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鼻蝦

紅鼻蝦,是一種小型蝦類,該蝦體形優美,飼養容易,擁有米蝦中少見的優雅身姿!顏色會隨環境與餵食的變化而變化,有紅、黃、綠、藍、青,白等多種顏色。

概述

細足米蝦 另外有成體蝦
學名 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 De Man,1908
體長 3cm 飼養難度 中等
最適條件 水溫22-28,pH6.5-7.5 繁殖類別 小卵型

該蝦體形優美,飼養容易。擁有米蝦中少見的優雅身姿!顏色會隨環境與餵食的變化而變化,有紅、黃、綠、藍、青,白等多種顏色。

繁殖

受精卵(水溫 27~28度約20天排卵)—
排出之卵在水溫27~29度時約13小時孵化為無節幼蟲---
無節幼蟲經6次脫皮即變態為水蚤期----跼眼幼蟲(水蚤期Zoea stage)
孵化之Zoea約3~4天經3次脫皮後變成糠蝦期(產卵後7~8天)---
約第10~11天后,即可變態為後期幼蟲(Post stage)

人工繁殖法

:
一.水槽飼養
在水槽中飼養時和飼養熱帶魚一樣,要有溫度調節器.水溫計及打氣機,水槽大小以60公分以上較好,要注意水溫和氧氣的補給.
二.幼蝦培育
1.產卵至浮游期以混有30%海水者為佳,種蝦放入後當夜及產卵,翌晨池水會有腥味,略有泡沫似的污物,這是產卵排泄出來的.~29度時約13小時孵化,~6時即有無節幼蟲的出現,孵化前之卵無節幼蟲,一玻璃燒杯杓取池水即可看到.狀似小蜘蛛,可杓取池水1公升3~5次,取其尾數取得平均數而計算全池尾數.普通每公升達100尾為高密度,若經第三天仍未產完者,則移入他池,未產及未產盡之卵會被身體細胞所吸收,不會生產應予淘汰,無節幼蟲經6次脫皮即變態為水蚤期,此期開始攝食.
2.水蚤期主要攝食豐年蝦的無節幼蟲.鹽水輪蟲, 或是浮游硅藻的Skeletonema costaum,海水呈茶褐色時,常有較純的大量繁殖,可用5*7網目規格的浮游生物採集網採集後盛於塑膠袋中帶回,然後在0.5噸膠水槽中培養. 培養用的營養塩,普通為一噸海水中施硝酸鉀(KNO3)100公克,磷酸氫二鈉10公克,矽酸鉀(K2sio3)或矽酸鈉1公克,及氯化鐵(Fece3)5公克.
3.在繁殖池母蝦撈起後即可按照上述的施肥比率施放,並接室內的硅藻原種(呈茶褐色約5000cellcc者)約兩水桶,如天氣好時,保溫室內的光度白天約4000~8000lux,此時2~3天即變為褐色,適供水蚤期攝食.水蚤期最怕太陽直射,在太陽直射下飼育,既不攝食,身體彎曲成為畸形,約2~3死亡率達100%,尤其Zoea一.二期最為敏感,三期以後逐漸增強,米糠期與後期幼蟲期則不怕太陽之直射.水溫27~29度時約3~4天經三次脫皮後變為糠蝦期幼蟲.
4.由產卵期第7~8天大致已變為糠蝦期,此期食物轉變為以動物性為主.此時可給予豐年蝦卵孵化之幼蟲,將此卵以含鹽分約30%以上之海水或人工海水,每公升泡入2~3公克之卵給予打氣,水溫28度時20小時孵化,故水蚤第三期時即開始孵化豐年蝦,已備糠蝦期之攝食. 除豐年蝦幼蟲外,亦可由虱目魚塭之內水路或外水溝中,以浮游生物採集網仔及輪蟲及撓腳類等投飼.
5.約第10~11天候,即可變為後期幼蟲,此時完全變為蝦苗型態.此期除仍投豐年蝦及撓腳類,要逐漸改為切碎的貝肉或較大的豐年蝦.約第14~15天以後有底棲的習性,可改為切碎的貝肉-魚肉-墨魚肉-蝦肉等.但需用絞肉機或菜刀完全切碎,然後以1mm網目的網布過濾,洗去內臟污物投飼,以防止池水變惡.此期可加大養殖池,打氣要加強,光線要充足.
6.另於全裸光水槽內飼育時,因趨光性的關係,會湧向較為光明的地方聚集,必須在水槽側面以黑布遮覆,充分曝氣可使分散游泳.
7.形成後期幼蟲(Post larva)以後,游泳生活就移入底棲,而經常附著於其他物質,保持靜止狀態,為此生息面積亦有了限制,此時往往有共坐的情況,故為了擴大其生息場,需設定懸重網.木板.竹枝或石頭等,造成立體飼育,以提高育成的效果.
***鹽分濃度與稚蝦之成長
孵化之幼苗至變態為稚蝦之浮游期間,大概都以混有30%海水者為佳,成為稚蝦後則可移入純淡水中飼育,為明瞭成為稚蝦以後會有如何變化,進行下列實驗,及以純淡水-混入10%海水-混入30%海水-混入50%海水-等四種濃度之水槽內,移入稚蝦飼養一個月,結果不含鹽分之純淡水中飼育者,較之其他三種為佳.以鹽分愈薄期成長愈快,即由自然界變態為稚蝦時,即從混有海水區域沿河川逆流而上,至純淡水區域生活之習性推想,此應為當然之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