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中華掌故精選

執法不公王安禮明斷疑案 明太祖選官軍中無人不可用 鍾離意不受臧穢之寶一錢太守

作者介紹

內容提要
掌故,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多系歷史人
物、典章制度的故事或傳說,它範圍廣泛,內容
豐富,短小精悍,情節生動,含有豐富的文史知
識和深刻的哲理。它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因此,
掌故不僅具有認識價值、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
審美價值。鑒於掌故是古文,不便於一般青少年
閱讀,我們精選部分掌故編繪成通俗風趣的漫
畫連環畫,分類成冊出版,為更多的讀者提供學
習與借鑑的精神財富,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
需要。

作品目錄

目 錄
為政
民無信不立 苟利於民 孤之利也 子產不毀鄉校
寬猛相濟 眾心成城 眾口鑠金 子罕專政
師曠論政令之昏暗 不鳴則已 鳴必驚人
國之不治 罪在於王 拔葵焚機 不與民爭利
貴秕在於貴粟 在其位應謀其政 郄雍視盜
不聞吾過 是以至此 楊阜削減宮女
孫權引咎責躬 下不安者 上不可居也
韓褒以盜治盜 太守樂以一身救百姓
魏相蒙冤千人請願 申屠嘉嚴責弄臣鄧通
太守防汛 李淵赦賊 唐太宗以誠待臣
唐太宗愛民 姚崇不偏袒兒子之過
岑文本位高憂重 玄宗以厭勝法制安祿山
唐玄宗為民而濟盜 閻伯?之治
令狐宰相聽災民訴苦 記惡碑 段秀實為民解難
吾心人皆見之 宋太祖雪夜微服訪老臣
百代之利唯有養兵 宋仁宗怒碎紅瓷
歐陽修為政寬簡 劉渙賑災 城門開 言路閉
鄭天休自食腐粟息嘩言 笑得面似靴皮
宗公治物價 不畏強御的府尹 真德秀論菜
蔡君漠罷燈 范純仁開倉賑災 金朝禁民漢服
張縣令不畏權勢 先賑後奏
王觀勸富貸貧完賦稅 丁賓荒年均貧富
做官豈能任人自擇 彼立法 安忍壞之
李充嗣救濟饑民 鄭板橋以工代賑
貪財縣令被撤職 欲得天下 先得人心 察弊利民
教化
孔子教子路顯揚君恩 晏子拒受君命
知恥改善 田豫開鐐釋盜 不戰而定
趙?以德化民 務知民間疾苦與政教得失
王師旦選才 創業守成孰難 暗考
推心置腹待降王 宋仁宗惻隱寒士
講經不必避諱 願以一身易十萬人命
查通渝寇 如此貢舉 南北榜
王士和精心育才 熊廷弼閱卷
王守仁宰豬惠囚徒 臧太守痛斥相國三侄
為君求賢 非為私交 言教不如身教
康熙帝防微杜漸 康熙禁止吸菸
乾隆帝親領考場風味 士人行止貴乎立品
考試當以學問為準 龍汝霖移風易俗
晉惠公以怨積怨
邦交
晏子與太師識破晉使 泛舟之役 向戌弭兵
柯之盟 衛人叛晉 個人私怨豈能煩勞國家
取諸其懷而與之 蘇代說韓相以高都與周
顏率計存九鼎 唐且說秦王救魏
韓國一舉三失 鷸蚌相爭 漁者得利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諒毅使秦 魏王送溫囿於周君
虞卿論合縱 高麗使索地圖 升之聚而焚之
許亢宗奉使賀金主登位 韓?使高麗 如約進誓表
馮延登奉使不屈
執法
叔向斷三人同罪 李離過殺而伏劍
枉殺孝婦 晏子巧救制陶人 踴貴履賤
楚王提拔執法之臣 計殺昌他 腹黃享大義滅親
石奢盡孝全忠 法者 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秉公執法 不畏權貴 “強項令”董宣(135)
張敞捕賊 傅琰辨訟(一) 傅琰辨訟(二)
顧憲之斷案 柳慶不畏權貴 柳慶緝盜
司馬悅明斷冤案 于仲文斷牛
立威名當以卿試之 榮毗不因人廢法
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隋文帝依法懲愛子
執法一心 不敢惜死 執法如一
張允濟智斷爭牛案 裴矩諫太宗誘人以罪
戴胄堅持同罪同罰 死刑宜二日內五次復奏
戴胄諫太宗勿以個人喜怒執法
為國執法豈可枉加刑罰 罪不阿親
安可以私害公 徐大理據法廷爭 嚴公界境
崔令殺玄宗寵伶 君上執法 難以私情求免
柳渾論法救玉工 唐憲宗嚴懲貪官
唐代的中日圍棋賽 宣宗交租贖國舅
錢能通神 讀書人犯禁從寬 複試進士
張齊賢明斷皇戚分產案 執法不公
王安禮明斷疑案 宋法禁匿名信
張詠明斷產案 以教唆者為首犯 陳襄辨盜
張昭及不畏權勢 劉皓懲豪醫 推遲杖刑
馬仁王屬不以私親枉法 李餘慶臨死除惡
莊遵智擒真兇 程琳不徇太后 誣陷者服罪
私情不代公法 陸縣令斷妻 永功平冤
石皋救無辜 苗晉卿治刑
斡里朵智斷無頭案 李復亨以牛破案
元忠不徇情枉法 不以喜怒加刑嘗
狗不識字 民得免罪 楊卓察神斷案
熊鼎治訟 綠頭巾 王恕斷牛
王恕斷裙 法之無赦 明朝廠衛濫殺無辜
刑具有定製 鄧廷楨細決疑案 董天眷斷案
薦任
劉基論任相 鮑叔薦管仲
王者勞於求人 佚於求賢 晉文公使里鳧須為車右
孝成王用人不疑 魏惠王不識賢人
晏子辭退管家高糾 用人不疑 國寶
魏以太子為相 魏王嫉賢妒能 劉邦論天下
蕭何不以愛憎忌賢 各用所長
光武帝用人不疑 宋弘見微知著
晉武帝寧用財迷 不用酒徒 周顓舉薦令仆才
唐太宗擇官 太宗授李道裕刑部侍郎
陳子昂求名 唐玄宗覆甌任相
唐玄宗的任人之道 盆池之魚猶陛下任人
知子莫如父 李聽不獻馬而得官
宣宗出獵得賢臣 抽籤擇相 郭進任人
呂蒙正犯顏薦賢才 知人不用
任人唯親者罷官 宋孝宗用人一例
近水樓台先得月 任人不市私恩
司馬光推薦劉器之 明太祖選官
軍中無人不可用 楊溥薦升范理
譬諸瞽者獲一前導 內舉不避親 一字官
雍正帝薦任一例 蔣攸?嚴格考察下屬
待士
燕相失士 魯哀公失田饒
楚丘先生七十見孟嘗君 欲加之罪 其無辭乎!
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求士 江上處女
趙簡子舍白騾而得民力
齊桓公一日三顧布衣之士
不能以人之小惡而亡人之大美
范睢秘密入秦 酈食其諫高祖以禮待士
蔡邕倒屣迎粲 漢文帝召見季布
王生故辱廷尉以重之 漢武帝敬重汲黯
陳蕃禮賢 曹操重孝悌 畢諶任魯相
帝呼姓名 蔡撙不答 食瓜不忘杜如晦
太宗親解佩刀賜賢士 劉?屈聲播天下
唐太宗剪須和藥為李?治病 唐玄宗急賢待士
唐玄宗賜箸表直 獲勝學士登七寶山座
趙匡胤敬畏王朴 宋太祖雪中賜裘
宋太祖推薦張齊賢 自奉欲薄 養賢宜厚
宋太祖筆抹趙普面 吊訪罪臣
太宗為馬周調藥 宋哲宗賜蘇軾茶葉
盛度公正無私選人才 寬恕二蘇 遼太宗求賢
得賢如得玉 明太祖禮遇蔡子英
朱元璋深夜召士 明太祖惜才
朱元璋厚待賢士陶安 方孝孺拒草即位詔遇害
明英宗厚禮待士 雍正密探官吏私事
刑部匾額 雍正的暗探
諫諍
樊姬諷諫楚莊王 齊宣王拜醜女為王后
用人不當國將滅亡 田叔諷魯王罷獵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里革更君書以諫
叔向諫殺豎襄 齊王建拒諫而客死秦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頭須求見晉文公
侏儒巧諫衛靈公 管仲勵君 楚文王受笞
晏子一日三責齊景公 三字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飯三嘆諫受賄
東方朔智諫漢武帝 班??辭輦 蘇威直諫
劉行本據理廷爭 唐太宗納諫 鷂死懷中
唐太宗納諫赦養馬人 魏徵諫太宗納激切之諫
魏徵力諫太宗不納人妻 唐太宗納諫罷獵
谷那律進諫受獎 文德皇后諫太宗
張玄素諫太宗停建洛陽宮 顧少連畫雕
唐憲宗納諫 裴度諫更劉禹錫貶所
伶官巧言切諫 周昌諫阻廢太子
趙普固諫太祖用人 沈倫諫宋太祖賑災
王著善諫 夷臘葛直諫救人命
賞罰
臨死前的賞罰 升遷貶斥 賞罰分明
齊威王賞罰嚴明 不可賞無功
公叔痤拒賞而受賞愈多 高赫無功受上賞
“功狗”和“功人” 先封雍齒以示群臣
賞罰之設 功過所歸 呂元膺提升守門者
宋太祖待功臣若兒女 好官亦不過多得錢
爵祿 天下之公器 明太祖重賞功臣徐達
爵賞先私棄何以服眾 無功拒賞反獲罪
朱總督杖擊林知府 懸賞的騙局
廉官
左震斬巫 邵伯拒造新居
子罕以不貪為寶 魯相嗜魚而拒受賄魚
楊震不受禮 鍾離意不受臧穢之寶
一錢太守 清廉的胡質父子
凡受人委任當如此也 山濤受絲藏閣
王恭作人無長物 王思政不隱私
褚彥回拒收賄金 孔太守以俸祿分贍孤寡
趙軌清廉如水 厙狄士文不貪財
蘇瑰榮升不“燒尾” 盧尚書清廉簡樸
姚崇離任民皆截鐙留鞭 杜相居官清廉
李母責子退出多送祿米 李日知不戀官位
劉溫叟不受饋贈 呂蒙正拒收古鏡 無宅相公
主廉仆賢 包拯歲滿不持一硯歸
范仲淹受金授金 岳飛退妹戒酒
豈能以香代臭 從“埋羹太守”到“撤茶太守”
官有大小 做人不分大小 遺物只有八兩銀
“清主事” 蔡縣令廉潔奉公
太宰退休 行李蕭然
嚴太守踐城隍約 廖欽謝絕百姓禮物
景?歸還私益祿米 王翱拒不調婿
“清白”里 李遠庵為官清苦
清廉者反被罷官 劉熙載潔身自好
清貧始終 沈葆楨堅拒請託
污吏
凡姓薛的一律封官 拔釘錢 亦官亦賊
兩代庸君 屠販得官
父子受賄 崔昭行賄
趙師?靠行賄升官 靴帶系百錢
金國通事舞文招賄 巧取豪奪
聶豹納賄 通判得利 夏侯縣令貪鄙無道
房考官只知要火腿 牢頭勒贓 吏目受賄
如此“清風亮節” 一字值五萬金
賄賂太監少挨罵
昏庸
如此父子 南皮佐吏總姓王
屈辱賣國的昏君庸臣 芝麻李造反
民變
石人一隻眼 明亡 諸生拒剃髮 義民殺清兵
興亡
有一於此 足以亡其國 亡國之君
隋煬帝的敗亡 好戰窮兵必亡
齊閔王至死不知何以亡國 吳亡於吝而不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