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中心制

編劇中心制

編劇中心制,是一種在歐美及韓國影視界推行的製片模式,即在影視製作過程中,以編劇為主導地位。編劇中心制可改善編劇地位低、報酬少等現狀,但在中國影視界仍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簡介

編劇中心制編劇中心制
所謂編劇中心制,就是在拍攝影視劇的時候,以編劇為中心,整合上下遊資源。在獲得投資方認可的歐美和日韓,編劇中心制是已經實行了很多年,有一套相當成熟的模式。在中國,由於現有導演中心制的存在,使得編劇沒有話語權,稿酬低、地位低常常是編劇們抱怨的原因。2009年開始,一些影視製作公司開始嘗試借鑑韓國和歐美做法,推行編劇中心制,在新模式下,編劇同時還是製片人和公司股東,有條件調動各種資源,完整準確地表達劇本要展現的創作意圖,並給予市場質量更上乘0的影視產品。

國內現狀

地位低

現在(21世紀)的中國電影,字幕上動不動就出現某某作品,電影作品化讓編劇地位下降很多,甚至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有些導演文字功底不是很紮實,把劇本文學功能降低為自己的工具,把電影應有的思想擠壓到最低限度。

酬勞少

除了那些比較大牌的編劇酬勞可觀一點,一些年輕編劇基本上收入很低,有一些名氣的編劇,本子基本上可以賣到十幾萬不等,而幾個金牌編劇,可能會多一些,上百萬的也有,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編劇酬勞還是相差百倍的。作品著作權能買到上百萬,這就是很不得了的事了。

創作權

2014年3月,編劇宋萬金因劇本被改與宋丹丹發生口水戰2014年3月,編劇宋萬金因劇本被改與宋丹丹發生口水戰
一部影片首先看導演、看演員陣容,其次就是攝影,編劇在主創中連前三都排不進去,大牌一點的編劇進個四強就已經很好了。現在(21世紀初)編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部分是編劇創作,最後由導演修改成電影劇本。

其次就是導演承包制,如一部投資1000萬的電影,製片方就去找編劇,這種模式比較流行。根據編劇知名度來付酬勞,這種情況導演的權利會相對大一些。

第三種是由劇本文學工作室去賣劇本。一般由一個牽頭的老師帶著一群年輕編劇來創作劇本,他們不圖名,不圖利,甚至不介意是否署名。他們的收入相對很低,普遍來說寫一集電視劇只有幾千塊。

中國要多拍作家電影,這樣才能體現編劇的思想涵養,否則,有獨立思維的編劇在中國電影裡就會越來越少了。而現狀是一些比較有名的作家基本上很少寫劇本,個別的都把精力放在電視劇上。一般來說,編劇先前要直接跟導演和製片方見面談劇本情況,按照對方的要求,商量來寫劇本。

國外狀況

與中國編劇收入少、維權難、待遇低的尷尬處境不同,國外的編劇在電視劇製作過程中往往居於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美日韓等電視產業發達的國家,優秀編劇是電視劇創作的核心,他們可以挑選演員、導演,負責拍攝過程中的所有事務,其影響力貫徹整個製作始終。在一些影視業相對發達的歐美國家,也早就啟動了按照影片的盈利給編劇分紅的模式。

稿酬高

韓劇《OnAir》中有一句台詞,“我每創作一集電視劇就會有2000萬韓元稿酬進賬。”這實際反映了韓國編劇真實的收入狀況。一些名編劇年收入超過33億韓元。

在韓國,像金秀賢、崔丸奎等特A級編劇每創作一集電視劇,就可獲得2000萬韓元左右的稿酬。除稿酬外,編劇們還可獲得部分分紅。著名編劇的薪水甚至高過明星,以韓國明星編劇、創作過《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的金秀賢為例,她2008年與SBS電視台簽訂了價值33.8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50萬元)的協定,為SBS電視台2009年播放的電視劇撰寫劇本

權力大

朴智恩、李有靜代表作《來自星星的你》韓國編劇朴智恩、李有靜代表作《來自星星的你》

韓國編劇很有權威,導演不能擅自修改編劇的劇本,演員修改台詞也是對編劇的大不敬。很多韓劇甚至是編劇負責制,投資人看編劇投資,而編劇可以自己選擇導演和演員。

劇本完成後,編劇並不像好萊塢影視劇編劇一樣退居二線,而是參與選擇演員、選擇導演、練習劇本的每一個環節。不少好的編劇甚至一個人身兼數十個職務,在拍片現場非常厲害。韓國有不少著名的編劇,獨自製定從主角到小配角的各種角色,連外景場地都是他們說了算。

語言刻薄

韓國大腕級的編劇不僅對電視劇的製作起主導作用,甚至還可以在劇中諷刺一些曾經與自己合作不愉快的明星。被稱為“語言鍊金師”的金牌編劇金秀賢,常常讓演員下不來台,因此有演員曾公開表示“不敢與金老師合作”。

在《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拍攝過程中,編劇金秀賢與演員金喜善交惡。後來,在金秀賢編劇、李英愛和車仁表主演的《火花》中,金編劇對金喜善的惡意由李英愛絲毫不差地表現了出來。劇中,小姑對飾演作家的李英愛說:“您的劇本中不寫金喜善嗎?金喜善多漂亮啊,寫金喜善吧。”李英愛的回答是:“本人不寫那種只是長相漂亮,卻頭腦空空的人。”在金秀賢編劇的《吾愛是誰》中,也有對金喜善的諷刺。劇中,李泰蘭問自己的戀人:“我漂亮還是金喜善漂亮?”得到的回答是:“金喜善是誰呀?”

推行情況

2009年,國產電視劇在捧紅了不少導演、演員的同時,也讓隱匿於幕後的編劇漸漸走上前台,《潛伏》的姜偉、《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江奇濤、《蝸居》的六六等,隨著市場發展、觀眾的成熟,觀眾的觀劇訴求開始從明星效應轉向劇情為上。為此,一些肯定曾預測,2010年,編劇在國產電視劇製作過程中將會越來越受重視,像高滿堂、石康、王海鴒、海岩、鄒靜之等金牌編劇也已開始嘗試“編劇中心制”的電視劇製作模式。

各方觀點

《楚漢傳奇》海報《楚漢傳奇》海報

圍繞著電視劇應該是要學習國外的“編劇中心制”、還是要堅持內地現有的“製片(導演)中心制”,內地一群知名編劇等與張紀中張鐵林等人有過一場論戰,張紀中甚至還拋出過一番言論,稱身為一個“孤獨的行道者”,編劇只要撰寫出好劇本即可,不應該過多地插手其他方面。但這樣看似火藥味很濃的論戰最終幾個回合下來也依舊不了了之。

電視劇《奮鬥》的編劇石康曾在部落格中表示,國內編劇的酬勞抵不上一個流行美劇主演一集電視劇的收入。

編劇王宛平宣稱:“一線編劇拿的稿酬還不如一個二線導演,有的甚至不如三線演員。”

2013年開年大戲《楚漢傳奇》宣傳期間,在片方掛出的宣傳海報中,導演高希希、演員陳道明秦嵐等主創的名字赫然在列,唯獨少了編劇汪海林。而他本人則發聲“抗議”:“海報沒有編劇的名字,發布會不邀請編劇,劇好是導演功勞,不好全是編劇錯,出事有律師……太多不良風氣,還是得鬥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