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婚

聖婚

古代美索布達米亞的聖婚最早是神與神之間的婚姻,後來演化成國王與神或國王與女祭司之間的婚姻。聖婚儀式一般在美索布達米亞最大的、舉國歡慶的宗教節日——新年節期間舉行,新年節持續12天,聖婚儀式在第11天舉行。在通常情況下,聖婚被認為是女神伊南娜(母親神、豐收神)和神杜穆茲(農業神)的婚姻。母親神與農業神的結合,表達了人們對豐產的渴望,因此,聖婚儀式又象徵著人口的生育、動物的繁殖及國家的繁榮昌盛。

基本內容

古代美索布達米亞的聖婚最早是神與神之間的婚姻,後來演化成國王與神或國王與女祭司之間的婚姻。聖婚儀式一般在美索布達米亞最大的、舉國歡慶的宗教節日——新年節期間舉行,新年節持續12天,聖婚儀式在第11天舉行。在通常情況下,聖婚被認為是女神伊南娜(母親神、豐收神)和神杜穆茲(農業神)的婚姻。母親神與農業神的結合,表達了人們對豐產的渴望,因此,聖婚儀式又象徵著人口的生育、動物的繁殖及國家的繁榮昌盛。

聖婚儀式一般由國王和女祭司扮演神靈來舉行。在儀式中,高級女祭司扮演女神伊南娜,而國王就扮演神杜穆茲。第一個有確切時間記載聖婚儀式的是《舒爾吉史詩》,舒爾吉(公元前2095—2048年)是烏爾第三王朝的第二位國王,詩中講述了舒爾吉帶著禮物乘船到烏魯克的碼頭,把那些禮物獻給女神伊南娜。伊南娜被他的健美迷倒了,唱了一首歌,訴說了他們二人的神聖婚禮。農業和牧業的豐收是美索布達米亞宗教最關心的事,在聖婚儀式中,女性的身體和大地、人類的繁衍和宇宙的繁衍之間就有著明顯的內在相似性。

新亞述時期,聖婚成為一種象徵性的婚禮,人的參與被神像取代。亞述人認為神像會以其特有的方式模仿人類的行為,如吃、喝、睡等,所以神像可以替代人來舉行聖婚儀式。

在古代美索布達米亞,聖婚儀式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國家儀式,具有重要意義。

聖婚儀式實質上就是一個豐收儀式,象徵了整個社會的繁榮。在宗教上對豐收的關注反映了古代美索布達米亞人們的生態觀。為豐收和繁榮而舉行的儀式和祈禱能減少人們收穫時的憂慮,促使人們勞作,使人們在獲得穩定的剩餘產品的同時表達他們對神靈的畏敬之心與感激之情。聖婚象徵了一種結合,即眾神和人類共同努力確保了世界的繁衍。神通過控制雨、空氣、太陽和土地帶來豐收,而人類則通過自己的勞作生產出了剩餘產品。

此外,聖婚儀式也加強了國王的合法性和神聖性。在聖婚儀式中,國王成為神的配偶,這使得國王能夠接近眾神的世界,從而提高了他的合法性和神聖性。國王通過聖婚儀式保持和加強了其對整個社會的權力,這反映出早在美索不達米亞時代,宗教就具有明顯的社會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