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節

葫蘆節

葫蘆節是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拉祜族主要的節日有葫蘆節、春節、火把節、祭祖節、新米節、中秋節及清明節、端午節等。葫蘆節的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葫蘆節源自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史詩敘述厄莎造就天地萬物後,將一粒金色的葫蘆種子種在一棵大樹下,種子慢慢發芽、開花、長成葫蘆。厄莎請來小米雀和松鼠啄開葫蘆,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從葫蘆中走出來。這一天是農曆十月十五日,成為拉祜族的誕生日,每年都要舉行莊嚴的慶祝儀式和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

內容

(圖)葫蘆節葫蘆節

葫蘆節是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拉祜族主要的節日有葫蘆節、春節、火把節、祭祖節、新米節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等。葫蘆節的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葫蘆節源自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史詩敘述厄莎造就天地萬物後,將一粒金色的葫蘆種子種在一棵大樹下,種子慢慢發芽、開花、長成葫蘆。厄莎請來小米雀和松鼠啄開葫蘆,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從葫蘆中走出來。這一天是農曆十月十五日,成為拉祜族的誕生日,每年都要舉行莊嚴的慶祝儀式和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

簡介

(圖)節日,風俗葫蘆節

葫蘆節,拉祜語稱“阿朋阿隆尼”,時間在農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傳說,拉祜族是從葫蘆里走出來的,故葫蘆是拉祜族的吉樣物和生活伴侶。拉祜族用葫蘆裝水酒,裝火藥、儲藏谷種,做蘆笙。葫蘆有許多優點,裝水清涼,裝酒不變味;裝谷種裝火藥不易受潮。拉祜人出門總離不開葫蘆,尤其是男人,身上至少要帶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就是葫蘆笙。

葫蘆節期間,瀾滄等地舉行隆重的物資交流會, 開展葫蘆文化節活動,舉行盛大的民眾性蘆笙舞比賽。“阿朋阿隆尼”葫蘆節是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的。自1992年以來,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七舉行三天慶祝活動。在《拉祜族民間文學集》中,收錄有拉祜族人從葫蘆里出來的民間傳說《拉祜族的來歷》、故事:《葫蘆的故事》等,史詩《牡帕密帕》中的“種葫蘆”就說到,拉祜族的祖先扎倮和娜倮,是在小米雀和老鼠的啄咬下,從葫蘆里出來的,說明了葫蘆和拉祜人的密切關係。

活動

(圖)葫蘆節葫蘆節

拉祜族把葫蘆作為標誌,象徵拉祜族從葫蘆中走出,向太陽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愿。到2006年為止,一年一度的瀾滄葫蘆節已連續舉辦了14年,2006年,舉辦時間進行了首次調整,將於4月8日至4月10日在全縣範圍內舉行。

二十世紀50年代的著名電影《蘆笙戀歌》展現了拉祜族的勤勞與淳樸,讓瀾滄被外界所熟知。葫蘆節已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舉辦了14年,並成為拉祜族最有意義和代表拉祜傳統文化的統一節日。從2006年起,葫蘆節的時間將由原來農曆的10月15日至10月17日調整為公曆的4月8日至4月10日,以體現春天裡葫蘆萌芽、萬物爭容的時代精神,此外,調整葫蘆節舉辦時間也是為了與4月7日的縣慶聯辦,這有利於增添節慶氛圍和宏揚拉祜族文化。

葫蘆節活動期間將舉行歡度葫蘆節系列活動、大型民族情趣文體表演、瀾滄民歌對歌大賽、民族服飾展演、民族歌舞大聯歡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