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門

梁門

梁門位於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深層為腹橫肌;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當第八肋間神經分支處(右側深部當肝下緣,胃幽門部)。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直刺0.5~1.0寸。

古地名

1,在今河北省徐水縣。戰國時為趙(後屬燕)之汾門。北宋時為安肅軍治。公元1004年契丹南下,宋將魏能守此,契丹久攻不陷,時有“銅梁門”之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易水》:“俗又謂是水為武隧津,津北對長城門謂之汾門……亦曰汾水門,又謂之梁門矣。”

2,古地名。指大梁夷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南朝梁江淹《傷友人賦》:“余結誼兮梁門,復從官朱藩。”胡之驥註:“梁門,大梁夷門也。”

中醫經絡穴位名

梁門穴,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位於臍上4寸、旁開2寸處。主治胃脘痛,嘔吐,泄瀉,胃下垂等。

梁門穴定位示意圖梁門穴定位示意圖

《針灸甲乙經》:“橫木為梁,又迎前山嶺為山樑,均含有橫直之意。”《難經◎五十七難》曰:“心之積曰

伏梁,起於臍下,大如臂,上至心下。”又考其他方書,凡心陽失律,谷氣寒凝,橫脹塞滿,類似潛伏之橫樑者

,可以取此,益陽氣以灼陰邪,消寒滯而開痞郁。故稱之“梁門”。即破橫亘之梁,而開通敞之門,亦以療效而

得名也。

〖取穴方法〗

梁門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腹直肌及其鞘處,深層為腹橫肌;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當第八肋間神經分支處(右側深部當肝下緣,胃幽門穴部)。

主治疾病

胃痛、嘔吐、納呆、泄瀉、便溏,及消化性潰瘍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配伍 〗

配梁丘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穴義〗

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被約束。

〖名解〗

梁,屋頂之橫木也。門,出入之通道也。該穴名意指胃經的氣血物質被本穴約束。

本穴物質為承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本穴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積)處,有約束經水向下流行的作用,經水的下行是滿溢之狀,如跨梁而過,故名。(承滿穴的經水是從上流下,何以梁門的堆積脾土能阻其下行?提問是站在地球重力場的角度看,若站在人體重力場的角度看則梁門的隆起部位為高地勢,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

循胃經下傳關門穴

〖功能作用〗

約束胃經的地部經水並使其維持一定的數量。

〖治法〗

寒則瀉之或點刺出血,熱則補之或水針。

〖注〗

承滿與梁門為一組對穴,它是調節中焦水濕的要穴

【操作】

直刺0.8~1.2寸。過飽者禁針,肝腫大者慎針或禁針,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古代文獻摘錄

《甲乙經》:“脅下積氣結痛,梁門主之。”

《針灸大成》:“主脅下積氣,食飲不思,大腸滑泄,完谷不化。”

現代報導摘錄

胃潰瘍 電針梁門穴可以保護胃黏膜,促進胃黏膜的修復,促進潰瘍面的癒合,增強機體免疫力。

調節胃電 電針梁門穴,對複合型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體表胃電,均有不同程度的良性調節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