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DVD

DVD的發行全世界範圍內分為六個區,大致來說美國加拿大是一區,**歐洲是二區,東南亞韓國港台是三區,中國大陸被單獨劃到六區。

種類

DVD有單面單層(DVD-5)、單面雙層(DVD-9)、雙面單層(DVD-10)、雙面雙層(DVD-18)這么幾種,目前國內市場上最普遍的一般是DVD-5和DVD-9,簡稱為D5和D9。

介紹

DVD的發行全世界範圍內分為六個區,大致來說美國加拿大是一區,**歐洲是二區,東南亞韓國港台是三區,中國大陸被單獨劃到六區。理論上來說一個區的DVD機不可以看另外區的DVD,一個區的DVD拿到另外一個區的DVD機上也放不出來,所以把中國劃到六區,是明知道我們盜版產業發達的緣故。不過把中國劃到六區之後,客觀上在節目內容方面形成了對六區的歧視,比如很多片子不可能出六區版,就算出了聲音或圖像質量也比不上其它區的。
一般來說,一區的片子出得最快,圖像質量最好;**二區喜歡出所謂超碼版,聲音採樣率比較高;三區因為包括了港澳台灣,出的片子一般都會帶中文字幕;而六區,片子出得又遲,數量又少,所占優者是有時候會有國語配音。
國內的正版DVD絕大多數是垃圾,價錢又貴,資深碟友一般是不會去買的。國內DVD盜版業的技術力量非常強,解開區碼限制只算起碼水準,厲害的盜版商可以把最好的畫質的圖像、最好的音質的配音、最好翻譯質量的字幕,甚至原版根本沒有的電影原聲音樂(OST)等等都做到同一張盤上,最厲害的盜版商已經能夠做出不亞於原版正版貨的封套效果,可以替沒有中文字幕的花絮內容配上中文字幕……總而言之目前國內盜版DVD的性能價格比非常高,高過了正版貨。
目前國內盜版DVD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一般D9分為盒裝和簡裝兩大門類,技術實力最強、價格也最貴的是“紅龍”,最實惠的是“DNA”,其它的如“時代”“帝景”“紅星”“UFO”“金球”,都是D9的牌子。
D5現在都是簡裝了,麗晶、遠景都是D5的牌子。還有“金峰”“飛馬”“雙龍”“金駝”“天龍映畫”等等都是D5的牌子。
資深碟友一般以漢語拼音的首字母縮寫來指認那些牌子,比如“HL”“RD”“H”指“紅龍”,“JQ”“GG”指“金球”,“SD”指“時代”,“JE”指“最佳版本”;D5裡面,“LJ”指“麗晶”,“YJ”指“遠景”,“SL”指“雙龍”,“JF”指“金峰”,“FM”指“飛馬”。
麗晶和D9的“時代”是同一家,現在時代在盒裝D9方面被紅龍打敗,簡裝D9方面比不上DNA等後起之秀,只能靠D5賺錢。麗晶在D5領域確實算比較好的,但他們也常做搶錢的下作生意。一般來講,如果店老闆告訴你“這是麗晶版”,而你在盤的封皮上找不到“LJ”字樣的,那就不要買,因為麗晶通常在槍版或預覽版、贈覽版的片子封皮上不打LJ標記,只有當圖像素材是來自一區或三區的正式版本的時候,它才會打正它麗晶的牌子。
“遠景”和“雙龍”是同一家,個人感覺是他們選片的眼光很差,找素材的本領也不夠,如果一部片子還沒有中文字幕而是由他們自製的字幕,那根本就不能看。我個人感覺這兩個品牌的老闆根本不懂電影和DVD。
“飛馬”也是做D5的,以前也有D9,不過我只看見過D5。這個牌子做日劇、韓劇、卡通片、韓國電影等比較多,他們做韓國片的自製字幕質量不錯。他們的連續劇包裝也很好,我前段日子買過一套韓國古裝電視劇《大長今》第一部,飛馬將韓國原版6D9做成了9D5,封套凸印過油,非常漂亮,碟片質量也非常好。前幾個月飛馬曾經將《籃球飛人》分為三部盜出來,做齊之後又提供一個鞋盒子外包裝,可以將三部全部裝在裡面,也風靡了一大堆fans。
做日劇的還有一家“金駝”,以前做D5電影,被市場所淘汰了,現在做連續劇為主,不過我看它的日子長不了,因為據說它們將VCD直接轉成DVD賣。
歷史比“金駝”還悠久的還有一家“全美”(QM),聽說已經換過好幾任老闆了,做的東西也每況愈下。去年它們推出一個“譯製經典”系列,就是做的片子都有國語配音,有些店老闆進得太多,到現在仍積壓,最近該品牌給人的印象是經常有馬賽克。我前兩天買過一張《玫瑰花與水晶鞋》,將碟店裡所有的5張存貨都換了一遍,仍找不到一張可以放得出來的,只好退掉了。
“佳美”跟D9的“美樂”是同一家,是一個標榜“帶DTS音軌”的D5品牌,不過這隻好騙騙外行人。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一張D5一般可以不經壓縮地放下正片長度約1小時半的一部片子,DTS音軌是很占空間的,做到D5上面,肯定要對畫質部分作壓縮。資深碟友做碟報,通常都會用軟體截出碼率圖,畫質有沒有經過壓縮一目了然,但是佳美採用的是所謂“動態壓縮”,光看一個碼率圖是看不出它經過壓縮的。有時候DTS音軌不見得就比DD音軌的效果好,而且也並非每一台DVD機都能作DTS解碼,因而標榜帶DTS音軌的佳美其實只好騙外行而已。前段日子我一個朋友要買《最後摩根戰士》,那么老的片子我一時找不到其它品牌,就幫他拿了一張佳美,結果發現字幕翻譯一塌糊塗,只好退掉。
D5中,除了麗晶,金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信任的,但是金峰的碟面有時候比較髒,需要仔細些挑選。D5的金峰跟D9的“最佳版本”是一家。
QM現在的碟很好認,雖然那個標誌性白圈已經消失,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請D友根據以下方法鑑別:
看封面已無用處,看內圈似乎也快無用了(QM這幾天的片子,如《霹靂嬌娃》就可說明這一點)。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看碟的印刷面外圈的那一長串英文:2002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2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 xxx。請務必注意三個數據,“2002”、“96306-0181-2”、“xxx”。(詳情請看第四階段的介紹以及“關於QM的D中D”!)
還請D友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QM從沒有出過碟面上既有ISCN編碼,又有外圈英文的碟!
一、QM各階段的相同點:
1、封面上的繁體(第一、三、四、五階段)、簡體(第二階段)與碟面上的簡體(第一、二、三階段)字樣:江蘇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2、封面上緊跟“江蘇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字樣的是一串編碼:ISRC CN-E23-001-xxx-0/V.J9(其中xxx是QM給影片做的編號);(這一條在第六階段不復存在!)
3、DVD標誌的第二個D的下部有稜角(只有第一階段和第六階段的笑臉版的封面上有例外,碟面上則從未變過);
4、碟面上靠近中心位置有一個白圈(這一條在第七階段也已消失!),除第一、二階段外,白圈內無字。
二、QM各階段的特點:
第一階段:
封面LOGO:中間為一條白線,上方為英文“profilm ITD TM”(其中‘l’被一條膠片代替,‘TM’為小字型),下方為繁體“專業電影”四個字。這個LOGO只出現在封套背面的右下角。
碟面特徵:1、外圈有一長串英文:2000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1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注意三個數據:“2000”、“2001”和“96306-0181-2”)
2、靠近中心的白圈內有“影視經典 PROFILM ITD”的字樣。
第二階段:
封面LOGO:一個比較大的長方形,右邊為豎幅白底紅字的“全美電影”,左邊上方是一道白光,其中有“QUANMEI”字樣,左邊下方為一個紅色的大“MOVIE”。
碟面特徵:與第一階段相同。
第三階段:
封面LOGO:一個立體的大寫“R”(俗稱“全美R版”),封套正反兩面都有。
碟面特徵:外圈無英文;有ISRC CN-E23-001-xxx-0/V.J9字樣的編碼。
第四階段:
封面LOGO:一個印有“全美電影SHOW”的方框形標誌,該標誌的底部有一行英文:AMERICA FILM,封套正反兩面都有。此標誌有兩種式樣:一種是橫幅的長方形;另一種則接近正方形。
碟面特徵:外圈有一長串英文:2002 USA Films All rights reserved.2002 USA Home Entertainment.a division of USA Films.LLC.All rights.96306-0181-2 US Rated R.Made in the U xxx。(注意前兩個數據:“2002”和“2002”,與第一階段不同了。)除去了ISRC CN-E23-001-xxx-0/V.J9字樣的編碼,而把其中的關鍵碼“xxx”移至外圈英文“the U”後。
第五階段:
封面LOGO:一個有著三隻眼的黃色笑臉(俗稱“笑臉版”),而且只在封套正面出現,背面沒有。
碟面特徵:與第四階段相同。
第六階段:
封面LOGO:QM此時處於動盪期,加上最近風聲緊,所以取消了外包裝上的一切可識別標誌!就連封底的那個“江蘇文化音像出版社發行(繁體)”字樣以及“ISCN”編碼都消失了,代替的是原版DVD的著作權字樣。(由於是在動盪期,QM馬甲不像以前那樣好辨,所以請廣大碟友小心辨認!)
碟面特徵:與第四階段相同。
第七階段:
封面LOGO:QM似乎渡過了動盪期,開始進入緊張而又平穩的出碟期!此時QM任延續上一階段的封面特徵,沒有任何可以一眼就能識別的標誌(至於什麼麥穗、DVD標誌,儘是無恥D商做D中D!)。甚至於那個DVD標誌,QM自己也知道沒什麼價值,現在好象又改了回來!
碟面特徵:與第四階段相同,只是去掉了白圈,碟面改為柯式印刷!
三、關於QM封面LOGO的變遷:
俗話說:“棒打出頭鳥。”D版商畢竟是D版商,風頭太大總歸不是什麼好事。為了不太顯眼,QM不得已改頭換面了好幾次。近來就連封底的那個“江蘇文化音像出版社發行(繁體)”字樣以及“ISCN”編碼都消失了!
四、關於QM的片頭:
時至今日,QM總共出了三種標誌性片頭,但每每開頭都是:一條由近及遠的膠片上,演繹著影片的片段。只是最後的形式不同而已。具體可分為:
1、中間為一條白線,上方為英文“profilm itd TM”(其中‘l’被一條五格膠片代替,‘TM’為小字型),下方為“全美電影DVD”字樣;
2、上方為一條五格膠片,下方為“全美電影”四個粗體字;
3、上方還是一條五格膠片,下方變成了“DVD VIDEO”的標誌。
五、關於QM的D中D:
QM之所以受到廣大D友的追捧是因為它出的碟片有高品質的保證。然而一些利慾薰心的JS竟做出種種假QM來欺騙廣大D友,爛片基、嚴重露黃、嚴重氧化、字幕超爛、畫面奇差……深受其害的不光是我們D友的腰包,更甚的是損害了QM在一些分不清真假的D友心中的形象!在大家恨之、罵之的同時,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將其拒之門外。以下是本人所見到的幾種D中D:
1、一些D商用自己的包裝包著QM的片子(非碟片),此時要注意的就是片基問題;
2、一些D商仿冒QM的封面甚至碟面,但內容則亂七八糟,其中也不乏直灌QM的。例如放大版的“全美電影SHOW”和“笑臉”標誌,黑糊糊的“全美電影SHOW”標誌等。在這裡我重點講一講那個黑的“全美電影SHOW”標誌的D中D。
這種D中D做得有模有樣,有自己的編號,自成系列,其特徵如下:
A、“全美電影SHOW”的標誌發黑,模糊不清,略成正方形;
B、封面與碟面上的“江蘇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字樣後的編碼變成了“ISRC CN-E23-002-xxx-0/V.J9”(注意其中的“002”,與真QM的“001”不同);
C、碟面特徵與第一階段的QM相似,明顯是根據這一時期的QM做的D中D:
a、外圈那一長串英文中的第三個數據“96729-2002-282-2”與真QM的“96306-0108-2”不同;
b、碟面上的DVD標誌的第二個D的下部無稜角;
c、靠近中心無白圈,反而是透明的,印有“ifpi H2 11”字樣,不知是真ifpi盤基還是假的。(哪位DX知道的話請告知)
六、關於QM D5的出片數量:(純屬個人興趣^_^)
大家都知道QM給自己出的碟都編了個號:ISRC CN-E23-001-xxx-0/V.J9。但只是其中的“xxx”在變,其它數字沒變。因此也就免不了造成重複。在我所收的碟中,編號為567的就有六種!以1000種為一輪計算,QM D5的出片量就在6000種以上!別急,事情遠沒這么簡單!有很多片子,QM是一出再出的。如《第五元素》,在QM的第二、三階段都出過,號碼一樣,因此就出現了一部片子占用幾個編號(不同階段的相同號碼算作不同編號)的情況。這也就給QM出片具體數的估算上出了個很大的難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