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賦

箏賦

箏及箏樂文化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直至今日依然散發著耀眼的光彩。箏樂文化在漢魏六朝時期走向成熟、高雅和精緻。當時眾多文學家創作了《箏賦》,如後漢侯瑾,三國阮瑀,西晉傅玄,東晉顧愷之、賈彬、陳窈,梁簡文帝蕭綱、陳顧野王等,總計八篇,在同時代樂器賦中數量為最。

後漢·侯瑾《箏賦》

於是急弦促柱,變調改曲,卑殺纖妙,微聲繁縛。散清商而流轉兮,若將絕而復續,紛曠落以繁奏逸遺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風采,練其聲音,美哉盪乎,樂而不淫。雖懷恩而不怨,似幽風之遺音。於是雅曲既闊,鄭衛仍倚,新聲順變,妙弄優遊。微風漂裔,冷氣輕浮,感悲音而增嘆,愴嚬悴而懷愁。若乃上感天地,千動鬼神。享祀視宗,酬酢嘉賓,移風易俗,混同人倫,莫有尚於箏者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