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茸

火焰茸

火焰茸,學名紅角肉棒菌(Podostoloma cornu-damae),又稱叢生肉棒菌,毒性極強。可能為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蘑菇。其特徵:子實體紅色、內部白色,外型像是棒狀、手指狀、火焰放射狀,高一般為3~15cm。在日本、中國、爪哇都有發現,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也有發現亞種。梅雨季節開始到夏季秋季之間,在山毛櫸林地內單生至群生。由於子實體紅色、內部白色,外型像是棒狀、手指狀、火焰放射狀,因而以火焰稱之。外表看起來像是辣椒,成熟時會散播黃褐色的孢子。由於一般人對其顏色與外型具有警戒,所以一般不會故意摘取食用;但有多起中毒案例是將其誤認為可食用的紅珊瑚菌(Clavulinopsis miyabeana)、冬蟲夏草而引起。

基本信息

鑑別方法

紅珊瑚菌為細棒狀、肉質柔軟無味;火焰茸則肉質堅硬、內部白色,味苦。

分布

日本中國、爪哇都有發現,在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也有發現亞種。近年在日本北陸地區、關西地區郊山大量出現;推測是因櫟樹長小蠹蟲(Platypus quercivorus)繁殖數量大增使樹木大量枯萎,因而產生適合火焰茸生長的環境。

毒性

火焰茸火焰茸
毒性極強。可能為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蘑菇。
日本在文政年間(1818年-1829年)出版的植物圖鑑「本草圖鑑」就有「毒性強勿摘取」的記載。到1990年代,發生數起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件,才確定其為劇毒毒蕈。僅僅3克就可能致命!在日本有六個中毒案例報告,10人中有2人死亡。
火焰茸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毒蕈,摸了就會導致皮膚潰爛,如果誤食的話則可能導致嚴重腹瀉,甚至出現語言及運動障礙。1999年,日本新潟縣還出現有人因誤食而中毒死亡的案例,因此日本地方政府已呼籲居民提高注意。數年前,在日本岐阜市北部的森林公園曾發現火焰茸。據日本專家表示:火焰茸以前生長在深山中,但是近年來,在愛知縣三重縣等地區住宅區的附近山里,發現了火焰茸。

中毒症狀

火焰茸火焰茸
食用後約10分鐘就會出現中毒反應:一開始是消化系統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然後是目眩、手腳麻痹、呼吸困難、語言障礙、血細胞減少、造血功能障礙、全身皮膚潰爛、肝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症狀,死亡率高。倖存者亦會有小腦萎縮、脫毛、脫皮、語言障礙、運動障礙等後遺症。
民間因為其毒性之強而產生恐懼,甚至有「摸了就會導致皮膚潰爛」的謠傳,實際上並沒有因觸碰外皮而導致傷害的報導;火焰茸的接觸性危險在於其汁液對皮膚有刺激性、會導致皮膚潰爛、接觸口腔會造成黏膜發炎,但只要不去觸碰其汁液、嚴格禁止食用,就不會有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