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文互動論

科技與人文互動論

一、科技與哲學的關係總結 一、科技與藝術的分野 二、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四川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26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61441879
條形碼: 9787561441879
產品尺寸及重量: 20.8 x 14.2 x 1.8 cm ; 340 g
ASIN: B001UQN5EG

內容簡介

《科技與人文互動論》在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基本內涵、基本異同、基本作用、互動關係等方面對科技與哲學、宗教、倫理、藝術以及可持續發展等人文科學互動關係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作了較為全面的梳理、比較和分析,從中得出一些較有新意和創見的觀點,並努力對人們關心的科學與人文問題作了較為完整、易懂的回答。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科技與人文互動總論
第一節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基本內涵及兩者的關係
一、科學、技術及科學文化的基本內涵
二、文化、人文及人文文化的基本內涵
三、科學與人文、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 科技與人文關係的歷史演變
一、古代科技與人文的自然融合
二、中世紀的科技與人文二星的隕落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科技與人文黃金般的聯姻
四、近現代科技與人文的分裂對峙
第三節 科技與人文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斯諾“兩種文化”問題的提出與“第三種文化”
二、科技與人文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章 科技與哲學互動論
第一節 古代科技進步與哲學
一、古代希臘、羅馬和中國的科技與哲學
二、歐洲中世紀和同期中國的科技與哲學
三、古代其他國家的科技與哲學
第二節 近代科技進步與哲學
一、近代西方科技與哲學
二、近代中國的科技與哲學
第三節 現代科技進步與哲學
一、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的現代科技進展
二、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的興起和發展
第四節 未來科技與哲學的融合之勢
一、科技與哲學的關係總結
二、未來科技與哲學的融合之勢
第三章 科技與宗教互動論
第一節 宗教的本質
一、宗教人類學眼裡的宗教
二、宗教社會學眼裡的宗教
三、宗教心理學眼裡的宗教
四、馬克思、恩格斯眼裡的宗教
第二節 科學與宗教的衝突
一、哥白尼革命——神學世界觀受到挑戰
二、“小宇宙”大革命——神被驅逐出人體
三、生物進化論的提出——“神創論”的破滅
四、科學與宗教衝突的本質
第三節 科學與宗教的聯繫
一、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對科學的貢獻
二、基督教對科學社會建制的貢獻
三、早期傳教士在中西科技交流中的貢獻
第四節 宗教對科學的調和
一、宗教策略的轉變
二、調和宗教與科學對立的思潮的廣泛流行
第五節 科學家的信教問題
第四章 科技與藝術互動論
第一節 真與美、科學與藝術——無關還是相聯?
第二節 科技與藝術關係的歷史淵源
一、原始技術、原始藝術與社會生產勞動
二、古代科技與藝術
三、科技與藝術從近代的分離到現代的再融合
第三節 科技與藝術的分野和交融
一、科技與藝術的分野
二、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第四節 科學與藝術的相互作用
一、科技進步催生新的藝術門類
二、科技進步促使藝術的轉型
三、科學家與藝術家
第五節 科技、藝術、社會、人生
一、科技之於社會——福兮?禍兮?
二、藝術的社會功能
第五章 科技與倫理互動論
第一節 倫理學是什麼
一、倫理與道德
二、倫理學的三種歷史形態
第二節 科學技術發展與倫理道德進步的關係
一、關於科技與道德相互關係的幾種不同看法
二、科技發展對倫理道德的促進
三、倫理道德對科技發展的促進和制約
第三節 生命科學技術發展提出的倫理道德問題
一、克隆技術的倫理問題
二、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問題
三、人類基因組計畫的倫理問題
四、“試管嬰兒”的倫理問題
五、“安樂死”的倫理問題
第四節 科學發展提出的其他倫理道德問題
一、環境倫理問題
二、網路倫理問題
三、核能套用的倫理問題
四、工程倫理問題
第六章 科技與可持續發展互動論
第一節 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
一、科技套用中的負面效應及其哲學反思
二、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對科技負面效應深刻反思的結果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對科技進步的依賴
一、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深化
二、科技進步與資源利用
三、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
四、科技進步與人口問題
五、科技進步與社會協調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的當代科學技術基礎
一、信息技術與可持續發展
二、生物技術與可持續發展
三、新材料、新能源技術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對科技進步的影響
一、可持續發展影響科技進步的原因分析
二、可持續發展與科技進步的未來趨勢
第五節 科技進步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我國對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探索
二、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制約
三、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第六節 結論
參考文獻

序言

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以下簡稱“兩種文化”)的融合問題是整個20世紀,也是當前國際、國內尚未解決好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許多有關科學、倫理、宗教等的重大問題,都與兩種文化的融合有直接關聯,並且在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兩種文化的分離和對立,大約開始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發展在20世紀,至今還在延伸擴展。1956年,英國學者C·P·斯諾在《新政治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兩種文化》的短文,隨後於1959年在劍橋大學發表了以此為題的著名演說,最先提出“兩種文化”的概念。斯諾在演講中指出:“當今社會存在兩種相對立的文化,一種是人文文化,一種是科學文化,兩種文化的分裂和矛盾對抗,使西方文化喪失了整體的文化觀,致使思想界無法對過去作出正確的解釋,不能對現在作出合理的判斷,也難以對未來有所憧憬和展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