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爐工人肺癌

焦爐工人肺癌

焦爐工人肺癌(lung eaneer among eoke oven workers),是指焦化廠焦爐作業工人在長期接觸焦爐逸散物後,發生的與其職業性接觸有病因學聯繫的在肺部發現的原發性惡性腫瘤。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焦爐工人肺癌焦爐工人工作圖片

焦爐逸散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癌性多環芳烴,可使焦爐作業人群的肺癌率(發病率或死亡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非暴露人群,標準人群或比較人群),肺癌率隨接觸量、接觸工齡和開始 接觸後的年數增加而增高。這些流行病學現象表明焦爐作業人群的肺癌分布具有職業病的病因學特徵。衛生部已將焦爐工人肺癌列入1988年1月1日實施的新訂職業病管理條例。

焦爐逸散物是生產焦炭的過程中,煙煤在高溫缺氧的焦爐炭化室內乾餾過程中產生的氣體、蒸氣和煙塵。在裝煤、出焦、漏氣和熄焦時彌散到焦爐的工作場所空氣中,煤焦油揮發物是焦爐逸散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含有各種多環芳烴如苯並[a]芘、苯並[a]蒽等多種致癌物。

病理病因

煉焦作業大致可以分為爐頂、爐側、其他輔助作業如備煤等。在焦化廠中從事爐頂、爐側、其他輔助作業如備煤作業工人肺癌發生率高於一般人群。
焦爐逸散物可以通過呼吸道進人人體,引起肺癌發生。焦爐工人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相當高

疾病特點

在長期接觸焦爐逸散物後發病的;是與職業接觸有病因學聯繫的原發性肺癌。有可靠的職業史,發病年齡提前,工齡一般較長,同一工作崗位高發,以男性工人為主。周圍型肺癌較多,中央型肺癌較少,近半數合併轉移。病理組織類型低分化腺癌較多,而小細胞癌和鱗狀上皮癌較少。

診斷原則

必須根據可靠的職業史,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參考有關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結合作業現場空氣中B(a)P、BSO等毒物的測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方可診斷。

疾病診斷

焦爐工人肺癌焦爐工人肺癌

焦爐工人職業性肺癌和一般人群的肺癌一樣,發病機理尚不清楚。除了職業因素以外,在臨床上和病理上都和一般肺癌沒有肯定的區別。儘管有時某些組織學類型似乎占有優勢,例如鱗狀細胞癌,也顯然不能用於職業性肺癌的診斷。

肺癌的大體類型,中央型或周邊型,以及肺癌賴以診斷的其它檢查之所見,尚不能區別職業性肺癌和一般肺癌。因此,焦爐工人職業性肺癌診斷主要依靠病因學指標,主要有:能反映患者接觸水平的工種、接觸工齡、開始接觸以來的年數三項指標。

工種在焦爐頂部和爐側(焦爐中部和底部)各工作場所從事煉焦作業的工種和輔助工種均有患職業性肺癌的危險性。各工種所在工作場所空氣中焦爐逸散物濃度可反映患者的接觸程度。因此工種是確立焦爐作業工人肺癌診斷的主要指標之一。 接觸工齡從事焦爐作業的實際工齡sa以上為可能患職業性肺癌的工齡。開始接觸後的年數開始從事煉焦作業及至診斷肺癌的間隔年數至少10a方有確立診斷職業性肺癌的可能。以上三項病因學指標,在診斷焦爐工人職業性肺癌時不能缺少,缺一不可。不同年代、不同地區、不伺焦化廠的職業流行病學調查和環境測定的總評價可確定和更改指標和指標的內容。足夠的調查數據可縮短或延長指標的年數。

臨床表現

焦爐工人肺癌焦爐工人肺癌

吸入較高濃度蒸氣後,很快出現流淚、咽痛、劇咳、胸悶、呼吸困難、發熱、寒戰等,脫離接觸後可逐漸好轉。少數病人經數小時至1天潛伏期後,可發生化學性肺炎或肺水腫,X線胸片示兩肺紋理模糊,散在的斑片狀或雲霧狀陰影。心電圖可見心肌損害、心率失常等。如不及時搶救,可死於呼吸衰竭。
1972年國外首次報導職業接觸工業品焦爐工人肺癌 。以後美、英、德等國屢有本品引起肺癌報導。法國1993年報導,某使用工業品氯甲醚生產離子交換樹脂的工廠,1958至1986年間258名工人中已發生肺癌11例。其中10例為小細胞癌。1982年我國組織調查了11家生產和使用氯甲醚和雙(氯甲基)醚的工廠,915名工人中發生肺癌15例。患者平均接觸時間9.86年,平均死亡年齡49.7歲。SMR為1546。有病理組織學檢查的11例中,小細胞肺癌占8例。在調查截止後3年中,又發現肺癌10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工業級氯甲醚列為人類肯定的致癌物(Group1),靶器官為肺部。

致癌性

焦爐工人的肺癌發生危險性隨接觸強度、接觸工齡、開始接觸後年數的增加而增高。

預防

①要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密閉化和自動化程度,以減少與致癌物的接觸。
②定期進行職業性體格檢查,皮膚、肺和膀胱是要重點和全面檢查的部位。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③做好環境監測,防止致癌物污染廠外環境。
④加強營養和體育鍛鍊,選擇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如蛋黃、肝、牛奶、胡蘿蔔、葡萄等,同時多食香菇等菌菇食品,提高人體的抗癌能力和循環系統的生理功能,消除和減少致癌作用。

病例報告

焦爐工人肺癌焦爐工人肺癌

36例焦爐工人肺癌報告

國家衛生部1988年1月1日正式將焦爐工人肺癌列入職業性腫瘤以來,武鋼職業病診斷組共確診了36例焦爐工人肺癌,其中有6例為死亡後診斷。現存活3例,有1例已存活7年,而在死亡的33例患者中,絕大多數是確診後1年內死亡。現報告如下。
1 現場資料
武鋼焦化廠於1958年9月投產。自1973年以來共發生了36例焦爐工人肺癌,其中男性34例,女性2例。發病年齡37~73歲,平均59.16歲;發病工齡7~42年,平均18.10年。工作崗位包括爐頂14例,爐側22例。歷年發病情況見表1。
表1 焦化廠焦爐工肺癌歷年發病情況

年份 人數 年份 人數 年份 人數
1973 2 1986 4 1991 3
1981 1 1987 1 1992 4
1982 1 1988 8 1997 5
1984 2 1990 1 1998 4

從表1可以看出,1988年即該廠投產30周年為發病高峰年,發生了8例。1997和1998年的發病人數也較多(調查截至1998年8月底),分別為5例和4例。
2 臨床資料
該36例病人曾於武鋼職工醫院或省、市級醫院就診,進行過胸部正、側位或斷層X片檢查,8例做過CT檢查,1例做過MRI檢查。均取得了臨床診斷證明。其中周圍型肺癌22例,中央型肺癌14例,大多數為晚期。部分合併轉移,肺門淋巴結轉移6例,胸膜、縱隔、顱內轉移各3例,脊椎轉移1例。14例經病理檢查,組織類型小細胞癌(SCa)3例,鱗狀上皮癌(ECa)4例,低分化腺癌(ACa)7例。
3 環境資料
作業場所空氣中苯並(a)芘[B(a)P]濃度測定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苯溶物(BSO)濃度的測定:用玻璃纖維濾膜採樣,經砂芯漏斗氮氣壓濾爐,抽出液揮發掉苯,精確稱取殘渣,計算出BSO的濃度。一氧化碳(CO)濃度採用紅外CO測定儀測定。苯(Benzene)濃度採用島津氣相色譜儀(GC—14A)測定。
作業環境空氣中的毒物濃度(見表2)

表2 作業環境空氣中的毒物濃度

作業區

樣本數

B(a)P

(μg/m)

BSO

(mg/m)

CO

(mg/m)

Benzene

(mg/m)

爐頂 6 3.96 4.47 21.60 27.20
爐側 4 0.63 0.85 6.40 20.40
爐底 4 0.20 0.40 4.20 8.90
對照 2 0.04

註:“—”表示未檢出。
表3 焦爐工BSO實際接觸水平(mg/d)

作業區 工種 接觸量 作業區 工種 接觸量
爐頂 爐蓋工 0.282 爐側 熄焦車司機 0.134
  上升管工 0.411   熱修瓦工 0.303
  煤車司機 0.535   出爐工 0.563
  測溫工 0.263
爐側 推焦車司機 0.493 爐底 交換機工 0.142
  攔焦車司機 0.186   調火工 0135

本次測定中焦爐組的B(a)P、BSO、CO及苯的濃度均高於對照組,其中爐頂、爐側和爐底B(a)P的濃度分別為對照組的99、15.75和5.0倍。中國尚未制訂車間B(a)P濃度的衛生標準,目前一般將前蘇聯1977年規定的0.15 μg/m3作為它的最高容許濃度。爐頂、爐側和爐底BSO的濃度分別為對照組的22.35、4.25和2.0倍,均超過了標準0.20 mg/m3。
由此可見,作業環境空氣中的B(a)P和BSO的濃度明顯超標,其嚴重程度依次為爐頂>爐側>爐底。CO和苯濃度雖未超過衛生標準,但都高於對照組。
焦爐工苯溶物的實際接觸水平
從表3可以看出,焦爐工苯溶物的實際接觸水平呈現爐頂>爐側>爐底的特點,同一作業區的不同崗位接觸量亦有所不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