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米花雕酒

由來

經過兩年的立項考察和工程建設,引進江南花雕酒工藝,用紫米生產特別的雲南紫米花雕酒。紫米,因米色深紫而得名,素有“米中極品”之稱,盛產於墨江,是當地具有獨特優勢的農作物資源。幾百上千年來,紫米也曾入宮成為貢米,但更多的還是流傳於民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桌上佳肴,是高原人稻米文化金字塔頂的寵兒。2003年起地道雲南酒業看中了這一老品牌,並依託墨江獨特的紫米封缸酒資源,聯合中國黃酒龍頭企業會稽山紹興酒有限公司和昆明理工大學,在墨江建立了地道黃酒研究所,成功開發出墨江“紫米花雕酒”。

特色

傳統花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而以紫米作為原料替代糯米,其口感層次及營養成分更為豐富,釀造工藝和產品口味方面具有多項獨創性。作為地道的“紫米花雕”黃酒採用了特殊頂級的原料和先進的釀酒工藝,有獨特口感,時尚化包裝,與紹興老花雕相比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紫米花雕酒也將伴隨著深厚的中國傳統黃酒文化為內涵加以推銷,並越走越遠。

傳說

來源於紹興十大民間風情之《花雕嫁女》---------花雕是紹興酒的代名詞,是歷代名人墨客為之傾倒的傳統
名酒。花雕嫁女則是最具紹興地方特色的傳統風俗之一。晉代“竹林七賢”中最為英俊挺拔、剛正不阿的鄉賢桶中散,其子稽含即是記錄花雕的原始聖手。稽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詳錄“南人有女數歲,既大釀酒,侯冬陵地竭時,置酒罌中,密固其上,瘞陂中。至春瀦水滿,亦不復發矣。女將嫁,乃發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意思是說南方人生下女兒到歲時,便開始大量釀酒,等到冬天池塘中的水乾枯時,將盛酒的罈子封好口,埋於池塘中。哪怕到春天的積水滿池塘時,也不挖出來。只有當女兒出嫁時,才將埋在原池塘中的酒挖出來,用來招待雙方的客人。這種酒稱為女酒,它的回味是極好的。作為上虞人,稽含在這裡記錄的是最能代表紹興風俗的“花雕嫁女”的史實。此埋於地下的陳年“女酒”,由於其儲存的包裝物為經雕刻繪畫過的酒罈,故稱“花雕”。酒罈外面為什麼要雕花?是父母對女兒美好的祝願,是父母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祈求,一個希翼。女酒花雕是家中女兒出嫁時宴請之美酒,是家中女兒長大成人的見證。飲花雕之際,乃嫁女之時。此時此事,喜事,美事,福事,樂事也。今日的紹興,花雕嫁女之風已難覓完整之過程。然而,女兒出嫁之日,用上等好酒,用品質優良的花雕酒,仍然是真饗親朋好友的必備之物。花雕酒蘊含的仍然是紹興人對出嫁女兒的一種深情,一種期待,一種心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