的最佳支點。
銀石有著堅實而全面的繪畫功底,懂得在傳統與現代的國畫技法上吸取,以更加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這當然與他勤寫生重創作、提倡精品、深居簡出、潛心研究國畫,以及受益在天津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的老師多年的教誨和影響。生活的實踐,給予他更多的領悟和靈性。銀石用心體會和吸收了古人的筆墨精華,他用筆如寫書,任情姿性,縱橫揮灑,很有其韻,又溶入了強烈個性,尤其是在氣勢和力量方面創造性地發展了筆墨傳統。天骨開張,且精氣。內斂取墨宜精,燥中帶潤,焦淡相宜,筆起一畫奇崛多姿。
只有好人品,才有好畫品。要學畫好畫先學做好人,銀石性情很溫和,不吹噓拍馬,且待人和氣,從不擺架子。銀石有著極高創作激情的這些年來由他創作的《南國春潮》、《時代新象》、《都市風景線》等作品獲全國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併入編著《龐銀時工筆畫集》、《龐銀時工筆山水畫》、《人物白描畫譜》等。但他對自己的創作與前進從不滿足,每一幅作品都要求要有創新,有新意,技法不斷的改進提高。灑脫的線條,豐富的墨韻,無不顯出他的筆墨功底。讀銀石的作品,你會得到很多的樂趣,同時也顯露出銀石的文化底蘊。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在他的繪畫中得到了體現與發揚。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在題材的選擇和形象意境的處理上,也都作了著意的追求,他的作品處處匠心經營,造型簡練,色彩單純,筆墨的節奏,處處都表現著自然和心靈的一種節奏和韻律,用筆墨章法組成的對比節奏顯得十分理性,但同時也能給人以視覺和靈魂的震撼。中國畫講畫理、畫情、畫趣,繪畫作品是以情動人。銀石的每一幅創作,都要深思熟慮,寫自己的感受,吐自己的肺腑,畫自己的思想,其構圖嚴謹細膩從不草率,但決無雕琢。銀石作畫,意在筆先,他將花鳥畫的大美與傳統水墨溶為一體。一旦靈感迸發,便將滿腹激情傾注於筆端,躍然於紙上,所以,他的畫大多都是一氣呵成的。這種以情入畫的情形,在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來。水墨花鳥畫,在數十年間大多兼工帶寫,一揮而就,隨心所欲的筆墨造型在銀石的花鳥表現中是一個很大的提高與推進。他抓住中國畫筆墨的表現本質,以不似勝似,其簡練的造型,花鳥的姿態、性情、氣質、神態、均生動豐富感人。
墨至佳處亦是難。一個日臻成熟的畫家每一天似乎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下一步該怎樣畫。這對於畫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壓力。然而正是這種壓力無時無刻不在迫使銀石去探索,去爭取、去創造。在濃縮生活的同時又不斷地否定自我。潛移默化、曲折徘徊才得今天造詣。但這在銀石的眼裡僅僅是一個起點的開始,隨著時光的推移和對自我的不斷超越,可望在其水墨世界中將會有更大的造化。
工藝美術出版社副主編
丹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