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又稱嵴突):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且引起臨床症狀的一種鼻內畸型臨床常表現為持續或間歇性的鼻塞、流膿鼻涕、頭暈、頭痛、流鼻血等。事實上大多數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如果偏曲程度輕微,未引起以上臨床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只有當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並引起鼻腔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時,方診斷為鼻中隔偏曲。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錐樣突起,則稱骨棘或矩狀突;如呈由前向後的條形山嵴樣突起,則稱骨嵴。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通氣等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時稱鼻中隔偏曲。如鼻中隔偏曲未引起功能障礙者,為生理性偏曲,可不置理。

基本信息

疾病概述

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不在正中而向一側偏斜或向兩側偏曲,亦可形成崎或棘,並引起鼻阻塞或頭痛症狀的病症。凡成年人鼻中隔有輕度偏曲而無自覺症狀者應列為生理性偏曲。

鼻外傷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軟骨發育不均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且引起臨床症狀的一種鼻內畸型事實上大多數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但是否引起鼻部症狀,常取決於下列因素:
1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顯局部突起,該部正處於鼻瓣區。
2鼻甲骨氣化程度。
3梨狀孔外側緣骨質或鼻瓣區軟骨有否畸形等。

疾病類型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類型
鼻中隔偏曲有各種不同的類型,表現出不同的症狀。軟骨部和骨部均可出現偏曲。軟骨部前端偏曲並突入一側鼻前庭者,稱鼻中隔軟骨前脫位

按偏曲的形狀,鼻中隔偏曲可分為:
1.“C”形偏曲:鼻中隔凸向一側,常僅限於軟骨部,也可為軟骨和篩骨正中板同時向一側偏曲。

2.“S”形偏曲;篩骨正中板偏向一側,而中隔軟骨偏向對側。

3.嵴突:鼻中隔上的長條形隆起,自前下向後上走行。多位於上頜骨鼻嵴或犁骨上緣。有的嵴突為軟骨脫位重疊所造成。

4.棘突(距狀突):為局限性尖銳突起,常位於中隔軟骨與骨部接合處。
按偏曲的方向分類,有縱偏、橫偏和斜偏。按偏曲的部位分類,可分為高位、低位、前段、後段偏曲。

鼻中隔偏曲與慢性鼻竇炎

嚴重的“c”型偏曲使一側鼻腔阻塞.凹面側的鼻腔顯得過大,空氣過分通暢,冷空氣刺激神經末梢,可引起匣射性頭痛寬暢的鼻腔,日久因生理性補空作用,使黏膜及鼻甲代償性肥厚,致鼻腔縮小,呈現兩側同樣鼻塞。尖角樣隆起的棘突,當鼻甲腫大時,其尖端壓迫鼻甲黏膜,成為慢性、反覆發作頭痛的原因;長條狀突出的嵴突。它好發的位置,常正對中鼻道.因此經常阻塞鼻道,影響鼻竇開口,使鼻竇引流不暢.而導致慢性鼻竇炎。位於中隔前下方的嵴突,由於接近前鼻孔,易為外傷.常為慢性鼻出血的局部原因。鼻巾隔偏曲引起許多症狀,尤其是阻塞鼻竇竇口.成為慢性鼻竇炎的原因.因此治療暈竇炎的病因,經常考慮對偏曲中隔矯治。

疾病原因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一)外傷:外傷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外傷史常早已遺忘。當時因鼻中隔的各個組成部分發育未全,故不顯症狀,以後隨年齡增長始逐漸發展成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傷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軟骨脫位。

(二)發育異常:鼻中隔原由數塊軟骨組成,以後分別骨化,才出現骨部鼻中隔。在發育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骨和軟骨的發育不均衡,而形成畸形或偏曲,或在鼻中隔各骨或骨與軟骨之間的接縫處形成距狀突或嵴。腺樣體肥大、自幼張口呼吸、硬齶高拱者的鼻中隔發育受限,也可發生鼻中隔偏曲。
(三)壓迫因素:鼻腔內腫瘤或異物壓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側。

疾病檢查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軟骨部偏曲診斷較易,高位或後段偏曲易被忽視。本病必須與鼻中隔黏膜肥厚相鑑別,以探針觸之,後者柔軟,且易壓成小凹。檢查時可見鼻中隔偏曲的各種類型,按偏曲形態分類,有“C”型、“S”型、嵴和距狀突等。按偏曲部位分類,則有高位、低位、前段、後段之別。

鑑別診斷

鼻中隔偏曲的診斷不難,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經鼻鏡檢查便可診斷。但須與鼻中隔結節相鑑別。後者發生於中隔離位近中鼻甲處,系中隔黏膜限局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針觸及,質地柔軟。中隔結節的形成與膿性鼻涕的慢性刺激有關。

另一罕見者為鼻中隔梅毒瘤,其質地中亦較硬,但該處黏膜明顯充血。

疾病症狀

鼻中隔偏曲矩狀突
鼻中隔偏曲的症狀輕重與鼻中隔偏曲的類型和程度有關。中隔偏曲依其偏曲方向,有偏向一側的C型,也有偏向兩側的S型,依其形態有突(半圓形突起)和矩狀突(尖銳突起)兩種。外傷造成的鼻中隔軟骨脫位,有時可突於鼻前庭。

中隔高位偏曲時的偏曲部常與中鼻甲緊密接觸,可致中鼻道狹窄。鼻中隔偏曲明顯者,兩側鼻腔大小相差明顯。一側鼻腔明顯狹窄者,對側鼻甲常有代償性肥大。
主要症狀如下:

(1)鼻塞多呈持續性。一側偏曲呈C形為單側鼻塞,兩側偏曲呈S形為雙側鼻塞。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見的症狀。鼻塞嚴重者,嗅覺減退。

(2)反射性頭痛如偏曲部分正位於中鼻甲或下鼻甲,且與鼻甲接觸甚至相抵,常引起同側頭痛,也可成為鼻部神經痛原因之一。鼻內滴用血管收縮劑鼻黏膜表面麻醉後,頭疼可減輕或消失。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3)鼻分泌物增多:鼻中隔偏曲,刺激腺體,使鼻分泌物增多,若繼發感染刺激鼻黏膜,分泌亢進,多為粘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若伴鼻竇感染,則為膿性。

(4)鄰近器官的症狀若中隔偏曲部分位於中鼻道中鼻甲相對應處,壓迫並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氣化過度、黏膜肥厚,皆可妨礙開口於中鼻道的鼻竇引流。日久可誘發鼻竇炎並產生各種症狀。如影響咽鼓管通氣引流,可發生耳鳴及聽力減退。

(5)鼻衄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狀突處黏膜較薄,經常受氣流及塵埃的刺激,則黏膜乾燥、糜爛易發生鼻衄,但有時鼻衄也可見於偏曲凹面

(6)血管運動性鼻炎則症狀加重。

危害

1、鼻中隔偏曲會導致鼻樑下塌,若不及時妥善處理、造成軟骨軟化壞死、也可發生
此類畸形。
2、廣州後勤醫院專家提醒鼻中隔偏曲會導致鼻中隔穿孔,鼻中隔兩側軟組織分離不充分時、即使去除軟骨
或骨部也易撕裂軟組織
3、鼻中隔偏曲會導致鼻中隔血腫,鼻中隔血腫系鼻中隔軟骨膜間出血所致,較大血
腫須予處理。
4、鼻中隔偏曲會導致顱內併發症,這種鼻中隔偏曲的危害比較少見,但是鼻中隔膿
腫或篩板破損,使顱內感染機會增多,造成的顱內感染等顱內併發症後果很嚴重. 5.鼻中隔血腫:系鼻中隔軟骨膜間出血所致。術後抽出鼻腔填塞物後若發現鼻中隔兩側均有半圓形隆起,質地柔軟,患者主訴鼻塞,雖滴用生理鹽水也不改善。小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血腫須予處理。

6.鼻樑下塌:多由於手術中去除中隔軟骨時鼻樑部去除太多所致。術後並發的鼻中隔膿腫若不及時妥善處理,造成軟骨軟化壞死,也可發生此類畸形。

7.鼻部症狀(特別注意也可毫無鼻部症狀):鼻塞、鼻出血、流涕、打噴嚏(過敏性鼻炎症狀)、鼻背脹痛、打鼾、嗅覺減退、鼻樑歪斜;

8.顱內併發症:少見,鼻中隔膿腫或篩板破損,可使顱內感染機會增多。
【鼻中隔偏曲】“微創復位療法”讓您輕鬆告別鼻中隔偏曲
通過568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證實:功能性內窺鏡手術(FESS)聯合德國Storz耳鼻喉內窺鏡系統形成的“微創復位療法”在治療鼻中隔偏曲方面實現了微創精細治療,避免了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創口大、恢復慢、護理難度大、損傷正常組織功能的弊端,藉助內窺鏡系統高倍、清晰、準確、直觀的鏡頭,醫生可以對鼻部進行精細化治療,達到傳統手術無法到達的區域,將鼻中隔偏曲手術的安全性、可控性與功能性提高至一個新的水平。
患有鼻中隔偏曲不治療對身體的危害大嗎?廣州粵海耳鼻喉科醫院專家提醒,鼻中隔偏曲看似小病,治療不及時卻可引發一系列的嚴重危害,建議患者必須要正確認識這一點,患病後及時接受科學規範的先進技術進行針對性的盒子裡,早日徹底擺脫疾病困擾,恢復健康,預祝早日徹底康復。
康復實錄
“你開車怎么睡覺呀!”打呼嚕司機嚇
他晚上睡覺老是打呼嚕,造成睡眠質量差,第二天工作沒精神,稍微有點堵車呀,或者車開的慢點,...[詳細]
·患有鼻息肉具體有哪些症狀
·孩子鼻炎治好了前途一片光明
·能聽到妻子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

治療措施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治療
手術矯正是唯一治療方法。但若同時有鼻息肉鼻甲腫大,應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術。若鼻通氣改善,鼻部症狀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處理。

1.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應予以手術:
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長期持續性鼻塞者。
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響鼻竇引流者。
③因中隔偏曲致反覆鼻出血者。
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頭痛者。
⑤有鼻中隔明顯偏曲的血管運動性鼻炎(結構性鼻炎)。

2.下列情形應屬手術禁忌或暫緩手術
①鼻內急性感染者。
②未經治療的鼻竇炎。
③某些全身性疾病和糖尿病肺結核、嚴重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
④女患者月經期中。
⑤18歲以下者。

疾病治療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
一)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這是治療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許0.1%腎上腺素)棉片分別置於兩側嗅裂總鼻道內行,鼻黏膜表面麻醉然後,用含有0.1%腎上腺素的1%普魯卡因或0.5%利多卡因於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潤麻醉,可有利於該處黏膜骨膜分離,如經此處同時,向鼻中隔黏膜軟骨膜下注射少許生理鹽水,使其隆起則有利於粘軟骨膜的分離,尤其是尖銳的矩狀突處。

1.切口左側鼻前庭皮膚與中隔黏膜交界處,上自鼻中隔前端頂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適當延長,以便於手術操作應注意不可切透軟骨,以免損傷對側粘軟骨膜切開軟骨表面的軟組織露出瓷白色的軟骨。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2.將鼻中隔剝離子從切口處置於該處軟骨膜下緊貼軟骨表面,分離軟骨膜和骨膜分離時由上而下並與鼻樑平行應主要依靠剝離子側緣分離分離範圍:前上達鼻中隔軟骨前上緣下達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須分離一部分向上向後均須超過偏曲部分至少1cm。
3.分離到偏曲突起處時,應先從突起四周仔細分離,以減輕突起處黏膜張力最後再分離突起處粘骨膜。

4.在原切口後約2mm處以中隔黏膜刀切開中隔軟骨,但不能將對側粘軟骨膜切透切開時刀刃應與軟骨平面斜交。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治療
5.將剝離子從軟骨切口伸至對側粘軟骨膜下緊貼對側軟骨於骨表面分離,對側粘軟骨膜和骨膜分離範圍與切口側相同,當分離至軟骨偏曲之凹陷處時應格外小心該處黏膜軟骨膜,可能與凹陷之軟骨粘連較緊,應注意防止軟組織破裂為使最凹處,黏膜易於剝離也可在剝離該側軟組織前於粘軟骨膜下注入少許生理鹽水,以使凹陷處粘軟骨膜隆起有利於分離。

6.鼻中隔軟骨及骨部兩側組織分離後,由切口處置入鼻中隔張開器將鼻中隔兩側軟組織撐開,充分暴露鼻中隔軟骨骨面和剝離出的骨面用,鼻中隔鏇轉刀先由軟骨切口上端與鼻樑平行向後推出篩骨垂直板,然後將其向下至梨骨處,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緣及上頜骨鼻嵴上緣拉回,即將鼻中隔軟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軟骨片暫時保留,以備兩側軟組織剝離破裂時,可將其平整置於破裂處兩側軟組織之間,以避免鼻中隔日後穿孔使用鏇轉刀時,應注意鼻中隔前上緣不可去除過多至少應保留6mm寬的軟骨,以防止日後鼻樑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鉗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對於底部的骨質嵴突可用鼻中隔骨鑿去除,對於篩骨垂直板不宜去除過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轉的方式,使骨片折斷以免損傷篩板而引起併發症。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影像
8.將術中的血液血塊及鑿骨時的碎骨屑清除乾淨,取出鼻中隔張開器將兩則軟組織貼合從兩側鼻腔觀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矯,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應重新放入張開器將其去除。

9.兩側軟組織貼合後將切口縫合2-3針,或不縫合兩側鼻腔,以滅菌凡士林紗條填塞,填塞時宜先將紗條鋪於切口處或軟組織破裂處,加以保護然後再填入剩餘紗條。

10.24小時後抽出鼻腔紗條,為防止抽出後噴嚏發作可囑患者以手指甲輕掐雙側鼻骨下緣,術後一周鼻內滴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並隔日以麻黃素棉片收縮和清理鼻腔,術中如有粘軟骨膜骨膜破裂,術後清理鼻腔時應特別注意,及時去除該處多餘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縫線術後5天即可拆除。

二)鼻中隔成形術鼻中隔成形術的特點是,既能矯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軟骨支架且,極少有術後中隔穿孔,該術式適用於鼻中隔軟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1.麻醉及患者體位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

2.切口於鼻中隔偏曲凹面一側將鼻小柱向對側牽拉在中隔軟骨游離緣的鼻前庭皮膚處自上而下切開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緣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後分離鼻中隔凹面側的軟組織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側的鼻中隔支架。

4.將中隔軟骨在鼻背緣與鼻側軟骨離斷,自中隔軟骨後上及後下底部與骨質交界處分別切除一窄條(3-4mm寬)中隔軟骨使整箇中隔軟骨,只附著於對側未被剝離的辦組織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經中隔軟骨離斷的後緣伸入中隔剝離子分離,對側鼻中隔骨部的黏膜然後以中隔咬骨鉗切除篩骨垂直板梨骨等處的偏曲部分。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
6.於中隔軟骨凹陷最顯著部分在凹面側軟骨表面作數條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對側粘軟骨膜切口長度應幾乎達到整個軟骨凹陷邊緣,也可在切口之間切除1mm寬的軟骨條,經此處理後的中隔軟骨所具有的彈力,將允許軟骨處於平直將其推回中線即可。

7.檢查雙側鼻腔看是否還有偏曲部分,如還有剩餘偏曲部分應重新撐開切口進行處理。

8.切口縫合雙側鼻腔用凡士林紗條等壓填塞,24小時後抽出紗條其他處理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

疾病偏方

鼻中隔偏曲生理鹽水
1.取開水500毫升倒入大瓷碗或其他容器中,加入食鹽4.5克配成0.9%的生理鹽水。當水溫冷至40--45℃時,將鼻孔沒入鹽水中,隨吸氣將鹽水吸入鼻腔,再隨呼氣將鹽水衝出鼻腔,這樣反覆沖洗鼻腔至清潔為度,然後將頭儘量下垂,使鼻腔和鼻竇里的鹽水及稀釋後的溶液流出。鼻腔沖洗後,呼吸暢通無阻,舒適無比。此法每日早晚各1次,10天即可痊癒。

使用此法應注意:當一側或雙側鼻孔不通氣時,應先滴一滴鼻炎淨,使鼻孔通氣,然後再洗。鼻炎嚴重時,可在水溫40--45℃時,加入慶大黴素16萬單位,或加入其他抗菌藥物。

2.用房屋背陰牆下潮濕處的青苔,用小刀割下裝在瓶內,然後用消毒紗布沾一點青苔,捲成小卷,放入兩個鼻孔,交替塞,每3--4小時更換1次,一般最長5天即收效,無任何副作用。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諮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預防護理

鼻中隔偏曲黃連膏
一、鼻中隔偏曲與矩狀突
1、預防重點主要是防止鼻部外來損傷。
2、矯形手術後鼻腔粘塞物可於術後24-48小時內抽除。可先抽右側,翌日再抽另一側。
3、由於鼻內手術後黏膜反應較明顯,抽去紗條後,鼻內可薄薄地塗擦黃連膏
4、若切口癒合良好,術後5天可除盡填塞物。

二、鼻中隔血腫
1、無特殊預防方法,唯注意外傷。
2、手術後24-48小時,取出填塞物。
3、禁止噴嚏,無法控制時,輕輕把鼻子捍緊,再開口打噴嚏

三、鼻中隔膿腫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X片
1、未化膿之前,認真敷藥。
2、切開或自潰後,注意引流通暢。
3、換藥清潔創口時注意不要損傷對側鼻腔的黏膜。否則,黏膜因損傷而形成潰瘍,則勢必導致鼻中隔穿孔,為今後矯形增加麻煩。

四、鼻中隔穿孔
1、改掉隨便挖鼻的習慣。
2、對鼻中隔血腫鼻中隔膿腫鼻中隔潰瘍等病,需精心治療,不能延誤拖延。
3、手術後護理,

4.注意防寒保暖,當心感冒著涼。

5.預防重點主要是防止鼻部外來損傷。

五、定期做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的到醫院檢查鼻腔。

併發症

1.鼻中隔穿孔 ①多發生於術中剝離軟組織時因動作粗暴使其雙側於對稱部位破裂②鼻黏膜有感染性炎症時即使單側撕裂也可導致穿孔③鼻中隔兩側軟組織分離不充分時即使去除軟骨或骨部也易撕裂軟組織若雙側撕裂可將取出的軟骨片置於兩側裂口間用一“U”型塑膠片放於雙側破裂處表面藉以起保護作用然後兩側以均勻壓力填入凡士林油紗條最後小心抽出塑膠片
2.鼻中隔血腫 系鼻中隔軟骨膜間出血所致術後抽出鼻腔填塞物後若發現鼻中隔兩側均有半圓形隆起質地柔軟患者主訴鼻塞雖滴用麻黃素生理鹽水也不改善小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血腫須予處理
3.鼻中隔膿腫 系鼻中隔血腫細菌感染所致手術時機選擇不當在鼻內感染期或有較多膿性分泌物時皆可造成自切口處的感染
4.鼻樑下塌 多由於手術中去除中隔軟骨時鼻樑部去除太多所致術後並發的鼻中隔膿腫若不及時妥善處理造成軟骨軟化壞死也可發生此類畸形
5.顱內併發症 少見鼻中隔膿腫或篩板破損可使顱內感染機會增多

鼻中隔軟骨彎曲手術過程

1、麻醉及患者體位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
2.切口於鼻中隔偏曲凹面一側,將鼻小柱向對側牽拉,在中隔軟骨游離緣的鼻前庭皮膚處自上而下切開,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緣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後分離鼻中隔凹面側的軟組織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側的鼻中隔支架。
4、將中隔軟骨在鼻背緣與鼻側軟骨離斷,自中隔軟骨後上及後下底部與骨質交界處分別切除一窄條(3~4mm寬)中隔軟骨,使整箇中隔軟骨只附著於對側未被剝離的辦組織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經中隔軟骨離斷的後緣伸入中隔剝離子,分離對側鼻中隔骨部的黏膜,然後以中隔咬骨鉗切除篩骨垂直板、梨骨等處的偏曲部分。
6、鼻中隔軟骨彎曲於中隔軟骨凹陷最顯著部分,在 凹面側軟骨表面作數條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對側粘軟骨膜,切口長度應幾乎達到整個軟骨凹陷邊緣,也可在切口之間切除1mm寬的軟骨條。經此處理後的中隔軟骨所具有的彈力將允許軟骨處於平直,將其推回中線即可。
7、檢查雙側鼻腔,看是否還有偏曲部分,如還有剩餘偏 曲部分,應重新撐開切口進行處理。
8、切口縫合,雙側鼻腔用凡士林紗條等壓填塞,24小時後抽出紗條,其他處理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

診斷鑑別

一般經鼻鏡檢查便可診斷.但須與鼻中隔結節相鑒 別.後者發生於鼻中隔高位近中鼻甲處,系中隔黏膜限局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針觸及,質地柔軟.中隔結節的形成與膿性鼻涕的慢性刺激有關.另一罕見疾病為鼻中隔梅毒瘤,其質地雖亦較硬,但該處黏膜明顯充血.
對鼻中隔偏曲的診斷,一方面注重是否 引起鼻腔、鼻竇功能障礙,注重與其周圍解剖結構的關係;另一方面,注意鼻中隔偏曲(即使較輕度的)是否影響鼻腔或鼻竇手術以及手術後的效果,即能否引起術野狹窄或術後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障礙和粘連等.
軟骨段偏曲,診斷較為容易.鼻中隔後段或高位偏曲易被忽略,需用1%麻黃素收縮鼻黏膜後,方可窺見、確診.在診斷中應注意鑑別是否為肥厚的鼻中隔黏膜.用探針觸之可出現明顯凹陷者則為黏膜肥厚.
鼻中隔偏曲的診斷較易確立,但應防止掩蓋鼻腔、鼻竇、鼻咽等 其他更為重要疾病的診斷.如鼻咽癌、鼻竇真菌病等也有類似鼻中隔偏曲常見的鼻塞、頭痛和鼻出血等症狀.故在確診鼻中隔偏曲的同時,尤其在施行鼻中隔矯正術以前,尚應排除鼻腔、鼻竇、鼻咽等處更為嚴重的疾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