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

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

《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邢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許多學者研究民間信仰的特徵,往往總結為原生性、多元性,我認為中國民間信仰的最大特徵是民間性和生活化。本書定名為《民間信仰與民俗生活》,旨在把民間信仰還原於生活,將民間信仰作為理解民眾生活、民間社會的一種思維方式。本書除了一部分深層的理論文章外,還特別注重個案的研究、注重來自於田野的調查成果,這也是眾人通過身體力行對民俗學學科所做的貢獻。

如何評價民間信仰?我在《觀音信仰》一書中說:“觀音信仰是中國人的智慧創造。觀音信仰是一種虛構的幻影,這種幻影一旦人們信以為真的時候,它就無限豐富,無比多彩,占有無窮的空間和時間。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有成千上萬的中國百姓,就有成千上萬個觀音。面對現實,中國人用他們的‘詩性’智慧獲得了一種超驗的欽慕。信仰過程中蘊涵的文化結構和社會意義構建了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及博大精深。”這就是民間信仰存在的原因。

目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信仰

文化多樣性下的民間信仰

非物質文化保護與神話

民間信仰與神靈世界——中俄民間敘事中的鬼怪世界

關於民間信仰和神秘思維問題——兼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問題

蒙古族與藏族山神信仰的比較研究

鄂溫克族神話與鄂溫克族民間信仰

中亞狼和烏鴉信仰習俗及神話傳說比較研究——以阿爾泰語系烏孫和蒙古的

事例為中心

阿爾泰比較神話學

試分析《江格爾》與《荷馬史詩》中神的形象

民俗宗教與國家的民俗政策

誰能讓生活停止流動——梭嘎生態博物館的研究與思考

“借名制”:民間信仰在當代的生存策略——煙臺營子村關帝廟誕生的民俗志

民俗知識的動態研究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文化多樣性下的民間信仰

中國加入了WTO後,如何保護民族文化,保持中華民族的文化個性,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振奮民族精神,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嚴肅對待的一個課題。

中國民俗學家的思考既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又是與世界同步的。自從新世紀《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的多樣性宣言》發布以來,國際間多次召開保護文化的多樣性的重要會議。我國文化部已經規劃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對各民族的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學術界也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對有關理論和保護的實際操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討,在我國正掀起一個保護多民族民間民俗文化遺產的高潮。

在談到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時候,必須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組成這個國家的56個民族的民俗文化無比豐富。每一個民族都有對於自己民族文化淵藪的認同,都突出強調自己的特殊性和與眾不同的地方,強調文化的多樣性,這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念。與漢族的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相比較,少數民族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脆弱,消失得很快,消失的東西是不可能再造的。我們希望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的專家和在座的學者對少數民族的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更多的關注,特別是提高少數民族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寶貴財富的保護意識和認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