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四川省宜賓市下轄縣]

長寧[四川省宜賓市下轄縣]

長寧縣是四川省宜賓市轄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4′22″~105°03′30″,北緯28°15′18″~28°47′48″,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全縣幅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底,長寧縣轄7鄉、11鎮,共269個行政村、2086個村民小組、30個社區、181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6.04萬人,有漢族、苗族、彝族等9個民族。

縣城介紹

長寧縣是四川省宜賓市轄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4′22″~105°03′30″,北緯28°15′18″~28°47′48″,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全縣幅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底,長寧縣轄7鄉、11鎮,共269個行政村、2086個村民小組、30個社區、181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6.04萬人,有漢族、苗族、彝族等9個民族。

建制沿革

唐初置羈縻長寧州、淯州,隸於瀘州都督府。

宋置長寧軍,元改軍為州,隸於敘州路。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長寧、安寧縣,分別設治於今雙河鎮、長寧鎮。

洪武七年廢安寧入長寧,為敘州府所領,至民國初年未改。

此後先後隸於下川南道、永寧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宜賓專區、宜賓地區。

1950年3月,縣治所由今雙河鎮遷安寧鎮(今長寧鎮)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長寧縣轄7鄉(富興鄉、銅鼓鄉、三元鄉、井江鄉、銅鑼鄉、桃坪鄉、梅白鄉)、11鎮(梅硐鎮、雙河鎮、龍頭鎮、硐底鎮、花灘鎮、竹海鎮、老翁鎮、開佛鎮、古河鎮、下長鎮、長寧鎮),共269個行政村、2086個村民小組、30個社區、181個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寧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宜賓市腹心地帶,位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帶,東臨江安,南界興文、西與高縣、珙縣交鄰,並緊靠宜珙鐵路,北與南溪區、翠屏區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4′22″~105°03′30″,北緯28°15′18″~28°47′48″,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全縣幅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

地貌

長寧縣南北兩端小,中腹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中北部為丘陵。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

氣候

長寧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長,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3℃,年均降雨量1141.7毫米,日照時數987.6小時,無霜期達357多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長寧縣動物資源物種多樣、區系組成複雜,有脊椎動物369種和亞種,分隸屬於34目87科256屬,其中,哺乳類61種,占全省的27.85%,鳥類154種,占鳥類總數的24.64%,兩棲類和爬行類50種,占32.68%,魚類104種,占魚類總數的45.22%,堪稱為盆南山地動物種質基因庫。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較多,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獼猴、藏酋猴、豺、小熊貓、黃喉貂、水獺、小靈貓、斑靈貓、金貓、林麝、鬣羚、斑羚、楔尾綠鳩、領角鴞、斑頭鵂遛、鷹鴞、灰林鴞、長耳鴞、短耳鴞、大鯢、鳶、蒼鷹、雀鷹、赤腹鷹、普通 、紅隼、白鷳、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等31種。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赤狐、豹貓、毛冠鹿、小鸊鷉、董雞、紅翅鳳頭鵑、鷹鵑、普通夜鷹、大擬啄木鳥、灰胸藪鶥、彈琴蛙、中華鱉、烏龜、寬體沙鰍、四川華鯿、厚頜魴、短身鰍鯇、異鰾鰍鯇、華鯪、細鱗裂腹魚、重口裂腹魚、岩原鯉、壯體鮡、成都櫛鰕虎魚等24種。

植物資源植物種類豐富,有維管植物147科、368屬,1345種,其中蕨類植物38科、59屬、147種,種子植物109科、579屬、1198種;植被類型多樣,以亞熱帶低山濕潤型常綠闊葉林、亞熱帶低山常綠針葉林和亞熱帶丘陵低中山竹林等植被類型為主,亞熱帶落葉闊葉林也有零星出現,形成了亞熱帶低山純竹林生態系統,亞熱帶低山常綠闊葉、針葉林與竹類混交林生態系統,亞熱帶亞高山竹類、常綠和落葉樹混交林生態系統,常形成“竹海”、“雙楠”(楠竹、楠木)和“松竹”景觀。植物的多樣性顯著,有竹320多種(含引進種),四季皆產鮮筍,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桫欏(蕨樹)、銀杏、紅豆杉、蘇鐵、水杉等7種,其中桫欏成片分布的有多處,每片在1000株以上,株高1—5m。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香果樹、香樟、潤楠、油樟、福建柏、篦子三尖杉、鵝掌楸、峨眉含笑、楠木、紅豆樹、扇蕨、紅椿、筇竹、野大豆、喜樹、八角蓮、厚朴等17種。

水生生物長寧縣內有大小溪河200多條和眾多塘庫,水域面積較大,水域生態系統複雜,水生生物約有160屬,200多種,浮遊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等;底棲動物主要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有省重點保護魚類10多種。

菌類資源竹蓀稱為“真菌皇后”,是長寧重要的菌類資源,全縣年產乾竹蓀10噸以上,最高年份達60噸,此處還有靈芝、三塔菌、雞絲菌、喬巴菌、黃絲菌、鵝蛋菌、紅菌、香菌等菌類。

礦產資源

長寧縣蘊藏鐵礦、銅礦、鉛鋅礦、錳礦、沙金、黃金礦等礦產,其中:鐵礦系二疊系龍潭組菱鐵礦,總儲量1949萬噸;銅礦大部分屬硫化礦,含銅量2.36%,伴生金和銀,已查明純銅藏量約5310噸;鉛鋅礦的儲量在一萬噸以上,質量高,可供地方開採。

縣域內非金屬礦蘊藏豐富,類別多樣,其中鹽滷屬大型岩鹽隱伏礦床,岩鹽厚240米,置地下2000米以下,儲量3515萬噸,純岩鹽含氯化鈉90%以上。硫鐵礦主要為黃鐵礦,儲量共782萬噸,含硫量平均18.25%,厚度1-3.6米。磷礦儲量為8800萬噸,屬淺海相磷塊岩礦點,含五氧化二磷高,有開採價值。白雲石儲量較豐富,含氧化鎂20%,多露出地面,為川南罕見礦石。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底,長寧縣總人口46.0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119人。 常住人口34.22萬人,城鎮12.21萬人,其中縣城9.22萬人,農村21.01萬人。有漢族、苗族、彝族等9個民族。

交通

長寧縣縣城長寧鎮距宜賓機場50公里,東臨長江黃金水道。宜賓港長寧香爐灘碼頭已建成並投入規模化運營。省道S308斜貫縣境中部、北部6個鄉鎮,是到瀘州、重慶的主要通道;S309橫貫縣境南部山區,是通往雲南、貴州及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市的重要通道;兩條省道均已建成二級公路。新宜長路是長寧通往宜賓、成都的重要幹線,已建成寬16.5米雙向四車道快速通道。宜瀘高速公路、宜敘高速公路、宜賓繞城高速公路南段已建成通車,宜威畢高速加快推進,成貴高鐵已經開工,並在長寧縣城附近建站,建成後長寧到成都、重慶、貴陽、昆明只需要一小時。

基本形成了“123456”綜合交通網路布局,即一碼頭:宜賓港長寧香爐灘碼頭;兩高速:宜瀘渝高速、宜敘高速(現新增宜威高速);三鐵路:成貴高鐵、渝昆高鐵、宜敘鐵路。四幹線:省道S308線合珙路(升格為國道)、縣道X097納長路(升格為省道)、省道S309(改線為龍頭—銅鑼—井江—銅鼓)、旅遊幹線宜賓—竹海—石海;五縱:長寧—竹海—龍頭—雙河、花灘—硐底、下長—江南、長寧—飛泉—下長、古河—老翁—桃坪;六橫:馬家—下長、古河—梅白—牟坪、長寧—井江—花灘、花灘—銅鑼—竹海—桃坪—底蓬、巡場—龍頭、珙泉—雙河—梅硐—晏陽。

經濟

綜述

地區生產總值。經市統計局審定,201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9.22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59億元,增長3.7%,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7.1%,拉動經濟成長0.6個百分點;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21億元,增長9.6%,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58.1%,拉動經濟成長5.1個百分點;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42億元,增長10.6%,對經濟成長貢獻率為34.8%,拉動經濟成長3.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4年的20.8:51.0:28.2演進為2015年的20.7:49.6:29.7。與2014年相比,一產業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上升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排序仍為二、三、一格局。

民營經濟。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71.21億元,增長10.2%。其中:一產業增加值8.44億元,增長2.0%;二產業增加值43.03億元,增長11.3%;三產業增加值19.74億元,增長10.8%。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4年的65.0%,上升至2015年的65.2%,上升0.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76.3%,拉動經濟成長6.7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全縣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總水平上漲1.5%。其中:食品價格指數上漲1.6%;菸酒及用品價格上漲3.3%;衣著類價格同比上漲1.1%;家庭設備用品價格上漲5.0%;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8.3%;交通和通訊價格下降1.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上漲1.8%;居住下降3.7% 。

第一產業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80億元,比上年增長4.4%。

農業。農業產值15.53億元,比上年增長3.6%。糧食種植面積52.35萬畝,增加0.26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21.07萬噸,增產2%。其中,夏糧產量1.06萬噸,增產0.6%;秋糧產量20.02萬噸,增產2.1%。全年穀物產量18.04萬噸,減產0.2%。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34萬噸,增長8.2%;蔬菜產量16.26萬噸,增長1.8%;茶葉產量0.22萬噸,增長4.8%;園林水果產量7.47萬噸,增長2.8%。

林業。林業產值4.8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年末森林面積86.85萬畝,森林覆蓋率57.89%,退耕還林造林面積10.88萬畝。當年造林面積2.82萬畝,增長4.7%。

畜牧業。牧業產值14.60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全年肉類總產量3.89萬噸,下降0.7%,其中豬肉2.89萬噸,下降2.3%。禽蛋產量0.39萬噸,增長5%。豬年末存欄數27.91萬頭,下降3.7%。

漁業。漁業產值2.12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全年水產品產量1.29萬噸,增長0.2%。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25萬噸,增長0.9%。

農業生產條件。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9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8.2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4%;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0.5萬噸,下降0.5%;全年農村用電量1.13億千瓦時,增長3.5% 。

第二產業

工業。2015年,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和“服務企業專項行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助推工業園區發展,加大工業技改投資力度,投入工業技改資金29.30億元,全年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8.28億元,同比增長10.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5.9%,拉動經濟成長4.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7.36億元,同比增長12.4%。

工業產值結構。全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3.19億元,同比增長13.0%。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81.96億元,增長12.1%;重工業實現產值41.23億元,增長14.7%;輕重工業產值比重為66.53:33.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58億元。

工業產品產量。全縣主要工業產品中,原鹽增長36.9%,白酒上升20.0%,水泥下降2.6%,發電量下降9.6%,自來水生產上升5.1%,玻璃包裝容器增長20.2%,商品混凝土增長14.5%。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1.48億元,增長11.1%,實現利稅9.75億元。其中:利潤5.45億元,稅金及附加2.03億元。全縣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戶,產品銷售率為97.2%。

建築業。年末全縣資質建築企業8個,從業人員10390人,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0.14億元;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80萬平米;商品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28.27萬平米;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37億元,同比增長3.7%,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8% 。

固定投資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122.89億元,同比增長21.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74.92億元,增長34.0%;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9.3億元,增長12.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5.06億元,同比下降10.0%。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8.03億元,同比增長44.1%;第二產業投資34.81億元,增長25.3%;第三產業投資80.05億元,增長22.4%。三次產業投資比重為6.5:28.3:65.2 。

貿易和旅遊

貿易。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分銷售地看:城鎮實現零售額42.82億元,同比增長13.0%;鄉村實現零售額21.88億元,同比增長12.5%。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5.49億元,增長16.8%;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7.75億元,增長12.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39億元,增長13.5%;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07億元,增長14.3%。

旅遊。全縣共接待遊客477.08萬人次,同比增長32.1%;實現旅遊總收入71.66億元,增長30.05 %,旅遊人均消費1502元。其中:旅遊黃金周累計接待遊客230.9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95億元,旅遊人均消費951元 。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全年進出口總額3119萬美元,比上年下降54.3%。其中,出口總額2647萬美元,同比下降26.1%;進口總額472萬美元,同比下降85.4%。

招商引資。當年招商引資項目53個,實際到位資金60.1億元,增長9.0%。從資金來源渠道上看:省外資金44.12億元,同比下降11.2%,占實際到位資金的73.4% 。

交通和通訊

交通運輸。全縣公路總里程達1945.4公里。其中:省市縣幹道201.4公里、鄉道418公里、村道1326公里,全縣等級公路里程1022.4公里,鄉鎮客運站11個。全年完成貨物運輸量1164.2萬噸,貨運周轉量56578.1萬噸/公里;完成客運量2518.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35786.5萬人/公里。年末縣城有公共汽車69輛,比上年增加20輛,有人力三輪車150輛,與上年持平。

郵電通訊。全年完成郵電主營業務收入21079.86萬元。年末全縣擁有固定電話用戶27144戶,其中:城鎮固定電話15817戶,農村固定電話11327戶;年末擁有行動電話用戶281470戶,擁有網際網路用戶數60660戶 。

財政金融保險

財政。2015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260466萬元,同比增長22.97%。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855萬元,增長11.08%;基金收入30436萬元,增長44.57%;上級補助收入150346萬元,增長8.02%;專戶財政收入1329萬元,增長32.9%。財政總支出242710萬元,增長12.67%。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7863萬元,增長10.53%。

金融。年末共有金融機構7家,銀行網點51個,各項存款餘額實現88.32億元,同比增長14.8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7.02億元,增長15.09%。各項貸款餘額57.89億元,增長31.75%。銀行系統貨幣投放21.46億元,貨幣回籠13.30億元,累計貨幣淨投放8.16億元。

保險。全縣共有保險機構6家,全年保險機構徵收保險費10718萬元,同比下降5.43%。保險機構各項賠款與給付4637萬元,同比下降10.01% 。

社會事業

教育文化廣播

教育。年末全縣共有學校145所,其中高中5所、國中22所、國小118所。在校學生人數50201人,同比下降6.7%。其中:高中(含職高)在校生人數8119人,下降35.2%;國中在校生人數12381人,同比增長0.2%;國小在校生人數29701人,增長2.7%。年末全縣專任教師總數3219人。其中:高中(含職高)教師607人,國中教師1082人,國小教師15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5.2%,高中升學率75.1%。全縣教育經費累計支出44562萬元,增長16.03%。

科學技術。全縣向省市申報科技項目30項,被立項12項,其中省級科技項目立項3項。實施縣級重點科技項目15項,申請專利65件,其中發明專利30件。

文化 廣電 年末全縣有18個文化中心服務站,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2個電影院,1個體育場館,28個藝術團體。年末全縣共有有線廣播電視站18個,有線電視節目167套,有線電視用戶數23105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9.36%。

衛生和檔案

衛生。年末全縣醫療衛生機構26個,醫療床位1850床,衛生技術人員1307人,其中執業醫生344人。縣級疾病防控機構1個,衛生防疫人員27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41人。全年財政醫療衛生費用支出31067萬元。

檔案。年末全縣有綜合檔案館1個,有檔案21765件,總計57789卷,存檔資料9301冊。全年為社會各界提供檔案利用服務2788人次,查閱檔案近5000卷 。

生活和保障

城鎮居民收支。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2元,比上年增加1816元,增長7.8%。人均消費支出16451元,比上年增加850元,增長5.5%。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增長1.8%;衣著消費支出增長2.4%;居住消費支出增長5.1%;醫療保健支出增長8.6%。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8.8%,比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收支。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3元,比上年增加1065元,增長9.7%。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6.3%;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12.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793元,比上年增加439元,增長8.2%,其中食品消費支出增長5.0%。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6.8%,比上年降低1.5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全年享受城鄉低保人員28142人,其中城鎮7262人、農村20880人。全縣低保金支出5231.03萬元,其中城鎮低保金支出2224.31萬元、農村低保金支出3006.72萬元。全年享受五保戶人數3305人,五保戶補助支出1388.1萬元。有社會福利院20個,收養人員2361人。優撫人數4814人,傳統救濟人數115人。年末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16.42萬人,征繳養老保險基金20920萬元,發放養老保險基金24572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6704人,徵收失業保險基金446.91萬元,失業保險金征繳率達96%,支付失業保險金316.73萬元。全縣參加醫療保險人數40.88萬人,徵收醫療保險基金24879.66萬元,支付醫療保險基金19860.88萬元。全縣36.63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5%,徵集基金17402.05萬元,基金醫療支出14705.82萬元 。

環境和安全

節能減排。2015年狠抓節能減排工作,重點抓了結構減排項目9個,工程治理減排項目1個,全口徑減排項目2個,畜禽養殖減排項目4個,鄉鎮污水處理減排項目12個。全社會能耗85.61萬噸標煤,增長3.6%;萬元GDP綜合能耗0.846萬元噸標煤,下降7.3%;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1.635噸標煤,下降17.9%。

環境保護。全年財政環境保護資金支出5185萬元,爭取到中央、省級、市級環保專項資金1849.4萬元。縣城垃圾處理率繼續保持100%,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達到10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8.65%,農村糞便無害化處理率68.31%。年末有1個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16人

安全生產。全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件數19件,死亡人數8人,受傷人數22人,直接經濟損失557.15萬元。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人數為0.073人,比上年減少0.005人 。

人口和就業

人口。2015年年末全縣公安統計戶籍總人口46.63萬人,其中農業戶籍人口40.63萬人、非農業戶籍人口6萬人。全縣當年出生人口4499人,出生率為9.87‰;死亡人口2869人,死亡率6.29‰;人口自然增長率3.58‰。全縣現有常住人口34.45萬人,城鎮化率達41.25%;城鎮居住人口14.21萬人,其中縣城居住9.28萬人;農村居住人口20.24萬人。

就業。年末全縣從業人員25.22萬人,其中:一產業從業人員13.15萬人,二產業從業人員4.61萬人,三產業從業人員7.46萬人。城鎮新增就業4889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874人,登記失業率3.8%。農村勞動力轉移15.82萬人,勞務收入16.02億元 。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

長寧縣民間藝術有:車車燈、牛燈、獅燈、龍燈、花燈等燈舞和山歌、神歌、民間花鼓調等民歌,韻味鏗鏘,具有典型的川南特色;民間傳統體育競技方面有划龍舟、滾板凳、蛇抱蛋、踩高蹺等。

名優特產

長寧縣特產主要有:三元枇杷、甜橙、楠竹、百味人參、妙筆竹筍、竹鄉豆花、竹鄉石榴雞、梅白粉條等。

名勝古蹟

長寧縣有景區、景點110餘處,主要有:蜀南竹海、梅硐鎮竹石林旅遊區、佛來山旅遊區、梅白碧浪湖、周洪謨故里、三元苦竹寺、天泉湖、世紀竹園、長寧竹海自然保護區、中國竹海漂浮溫泉、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古河七洞溝、龍頭氡溫泉、硐底翡翠峽、雙河葡萄井等。

著名人物

周洪謨

周洪謨(1420—1491)字堯弼,號箐齋,又號南皋子。敘州府長寧縣(今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人,是宜賓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科舉拔尖人才。

餘澤鴻

餘澤鴻,原名余世恩,筆名因心,曉野,四川省長寧縣梅硐鎮澤鴻村人。1903年2月15日生。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進成都外語專科學校。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開始時,任中央直屬縱隊幹部團上乾隊政治科長。1935年12月中旬,由於叛徒告密,在江安的泥基潮壯烈犧牲。

撤縣設市

前段時間,宜賓市啟動宜賓縣撤縣設區(含改名)工作,並已經成立領導小組讓宜賓人高興了一把。這幾日,長寧縣撤縣設市在宜賓朋友圈傳的沸沸揚揚。9月13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日前,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成立宜賓市長寧縣撤縣設市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通知顯示,為做好長寧縣撤縣設市申報工作,市政府決定成立長寧縣撤縣設市工作領導小組,由宜賓市委副書記、市長杜紫平任領導小組組長。

據長寧縣官網公開資料顯示,長寧縣輻員面積1000.2平方公里,轄7鄉11鎮。有漢、苗、彝等9個民族,總人口46.24萬人。長寧縣自然資源豐富,全縣出露地層8個系30個組群,有“西南地質博物館”之稱,擁有岩鹽、頁岩天然氣等100多種自然資源,探明可供開發的礦產資源達19種。天然氣儲量100億立方米以上,長寧—威遠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進入國家戰略開發層面。全縣森林面積8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6.7%,有竹類428種,被評為“中國竹子之鄉”。

長寧縣是宜賓的旅遊大縣,縣內的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見、國內惟一”以竹類資源為主的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世界“綠色環球21”認證景區。全縣有景區景點110餘處,長寧竹海自然保護區是國家2003年批准設立的我國第一個以保護竹類資源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竹海漂浮溫泉、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古河七洞溝、龍頭氡溫泉、硐底翡翠峽、雙河葡萄井等“長寧縣新八景”。成功創建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獲得“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等稱號。2014年,被評為“中國十佳生態養生旅遊名縣”、“中國生態養生旅遊目的地”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