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無主的狗]

流浪狗[無主的狗]
流浪狗[無主的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流浪狗,又稱流浪犬,或稱野狗、棄犬,系指無主之寵物犬。常見原因包括飼主刻意遺棄、自行走失等。

形成原因

流浪狗是被飼主棄養,常見的原因包括狗有亂咬、亂叫、亂跑、挑食等惡習、沒有能力繼續飼養、搬家後空間不足、經濟狀況不佳、家人的反對等。在歐美等海外地區,在度假地或狩獵區中,常常有僅飼養一個季節就被遺棄的寵物犬或獵犬,這些流浪犬可能會攻擊當地周遭的居民或遊客(大多是前往度假地區的遊客。),造成社會問題。有時候也會因為電影、電視或其他傳播媒體的影響,讓某個特定品種的犬只在民眾間大受歡迎,而讓許多人都想要飼養該品種的狗,但隨著在媒體及民眾間熱中度的退燒,當初為了流行而飼養的犬只,很容易就被飼主遺棄。此外,若是原本飼養的寵物犬沒有進行結紮等避孕措施,當犬只懷孕生下數量過多的小狗,無力或沒有意願飼養的飼主,又無法循正常的管道送給他人,可能就會將這些小狗遺棄,造成流浪狗的問題,同時也可能破壞生態的平衡。政府等有關單位希望藉由教育,讓飼主了解飼養動物的責任以及正確的寵物避孕觀念,以降低棄養寵物的行為。

流浪犬增多的原因,大多人無能無力繼續養下去,隨後丟棄到外。第二個,農村地區拆遷,導致家犬流落街頭。

社會現象

1、據飼養人士介紹,流浪狗如果受到拋棄,會產生仇視人的情緒,有時為了保護自己就去攻擊人。
2、 流浪狗沒有定期打疫苗,接觸的環境比家狗惡劣,因此身上攜帶的鼠疫、跳蚤等病毒和寄生蟲的幾率要遠遠高於家養寵物狗。
3、 流浪狗隨地大小便也會影響了城市衛生,一旦在流浪中病死而沒掩埋,屍體上帶有的大量病菌,這也是一種潛在危險。
4、 流浪狗嚴重影響了居民民眾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剛會走路的小孩子,看見狗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逗弄它容易遭到傷害。

目前方式

收容所收容,一段時間後無人認養就予以人道毀滅,是目前世界上養狗多(平均每千人擁有犬只數量)的國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的做法。

捕捉、絕育、釋放(TNR)。監獄寵物夥伴計畫狩獵世界各國對於流浪犬的處理,多半採用捕捉、撲殺等方式,如中國的打狗隊,日本開放狩獵野狗,以避免其餘瀕臨絕種生物族群遭捕食。有些國家在立法(動物保護法。)、教育民眾觀念著手,大量結紮家犬,並降低棄養率。

另外,世界上的少數國家已開始採用TNR的方式處理流浪犬問題。

社會現狀

2018年6月中旬,湖北通城一條提醒瘋狗咬人的訊息在網上廣為流傳。當地疾控部門稱,先後有20多人被咬傷。多名民警攜帶網槍、警棍等設備在城區搜尋,最終在市民的配合下將傷人犬只進行了捕殺。

各國措施

美國

人們有處死流浪狗的權力,因為流浪狗可被認定為對行人造成安全威脅。也有收容流浪狗的組織,10天內無人領養的流浪狗將被毒氣毒死。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沒有大型食肉動物,因此流浪狗異常猖獗,幾乎沒有天敵。政府鼓勵獵人捕殺流浪狗,以保護行人安全和當地畜牧業。

英國,日本

如果寵物狗不被套繩子、隨地排泄、吠叫擾民等行為達到一定次數,鏟屎官將被剝奪餵養權利,寵物狗被當作流浪狗處理。在一定時間內無人領養,流浪狗將被裝進充滿一氧化碳的密封艙,然後再焚化。英國稱這種方式叫做“強制收容”,日本的則叫做“保健收容”。

俄羅斯

由於國土範圍大,流浪狗在俄羅斯異常猖獗。2017年,一群流浪狗把餵食了它們兩年的俄羅斯男子咬死,只因沒帶食物。俄羅斯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流浪狗捕殺團體,捕殺工具是合法氣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