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食道癌醫院

基本信息

烏魯木齊食道癌醫院專家指出: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食道癌早中期有治癒可能、晚期難度較大;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包括姑息手術和根治手術、化療治療(根治性放療和姑息放療);食道癌飲食以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食道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症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中國是食道癌高發區。卻男性多於女性,以40歲以上居多者。

食道癌的發病原因

1、遺傳因素:食管癌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現象,高發區連續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屢見不鮮,但食管癌絕對不存在遺傳,而是與家庭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2、亞硝胺類:亞硝胺類化合物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研究表明食管癌高發區食用酸菜的居民,胃液、尿液中存在有誘發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亞硝胺、亞硝基吡咯烷、亞硝基胍啶。並發現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發病率成正比。
3、微量元素和營養不良:食道癌高發區人群中血清鉬、發鉬、尿鉬及食管癌組織中的鉬都低於正常。食管癌高發區水土中缺少鉬,鉬的抑癌作用被多數學者證實。營養不良攝入動物蛋白不足和維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區居民飲食的共同特點。
4、食管黏膜的損傷:長期喜進燙食、粗食,飲濃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損傷、引起食管黏膜增生間變,也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吸菸、飲烈性酒與食管癌發病有一定關係。各種長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
5、黴菌致癌因素:用霉變食品可以誘發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變或鱗狀上皮癌。這類黴菌與亞硝胺促癌有協同作用。

食道癌表現

1、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態分型。
早期食管癌按其形態可分為隱伏型、糜爛型、斑塊型和乳頭型。其中以斑塊型為最多見,占早期食管癌的1/2左右,此型癌細胞分化較好。糜爛型占1/3左右,癌細胞的分化較差。隱伏型病變最早,均為原位癌,但僅占早期食管癌的1/10左右。乳頭型病變較晚,雖癌細胞分化一般較好,但手術所見屬原位癌者較少見。
2、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態分型。
可分為髓質型、蕈傘型、潰瘍型、縮窄型、腔內型和未定型。其中髓質型惡性程度最高,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2以上。此型癌腫可侵犯食管壁的各層,並向腔內外擴展,食管周徑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食管周圍結締組織均可受累,癌細胞分化程度不一。蕈傘型約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6~1/5,癌瘤多呈圓形或卵圓形腫塊,向食管腔內呈蕈傘狀突起,可累及食管壁的大部。潰瘍型及縮窄型各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10左右。潰瘍型表面多有較深的潰瘍,出血及轉移較早,而發生梗阻較晚。縮窄型呈環形生長,且多累及食管全周,食管黏膜呈向心性收縮,故出現梗阻較早,而出血及轉移發生較晚。腔內型比較少見,癌瘤突向食管腔內,呈圓形或卵圓形隆起,有蒂與食管壁相連,其表面常有糜爛或潰瘍。腫瘤可侵入肌層,但較上述各型為淺。少數中、晚期食管癌不能歸入上述各型者,稱為未定型。
3、組織學分型。
(1)鱗狀細胞癌:最多見。
(2)腺癌:較少見,又可分為單純腺癌、腺鱗癌、粘液表皮樣癌和腺樣囊性癌。
(3)未分化癌:較少見,但惡性程度高。食管上、中段癌腫絕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食管下段癌腫則多為腺癌。

食道癌-擴散和轉移方式

1、食管壁內擴散食管癌旁上皮的底層細胞癌變或成原位癌,是癌瘤的表面擴散方式之一。癌細胞還常沿食管固有膜或黏膜下層的淋巴管浸潤。
2、直接浸潤鄰近器官食管上段癌可侵入喉部、氣管及頸部軟組織,甚至侵入甲狀腺。中段癌可侵入支氣管,形成支氣管-食管瘺;也可侵入胸導管、奇靜脈、肺門及肺組織,部分可侵入主動脈而形成食管-主動脈瘺,引起大出血而致死。下段食管癌常可累及賁門及心包。總計食管鄰近器官直接受累者約占1/2,受累臟器依次為肺及胸膜、氣管及支氣管、脊柱、心及心包、主動脈、甲狀腺及咽喉等。
3、淋巴轉移比較常見,約占病例的2/3。中段食管癌常轉移至食管旁或肺門淋巴結,也可轉移至頸部、責門周圍及胃左動脈旁淋巴結。下段食管癌常可轉移至食管旁、賁門旁、胃左動脈旁及腹腔等淋巴結,偶可至上縱隔及頸部淋巴結。淋巴轉移部位依次為縱隔、腹部、氣管及氣管旁、肺門及支氣管旁。
4、血行轉移多見於晚期患者。最常見轉移至肝(約占1/4)與肺(約占1/5),其它臟器依次為骨、腎、腎上腺、胸膜、網膜、胰腺、心、肺、甲狀腺和腦等。

烏魯木齊食道癌醫院

烏魯木齊市食道癌醫院,始於1937年,是一家資質比較老的腫瘤專科醫院,2004年其與烏魯木齊鐵路中心醫院合併成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目前,醫院總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含新建門急診綜合大樓);開放床位860張;設有臨床、醫技等專業科室45個,行政職能科室26個。
現有職工136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60人,占總人數85%,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
2011年全年門診量58.3萬人次,出院病人2.76萬人次,完成手術6754例。2012年上半年,門診量33.58萬人次,同比增長20.87%;出院病人1.44萬人次,同比增長9.55%;完成手術3568例,同比增長9.75%。
醫院擁有雙源CT、1.5TMRI和西門子最新型DR,瑞典金寶雙極反滲水處理系統及血液淨化設備等一批先進的醫療設備,為實施優質醫療服務提供了物質保障。
醫院學科齊全,部分學科進入了區內同行先進序列。近年來,著力打造科室特色,一批有實力的科室如內分泌科、婦科、心血管內科、腫瘤診療中心、骨科、神經內科、腎病血液透析科、康復醫學科等逐漸脫穎而出。其中心血管內科、骨科、放射科曾是鐵道部重點專科,內分泌科、婦科已確定為校級重點專科。
作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每學年承擔著1萬多個學時的教學、實習任務。近年來,科研工作也有了新突破,今年已有3項國家自然基金立項,6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14項大學科創基金立項。
醫療設施
擁有全身CT、CR、LCV心血管數字減影機、德國西門子16排螺鏇CT、1.5TMRI和西門子最新型DR,心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體外碎石機、醫用直線加速器、輸尿管腎鏡與氣壓彈道碎石機、電子輸尿管鏡及氣壓彈道碎石機、前列腺汽化電切及腹腔鏡、關節鏡、間盤鏡,尿流動力學分析儀等自治區一流的現代化醫療設備。
是自治區唯一一所擁有職業病臨床床位的大型綜合醫院,是自治區醫保、烏魯木齊市醫保、鐵路醫保、商業保險、新農合的定點醫療機構,是中西部地區兒童先天性疾病和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救治定點醫療單位,是新市區牙病防治中心、自治區白內障定點復明醫院,曾獲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連續六屆榮獲自治區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烏魯木齊食道癌醫院腫瘤生物治療中心

中心簡介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免疫細胞治療逐漸套用到食道癌的治療中,已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後腫瘤治療的第四種成熟的治療方法,衛生部2009年將免疫細胞治療納入《醫療技術臨床醫用管理辦法》。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率先引進國際領先的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組建了獨立的腫瘤生物治療中心,開展抗腫瘤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項目。中心依託腫瘤相關科室為平台,擁有以中華醫學會及中國抗癌協會會員張雨潔主任為帶頭人的臨床專家團隊,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物治療重點學科,豐富醫院腫瘤綜合治療手段,提高腫瘤治療療效。
公立三甲醫院做依託腫瘤患者更放心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始建於1937年,至今已有近60年的辦院歷史。2004年6月,醫院整建制移交新疆醫科大學,成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暨第五臨床醫學院。作為新疆醫科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以來,每學年承擔著1萬多個學時的教學、實習任務。近年來,科研工作也有很大的新突破,2012年已有3項國家自然基金立項,6項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14項大學科創基金立項。目前,醫院總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開放床位860張;設有臨床、醫技等專業科室45個,行政職能科室26個。現有職工136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60人,占總人數85%,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雄厚的綜合實力和醫療資源為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國際標準GMP工作室治療更有保障
生物治療中心擁有符合國際GMP標準的免疫細胞工作室,擁有流式細胞儀、PCR儀、冷凍乾燥系統、超濾系統、離心機、超低溫冰櫃、液氮裝置、血細胞自動分離機、生物安全櫃、CO2培養箱、倒置顯微鏡等系列可進行細胞採集、培養以及檢測的醫學尖端設備,全面開展高標準、高活性、高療效的腫瘤生物細胞治療的臨床套用,確保了免疫細胞的品質能在每一製作批次都維持良好的一致性。生物治療中心追求技術領先優勢,隨時補充國際最先進的生物治療技術,使得本中心的技術水平與國際最先進水平保持同步;中心堅持腫瘤綜合治療的原則,把生物治療與目前常規的手術、放療、化療形成一個系統的治療方案;中心強調多學科聯合(MDT)的意義,加強會診制度,利用全院綜合資源為生物治療中心患者服務。
頂尖腫瘤生物治療專家確保療效和安全
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不斷築巢引鳳,匯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生物免疫治療專家,形成了以中華醫學會及中國抗癌協會會員張雨潔主任領銜的腫瘤生物治療專家團隊。他們從事腫瘤內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紮實的理論功底以及較強的解決腫瘤內科臨床疑難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熟練掌握常見腫瘤的綜合治療原則,擅長肺癌、淋巴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等常見腫瘤的內科治療及綜合治療,尤其擅長各種腫瘤的化療、生物治療、內分泌治療及姑息治療等,在腫瘤治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DC、CIK、NK、CD3AK等免疫細胞的培養及臨床套用有著深入的研究,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與傳統手術,放療、化療的聯合治療方面也有著豐富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經驗。
科研機構強大的技術支持診療水平不斷提升
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全體醫護技人員秉承“科學關愛生命”的服務理念,依託尖端生物科技,以生物抗癌技術為主導,心理干預治療為輔助,在標準化系統下進行細胞培養系統,操作過程實行嚴格的GMP標準和操作規範,使細胞產品巨頭質量可控性、可追溯性,避免潛在微生物感染隱患及其他副作用。同時醫院與美國Temple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等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校、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以保證CLS生物抗癌技術能不斷地、穩健的發展。

烏魯木齊食道癌醫院治療食道癌特色技術

眾所周知,常用的治療腫瘤方式有手術、化療與放療,然而這三種方法都無法根除腫瘤細胞,導致癌症再次復發或轉移,且化療和放療會損傷正常細胞,加重患者的痛苦。近年來,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用自己的細胞治療自己的病,成為腫瘤患者新的選擇,目前已被列入第三類技術在部分三甲醫院進行推廣,大連北海醫院為大連首家引進該技術的醫院。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是通過提取人體抗擊腫瘤的多種關鍵免疫細胞,通過體外培養、激活、誘導、增殖,回輸到患者體內,從根本上可以改變腫瘤細胞的生長環境來抑制腫瘤的生長和增值,達到殺滅腫瘤和抑制腫瘤復發轉移的治療方法。該療法實現了對癌細胞轉移復發的遏制,實現了對放化療副作用的降低,實現了腫瘤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的目標。
生物治療過程生物治療過程

CLS治療過程:
提取:無菌條件下抽取患者40—50ml血液;
分離、純化:利用貼壁篩選法,密度梯度離心法,流式細胞法分離,純化細胞;
培養:在特異抗原作用及無菌條件下培養;
擴增:待細胞融合會傳代後,將其沖洗,消化後按比例繼續培養擴增;
回輸:培養成功後通過腰穿,動脈介入等方法植入患者體內;
 術後監護:自體植入後8小時—2天內監護體溫、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徵
CLS治療原理:
DC細胞識別抗原、激活獲得性免疫系殖能力和殺傷統,CIK細胞通過發揮自身細胞毒性和分泌細胞因子殺傷腫瘤細胞,兩者聯合可以提高CIK細胞的增活性。該技術正是通過從患者體內抽取部分免疫細胞,然後在其體外進行培養、誘導、激活,再把這些抗腫瘤細胞回輸到病人體內,讓這支經過特殊訓練的“特種部隊”去殺滅腫瘤細胞。
生物治療原理生物治療原理

CLS適用範圍:
早期腫瘤者:生物治療能精準殺滅腫瘤細胞,提高康復成功率;
術後治療者:生物治療能清除殘餘腫瘤細胞,防轉移,確保長久帶瘤生存;
聯合治療者:生物治療聯合手術、放療、化療,減少毒副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病情較重者:對不能承受手術、放療、化療者,生物治療安全、高效,控制病情;
晚期腫瘤者:生物治療能延長生存時間,提升生活質量,提高5年生存率近一倍。
發展歷程: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大事記
1992年,美國FDA正式通過將生物免疫療法視為癌症基本療法之一的議題,該療法在美國臨床得到廣泛套用。
2000年,美國Yamazaki博士等人在《柳葉刀》雜誌報導了生物免疫療法治療肝癌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該技術能夠有效預防腫瘤的轉移和復發。
2009年3月,中國衛生部頒布的《醫療技術臨床套用管理辦法》中,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納入第三類技術進行管理,同時通過審批的醫療機構可開展臨床套用。
2011年4月,CCTV《新聞聯播》對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進行了報導,指出生物免疫療法治療腫瘤取得重點突破,早期癌症三分之一可治癒。
2011年10月,法國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和其在後天免疫中的作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標誌著生物免疫治療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2012年3月6日,中國衛生部正式將生物免疫治療癌症納入技術管理辦法中。
2012年4月15日,中國政府正式將治療技術生物細胞免疫入醫保,標誌著生物免疫療法正式進入國內醫療保障體系。
核心優勢: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六大優勢
1、從源頭上清除癌細胞防轉移及復發
對血液、淋巴中殘存的、散在的、或處於休眠狀態中的癌細胞都可以徹底清除,最大限度地防止復發和轉移,杜絕後顧之憂。
2、延長生命周期實現帶瘤生存
重建和提高患者自身的機體免疫功能,全面識別、搜尋、殺傷腫瘤細胞,延長患者生命周期,實現帶瘤生存;
3、迅速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在保障顯著的治療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大多數患者治療後自己就會明顯感覺疼痛減輕、有力氣、食慾好、精神狀態好。
4、輸液式治療治療輕鬆痛苦小
治療僅需採集患者外周血,經實驗室培養後再將這兩種細胞分8次回輸到患者體內,與普通輸液沒有區別,整個治療過程患者痛苦小,大多數患者均可接受。
5、持久性,一次治療終身起效
部分細胞具有終身免疫效果,可持續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起到持續殺瘤的作用。
6、適應症廣,大多數實體瘤都可接受
有效治療大多數實體惡性腫瘤,對肺癌、肝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腎癌、宮頸癌等患者都有顯著的療效。

烏魯木齊食道癌醫院專家陣容

張雨潔
腫瘤生物治療中心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
【個人簡介】
張雨潔張雨潔

西北地區生物免疫治療領軍人,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西部放射治療協會理事,新疆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理事,新疆抗癌協和放療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新疆老年腫瘤協會會員,新疆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烏魯木齊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對腫瘤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
【科研成果】
曾公開發表專業論文30餘篇,參與10餘部腫瘤學科專著的撰寫,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並在會上就腫瘤生物治療這一新興理念,和國內外眾專家進行了積極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特別擅長】
擅長惡性腫瘤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等腫瘤綜合治療;對DC、CIK、NK、CD3AK等免疫細胞的培養及臨床套用有著深入的研究,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與傳統手術、放療、化療的聯合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經驗,運用CLS生物免疫治療技術幫助2000餘名腫瘤患者成功延長生命周期。[1]
黃國福
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抗癌協會會員
【個人簡介】
黃國福黃國福

畢業於新疆醫科大學腫瘤學專業,並獲得該專業碩士學位。從事腫瘤內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14年之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紮實的理論功底以及較強的解決腫瘤內科臨床疑難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
【科研成果】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衛生廳課題一項及兩項校級科研課題,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6篇。
【特別擅長】
熟練掌握常見腫瘤的綜合治療原則,對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有獨到的見解,擅長肺癌、腎癌、乳腺癌、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等常見腫瘤的內科治療及綜合治療。長期致力於腫瘤生物免疫治療的臨床工作及研究,在運用生物免疫治療技術治療各種實體瘤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明顯地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贏得患者一致好評。
王淑琴
腫瘤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講師腫瘤專業碩士
【個人簡介】

新疆醫科大學腫瘤學專業碩士,從事腫瘤內科工作15年,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紮實,有豐富的腫瘤臨床工作經驗。
【科研成果】
參與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5篇。曾參與由國家衛生部組織發起的腫瘤學科研討大會,並在會上發言。是國內腫瘤學科的領軍人物之一。
【特別擅長】
倡導腫瘤規範化治療、個體化治療,致力於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減輕患者痛苦、改善預後、提高其生活質量。擅長各種實體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及生物免疫治療等。在開展細胞免疫治療腫瘤的項目之後,已經為1000多例惡性腫瘤患者進行了治療,70%以上的患者成功度過了五年以上的生存期。
葉玉坤
全軍腫瘤研究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文職將軍,南京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著名胸部腫瘤外科專家
【個人簡介】
1967年畢業於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系。潛心主研並發明“肺癌早期診斷立體定位儀”,獲國家發明獎(1990)、國家發明專利(1993)、國際發明金獎(1998),全國160多家醫院學習推廣套用一次成功診斷率達90%以上,特別適用於25px左右的肺部小病灶快速準確立體定位穿刺肺癌早期診斷,為推動我國更多開展肺癌早期診斷肺小病灶經皮穿刺肺活檢技術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持。
【科研成果】
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及國家“九五”、“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課題,以及全軍“十一五”臨床高新技術重大項目和國家“十一五”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等多項在研課題,從分子生物學基因水平和最新計算機技術套用方面,研究探索肺癌早期診斷新途徑,其中與南京大學計算機系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攻關研究的“智慧型化肺癌細胞病理診斷系統和平台”以及與廣州中山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聯合攻關研究的“液相晶片(Luminex)肺癌多基因聯合檢測診斷盒”等,均已順利通過由吳孟超院士擔任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成果鑑定,獲全軍科技成果二等獎(2010年)。
【特別擅長】
從事CLS生物免疫療法研究數載,從事胸部腫瘤和胸心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40多年,特別是在肺癌早期診斷研究和重症高齡高危胸部腫瘤外科手術綜合治療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