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魅影

歌劇院魅影

歌劇院魅影(Andrew Lloyd Webber's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描述十九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歌劇院的愛情故事。時值1882年,在歌劇院的地窖深處,傳說住著一名相貌醜陋、戴著面具、卻學識淵博的音樂天才,多年來他神出鬼沒,躲避世人驚懼鄙夷的目光,被眾人稱之為「魅影」(傑瑞德巴特勒飾)。

基本信息

片名: 歌劇魅影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歌聲魅影、歌劇院魅影
劇院魅影
Andrew Lloyd Webber's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主演: 傑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艾米·羅森 Emmy Rossum
派屈克·威爾森 Patrick Wilson
米蘭達·理查森 Miranda Richardson
明妮·德瑞弗 Minnie Driver
塞倫·希德 Ciaran Hinds
片長: 143 分鐘
網站: 官方網站
類型: 歌舞 劇情 愛情
地區: 美國 英國
導演: 喬·舒馬赫 Joel Schumacher
年份: 2004年12月9日
語言: 英語 法語 義大利語
級別: Australia:M Singapore:PG Switzerland:12 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UK:12A

劇情介紹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本片描述十九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歌劇院的愛情故事。時值1882年,在歌劇院的地窖深處,傳說住著一名相貌醜陋、戴著面具、卻學識淵博的音樂天才,多年來他神出鬼沒,躲避世人驚懼鄙夷的目光,被眾人稱之為「魅影」(傑瑞德巴特勒 飾)。他動輒以鬼魅之姿製造各種紛亂,趕走他討厭的歌手,甚至還干涉歌劇院的主角人選和劇碼安排。

在無意間,魅影發現小牌女歌手克莉絲汀(艾美蘿森 飾)擁有不凡的天賦美聲,讓他傾慕不已。激賞之餘,魅影決定不計一切代價,將年輕貌美的克莉絲汀調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最初發自於精神層面的音樂之愛,卻逐漸轉化成為強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實際行動,把所有妨礙克莉絲汀歌唱事業的人一一除掉。

後來,戲院的投資人勞爾(派屈克威爾森 飾)認出克莉絲汀是他的兒時玩伴,兩人墜入愛河。魅影發現後,自覺遭到背叛,怒而砍斷舞台大吊燈的鐵鏈,讓整座華麗的水晶燈砰然粉碎在觀眾席上。隨著魅影的破壞愈來愈血腥瘋狂,克莉絲汀對他的感情也逐漸從迷戀轉為恐懼害怕和憐憫。

半年後,勞爾跟克莉絲汀秘密訂婚,魅影突然現身於歌劇院的化裝舞會,強迫歌劇院演出他親手譜作的歌劇《唐璜》,並指名由克莉絲汀擔任女主角。心煩意亂的克莉絲汀,半夜奔至父親墳前哭訴,勞爾則誓言要和魅影周鏇到底。

在《唐璜》首演當日,歌劇院四周布滿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殺死男主角,親身改扮上場,與克莉絲汀演對手戲。在戲演到最高潮時,克莉絲汀當眾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際,動手將克莉絲汀擄至他的地下密室。勞爾追蹤至地下,和魅影展開對決,卻被他用繩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脅克莉絲汀答應求婚

為了保護愛人勞爾,克莉絲汀毅然傾身,狠狠吻著魅影那張仿佛被地獄詛咒的臉。至此,這場愛情的勝負已定。絕望的魅影送走緊緊相擁的這對戀人,在警察和民眾闖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隱去,只留下一張似笑非笑的淒涼麵具……

媒體報導

在《名師高徒》過去的幾場節目中,出色的舞美效果給觀眾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比如張濤、姜洋、邱嘉敏演繹的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新白娘子傳奇》就已經被奉為本屆《名師高徒》的經典畫面之一。就連名師們也常常為了節目效果而異常賣力,典型代表則被黃舒駿莫屬,在挑戰過牛仔裝,海盜服之後,本場的匯報演出中黃舒駿更有驚人之舉:梳著飛機頭和胡雯娟手舞足蹈大唱高凌風的《大眼睛》,令人回味無窮。

不過當晚匯報演出的風頭並不在黃舒駿身上。作為上一場公開課的“金牌教師”和“三好學生”,孫楠和周曉曉的壓力可想而知。在經過商量之後師徒兩人決定挑戰超高難度的百老匯經典曲目《歌劇魅影》,餘音繞樑的演唱加上令人如痴如醉的舞美,讓現場觀眾仿佛置身於歌劇的現場;而在生活中異常低調的許志安和邱嘉敏這一次面對著孫楠和周曉曉如此完美的演出卻毫不示弱,更讓人吃驚的是兩人居然也是挑戰起了歌劇。只不過師徒兩人是將著名影片《如果·愛》的主題曲《十字街頭》搬上了《名師高徒》的舞台,別看這師徒兩人平時並不張揚,一到舞台上立刻神采奕奕。即使是歌神張學友的歌也應付的得心應手,精彩的表演也贏得了最後和孫楠周曉曉爭奪金牌教師和三好學生的機會。

在最後的加試中,眾位老師提議由兩位徒弟分別用自己的風格演唱《親密愛人》,而在面對邱嘉敏漂亮的滑音時,上一場的三好學生周曉曉並沒有能夠將榮譽蟬聯,遺憾地將殊榮拱手相讓。

精彩劇照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相關評論

秋天是適合沉默的季節,落葉蕭蕭,寒煙漠漠,各人有各人的歸處。日子越走越長,心事越來越淡,不是不快樂。只是,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偶爾仰望蒼茫碧空,竟會懷念夏季的燥熱,冬天的嚴寒。熱到極點是一種瘋狂的釋放,冷到極至也可清醒而敏感。而這樣雲淡風輕的秋,漫長的失語,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於是,很想感受這一場冷熱交融的愛恨情仇,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尋心情的出口。
喜歡影片的開始。風雨滄桑的老人,蛛網密集的劇院都以一種回憶的步調慢慢追尋歲月深處的愛情。斯人已去,唯有這破舊古老的建築還默默承載著五十年前的記憶。一件件舊物均以高價拍賣,只是因為它們沾染著愛的氣息,儘管這愛如此遙遠,如此悲痛,如此刻骨銘心。隨著巨大的吊燈緩緩升起,一件件塵封的舊物變得流光溢彩,黑白陳舊的劇院轉眼間呈現出當年的華貴奢靡。喜歡這種感覺,有如上帝說Let there be light於是世界就變回曾經的美麗輝煌,如果上帝說let there be love,人類就陷入愛的鏇渦里,再難自拔。自此,影片轉回50年前的場景,18世紀的法國劇院,一派金碧輝煌,眩人眼目。悠揚厚重的音樂不絕於耳。看到這裡便驚嘆,如果是現場觀看舞台劇,真的要抱怨自己感官不夠了。女主角Christine的第一次出場便讓人為之心動,肌若凝脂,手似柔夷,優雅溫柔,帶著難以言表的美。Raoul是典型的英俊紳士,他與Christine青梅竹馬的愛情帶著屬於陽光的溫暖氣息。然而,只有Phantom的出現才令人感覺帥氣逼人,神秘伴著邪惡,有如一團黑色火焰,狂熱之中隱忍著無限柔情。
這樣一個邪惡的幽靈,與生俱來便有著扭曲的面容,從小被當做異物,供人愚弄。他心中的仇恨與日俱增,終於殺死了馬戲團里的看管,逃至劇院。從此,他將自己殘毀的面容和孤獨的靈魂一起掩藏在面具下。世界如此之大,卻沒有理解,沒有溫暖,沒有愛。然而,他卻有著天才般的情智,他是建築師、作曲家、甚至魔術師。如此豐富敏感的心智對他來說卻只能是慘痛的折磨。當他透過地下室的縫隙看到美麗的Christine,聽到她天籟般的歌唱時,他就無可救藥地陷入愛情。只有她能夠詮釋他音樂中的美與憂愁,只有她是他心中想像已久的女主角。於是,在她的夢裡,在她孤獨恐懼的時候,他用自己的聲音給她安慰,他讓她相信自己是音樂的幽靈,來陪伴她一起長大。這樣一種心領神會的交流使他們成了彼此靈魂的依賴。Christine是他在世間唯一的溫暖和希望,他只是她靈魂的指引,孤獨的慰籍。然而,當Christine生命中的白馬王子出現時,她即刻陷入美麗無比的戀情。而他卻感覺到恐懼和仇恨。於是,幽靈終於現身在她面前,用一種憐惜與威脅混合的愛,帶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向她襲來。Christine被深深誘惑,欲罷不能,在恍惚之間她分不清楚他是天使還是幽靈,是朋友還是父親。然而,他的愛終究淤積著太多的邪惡與黑暗,他的心驕傲卻恐懼,他的面容是自己永遠無法掩飾的痛。當Christine第一次揭開他的面具,他頓時變得憤怒狂放,他的傷疤昭然於眾就如同他靈魂深處無底的孤獨與恐懼被人再次恥笑愚弄,那是他無法承受的悲痛。Christine終究還是選擇了純美的愛情,她和Raoul深情對唱,如痴如醉。幽靈的心在這樣柔情的音樂中一點一點被悲傷淹沒。他愛她,希望她是唯一屬於自己的東西,然而越想抓緊,越是一無所有,只有無邊的悲傷填滿空虛的靈魂。這樣的劇情總是讓人想起《呼嘯山莊》,一樣的瘋狂陰鬱,一樣的愛恨交織。愛與占有究竟如何權衡?佛經和哲學都倡導化解,用另一種方式去愛,給它自由,讓它離開。這樣的愛是屬於另一種高境界的感情嗎?幽靈可以放了她,讓他們終成眷屬,從此就守著自己的孤獨與陰鬱苟活於世,他必須接受自己原本就不屬於這人世,不可以有感情,不可以愛,他生命的本質是恥辱和孤獨,然而,這樣的痛能抑制如火的愛嗎?也許人生在世,有些東西原本就該放棄,越想得到,越將自己整個靈魂都押注進去,最後連一點空虛的安慰都沒有。所以,人們常說適可而止,可求可不求,這樣就算是成熟吧。如此,成熟一定是個很痛的詞,要學會割捨,學會自己療傷,自我安慰

導演介紹

喬舒馬赫出生於紐約。1965年,自巴森斯設計學校 Parson Scho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ol of Design畢業,他曾任百貨公司櫥窗設計師。才華洋溢的他後來自己開店並為知名化妝品─露華濃Revlon服務,從事廣告服裝設計。之後,他透過演藝界朋友的介紹而進入電影界,他開始嘗試編劇,第一部作品是1976年的電影《星夢大道》(Sparkle)。同年另一部作品:種族喜劇電影《汽車場》(Car Wash),讓喬舒馬赫的編劇功力受到肯定。1978年,喬舒馬赫開始涉足影壇任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為1981年的《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Woman》,雖然所有的評論家並未完全被片中“男女權利平等”的主張所說服,但多數都為影片的突出設計與獨特的色彩運用所折服。喬舒馬赫之後也編導出不少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的作品,《計程氣車》《七個畢業生》《別闖陰陽界》,而前兩部片更讓喬舒馬赫聲名大噪。1993執導《城市英雄》(Falling Down),此片由麥克道格拉斯主演,影片上映當周即登上票房冠軍寶座,並獲得同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提名。1994年的《終極證人》(The Client)是另一部膾炙人口的影片,由蘇珊莎蘭登、湯米李瓊斯主演。此片改編自約翰葛里辛同名暢銷小說,這部影片相當成功,蘇珊莎蘭登也因此片獲得同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5年《蝙蝠俠3》(Batman Forever),他專門為蝙蝠俠及其它角色設計性感貼身的服裝,塑造出全新的蝙蝠俠形象。通過更為誇張豪華的場景、及美輪美奐的燈光與目不暇己的特效,成為該年全美最受歡迎的影片,全球票房創下33億美金的佳績。接著又於1997年執導賣座奇佳的《蝙蝠俠4》至最高峰。讓他成為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重要導演。喬舒馬克擅於處理黑暗層面題材影片,他編導的影片常反映人性的黑暗面或恐懼,劇情往往發人省思也令人印象深刻。1999年,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驚悚片《八厘米》8MM,是代表之一。

演員介紹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傑拉德·巴特勒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母親是瑪格麗特,父親是愛德華·巴特勒。巴特勒和哥哥姐姐一起成長於母親的家鄉,蘇格蘭的佩斯利,幼年時期也曾在加拿大居住。父母離婚後,他們兄妹主要由再婚的母親撫育成人。直到16歲的時候,巴特勒和父親才有了聯繫並熟悉起來,不幸的是,父親在他20齣頭的時候離世了。巴特勒在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法律,藉助開朗的性格和出色的社交技巧,他成為了其學校法律社團的主席。

他的演藝生涯開始於倫敦的一家咖啡店,當時演員Steven Berkoff(他之後曾在2001年的電影《Attila》中給巴特勒配戲)給了他電影"Coriolanus"中的一個角色,而巴特勒由此決定中止自己的法律道路,投身於表演生涯中去。後來他還曾出現在伊萬·麥克格雷格1996年的舞台劇《猜火車》中。巴特勒初登銀幕是在1997年的《Mrs. Brown》中扮演比利·康納利的弟弟。在拍片的閒暇,他與母親在河邊野餐時,還見義勇為地救出了一個溺水少年並得到了由“皇家仁慈機構”頒發的勇士證書。對此他表態說“我只是做了每個人在那種情況下都會做的事。”

接下來他繼續在007電影《明日帝國》(1997),以及Russell Mulcahy的電影《魔繭復活》(1998)中扮演小角色,直到在《神鬼戰神》(2001)中以扮演匈奴王實現了自己的首次突破。該片的製片本想啟用一個更有名氣的演員來擔任這個角色,但是巴特勒以自己在試鏡時的出色表現征服了他。他也成功的克服了自己濃重的愛爾蘭口音。同時Wes Craven的新吸血鬼電影也在籌備中,他們同樣想尋找一個知名演員,儘管不在被考慮之列,巴特勒仍然送去了一個自己在《神鬼戰神》中的小樣,他的無比的熱情和毅力再次贏得了成功:製作人非常欣賞他的表演,而且《德古拉2000》(2000)恰恰需要一個他這樣的演員。《神鬼戰神》的製作者認為巴特勒的高知名度也有利於自己的影片宣傳,所以儘早結束了拍攝使得他可以參與《德古拉 2000》的工作。《神鬼戰神》成為了史上電視電影收視率的亞軍。藉助這兩個角色,巴特勒紅透了半邊天。

接下來他在《火焰末日》(2002)中扮演Creedy,在《古墓麗影2》(2003)中為安吉麗娜•朱莉配戲。而他在Michael Crichton的小說改編電影《時間線》(2003)中的角色Andre Marek不只吸引了影迷,同時也吸引了製片人的目光。在影片中,他扮演的考古學家和一隊學生一起被送回到了從前去營救一個同事。2004年他出現在安德魯•洛伊德•韋伯的音樂劇《歌劇魅影》中扮演那個著名的角色,一舉贏得了國際性的知名度。此外他還參與了影片《親愛的弗蘭克》(2004),《人生的賽事》(2005)以及《Beowulf & Grendel》(2005)。

最近他出現在了華納的作品《300》(根據弗蘭克•米勒的漫畫改編)中,以及《車輪上的蝴蝶》(2007)中給皮爾斯布魯斯南和瑪麗亞•貝羅配戲。06年十月,開始參與《聖徒》(2008)的拍攝,該片改編自東京人氣漫畫,作者是墨西哥的Min-Woo Hyung

音樂劇神話

由加斯頓·勒魯的同名小說改編、由音樂劇天王安德魯·勞伊德·韋伯製作的音樂劇《歌劇魅影》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舞台劇,全球票房高達32億美元,這個數字讓任何作品都望而生畏。

從1986年10月9日在倫敦的女王劇院首映開始,音樂劇《歌劇魅影》在18個國家共上演了65000場,累計觀眾人數已經多達8000萬,到2003年8月,《歌劇魅影》迎來了第70000場演出。除了令人瞠目的票房和生命力之外,《歌劇魅影》還曾贏得50多個獎項,其中包括3項英國戲劇權威獎奧利弗獎、7項托尼獎、7項紐約戲劇委員會獎和3項紐約外劇評人獎。

《歌劇魅影》在美國首次公演於1988年1月,由此成為百老匯第二大長壽劇目(第一名為《貓》),觀眾人數超過1030萬。1987年,由麥可·克勞福德(Michael Crawford)和莎拉·布萊曼傾情演繹的音樂劇原聲大碟面世,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原聲碟,銷量高達4000多萬張,由此也讓英國音樂劇首次榮登唱片榜榜首。

金牌搭檔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歌劇魅影》最早源於法國作家加斯頓·勒魯(Gaston Leroux)1911年出版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在20世紀20年代,這本小說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解放前中國拍攝的電影《夜半歌聲》就是根據此書改編。在這些電影中,“魅影”一直只是吸血鬼之類的怪物,電影投資者只是考慮他的形象如何能將觀眾嚇個半死。直到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發現了這部小說,在他看來,“魅影”並不只是一個單純刺激觀眾神經的怪物,他有著過人的音樂才華,是一個優秀的作曲家和歌唱家。於是,在韋伯的版本中,“魅影”便成為了一個個性鮮明、讓人同情的悲劇性人物,而且“魅影”與克里斯汀的愛情戲也明顯多於原著。

將《歌劇魅影》帶到百老匯之後,韋伯找到了導演喬·舒馬赫,希望將這部音樂劇拍成電影。當時是1988年,韋伯相當看好舒馬赫執導的《捉鬼小精靈》,而且他認為舒馬赫對音樂有極高的鑑賞力,懂得如何用音樂講故事。在莎拉·布萊曼退出演出計畫之後,失去了自己的繆斯的韋伯決定推遲拍攝計畫,隨後的幾年間,韋伯一度希望舒馬赫能和他一起合作音樂劇,但舒馬赫總是片約纏身,拍攝了一系列熱門影片,其中包括《永遠的蝙蝠俠》、《殺戮時刻》、《終極證人》 、《8毫米》、 《城市英雄》和用12天拍攝完成的《狙擊電話亭》等。

2002年12月,韋伯和舒馬赫相約共進晚餐,韋伯再次提出邀請,而當時舒馬赫正在醞釀一次全新的嘗試,這個音樂劇應該是個不錯的挑戰。而且對於這部著名音樂劇來說,有太多的人不能在劇院中一飽眼福,要么買不起門票,要么無處觀賞。舒馬赫曾以《音樂之聲》舉例:“有多少人看過舞台上的《音樂之聲》?與電影版的觀眾人數肯定相差懸殊。有那么多的人喜愛安德魯的音樂,他們一直嚮往親眼目睹《歌劇魅影》,電影會讓他們終償所願。”

在改編劇本期間,舒馬赫和韋伯對幾位主要角色的背景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音樂劇中,觀眾無法看到“魅影”的童年時期,而電影則有優勢將這一幕重現給觀眾,從而讓觀眾更理解“魅影”的處境。舒馬赫專攻拍攝,韋恩專攻音樂,兩個在各自領域成就非凡的藝術家優勢互補,而且給予了對方足夠的發揮空間。

幕後製作

電影版《劇院魅影》保留了音樂劇中的大量著名樂章,同時也加入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了韋伯為電影專門創作的新樂曲。無論是老歌還是新作,韋伯都大量借用了電影音響的藝術處理手法。而導演舒馬赫也要求所有歌曲都由扮演角色的電影演員親自演唱,從而逼真的在音樂電影中表達情感。男主角的傑納德·巴特勒曾被導演要求強化訓練演唱,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巴特勒不能正常的說話,本能的用歌聲同別人交流。

為了完成周密的計畫,劇組甚至在位於松林攝影棚的韋伯工作室里搭建了錄音棚,用於演員及時的錄下唱段,為隨後的拍攝做準備。即便如此,演唱和表演的銜接仍然越發緊迫,最初演員們在開拍段落前的3周錄製好唱段,而到了拍攝尾聲,錄音比拍攝只提前了3小時,劇組人員不得不從早晨6點就開始調試。

影片的主要場景都是在英國的松林攝影棚拍攝的,由8處布景組成,建造總共耗時10個多月,使用了73噸鋼材、15000升塗料、總計超過92英里長的木料和52英里長的腳手架。影片劇組的工作人員潛心研究了大量文學和建築學的書籍,在史料的基礎上重建了巴黎歌劇院的內景,豪華的包廂、金碧輝煌的台柱和雕像、假面舞會的奢華場景,這些布景與華麗的人物服裝如同時間倒流一般,把觀眾帶回到了當時的巴黎。片中重要的道具,那座17英尺高、13.2英尺寬、重達2.2噸的水晶吊燈用去了2萬多枚施華洛士奇水晶,僅此一項就耗資130多萬美元,吊燈製作耗時4個月,裝配到攝影棚中就用去了整整4天。而最後一幕高潮戲的地點,“魅影”那座帶有管風琴的地下宮殿也耗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才搭建完成。

幕後花絮

·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傑納德·巴特勒和派屈克·威爾森都不喜歡拍攝水上戲。

·埃米·羅森與派屈克·威爾森的接吻鏡頭拍攝了多次,以至埃米·羅森不得不用冰塊縛住嘴唇,以防雙唇腫脹。

·儘管在韋伯版的音樂劇中“魅影”一直沒有名字,但在原著中他叫埃里克。

·在本片所有演員中,只有明妮·德里弗不是親自演唱,她雖然是名訓練有素的歌手,但沒有絲毫歌劇演唱經驗。

·片中傑納德·巴特勒佩戴的面具後來在易趣網上被以6450英鎊銷售。

·投資最高昂的獨立影片。

·埃米·羅森出演本片時年僅16歲,與小說中的克里斯汀同歲

·謝加·凱普爾曾被考慮執導本片。

·約翰·特拉沃塔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都曾是扮演“魅影”的人選,後者甚至還為此進行了聲樂訓練。

·凱拉·奈特利曾希望扮演片中的克里斯汀。

·Charlotte Church和安妮·海瑟薇都曾是扮演克里斯汀的人選,後者因為要出演《公主日記2:皇室婚約》而放棄。

·傑納德·巴特勒每次上妝都要花費4小時。

歌劇院魅影歌劇院魅影

·凱蒂·赫爾姆斯曾有望扮演克里斯汀,但導演認為她年齡偏大。

·在扮演本片角色之前,傑納德·巴特勒和埃米·羅森從沒看過音樂劇

·片中“魅影”只有14句台詞。

·劇院著火的場景是真實拍攝的,因為導演希望打造真實效果,於是苦心搭建的劇院被付之一炬。

·埃米·羅森差點就與本片失之交臂,因為她的母親不願讓她錯過家庭團聚。

·派屈克·威爾森親自完成特技。

·“魅影”住處中的蠟像是由埃米·羅森真人扮演的。

·凱文·史帕西也曾是扮演“魅影”的人選。

閱讀連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