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水果]

楊梅[水果]

楊梅屬於楊梅科楊梅屬小喬木或灌木植物,又稱聖生梅、白蒂梅、樹梅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在中國華東和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區均有分布。楊梅原產中國浙江餘姚,1973年餘姚境內發掘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時發現楊梅屬花粉,說明在7000多年以前該地區就有楊梅生長。該屬有50多個種,中國已知的有楊梅、白楊梅、毛楊梅、青楊梅和矮楊梅,經濟栽培主要是楊梅。楊梅枝繁葉茂,樹冠圓整,初夏又有紅果纍纍,十分可愛,是園林綠化結合生產的優良樹種。孤植、叢植於草坪、庭院,或列植於路邊都很合適;若採用密植方式來分隔空間或起遮蔽作用也很理想。經濟用途果味酸甜適中,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楊梅乾、醬、蜜餞等,還可釀酒,有止渴、生津、助消化等功能。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楊梅楊梅

【基源】為楊梅科植物楊梅Myricarubra的果實。
【別名】龍睛、朱紅,樹梅,山楊梅。
【性味】平,甘、酸。
【功用】和胃止嘔,生津止渴。
【成分】可食用部分84%。每100g含能量92kJ、水93.6g、蛋白質0.8g、脂肪0.1g、膳食纖維0.8g、碳水化合物4.4g、胡蘿蔔素20μg、視黃醇當量3μg、硫胺素0.01mg、核黃素0.05mg、尼克酸0.3mg;維生素C15mg,維生素E0.81mg;鉀168mg、鈉0.7mg、鈣10mg,鎂10mg、鐵1.7mg,錳0.43mg、鋅0.26mg、銅0.03mg、磷9mg、硒0.43μg。

楊梅,別名珠紅、樹紅,常綠喬木或灌木。屬亞熱帶水果,每年5-6月份成熟,有夏日著名水果之稱,亦可製作飲料或釀酒。楊梅的藥用價值很高,據測定:優質楊梅果肉的含糖量味12%-13%,含酸量為0.5%-1.1%,富含纖維素、礦質元素、維生素和一定的蛋白質、脂肪、果膠及8種對人體有益的胺基酸,其果實中鈣、磷、鐵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

形態特徵

楊梅楊梅
楊梅樹皮黃灰黑色;幼枝及葉背有黃色小油腺點;葉革質,互生,全緣或先端稍有鋸齒,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枝梢節間短。雌雄異株,花小,單性,無花被。雄楊梅的葉形小,葉的最寬部在前端,葉脈角度成銳角,葉序為3/8式;雌株比雄株的枝梢節間更短,葉較大,葉脈角度也較大,葉序為2/5式。雄花序圓筒形或長圓錐形復柔荑花序,雌花序卵狀長橢圓形柔荑花序。花期很短,一般在雨水前後開花,果實為核果狀,球形,果肉為密生的多數囊狀體,多汁,味甜酸。依品種不同,果熟時分別呈紫黑色,紫紅色,紅色,鮮紅色,淡紅色,白色。果實發育期約70~80天,立夏至夏至成熟。

生態特性

楊梅為較耐寒的常綠果樹,即使天氣驟寒乍暖也無霜凍現象,尤特別適合我市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喜土層深厚、土質鬆軟、排水良好,富石礫的黃礫泥或黃泥砂土,pH值4.5~5.5最宜。耐陰忌曬,要求年降雨量在1300㎜以上,年均溫15~20℃、絕對最低溫度&-9℃的氣候條件。花芽分化期在20~25℃為宜。在潮汕地區,楊梅的栽植地應選擇土層深厚的沙質赤紅壤土的山坡地,坡向以正南、東南或西南為宜。

分布特點

中國楊梅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的東經97°~122°和北緯20°~33°之間。經濟栽培區集中在東經103°以東和北緯31°以南地區,如浙、閩、贛、蘇、粵、貴等省(區),雲、桂、川、湘、鄂、徽及台灣等地也有栽培,陝西漢中及甘肅省武都等地區有特殊小氣候者也有少量分布。國外除日本有少量栽培,質量尚可;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泰國、南韓、菲律賓、尼泊爾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全緣葉楊梅分布,但果小味酸,僅作果醬或藥用;歐美則多引種供庭園觀賞。

功效作用

楊梅楊梅
1.楊梅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
2.楊梅中含有維生素C、B,對防癌抗癌有積極作用,楊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類、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
3.楊梅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對下痢不止者有良效。
4.楊梅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不僅可直接參與體內糖的代謝和氧化還原過程,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且還有降血脂,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生成的功效。
5.楊梅葉子的有效成份楊梅黃酮具有收斂劑,興奮劑和催吐劑的作用,用於腹瀉、黃膽肝炎、淋巴結核、漫性咽喉炎等。
6.楊梅的樹皮素還具有抗氧化性、消除體內自由基。廣泛套用於醫藥、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

7.從食物性味講,楊梅性溫熱、味甘酸,入肺、胃二經,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止吐止痢等功效。

食用宜忌

楊梅楊梅
楊梅在食用方面,適宜胃氣痛、煩渴、急性胃腸炎、痢疾患者食用;適宜患有口腔咽喉炎患者食用;適宜肥胖者食用;適宜癌症患者及放療、化療後食用;適宜習慣性便秘患者食用。
除了上面的幾點適宜吃楊梅的情況外,楊梅還有一些需要忌食的地方。凡陰虛、血熱、火旺、有牙齒疾患和糖尿病患者忌食;楊梅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潰瘍病患者要慎食;楊梅忌與生蔥同食;楊梅性溫熱,食用不宜過量,否則會令人身體發熱。食用楊梅後應及時漱口或刷牙,以免損壞牙齒。

楊梅與黃瓜相剋
楊梅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若將二者同時食用,楊梅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楊梅與蘿蔔相剋
楊梅含有豐富的植物色素,若將其與蘿蔔一起食用,經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可產生抑制甲狀腺功能的物質,誘發甲狀腺腫。
楊梅與大蔥相剋
楊梅畏大蔥,二者同時食用會產生複雜的生化反應,對人體具有一定的不良作用。
楊梅與牛奶相剋
楊梅含有豐富的果酸,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若二者同時食用,楊梅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
咯血患者不能食用楊梅
楊梅性溫,易助熱上火,促使咯血加劇。《本經逢原》中指出:“血熱火旺之人不可多食,恐動經絡之血而致衄也”;《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認為:“多食動血。”
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不能食用楊梅
楊梅可刺激胃及十二指腸分泌膽囊素,從而引起膽囊收縮,誘發膽絞痛。

栽培技術

園地選擇

楊梅[水果]楊梅

楊梅是亞熱帶、溫帶的耐寒性常綠果樹,在北緯20°~31°的區域內,有野生楊梅生長的地方均可栽培。楊梅園的立地條件要求在海拔≤800米,坡度≤45°,腐殖質層厚的黃壤、紅黃壤,向陽通風,便於集約經營,交通運輸方便的山地、丘陵地等。氣候條件為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在光輻射較大、熱量充分、冬春季積溫較高、4~6月降水分布較多、夏秋降水分布適度偏少的小氣候條件下,其優質、豐產性更顯著。

整地定植

整地應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較小、坡面平緩的山地,開設環山梯土或梯田挖穴。由山坡自上而下成環山帶狀定距,株行距4米×4米、5米×5米、6米×6米均可,由下而上挖穴(1米×1米×0.8米),表土回穴,心土放穴外,然後將穴間開成水平梯土。坡度較大、地形複雜的山地,也挖1米見方的魚鱗穴或三角形穴,株行距4米×4米、5米×4米、6米×5米均可,在以後的培育中逐步改為窄帶形梯土。土壤板結、瘠薄的山地由山坡自上而下控環山溝,溝寬深各0.8~1米,表土回溝,底土堆於溝外築梗。

品種選擇應視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定植時選擇健壯的優質楊梅嫁接苗,適度淺栽,然後在植乾四周培一小土堆並及時覆土,以免露根。

肥水管理

果園可間種蔬菜或綠肥。此外每年追肥兩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每株施農家肥或過磷酸鈣1~2公斤;第二次在采果後,在樹冠滴水線下開10~20厘米深的溝,施入0.5~1公斤氮肥、0.3~0.5公斤磷鉀肥和50~100公斤土雜肥後覆土。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除漬水等工作。

整形修剪

楊梅幼樹的修剪主要是定乾造形,培養早結豐產的樹體,成年樹的修剪主要是培養豐產的群體結構。整形修剪分為夏剪(開張角度、摘心、扭梢、抹芽、拉枝、刻剝等)和冬剪(疏刪、回縮、短截)。

病蟲害防治

楊梅的抗逆性強,病蟲害極少。以湖南靖州木洞楊梅為例,原產地民眾就素有不施農藥的習慣。不過,因地制宜搞好病蟲害觀察和綜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採收儲藏

ymym
有機楊梅屬於楊梅科喬木植物,又稱聖生梅、白蒂梅、樹梅。有機楊梅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在中國華東和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區均有分布。5、6月正是有機楊梅成熟採收的季節。適時採收,及時做好貯藏保鮮工作,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一環。
下面介紹有機楊梅的採收和貯藏技術:

確定楊梅的採收適期

楊梅成熟期依產地和品種而有不同,最早成熟的在4月份,有的在5月上旬開始成熟採收,有的6月上旬至7月成熟,這時氣溫已高,又正值高溫多濕季節,果實成熟後容易腐爛和落果,故應及時採收,隨熟隨采。
在同一產地,因品種和地段不同,成熟期也不一致。荸薺種、晚稻楊梅等烏楊梅品種,當果實轉紅色時味仍酸,只有轉變至紫紅色或紫黑色時,果實甜酸適口,風味最佳,此時為採收適期;大葉青、遲色、大葉細蒂、二色梅等紅楊梅品種,果實成熟時不會發紫,則色澤光亮、深紅色或淡紫色即可採收;當果實肉柱上的葉綠素完全消失,或略帶粉紅色時,即為白楊梅品種的採收適期。一般山坡向陽的先熟,背陰的後熟。
總之,楊梅採收要分期分批,熟的先採,采紅留青,這樣能提高果實質量,減少樹體養分消耗,對恢復樹勢也有利。

楊梅採收六注意

楊梅果實成熟時肉質較軟,易損傷,故採收時應注意:
①採摘前去掉指甲,以免刺傷果實;
②掌握正確採收方法,用三指握果柄,果實懸於手心中,連柄採下;
③輕采輕放,禁止劇烈搖動;
④選用大小可盛約3~5千克的淺果籃盛放,並在果籃底部及四周墊軟乾草等;
⑤採收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此時氣溫低,損失少,下雨或雨後初晴不宜採收,否則果實水分多,容易腐爛;
⑥用作加工的果實或高大樹冠頂部的少數果實無法進行人工採摘時,可先在樹下墊上草或塑膠薄膜,搖樹或震落果實撿拾,速度快,但損傷大,只能貯1~2天,須速加工。

楊梅貯藏保鮮

楊梅極易腐爛,采後在普通室內攤放貯藏,為時極短,如採收適期的耐貯品種至多不過能貯3~4天。目前貯藏保鮮效果較好的有普通低溫貯藏和冷凍貯藏。
①普通低溫貯藏
在溫度0℃~0.5℃、相對濕度85%~90%的條件下,楊梅果實采後貯藏1~2周不腐爛。如再用山梨酸鈉作為防腐劑,貯藏時間還可更長。同時,貯藏期內楊梅果實的重量、色澤及營養成分等品質指標,基本上沒有下降。
②冷凍貯藏
將適度成熟的楊梅,放在塑膠薄膜的容器中,在-30℃中速凍15分鐘左右,而後貯放在-18℃的冷庫中,貯藏1~2個月,果實仍然新鮮良好。

歷史文化

故事

楊梅楊梅
(1)傳二千多年前,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後,決定隱居山野,帶著西施一路來到牟山湖旁湖西岙。范蠡覺得此地山岙縱深,人煙稀少,山上有果樹,山下有清湖,是個安身的好地方。於是他們就在湖西岙暫時住了下來。初到山野,他倆來不及開墾種植,只得上山採摘野果充飢。當時正值夏至,山上雖有滿山野果伸手可得,可惜這些野果酸得掉牙,澀得麻舌。西施吃得皺眉捧心,苦不堪言,而范蠡則心痛如焚。可憐這位滿腹經綸名聞天下的大夫,有計謀可退敵,卻苦苦思索也無法改變野果酸澀之味。無奈之下,他發瘋似地搖著一顆顆果樹,直搖得滿手是血。這時西施聞聲上山,看到范蠡手上殷紅的鮮血往下滴,心疼得失聲痛哭,淚珠滴在被鮮血染紅的果實上。可能是范蠡的虔誠和西施的美麗感動了上蒼,西施的淚珠和范蠡的鮮血把野果一下子變得白裡透紅,變成了西山白楊梅。
(2)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士兵們聽後,(由於條件反射)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他們憑藉著這個(暫時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願望),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3)相傳明未清初,吳三桂引清兵擄掠中原,遭到中原人民的英勇抗擊。當他帶頭竄到靖州偏遠的木洞時,適逢楊梅成熟季節。吳三桂的兵馬又飢又渴,便摘梅充飢解渴。吳三桂連吃數顆,酸得齡牙裂嘴。他本患齷齒,經酸梅一刺激,痛得更是難受,一怒之下,當即下令將楊梅樹砍光,然後拔營向貴州方向而去。第二年春日,木洞來了一位白鬍子老翁,他先在一個叫"上沖"的地方,選好幾蔸楊梅樹蔸,用利斧一砍兩開,將帶來的梅枝插入,然後用泥土堆好,夯緊。說來也怪,那插入的梅枝茁壯成長,結的楊梅與山梅大為不同,黑里透紅,又鮮又亮,甜裡帶酸,酸裡帶甜,特別好吃。山民無不歡喜,大家效法在楊梅蔸上插入梅枝,不到數年功夫,木洞滿山滿坡又長起了楊梅樹。

詩詞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唐,李白《梁圓吟》)
梅出稽山世少雙,情如風味勝他楊。玉肌半醉紅生粟,墨暈微深染紫裳。火齊堆盤珠徑寸,酷泉繞齒朽為漿。故人解寄吾家果,未變蓬萊閣下香。(宋,楊萬里《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宋,平可正)
綠蔭翳翳連山市,丹實纍纍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頜得驪珠。斜插寶髻看游舫,細織筠籠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氣在,欲乘風露扎千株。(宋,陸游)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宋,郭祥正《楊梅》)
楊梅初熟爛湖乾,接種甘香草種酸。採得金婆最佳果,火齊顆顆瀉晶盤。(清,沈堡)。
紅似櫻桃酸似梅,筠籃分送摘猶才。天生喚作楊家果,只合楊岐山山栽。(清,汪繼培)
千林紅綻火含珠,熟到楊梅夏至初。風味品評何處好?南山數過是湘湖。(清,黃元壽)
靖州楊梅尤擅名,申園梨栗亦爭鳴;百錢且得論攤買,恨不移根植上京。(清,靖州直棣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