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波表

電波表

所謂電波表,機身由原子時鐘和無線電接收系統組成,由國家授時中心發出準確時間,通過無線電接收系統接收、經CPU處理後顯示時間,電波表30萬年誤差不會超過一秒。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接受標準時間信息的電波後,可以自動校對時間的手錶。電波鐘表是人類計時技術發展歷程中,繼沙漏、日晷、機械鐘錶、石英鐘錶之後的第五代計時器。電波鐘表技術和產品的出現是人類計時史的又一次革命。

基本信息

技術特點

電波表電波表
電波鐘表將傳統鐘錶技術與現代時頻技術、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多項技術相結合,通過接收國家授時中心以無線電長波傳送的標準時間信號,經過內置微處理器解碼處理後,自動校準計時器走時,使電波鐘表顯示的時間與國家保持的標準時間自動保持精確同步。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與西安高華電氣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低頻時碼電波授時新技術,致力推動中國電波鐘技術發展,推出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波鐘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德國、美國、英國、日本之後第五個實現長波授時技術民用化的國家。

相關說明

電波表電波表
電波鐘表通過內置微處理器接收國家授時中心發播的標準台北時間信號,並自動控制所顯示的時間與標準時間保持精確同步。
自動接收
裝入1節5號電池後,秒針會先定位於鐘面12點位置。然後,時針和分針會定位於4點、8點或12點三個位置之一。然後,三針定位後,開始接收,此過程三針處於靜止狀態。正常接收到時間後,錶針快速追至標準時間位置,此過程最長約需4分鐘。若收不到信號,三針處於靜止狀態。
2.手動接收
在正常走時狀態下,按下設定鍵(SET)持續4秒鐘以上,此時錶針開始轉動到下一個初始位置(12:00、4:00、8:00其中之一),並開始接收信號。接收信號時間不超過10分鐘。接收到標準時間信號,電波鐘時間將調整到接收到的標準時間;未接收到標準時間信號,電波鐘將返回到原來時間。
石英鐘錶走時模式
電波鐘在盲區可作為石英鐘錶使用。
發播台發播時間及信號覆蓋範圍說明
本電波鐘僅適用於接收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發播的BPC(呼號)的時碼信號。
目前信號發射時間,每天9:00時~17:00時,21:00時~5:00時,毎天總計16個小時傳送電波信號。
9:00~17:30;
21:00~5:00;
時碼信號良好覆蓋範圍為:以國家授時中心陝西蒲城發射台為中心,半徑1000公里(地波),和2500公里(天波)。接收傳輸的信號以夜晚時間段效果最好。
由於無線傳輸信號的物理特性,該產品可能會出現少量誤碼現象。如有該情況發生,請重新啟動即可修正。
電波鐘作為無線電接收裝置,為減少電磁干擾,請儘量放置在離電視機、電腦等電器1米以外的地方。在靠近窗戶的地方使用或適當調節電波鐘的擺放方向和位置,可獲得較好的信號接收效果。無線電信號的接收有盲區。

發展歷程

電波表電波表
1985年,第一個由無線電波控制的座鐘問世了,榮漢斯為製造精確腕錶的可能奠定了基礎。
1991年,電波手錶,發明人:榮漢斯鐘錶有限公司(JunghansUhrenGMBH),至今為電波表的專利擁有者.
卡西歐公司自1995年發售自己的第一隻電波表以來,至2007年5月全球累計銷售電波表已突破一千萬隻大關。
電波表內置高感度小型天線,接收標準電波進行自動對時,因而可以實現時間上的精準。在國際上,德國、英國、美國、日本都已經有標準電波的傳送。2007年7月,在中國河南商丘建成的新電波塔已經開始傳送電波。
卡西歐1995年在德國開始發售自己的第一隻電波表(FKT-100)。1999年日本開始傳送標準電波後,卡西歐於2000年開始全面擴大電波表的研發規模。2001年研製出低耗電、帶夜光照明的自動校時電波手錶。2002年研製出可同時接收日本美國等三種電波的型號以及機身更加輕薄的女裝表。2004年卡西歐成功解決了金屬錶盤手錶的電波接收問題。2006年,更是研製出了可同時接收美國、歐洲、日本等五種電波的全球化產品。
通過這些積極的產品研發活動,卡西歐在電波表的市場逐步取得領先並開始引領電波表的最尖端技術。
通過一系列引領市場的產品的推出,電波表也逐步得到消費者的好評。從2000年的銷售10萬隻,到2003年的150萬隻,而在2006年更成功的銷售了250萬隻。2007年5月底,電波表銷售突破一千萬隻的手錶生產廠商。其中日本市場銷售了約540萬隻,歐美市場約460萬隻。目前,卡西歐的電波手錶在亞洲的日本、韓國,歐洲的德國、英國等25個國家,中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全球30多個國家均有銷售。
電波表將是繼石英表取代機械錶成為鐘錶市場主流之後又一鐘錶業的革命性技術產品。電波表必將成為未來中國鐘錶市場的主流。為此,技術革新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全世界的消費者製作更精良、更具科技價值的優質腕錶。
電子手錶的歷程
電子手錶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五代演變。
第一代叫擺動式(用電磁擺輪代替發條驅動)電子手錶。這種表在1959年由瑞士開始研製,是利用生產擺輪遊絲的成熟經驗和精湛技術製成的。
第二代叫音叉電子手錶。1960年,美國研製成音叉電子手錶。它是電子技術和精密機械加工結合的初步嘗試。這種表的零件加工要求和裝配調整工藝比機械錶難度要大,所以還沒有來得及推廣就被迅速發展的第三,第四代電子手錶代替。
第三代叫指針式水晶電子表。水晶就是石英的俗稱。1930年製成世界上第一台石英鐘。60年代,半導體積體電路的發展,使水晶套用於手錶工業成為可能。1969年,日本研製成石英電子手錶
第四代叫液晶顯示式電子手錶,也叫全電子表或固態表。20世紀70年代,瑞士、日本等國研製成液晶顯示(錶盤上直接顯示數字)石英電子手錶,它是全電子化的手錶,無任何走動元件,內部結構運用積體電路,走時更為精確。這種表1973年投入市場。後來又出現了具有多功能的數字式電子手錶。
第五代叫電波表,電波表機身由原子時鐘和無線電接收系統組成,由國家授時中心發出準確時間,通過無線電接收系統接可以自動校對時間的手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