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峰[編劇]

於峰[編劇]

於峰,2004年開始影視創作,2005年轉行職業編劇,曾創作過大型經典電視劇《鐵道游擊隊》、《地道戰》、《新燕子李三》等。於峰自小生活在農村,7歲時父親病故,12歲母親撒手人寰,正在讀國小四年級的他被迫輟學。於峰山東省濟南市人著名編劇,導演、演員。2006年創作中央電視台系列電影《抗日衝鋒隊》、《金桂蘭》《中國鐵警》等數字電影,並於2007-2008年完成個人“農村三部曲”電影作品。2002年,他自編自導了處女作———DV電影《濟南,真愛無言》後,開始了在北京的北漂生涯,並於次年正式進入影視圈擔任影視劇編劇。

基本信息

編劇

簡介

於峰山東省濟南市人著名編劇,導演、演員。北京鋒銳致勝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董事長。1966年12月15日生於濟南當過兵、進過工廠、濟南郵區中心局開過車,2004年開始影視劇創作,曾創作過大型紅色經典電視劇《鐵道游擊隊》《紅燈記》《地道戰》,被譽為紅色編劇。其中《鐵道游擊隊》獲得2005年“五個一工程”獎。2006年創作中央電視台系列電影《抗日衝鋒隊》、《金桂蘭》《中國鐵警》等數字電影,並於2007-2008年完成個人“農村三部曲”電影作品。

經歷

自幼喜愛電影的於峰早在1983年,在濟南37中學讀高中時報考了影視創作函授班。次年入伍到了北京某機場,火熱的軍營生活鑄造了他率真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那一年他開始嘗試劇本、小說創作,尤其參與了88年張藝謀《代號美洲豹》的拍攝後,對他今後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退伍後,他被安排進山東省郵電管理局,後被分配到省郵政機械廠,不安分的於峰三年後下海經商,創辦了一家廣告公司,一年後浮游出商海,用他的話說:哥們不是經商的料。

次年,他被調到濟南市郵政局、濟南郵區中心局汽運局工作。結婚後,他算是安分守己地過了幾年三點一線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劇本《退伍兵》、小說《灰月》《我要帶你去流浪》等作品,他解釋說,那叫練手。當兒子一天天長大,他又嘗試了另一種方式的練手,當導演。於是,他說服妻子拿出家裡僅有的一萬元錢,又找朋友借了一萬五千元,購買了DV攝影機,自己創作劇本,找到血癌歌手良子等朋友,獨立執導了DV電影《濟南,真愛無言》。

2002年影片殺青,於是,他帶著這部影片離開了濟南,離開了父母妻兒來到北京,開始追逐他的影視夢。期間,住過地下室、露宿過街頭。不久,他有幸參加了電視劇《鐵道游擊隊》的創作。在導演王新民的指導下,他對影視劇創作有了新的認識,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我國又一顆冉冉年輕編劇。

主要作品

2009年《地道戰》紅色經典電視劇

編劇

2009年《政協主席》電視劇

策劃

2008年《生命的托舉》數字電影

策劃

2008年《好夢成真》數字電影

編劇導演

2008年《百年匪王》小說

首席編劇

2007年《紅燈記》原創紅色經典小說

作者

2007年《抗日衝鋒隊》之《密碼使命》《絕密圖紙》《獵狼行動》《勝利之戰》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系列數字電影

編劇

2006年《延期開庭》電視劇

編劇

2006年《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是你》數字電影

編劇

2005年《鄉情》《我的電影夢》數字電影

編劇

2004年《鐵道游擊隊》大型紅色經典電視劇

編劇

2002年《濟南,真愛無言》獨立電影

編劇導演攝影

相關新聞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於峰便系統地學習了電影導演理論,邊工作邊嘗試電影創作。2002年,他自編自導了處女作———DV電影《濟南,真愛無言》後,開始了在北京的北漂生涯,並於次年正式進入影視圈擔任影視劇編劇。他師從王新民導演,而後又與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合作拍攝了多部數字電影,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在編劇轉型導演時機成熟的情況下,他憑藉《好夢成真》這部鄉土氣息濃郁的輕喜劇電影正式宣告轉型成功。從一個北漂編劇到回濟南當導演,於峰堅信回到故鄉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發展,目前他的多部題材作品都在規劃中。

藏書家

基本資料

姓名:於峰

年齡:70歲

職業:工人、私營業主

藏書量:11000冊

藏書特色:文史、辭書、文獻典籍

被迫輟學以書為伴

經歷

2006年3月,69歲的於峰與別人閒談時,得知考駕照的年齡放寬到70歲,馬上趕到駕校報了名。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學習,在進行“9選6”考試時,所有科目均一次通過,順利拿到了駕駛執照,《南湖晚報》還為這位至今年齡最大的駕校學員發了報導。事後於峰說:“我覺得自己的記憶力、反應程度和年輕時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大概和我一輩子讀書用腦有關。”

於峰自小生活在農村,7歲時父親病故,12歲母親撒手人寰,正在讀國小四年級的他被迫輟學。後來進廠做了工人,讀了五年職工夜校,這是他受的全部教育。之後,他開始自己讀書、買書。

“1963年《魯迅全集》出版,10卷22元,我把買飯票的錢都用掉了,後來啃了好幾個月的鹹菜,才還上向工友們借的錢。”

上個世紀60年代,酷愛歷史的於峰買到了《二十四史》中的幾冊,為了補齊這個版本的整部書,於峰前後差不多用了30年去收集,直到90年代初才了卻心愿。“連封面上的花紋都一模一樣。”於峰不無得意。

成家後,開銷大了,買書成了家中不小的負擔。於峰說他40歲前穿的都是土布衣服,為的就是省下錢來買書。“那個年代生活都很艱難,你這樣買書,老伴理解嗎?”筆者問。“我一輩子菸酒不沾,所以對老伴說,你就當我是抽菸喝酒了。”好在老伴對他很體諒,說,他既然愛書,就由他折騰去吧。

47歲那年,於峰辭去了工廠模具工的工作,自己辦了個小作坊,目的是為了改變家裡窘迫的生活。其實骨子裡還有一個願望:一旦條件好了,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書。“你知道,看見自己喜歡的書卻買不了,那滋味真不好受。”於峰說。

朋友圈中人喚“書痴”

在朋友們中間,於峰有個綽號,叫“書痴”。建國後新華書店剛成立,於峰就成了書店的常客。如今50多年過去了,書店的領導、店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他依然是書店的超級“冬粉”,一有新書、好書上市,書店的老朋友一定會通知他。

辦廠後,於峰的生意一直不錯。1997年,他將工廠交給子女打理,自己專心“遨遊”書海。這段時間,是他買書的一個高峰期。“我現在買書有兩個原則,一是凡國家出版社出版的,由專家、學者多年精心編撰的系列叢書一定要買;二是追求收藏價值,我只在正規書店購書,從不去地攤翻揀。”

筆者看到,全集、叢書在於峰的藏書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中國大百科全書》、《20世紀中國通鑑》、《世界文明史》等,幾百乃至幾千元一套的叢書比比皆是。於峰說,近些年來他買書的重心向文獻史料傾斜,如三巨冊的《老新聞》,幾乎囊括了自中國有新聞報導以來直到建國時的重要新聞報導,各種文史資料、文獻彙編可以查到新中國成立後任何解密檔案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歷次重要講話。

筆者也看到了一些諸如《藏密修法秘典》、《堅瓠集》、《六十種曲評註》等一些冷僻而又價格昂貴的叢書。“我覺得這些書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雖然我未必會看,但如果有人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可以來我這裡查閱。”於峰說,他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但買書、讀書的勁頭一直不減,只是將來他拿這些書怎么辦?老伴不識字,子女沒興趣,捐給圖書館又怕堆進庫房難見天日,每每想到這他就心情沉重。

“不久前我們幾個藏書的人碰到一起,大家想來想去,覺得彼此年齡差不多,到時候不如把幾家的書聚攏來,辦個資料館,免費供人借閱。”於峰說。只是房子如何解決?管理人員的工資誰發?於峰笑著說,“總會想出辦法來的。”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1992年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同年留校至今。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校攝影協會會員。作品入選《中國攝影家年鑑》《中國人體攝影年鑑》《中國設計年鑑》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展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