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中學

普明中學

四川綿陽普明中學校創辦於1906年,是綿陽市教育體育局直屬的省級示範高中,譽為中國西部名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00多年前的華英學堂就名震綿州,後來分變成今天的普明中學和南山中學。2000年直屬市教體局後,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近6000人;辦學質量不斷攀升,連年獲得教學質量特等獎、一等獎,名列同類學校前茅。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四川綿陽普明中學校創辦於1906年,是綿陽市教育體育局直屬的省級示範高中,譽為中國西部名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00多年前的華英學堂就名震綿州,後來分變成今天的普明中學和南山中學。2000年直屬市教體局後,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近6000人;辦學質量不斷攀升,連年獲得教學質量特等獎、一等獎,名列同類學校前茅。

領導給力,學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普明中學發展的快車道上,拋灑著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心智和汗水。龍年到來時,古稀之年的四川政協前副主席楊海清先生親臨母校,贈匾祈福;市人大副主任黃正良親臨學校調研指導,市教育局局長邱興元同志更是以一個領導和校友的雙重身份來校指點學校發展迷津。學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普中、南山攜手前行,形成強大的辦學合力

在市教體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南山中學校長吳明禹的大力支持下,帶領兩校師生實現真正意義上協同發展。實現校本資源共享,實行校網互通,進行兩校教學課堂“同課異構”、“送課上門”等系列活動。在南山中學的優質課展示上有普明中學教師的身影,在普明中學的講座中有南山老師的聲音。兩校校園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了一種常態。兩校老師共同書寫著綿陽教育的傳奇。

師資精良,辛勤耕耘,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學校現有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達93人占專任教師的35%,中級教師109人占專任教師的41.2%,中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6.2%;省市級骨幹教師48人,占專任教師的18.1%。尤其是所有高中考科目市級評價中,都獲得過一等獎,獲獎教師人數高達30%;其中近3年被評為“綿陽明星教師”的多達8人。2012年新招研究生12,我校研究生達26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以學生成人為切入點,以學生成才為目標,對學生從習慣、思想、學習、生活全方位定時定人關心輔導,一直創造著“低入口,高出口”的教學奇蹟,彰顯了學校深厚的教學實力和不俗的育人水平。

環境幽靜,封閉管理,宜於靜心學習

普明中學校園面積160餘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依安昌江、毗長虹集團、鄰市委市政府,交通便利。學校擁有功能先進的數位化教學平台、語音室、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國家二級標準運動場博騰運動中心、形體訓練室、演播大廳,各種設施完善的學生公寓、食堂、禮堂,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休息環境。

碩果纍纍,定將再創輝煌

普中師生弘揚著奮勇拼搏,敢為人先的普中精神。短短的幾年時間裡,捧回了“省級校風示範學校”、“省級高中示範學校”、“全國實驗教學先進學校”、“綿陽市學校安全工作特等獎”等10多項榮譽獎牌。其中“全國特色體育先進學校”、“成都空軍保苗基地”、“成都軍區國防生培養基地”等榮譽還是全綿陽的唯一。

課改、教研,重在方法,突出實效

全校開展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大討論,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通過講座、演講、研討等形式重新建構教學思想和教學範式。以“積極投身課改,創建少講多學高效課堂”為牽引,以“比教法比效益”為槓桿,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內練真功,外樹形象”的大比武活動。普明中學呈現了天天有研討,周周有示範,月月有賽課的熱火朝天的教學比武活動。

上期,闞寶蓮老師獲綿陽市生物優質課大賽一等獎,代表綿陽參加省上大賽。孫玉老師獲政治科青年教師新課改展示課大賽一等獎。熊力老師獲綿陽市歷史優質課大賽一等獎。戴麗娟、羅倩兩老師均獲綿陽市中國小語文老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創造了每賽必獎的驕人局面。

多元發展,強強聯合,構建成才立交橋

為學生多元化發展,制定了“學生成才立交橋工程”。聘請西安交大教授進校講學,與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建築學院聯合辦學,拓寬了學生成才渠道。

學校沒有體育,學校就沒有生氣;學校沒有藝術,學校就沒有靈氣。成立了交響樂團、田徑運動隊、足球隊,組建了美術、音樂、舞蹈、播音、編導、主持訓練班。大力倡行快樂學習,主張“樂中養德,趣中啟智”,以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做槓桿,撬開學生學習興趣的大門;以活潑生動的學生活動做平台,讓學生嘗試做人成功的快樂。

普中校史

學校的肇端——私立學堂(1906——1916)

一、私立華英學堂(1906—1912)

中國在戊戌維新後,廢除了科舉制度,於是學堂應運而生。1906年(即光緒三十二年),綿陽始建國小堂57所。其中在綿陽城內斌升街(現在的黃家巷)由西川基督教創辦了一所教會學校——華英學堂,這就是普明中學的前身。(華英學堂是一所由英國政府及教會資助的學校,它創辦之初,只招收教會人員及教徒子女入學,其生源只是男生。)

二、私立華英國小(1912—1916)

由於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隨之增多,華英學堂開始招收女學生。到1908年,學校的校舍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於是在綿陽南山寺(現在的綿陽南山中學校內)購買土地,新建校舍,並把全部男生遷到新校區。1912年(即民國元年)學校的校名也由華英學堂改為華英國小,英國聖公會傳教士裴成章為校長。

私立中學(1916——1953)

一、私立華英女中(1916—1925)

1916年(即民國五年)私立華英國小改為私立華英國中,繼承了華英國小的校址,依然分男中與女中。華英女中在綿陽城內斌升街,華英男中在綿陽城外南山寺。原西川基督教,由中華聖公會的英國傳教士朱孔陽、萬育生、孟育生負責,華英女中1923年到1928年間由英國人朱孔陽任校長。

二、私立育德中學(1925——1953)

1925年,華英男中被當時四川省政府收回,改為省立綿陽中學。1928年,華英男中從南山遷回城內斌升街原址,與留在原址的華英女中合併,改名為私立綿陽育德初級中學,這是綿陽境內最早實行男女合校讀書的學校之一。同時學校興辦了綿陽第一所幼稚園——私立育德中學附設幼兒班,私立育德中學開始由中國人擔任領導,第一任華人校長是吳介誠。

三、國立六中(1939----1949)

1937年冬,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火燃及齊魯大地,遍地狼煙,燒殺擄掠,民不聊生,人民民眾莫不義憤填膺,心急如焚。學校也是教者不能教,讀者不能讀,廣大教師、學生,不甘於當亡國奴,為尋求抗日救國的道路,紛紛離鄉背井,踏上流亡的征途,在當時山東省教育廳的安排下,一些尚未淪陷地區的學校師生,於1938年春,陸續集結於河南許昌等地。後遷至河南南陽賒旗鎮(今賒旗縣),組成“山東聯合中學”。校長由原山東省教育廳中等教育科科長揚展雲擔任。

不久,日寇不斷進逼,抗戰失利,許昌等地已臨前線,師生,家屬三千人,再次身背行囊,繼續跋涉,向南流亡,1938年四、五月間到達湖北鄖陽(今鄖縣)、均縣更名為“湖北中學”,直轄教育部,此次流亡途中,少數體弱女生及家屬乘木船溯漢江而上,失事、溺死二十九人,揚展雲引咎辭職,校長由蔣士健代理。

1938年夏,日寇溯長江而上,武漢告急,教育部下令學校搬至四川、於是,師生再度跋涉西上,沿秦岑、攀巴山、穿劍門行程二千餘里,歷時數月,經魯、豫、鄂、陝川五省,歷盡艱辛,有的拋屍途中,終於在1939年春,分別抵達四川綿陽、德陽、梓潼、羅江、新店子等地,於此,正式命名“國立第六中學”。

“國立六中”設校本部(高中、高職、高農),在綿陽城外原民生工廠舊址(現為 56018部隊駐地)搭草棚若干間作為校舍。下有四個分校:一分校在梓潼(師範),二分校在德陽(國中,後增設師範),三分校在新店子(國中,現為綿陽永興鎮),四分校在羅江(國中)。葛蘭笙為校長,楊書田、蘇郁文、田竹橋、孫維岳分別人四個分校的校長。42年後梓潼分校單獨成立梓潼師範,四分校撤消。德陽分校為一分校,新店子分校為二分校。人事上也有變更,呂壽鵬、王資愚先後為二分校校長,王振緒(曉倫)於1946年後任本部校長。1949年12月21日綿陽解放,1950年校本部(高中)併入川西區立綿陽中學,建立南山中學;永興二分校(全系國中)併入綿陽縣立初級中學,更名為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綿陽縣立中學改為綿陽縣立第一中學。“國立六中”結束了歷史使命。當時在校同學,大部回響人民政府的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或地方工作,部分在南山中學繼續學習。

新中國成立後(1949——1999)

一、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1953——1966)

1950年,由於中國教會提出“三自”原則,“自辦、自立、自養”教會。中國教會與外國教會斷絕了關係。英國教會停止向育德中學捐款,遂由人民政府資助辦學,後經育德中學申請1953年1月私立育德中學由人民政府接收。綿陽縣教育局教育科長張軍辟代表綿陽縣政府與私立育德中學校長宋耀漢簽訂協定,私立育德中學由私立變為公立,並更名為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任命趙天縱為二中校長,招收工農民眾子女入學接受教育。

1958年,綿陽地委機關擴修,需徵用土地,綿陽二中就從原校址斌升街遷往普明鄉凝祥寺(即現校址)。

二、川西綿陽高級農業職業技術學校(1944——1956)

膳食中心膳食中心

普明鄉凝祥寺原系四川省立高級農業職業技術學校(簡稱高

農校)舊址。有試驗地40餘畝,辦有四個初農班,從綿陽及附近各縣招考國小畢業生入學。宜賓人方維禎出任校長,學生免費入學就讀。1946年至1948年期間有學生500餘人,大都來自綿陽周邊縣市,教務主任何文彬,訓育主任蔣彬恃,並有園藝場和農場供學生實習,開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中專業課無課本,由老師講學生到農場實習)。原私立育德中學於1952年秋季新生報名報考學生199名,報國小畢業者69名,報同等學歷生資格者130名,其中有99名來自農村中貧農成分。為滿足學生求學要求,為工農開門照顧工農子弟,結合實際需要招收兩班,取錄103名及註冊報到學生有86名,以畢業資格報到錄取報到學生39名,同等學歷生47名。

三、四川省綿陽市第三初級中學(1954——1960)

1954年綿陽農校又與成都農校合併,1954年秋,在原綿陽農校校址上改辦普通中學,名為綿陽第一初級中學分校,6月根據教育廳通知命名為四川省綿陽市第三初級中學。

憩園憩園

1956年,三中開始招收空勤學員,空軍學員必須填報登記表:了解

背景材料(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並進行體格檢查、思想匯報。三年後(即1957年)的畢業考試中全校有70%左右的學生升入高中,其升學率名列前茅。1956年全國農業合作化達到高潮,需要辦農業和幹校幹部學校(簡稱農幹校)因三中原就是農業學校改辦的,於是1956年12月又將校址移交改辦綿陽專區農幹校。三中也因此遷至永興鎮(現綿陽水電校校址)。1957年綿陽二中遷至該址(普明鄉凝祥寺即原三中校址)。

四、綿陽普明初級中學時期(1960—1966)

1960年,綿陽專區文教局回響黨的號召,進一步精簡壓縮中學,這一時期,在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指引下,綿陽縣文教科決定對普通中學進行調整。將在凝祥寺的綿陽二中和在永興的綿陽三中合為一所學校,根據凝祥寺所在的普明鄉定名為“綿陽普明初級中學”。合校以後,原二中為本部,三中為分部,任命杜吉瑞為校長,調沈清祥任副校長。直到1961年秋季三中校舍要另作他用,才從永興鎮上搬到本部。合校以後 ,普明初級中學在文教科的領導下蓬勃發展。

綿陽市朝陽中學時期(1966——1976)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我校和全國所有中國小校一樣,也經歷了這一場浩劫。

我校在十年動亂中,“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連續不斷,給學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損失。

綿陽市普明中學時期(1976-1992)(一)

1978年,朝陽中學改名為綿陽市普明中學。78年開始,普明中學的教學逐漸走上正軌,恢復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軌道上來。

綿陽市普明中學時期(1992-2000)(二)

92年成立涪城區,普明中學歸涪城區管轄。這一時期,學校針對當時的生源狀況,推出了符合普明中學實際情況的教學指導思想

四川省綿陽普明中學時期(2000至今)

2000年3月收歸綿陽市教育局直屬,更名為四川省綿陽普明中學。同年,市教育局出資修建了19000平方米的教學綜合大樓,並允許普明中學中學在全綿陽市範圍內招生,擴大了普明中學的生源範圍,由此迎來了普明中學的飛速發展時期!

思想體系

辦學理念:發展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國民

辦學目標:特色鮮明 質量一流的中華名校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民族精神、創新意識的現代人

校 風:愛國 誠信 和諧 創新

教 風:樹德 立言 啟智 求真

學 風:勤勉 慎思 睿智 卓越

校 訓:博學 敏思 礪志 躬行

教學設施

膳食中心膳食中心

學校占地161.3 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現有教學班78個,在校

生5000人,教職工近300人。教學綜合樓宏偉壯觀,教學實驗設備一流,榮獲“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 校”稱號,學校擁有近400台計算機的網路教室和千兆校園網路,全面實現了教育教學的網路化、數位化。可以容納4000人就餐、集會的現代化食禮堂,為師 生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學生公寓設施現代,熱水到寢室,開水到樓層;室內預置空調、電視、電話、網路、線路;集淋浴、衛生、盥洗於一體的多功能學 生公寓,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氣勢磅礴的博騰運動中心,八跑道塑膠天然草皮標準

運動場和標準泥地足球場,可承接全國性比賽及為師生體育活動開展創造 了最佳條件。

教學管理

憩園旁的教學樓憩園旁的教學樓

學校實行人本為懷、嚴而有格的管理,行政領導、班主任、值周

教師、保衛人員四位一體,全方位滲透寢食管理、學生午 休晚就寢、課堂學習、周六放假,為學生健康生活、勤奮學習、平安成長、走向成功鑄造堅實平台。學校信奉“愛就是最好的教育”,學生只要一進入普明中學,便 會受到網路式的全程關愛。讀書時有德藝兼高的科任老師悉心指點;休息時有親如父母的生活老師無私關照。學校實行獎學金、助學金的“雙助”制度,“雙助”面 達到學生總數的30%,讓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享受成功。

所授榮譽

運動場運動場

學校以“發展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國民”為辦學理念,實行“降低問題

重心,夯實知識基礎, 促進全面發展”的策略,以“落實、高效”為方針,以“過程、結果”為核心,讓學生做成長的主人,為學生終生髮展奠基。學校注重用活動來調節緊張的學習節 奏,讓每一位學生舒展個性,享受尊嚴,輕輕鬆鬆學習,快快樂樂成長,時時得到因材施教的關愛,處處體會創造成功的快感。學校高、中考本科硬上線率、國重上 線率連年名列綿陽市前茅,連續三年榮獲綿陽市高國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綿陽市教育目標考核一等獎。學校先後被評為“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 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2005年在全省120所省級示範高中排行 中我校雄居第四。優良的辦學業績讓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

教學成果

憩園旁的教學樓憩園旁的教學樓

學校藝體特色鮮明,享譽巴蜀。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體育這面旗幟一直飄揚在普明中學的上

空,是全省僅有的4所的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之一,學校把辦學理念融入體育特長生管理、體育課堂教學,強化協作功能促進全面發展,著力弘揚體育精 神,協調身心發展。學校田徑隊多次代表四川省參加全國中學生田徑比賽,均獲優異成績;連年代表綿陽市參加四川省中學生田徑比賽,均獲得團體總分第一。近幾年向 省專業隊輸送了曹文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其中莫琴琴、楊紅、敬明被評為2008年奧運之星,為高水平試點大學輸送了趙曉明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其中莫琴 琴、楊紅、敬明被評為2008年奧運之星;為高水平試點大學輸送了趙曉明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體育特長生高考上線率連年100%,多次榮獲綿陽市教育局綜合考評一等獎。作為川西北唯一的空軍飛行員早期培養基地和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空軍飛行員基地班學員和國防生高考上線率連年100%,多次受到空軍基地通令嘉獎。學校藝術表演隊稱譽綿州,多次榮獲國家、省、市比賽一等獎,藝術高考上線率100%,段琳、吳小薇等分別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多次 榮獲市教育局藝術高考綜合評價一等獎。成績已成過去,希望更在未來,綿陽教育的奇葩——普明中學是學生成才的搖籃。普明中學全校師生正以“只爭朝夕、永爭更好”的精神,努力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躍馬揚鞭馳騁巴蜀教壇,奮勇拼搏打造中華名校。

歷任校長



裴成章(A.A.Phillips)

校長(華英國小)

1912——1916

萬育生(F.Jwatt)

校長(華英中學)

1916——1923

朱孔陽(E.A.Cook)

校長(華英中學)

1923——1928

吳介誠

校長(育德中學)

1928——1934

李明良

校長(育德中學)

1934——1939

宋耀漢

校長(育德中學)

1939——1953

易鐵夫

代理校長(育德中學)

1948——1949

方維禎

校長(高農校)

1944年—1949年

賴玉成

校長(高農校)

1950-1953年

趙天縱

副校長(二中)

1953年—1956年7月

蔣安中

副校長(三中)

1954年秋—1959年7月

陳淑君

副校長(二中)

1956年月—1959年

杜吉瑞

校長(三中、二中、普中)

1956年9月—1973年

沈清祥

副校長(普中)

1960年2月—8月

熊光華

黨支部書記(普中)

1960年—1961年

周隆秀

副校長(三中)

1959年—1960年

趙永鎰

副校長、革委會副主任

1957年—1974年

唐永貴

革委會主任

1968年11月—1974年

廖先貴

革委會第一主任

1972年7月—1974年

凌世文

革委副主任

1973年1月—1973年7月

魯烈光

革委副主任

1973年6月—1976年

侯盛模

副校長

1978年9月—1984年5月

蔣加武

副校長黨支部書記

1979年3月—1985年8月

邱興元

副校長、校長

1984年6月—1989年4月

邱明君

副校長

1985年8月—1986年9月

陳俊

副校長

1986年春-1987年9月

何代余

副校長

1987年—1990年7月

賴遠明

副校長

1990年8月—1991年7月

賈從宜

校長

1991年8月—1993年1月

鞏崇義

副書記、書記

1992年—1997年

席元勛

校長、副書記

1993年1月—1997年3月

黃邦榮

副校長、校長、副書記

1997年4月—2002年8月

唐江林

校長

2000年—2001年7月

張念平

校長

2001年—2011年9月

馬恆貴

校長

2011年9月至今

教學大事記

華英學堂

1906年,西川基督教中華聖公會在綿陽斌升街創辦私立華英堂,只招收教會人員及教徒子女入學,其生源只招收男生。提出“通經學古為貴,救時行道為賢”、“道在斯學在,學亡斯道亡”的辦學思想。

華英國小

1912年華英堂改為華英國小,由西川基督教中華聖公會傳教士裴成章任校長。學校招收教徒子女,有固定的宗教活動。

班級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開設有國語、算術、常識、社會、公民、衛生、自然等,開始設足球、網球活動,每周均有兩節體操課。

實行“壬子癸丑學制”。特別注重學生的個性與興趣發展,因材施教。

華英中學

1916年華英國小改為華英中學,男女各一班,每班十多人,學制為國中三年。學校的基本課程與一般普通國中無異,包括公民、國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化學、音樂、體育、美術、家事,其中體育方面開始設柔軟體操。1918年開始安排課外活動。

另外,每周開設有一節神課,並在課表上用“A”表示,每周有固定的宗教活動,周日上午全體師生去作禮拜,然後才放假。

育德中學

1928年,華英男、女中合併,改名為育德中學,學校分為國中部、國小部,國中部三年制,國小部六年制。

國中設有黨義、國文、算學、理化、生物、史地、外國語、音樂、體育、工藝、圖畫等課程;國小當時開設有國語、算術、常識、音樂、體育、美術、手工勞動等課程。

提出了“發展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國民”的思想。解放初期,學校根據教育方針大力開展以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鍛鍊身體為核心內容的教育教學活動,輔之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教學方法上,各科均講求實際,如國文注重啟發,理化注重學生實驗,勞作注重勞動實習,公民、童軍、體育均注重有規律之行為等,以達實事求是之旨,更於本年度起,每周每級加授抗戰教材2年時。教課時注意各科的教授,只需兒童了解並能熟記,便是成績優良,唯獨德育不是這樣,即使了解熟記,並需使之躬行實踐始有成績可言。

教材使用的是當時教育局審定的;教員均有刻苦耐勞的精神,對於授受學科都極有興趣。

學校考試制度嚴格,並要由國民政府的縣長親諭,派遣縣府督學制度(據檔案資料記載,1946年5月,國中十六班學生舉行畢業考試時,宋耀漢校長呈文給縣政府,雷縣長即署令“派本府督學陳榮屆時監考。

綿陽二中

1953年,育德中學由政府接手,更名為綿陽縣第二初級中學,當時的教學活動注重理論密切聯繫實際的方針,課堂教學與課外參觀、訪問相結合;課堂講述與辯論、課外活動相結合。

同時,以政治時事學習領導小組,搞教師高產試驗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並搞一些創造發明。

由於左的路線影響,校園裡煉鋼鐵,支農勞動連續不斷,教學秩序十分混亂,更談不上教學質量。

綿陽初級、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初農校學制兩年,採用邊學農業技術知識,邊從事農業生產實驗的方法。學校當時有40餘畝實驗田,供學生實驗。

高農校學制三年,有兩大專業:農藝、園藝,學校實行邊學邊實驗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理論知識共有兩類二十五門,一類是基礎課,包括語文、數學、政治、常識、歷史、地理、物理、化學、音樂、體育;另一類為專業課,包括氣象學、園藝學、土壤施肥、作物病蟲害、遺傳學、畜牧、測量、動物學、植物學等。

同時,實行“教”“導”合一,以“教育為工農服務,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為方針,以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為教學原則。

綿陽三中

1954年綿陽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與成都高農校合併,原址改為普通中學,名為綿陽一中,6月更名為綿陽第三初級中學。

注重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並建立了鍛鍊小組,開展“勞衛制”鍛鍊活動。

1958年.“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打破了教學秩序,師生停課支援社隊,還大搞糧食短途運輸,德智體失去平衡,“左傾錯誤導致了教育質量的下降,到60年後有所改變。

普明初級中學

1960年,在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指引下,二中和三中合併,定名為綿陽市普明初級中學校。

由於“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開展,普明中學在這一段歷史時期師生們經歷“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教育,“社教運動”,在這些運中因批判所謂“走白專道路”和“整改”、“交心”運動,曾一度引起思想混亂,但總的來說,教學秩序還是相對穩定的。

綿陽朝陽中學

1966年,普明中學因地名更改,又名朝陽中學,在“破四舊,立四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所謂“四大”運動中,校內90%的教師遭炮轟,冬天學校停課。

67年初,學校各種反資組織相繼成立,師生離校;68年,學校革委會成立,“清理階級隊伍,斗私批改”,學校仍不安寧;69年,在“開門辦學”的口號指引下,教師們被下放,還在松峙辦了一個農場點,借生產隊保管室辦了兩個國中班,教師們學非所用,用非所長,更談不上教學質量,學校損失深重。

綿陽市普明中學

1983年,經地區行署正式批准為完全中學,定名為綿陽市普明中學。提出“為四化而努力讀書,為四化而全面發展”的思想。學校以“德育為首,五育並舉”,開展樹四風(教風、班風、學風、校風)活動,運用激勵原則,開展“雙學雙創”活動。

開展形勢、政策、任務教育,普法教育等,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同時充分發揮教研組、年級組的作用,開展以提高青年教師水平為目的的“兩帶一幫”(老帶新、熟帶生、互相幫助)活動,大力培養學科帶頭人。

公開教學,交流經驗,知識排隊,查漏補缺,抓尖子,帶中間,促後進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廣泛採用。

開足必休課,創造條件增開選修課,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成立了文學、書法、微機、生物、無線電、電影、放映、美術等興趣小組,提高了學生素質。

綿陽普明中學

2000年3月更名為四川省綿陽普明中學,教學步入了快車道,以張念平校長為首的領導班子針對我校規模小、基礎薄弱、校舍簡陋、師資不配套的現狀。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綿陽科技城建設給學校帶來的難得機遇,在辦學實踐中,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結合我校的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充分挖掘百年歷史內涵—學、德,按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若干規定》的要求,繼承學、德並行的歷史傳統。結合學校的現時實際,凝練出“知也無涯、學不可已、淑性陶情、厚德載物”的辦學理念,努力將辦學理念貫穿學校各項工作中,促進學生、教師的和諧發展。

強調學無止境,教師不斷學習,形成精湛教藝,提高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基本素質的培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確立了“降低重心,夯實基礎,分層要求,分類推進的教學原則。

首要問題是培養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力。老師們在課堂授課中注意降低教學重心,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入手,使學生在較低的起點上進入學習狀態,儘可能創設機會。

用“耐心、細心、專心、精思、求真”的氛圍感染學生,抓好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善教、創新為主題,使教學科研並進,以“周周清,月月清”對學生進行思路清理,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推行年級分管領導,“管好一條線,蹲好一個點,上好一門課”的責任工作制。

2004年12月25日、26日接受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由國家級示範性高中校長組成的專家組的評估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普明中學已達到四川省示範性高中條件,而且是近幾年較好的幾所學校之一,建議四川省教育廳發文予以確認,2005年1月四川省教育廳正式發文確認。

2005年根據學校實際,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決定把1929年的辦學思想“發展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國民”作為新世紀的辦學理念,統率學校教育教學。

以降重心夯基礎為主線,提出“低標準嚴要求”的原則,“瞄準基礎,著力課本,面向全體,共同提高”的指導思想,要求教師貫徹落實到教學中,以開發非智力因素為突破口,以教學四環節(備課、上課、輔導、評價)為載體,實現降重心夯基礎,促使大面積學生成才。

建立“常規”定量和“五維”定性相結合的教師評價模式,“常規”包括師德師風和教學環節中的備課、上課、輔導等;“五維”包括家長——教育服務的購買者;學生——教育服務的享受者;領導——教育服務德管理者,同行——教育服務的協作者;自身——教育服務的實踐者。“常規”定量和“五維”定性相結合的教師評價模式將“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及“定量精確評價和定性模糊評價”相結合,構建全方位的動態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體現教育服務時代的要求,實現降重心夯基礎。

體育大事年記

1986年四川省少年運動會上,趙勇奪走男子乙組全能冠軍,王斌獲得全能第四名

1987年省中學生運動會上,仲付蓉和錢海蓉分別摘走女子800米和女子跳遠銅牌

1988年省運會,錢海蓉又取得女子跳遠銀牌,廖勇參加了破省紀錄的男子4×100米比賽……

你可知道,這些體育健兒均來自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普明中學。

這所學校歷來都是重視體育工作,儘管學校經費十分短缺,他們仍十分注重體育投資,僅1985年—1987年就以勤工儉學經費中抽出50000餘元修建體育設施,目前該校已有田徑場1個,面積13畝,足球場1個占地面積10畝,標準籃球場4個,排球場2個,桌球台22副,近三年該校已向省上輸送體育後備人才22名,由於體育工作成績突出,該校三次被評為省佳體育先進單位,兩們教師被評為“全國先進體育教師”,今年學校被命名為“四川省群體工作先進集體”,最近又被市、省兩級推薦參加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學校評比。

鄧瑜摘自《四川體育報》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綿陽私立華英堂便出現足球遊戲活動

民國元年(1912)

綿陽華英國小始有足球、網球活動,每周均有兩節體操課

民國5年(1916)

華英中學開設軍體課4節(童子軍和體操各2節)始設專職軍體教官,體操課以球類、器械體操、田徑、柔軟體操和墊上運動為教授內容。

民國7年(1918)

華英中學校始設柔軟體操

馮玉祥部駐綿陽後,指令軍事教官兼任華英中學軍體教官,開始安排課外活動,校內每年要召開學生運動會。

民國10年(1921)

綿陽私立育德中學校始有籃球活動,早期籃球架很簡陋,一般為一木柱上置一塊板再繫上藤圈,或只有一根柱,頂上系一鐵絲圈。

民國11年(1922)

華英國小開設小足球、網球等項目,每周開設體育課兩節,中、高年級以軍事體操為主要內容,兼以跳繩、踢毽、扔皮球等遊戲項目。

民國16年(1927)

綿陽育德中學附設幼稚園,始設幼兒運動,遊戲課模擬各種小動物跑、跳、走、飛等有韻律的動作。

民國28年(1939)

綿陽國立六中新開設排球、網球、鐵餅、鉛球、標槍、高欄、低欄項目。

民國29年(1940年)

五月,私立綿陽育德初級中學校應邀參加安縣舉辦的中國小春季運動會,獲田徑團體總分第一,籃、排球冠軍共得13面錦旗。

同年,國立六中成立綿陽第一女子球隊——“新青”女子籃球隊,由體育教師張劍青任教練,隊長范增琪。“新青”隊曾到德陽、梓潼分校比賽均獲勝而歸。

民國30年(1941)

國立六中成立“新青”女子籃球隊

3月,教育部體育委員會章輯五視察國立六中體育情況。

民國31年(1942)

國立中六中成立女子籃球隊,教練張劍青改女籃6人制為5人制,與男子規則一樣可以運球,不限後位投籃,也可以三大步上籃的快攻打法。

綿陽國立六中開展棒球運動。

5月“川北體育協進會”在三台長春茶社成立,國立六中成為團體會員之一。

國立六中田徑代表隊73人參加在三台舉辦的“第一屆川北聯合運動會”,獲中級組男子總分第一名,國立六中,張劍青等三人被推為董事。

民國35年(1946)

七月,綿陽國立六中校隊參加了綿陽聯隊在公園體育場與途經綿陽的美國軍人進行的友誼比賽,有影響的運動員是國六中的王錚。

民國36年(1947)

綿陽縣第三屆運動會的足球比賽僅有國立六中等3個隊參賽。

1955年7月,各中學建立鍛鍊小組,開展“勞衛制”鍛鍊活動,在很短時期內學生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綿陽第三初級中學有學生207人,有196人分別參加了34個鍛鍊小組,有150人增加了體重,最多的增加了4.5公斤,179人增加了肺活量,162人增長了身高。

1956年3月,綿陽專署在綿陽二、三中推行“勞衛制”少年級。

1978年普明中學成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次年撤銷。愛委會”和其它中國小一樣,成立體育衛生領導小組。

1979年普明中學在早操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中長跑,同時各中國小校把做好課間操作為整頓校風的一個內容。

1980年普明中學被省體委、省教育廳、團省委確定為田徑重點項目訓練點,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普明中學設長跑、投擲項目,定學生30人,教練員由該校體育教師張曉豐、范祥冷擔任。

1982年普明中學圍繞達標開展多種形式活動,達標率均達到40%。

1982年後,各學校每年舉行1—2次運動會,已做到大型競賽制度化,小型競賽經常化,普明中學還能承辦當地區鎮的大型綜合性比賽。

1982年,綿陽普明中學被評為“省先進集體”。

8月12日—16日,綿陽地區少年田徑運動會,綿陽普明中學在省設田徑訓練點比賽中所得名次為第一。

10月榮獲綿陽市第三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

1983年市體委共把田徑、游泳、足球、桌球四個項目分別在17所學校布點,這些訓練點中以普明中學最有特色,學校在廣泛開展以田徑為中心的體育活動基礎上,形成學校田徑訓練隊——各班田徑隊——課外班級田徑單項興趣小組層層銜接。

學校從1983年至1985年從勤工儉學中給體育投資4.1萬元,建設、配套了體育設施、器材,從1981年至1984年,普明中學訓練點有兩人參加全國青少年比賽,另外打破兩項省紀錄,打破12項地區記錄,打破22項市記錄。

普明中學被綿陽地區體委確定為地區的田徑訓練點,7月,普明中學的張宏明、熊兵(女)發參加四川省選拔賽,張宏明被選入四川代表隊出席在天水舉行的全國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國中)比賽。

普明中學組織10個田徑課外活動小組,帶動了學校球類,武術活動的廣泛開展,天天有比賽,月月有班級競賽,年年有體育大檢閱的校運會。

榮獲綿陽市直屬中學教工排球運動會男子組第一名,普中參加綿陽地區學校田徑訓練選拔比賽完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6月,學校體育衛生工作被評為“先進集體”。

8月,榮獲四川省訓練點田徑夏令營身體素質測驗男子乙組綿陽地區團體總分第四名。

10月,榮獲綿陽市第四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國中組團體總分(188分)第二名,高中團體總分第二名。

1984年在改革體育課教學中,普明中學把體育與音樂、舞蹈、遊戲貫穿於體育課這中,使之更富於節奏感,音樂性、深受學生歡迎。

1月,綿陽普明中學張曉豐(男)被授予“全國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被評為“省體育先進工作者”。

綿陽普明中學被評為“省先進集體”。

普明中學把體衛工作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全校44%的學生,95%的教職工活躍在體育場上,達標率為95%,近視率下降到25%以下。

四川省體委、省教須要授予普明中學為“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稱號,並頒布發證書。

8月,參加四川省訓練點田徑夏令營身體素質測驗獲綿陽地區男子甲組團體總分第五名。

10月榮獲綿陽市第五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二名。

1985年1月,省體委、省教廳正式授予普明中學“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稱號,同年12月,通過省設體育傳統項目訓練點檢查驗收達到優秀級。

綿陽普明中學體育項目統學校檢查評分。

基礎工作125類別:傳統(省設)名次2

身體素質得分405.014名次:1

總分530.01名次:1項目:田徑

3月,市中國小體育教師87人分別在普明中學、魏城國小召開體育課教學改革實驗課,其間,在中學按男、女分班授課,並進行了把音樂,韻律操和健美操穿插在體育課的開始和結束部分的教改實驗課。

普明中學85年綿陽市少年幾童田徑運動最高記錄。

800m2’34’’2趙芬英省田徑分區賽1977.7廣元

1500m4’25’’5邱興文全國田徑分區賽1979.5成都

110公尺中欄(100公分)16’’1趙學兵綿陽地區訓練點賽1982.8溫江

五項全能2082分趙永傑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1978.5資中

1986年普明中學被評為“省先進集體”省體育(田徑)先進集體

四川省體委、省教廳對檢查評比為體育項目傳統學校的先進集體的普明中學發給獎金1500元。

四川省少年運動會上,普明中學趙勇奪走男子乙組全能冠軍,王斌獲得全能第四名。

經四川省體衛工作檢查團驗收,達省重點中學優秀級標準,普明中學成為全省達此標準的唯一一所非重點中學。

11月3日普明中學榮獲市中區第七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1987年3月普明中學在市中區中學生田徑對抗賽中榮獲國中團體總分第四名,高中團體總分第一名。

12月,綿陽普明中學蔣德文被授予“全國千名優秀體育教師”稱號。榮獲八七年《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一等獎,市中區體育衛生先進集體。

四川省中學生運動會上,普明中學仲付蓉和錢海蓉分別摘走女子800米和女子跳遠銅牌。

9月30日,綿陽市首屆中學生排球賽,普明中學評為“精神文明隊”。

1988年普明中學(田徑)被評為“省體育先進集體”。

綿陽市第一屆運動會,普明中學錢海蓉跳遠最高記錄成績4.88m,同年省運會,錢海蓉又取得了女子跳遠銀牌,普明中學廖勇參加了破省記錄的男子4×100m比賽。

3月參加第八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榮獲國中組團體總分第四名。

9月,我校學生男子排球隊在參加綿陽市組織的中學生排球運動會上,取得第五名,被評為唯一的精神文明先進集體。

10月,我校教職工男子排球運動會,取得了第五名。

1989年11月18日,市田徑項目傳統學校田徑比賽,普明中學獲國中組第一。

1990年參加市中區“三好杯”籃球賽獲國中組女子第一名。高中組男子第一名

參加綿陽市城區迎春排球比賽,環城賽跑組織獎,足球比賽第二名。

4月,首創第一次以我校代表市中區中學生組隊參加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高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參加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金牌一枚,銀牌兩枚,破記錄一個。

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我校選手劉新獲女子標槍冠軍。

我校征戰市中區中學生第十屆田徑運動會,國中組獲團體第二。十二名運動員參賽,共獲18個第一名,9個第二名,7個第三名。

4月,綿陽市中區第五屆中學生運動會,我校我校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1991年7月29日至8月4日,在自貢市舉行的四川省田徑新苗運動會上,綿陽市獲男子團體第一名,女子第五名。這是我市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個田徑團體第一,綿陽市共20人,我校5名參賽。綿陽共獲6金4銀,我校就獲3金1銀。

3月,市中區教工排球賽上,我校女排力克群雄獲得冠軍,男子第五名。

4月,我校十三名運動員在趙小勇教練的帶領下,代表市中區征戰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繼第四、第五屆運動會後再獲團體第一名,同時還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10月,市中區中學生第十一屆田徑運動會,我校初高中再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1992年普明中學獲市貫徹兩個《條例》先進學校,省田徑傳統項目先進學校。

中國(綿陽)美國(聖非)中學生田徑對抗賽,我校有14名運動員參賽,共獲獎牌24枚,其中金牌

1993年普明中學被評為“全國體育優秀學校”。

7月,參加省運會,共獲獎牌31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3枚,破兩項省記錄。

普明中學獲全國中學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全國優秀學校。

普明中學榮獲達標工作先進學校,獲市中區體衛工作先進學校,體育教師趙小勇獲市中區體衛工作先進教師。

譚昌鳳同學參加了首次兩級公路越野賽,並代表四川出席了全國比賽,排名14位,是我校第一位獲得政協、人大、市總工會、市希望工程領導小組聯合獎勵的學生。

1994年普明中學參加綿陽市94年中學生田運會,高中組以82分,國中組147分,雙獲冠軍,並獲體育道德風尚獎,教練員趙小勇、陳凱獲優秀教練員獎。

七月,我校參加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國中組獲第二名,破4項省記錄。

普明中學被命名為《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四川省第三屆青少年運動會田徑比賽,我校獨得40分(學校與市委簽定目標責任書為6分)。

普明中學獲《四川省體育傳統學校先進集體》。

1995年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綿陽普明中學獲高中團體第二名,國中團體第五名,並獲體育道德風尚獎;獲《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獲《全國先進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6年普明中學獲《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

5月,四川省田徑試點學校比賽,我校獲第四名,破一項省記錄。

7月,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國中均獲第三名,破5項省記錄。

8月,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運動會獲男女第九名,並獲3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

1997年普明中學獲《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

5月,四川省田徑試點學校比賽,高中組獲第2名,國中組獲第3名,破5項省記錄。

7月,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國中均獲第三名,破2項省記錄。

1998年普明中學獲《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

7月,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獲第三名、國中獲第四名。

1999年普明中學獲“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

5月,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國中均獲第一名,破10項省記錄。

2000年普明中學被命名為《西南交大高水平體育人才培訓基地》。

5月,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第二名、國中獲第三名,破1二項省記錄。

2001年綿陽普明中學被命名為《成都軍區空軍飛行員培訓基地》。

獲“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

11月,綿陽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組獲第一名。

11月,國家體育總局劃撥2002年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體育項目學校體育器材經費,普明中學是接受資助的四川省10所學校之一,綿陽唯一的學校。

2002年普明中學獲“四川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實施辦法》先進單位”。

5月,獲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第一名,破五項省記錄。

10月,全國“百校杯”中學生田徑比賽,我校獲第十七名,並獲1金1銀1銅牌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11月,綿陽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普明中學獲高中組第一名。

2003年11月,綿陽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我校獲高中組第一名。

2004年4月,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我校獲第二名。

9月,綿陽市首屆教育系統運動會田徑比賽中,我校獲高中組第二名、國中組第三名。

2005年10月10月26日---30日承辦綿陽市第二十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以團體總分207分獲省級示範高中組第一名

9月獲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稱號。

11月7日,榮獲四川省中學生“瀘州老窖杯”足球聯賽“體育道德風尚獎”;

2006年4月,2006年四川省中學生“普明中學杯”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甲組)第一名;(甲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6月30日,成為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會員學校。

榮譽榜

1、2000年被命名為川西唯一一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備人才培訓基地;

2、2000年被四川省體委、教委評為《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

3、2000年獲四川省中田賽高中組第二名,國中組第三名;

4、2001年被四川省體委、教委評為《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

5、2001年10月,參加涪城區社區文藝調演榮獲一等獎;

6、2001年授牌為《成都軍區空軍飛行員培訓基地》;

7、2001年獲四川省中田賽高、國中組第三名;

8、2001年被四川省教育廳命名為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

9、2002年獲四川省中田賽高中組第一名;

10、2002年11月,初二學生賈健美奪得綿陽市中學生“十佳歌手賽”冠軍,同時,賈健美、段玲同學代表綿陽市參加省“中學生歌詠比賽,省中學生器樂大賽”,均取得優異成績;

11、2002年12月,普明中學通過“市校風示範學校”,複查驗收成為“市校風示範校”;

12、2002年被四川省體委、教委評為《國家體育鍛鍊標準施行辦法》先進單位;

13、2002年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14、2002年獲全國“百校”中學生田徑比賽第17名;

15、2002年被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評為第一屆全國中學生百校“學校杯”田徑比賽體育道德風尚獎;

16、2003年被四川省體委、教委評為四川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17、2003年3月,普明中學通過“市甲級校風示範學校”驗收,成為市甲級校風示範學校;

18、2003年5月,我校段玲同學的二胡獨奏《吉卜賽之歌》、吳小薇的獨舞《深谷幽蘭》、賈健美的獨唱《我愛你塞北的雪》參加全國第四屆“紅帆喜兒杯”藝術錄像預賽,段玲的《吉卜賽之歌》代表綿陽市中學生參加全國的錄像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

19、綿陽市教育系統文藝調演,舞蹈《風景這邊獨好》獲二等獎;

20、2003年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四川省校風示範校”;

21、2003年被四川省教育廳、綠化委員會評為“四川省綠化示範學校”;

22、2003年被西南交大授牌為“西南交大高水平體育人才培訓基地”;

23、2003年被《區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課題組授牌為《區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

24、2003年獲綿陽市國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

25、2003年獲綿陽市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

26、2003年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非典型肺炎”防控先進集體;

27、2003年獲2002年教育工作目標考核三等獎;

28、2004年獲國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

29、2004年獲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

30、2004年獲2003年“教育教學目標考核一等獎”;

31、2004年獲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二名;

32、2004年被四川省哲學科學規劃辦公室授牌為“農村中國小校本課程的功能學研究”實驗基地;

33、2004年4月,被評為“省實驗教學示範校”、“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34、高2006級學生袁瑞實驗項目《剛球磁化初探》,參加四川省第19屆青少年創新大賽勇獲一等獎;

35、2005年4月26日李雨林同學獲全國國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市第一名;

36、2005年,全省127所省級示範高中排行,我校位居第四位;

37、2006年3月28日成功創建綿陽市示範國中;

38、2005年10月14日教師趙琰獲“四川省第五屆中國小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特等獎;

39、2005年10月19—22日教師王楓獲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舉辦的“四川省首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能力競賽及觀摩活動”二等獎;

40、2005年11月7日我校高2006級8班賈建美喜獲“全國十佳歌手稱號”;

41、2005年11月14日我校成功爭創“綿陽市中等學校示範食堂";

42、2005年11月16日教師趙琰獲全國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

43、2005年11月17日藝術組六名選手在綿陽市“十佳歌手”比賽中獲可喜成績;

44、2005年12月6日成功爭創“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45、2006年3月28日成功創建綿陽市示範國中

46、2006年獲2006年四川省中學生“瀘州老窖杯”足球聯賽“體育道德風尚獎”;

47、2006年1月獲2005年度教育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48、2006年5月成為“中國西部名校”;

49、2006年4月獲2006年四川省中學生“普明中學杯”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甲組)第一名;

50、2006年4月獲2006年四川省中學生“普明中學杯”田徑運動會(甲組)體育道德風尚獎;

51、2006年6月30日,節目《節日歡歌唱》在市教育局黨委紀念建黨85周年文藝演出中獲二等獎;

52、2006年獲2005年度教育人事工作一等獎;

53、2006年成為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會員學校;

54、2006年1月獲200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55、2006年3月成為四川師範大學教育實習基地;

56、2006年5月成為巴金文學院寫作基地;

57、2006年1月,袁瑞同學被綿陽市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科技之星”;

58、2006年4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

59、2008年1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教育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60、2008年1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61、2008年1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高中信息技術考試工作一等獎”;

62、2008年1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國中理科實驗操作考試工作先進單位”;

63、2008年1月被綿陽市高新區街道辦事處評為:“2007年治安工作優秀內保單位”;

64、2008年1月被市總工會評為:“2007年工會工作目標考核二等獎”;

65、2008年1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教育人事工作特等獎”;

66、2008年1月被中共綿陽市教育局委員會評為:“2007年度黨建、黨風廉正建設工作一等獎”;

67、2008年2月被綿陽市教科文衛工會工作委員會評為:“2007年度綿陽市教科文衛工會工作綜合競賽一等獎”;

68、2008年2月被綿陽市教科文衛工會工作委員會評為:“2007年度全市教科文衛系統工會宣傳工作先進集體”;

69、2008年2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基礎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

70、2008年2月被省學生體育藝術協會,省足球協會評為:“2008年四川省中學生男子足球聯賽體育道德風尚獎”;

71、2008年2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綿陽市首屆中國小大課間體育活動比賽高中組二等獎”;

72、2008年2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體衛藝、國防教育工作目標考核特等獎”;

73、2008年2月被共青團綿陽市委評為:“五四紅旗團委”;

74、2008年3月被綿陽市體育局評為:“2007年度綿陽市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一等獎”;

75、2008年3月被綿陽市教育局評為:“2007年度學校後勤與產業管理工作一等獎”;

76、2008年6月被綿陽市陶行知研究會評為:“理事單位”;

77、2008年11月榮獲:“四川省第三屆中國小校園電視台評選活動銀獎”;

78、2008年6月被中共綿陽市教育局委員會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

79、2009.1被綿陽市教育局2008年度黨建、黨風廉正建設一等獎

80、2009.1被綿陽市教育局2008年度國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特等獎

81、2009.2被綿陽市教育局2008年度教育人事工作特等獎

82、2009.2被綿陽市教育局2008年度綿陽市業餘訓練工作一等獎

83、2009年2月四川省中學生男子足球聯賽第七名

84、2009年3月“學校後勤與產業管理”特等獎

85、2009年4月四川省中學生“多威杯”田徑比賽團體總分(中超B組)第二名

86、2009年4月綿陽市“體彩杯”中小學生足球比賽(國中組)第三名

87、2009年4月第十六屆全國推新人大賽綿陽賽區優秀組織獎

88、2009年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校本培訓示範單位

89、2009.11綿陽市2009年“體彩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名

90、2009.11綿陽市2009年“體彩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91、2009年綿陽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92、2009年綿陽市內保工作先進單位

93、2009年四川省節水型校園

94、2009年我校鄧仕傑同學參加全運會獲第二名

95、2009年我校莫琴琴同學參加世界柔道錦標賽獲48公斤級冠軍

96、2010年1月獲2009年綿陽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估B組學校一等獎

97、2010年1月獲2009年綿陽市教育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98、2010年1月獲2009年度黨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一等獎

99、2010年1月獲2009年度綿陽市教育人事工作特等獎

100、2010年1月獲2009年度綿陽市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目標考核一等獎

101、2010年1月獲2009年度綿陽市學校共青團特色工作獎

102、2010年1月獲2009年度綿陽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標考核特等獎

103、2010年4月綿陽市“體彩杯”中小學生足球比賽高中組第一名

104、2010年4月2010年四川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四名

105、2010年4月2010年綿陽市中學生七人制足球賽第一名

106、2010年5月四川省普通高中“先進班集體”

107、2010年11月2010年綿陽市“體彩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女子組第一名

108、2010年11月2010年綿陽市“體彩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男子組第三名

109、2010年11月2010年綿陽市“體彩杯”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110、2010年11月2010年我校學生鄧世傑廣州亞運會4*400獲第三名

學校概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