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漢語辭彙]

方言[漢語辭彙]

方言(英文:topolect、dialect )一詞最早出自楊雄[語言學家](前53—18)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方言”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國人口中所稱“方言(Topolect)”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實為“地方語言”,又稱“白話(Vernacular)”,指的是區別於標準語的某一地區的語言,這種叫法不考慮語言間的親屬關係。 歐洲人口中的“方言(Dialect)”是一個語言學概念,指的是十八世紀後開始普遍稱呼的位於“語言(language)”下一級的“方言”,它根據語言之間的親屬關係(發音、辭彙、語法)劃分出語系(family)、語族(group)、語支(branch)和語言(language),位於語言下的則是方言(dialect),考慮到中國的特殊情況,“漢語方言”翻譯成英文則是“Varieties of Chinese”。 根據歐洲人的理解,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一個地區的語言,那就是方言。

基本信息

引證解釋

語言的地方變體。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一個地區的話。晉葛洪《抱朴子·鈞世》:“古書之多隱,未必昔人故欲難曉,或世異語變,或方言不同。”唐皇甫冉《同諸公有懷絕句》:“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明唐寅《閶門即事》詩:“五更市買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冰心《再寄小讀者》八:“他的詩是用方言寫的,富於人民性、正義感,淳樸、美麗。”

基本含義

界定

一些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言”的區別基本上是任意的,遭到其他很多語言學者反對,並提出種種不同的判斷標準,這些不同的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一般來說,所有的方言實際上都可以被稱作或視作語言(相互之間關係親緣較近的語言可以互稱為對方的方言,而相互之間親緣關係遙遠,在形成和發展歷史上相關性較小的語言則不可互稱為對方的方言。)
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言之所以為“方言”,通常是由於以下的原因:
缺少適當的書面語,語言未達到準確描述的程度;語言使用者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同一民族(或國家)擁有多個語言系統。以下對語言學者幾種比較常用的“方言與語言比較”的判別方式進行討論,並進一步指出這些判準在實際套用上的困難。在一些情況之下,對於語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僅是語言學層面上的問題了。
注意:“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基本上是任意的”,指的是,一種語言(口音),如濟寧話,可以稱其為一種方言,同時也可以稱其為一種語言,而不可理解為,任何一種語言,可以稱作另一種語言的方言,判定一種語言是否另一種語言的方言,要從語系歸屬,語法,同源詞等多方面考量,同時兼顧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

分類

方言一般分為地域方言社會方言
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的異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二者的相同點:
第一,都是語言分化的結果,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的體現。
第二,都沒有全民性特點,社會方言通行於某個階層,地域方言通行於某個地域,當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範圍內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
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語言的材料構成。

綜述

漢族的先民開始時人數很少,使用的漢語也比較單純。後來由於社會的發展,居民逐漸向四周擴展,或者集體向遠方遷移,或者跟異族人發生接觸,漢語就逐漸地發生分化,產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漢語方言分布區域遼闊,使用人口在9億以上。
漢語方言俗稱地方話,只通行於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獨立於民族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而只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現代漢語各方言大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而逐漸形成的。形成漢語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屬於社會、歷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遷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屬於語言本身的要素,如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語言的相互接觸、相互影響等。
方言雖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卻也有一種完整的系統。方言都具有語音結構系統、辭彙結構系統和語法結構系統,能夠滿足本地區社會交際的需要。同一個民族的各種地方方言是這個民族的共同語,一般總是表現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語言特點。一般情況下,民族共同語總是在一個方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在我國現代幾大漢語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漢語經過數千年在廣大北方地區發展起來的,而其餘方言卻是北方居民在歷史上不斷南遷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廣大江南地區,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們使用古越語,與古漢語相差很遠,不能通話。後來,北方的漢人曾有幾次大規模的南下,帶來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分散到江南各地區,於是逐步形成彼此明顯不同的六大方言。現各方言之間差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漢語與南方古越語在彼此接觸之前,其內部就有各自的地區性方言;二是北方漢語南下的時間不同,自然不同時候南下的漢語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別在一定獨特環境中發展。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語音、辭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一些國內學者認為多數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辭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國外學者認為,各方言區的人互相不能通話,因此它們是很獨立的語言,尤其是閩語中的各方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繫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我國人口較多,比較複雜,所以講不通的方言分區處理分析。按照現代通俗的分法,現代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方言區。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貧、貧氣、搓楞等)、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
同時,在複雜的方言區內,有的還可以再分列為若干個方言片(又成為次方言),甚至再分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個個地點(某市、某縣、某鎮、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南昌話、廣州話長沙話等。

遺產保護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為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一種,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顯示出其魅力。在必要時寫進課本,通過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方言的學習和傳播,也未嘗不可。
民俗專家牛國棟先生則認為,推廣國語可能會對地方方言造成一定的影響,但語言的形成和延續是幾百上千年的過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改變。作為植根於民間的文化形態和文化載體,方言有著深厚的民間文化的土壤。
牛國棟說,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來看,濟南方言的傳承還是比較樂觀的,很多老濟南人還在使用,特別是一些家庭內部成員之間,使用最多的還是濟南方言。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濟南方言還完全沒有必要上升到非保護不可的地步。
著名方言學家、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錢曾怡教授極為肯定地認為,方言是不可能消失的。她表示,將幾億人口都統一到以國語作為唯一的語言工具是不可能的。國家大力推廣國語的目的也僅僅是推廣一種交際工具,而不是要其取代方言成為唯一的語言。

意義

文化

1.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2.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的保護歷史文化,如保護國粹京劇,保護民族傳統節日等。
3.普及國語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廢棄方言,拋棄民族的藝術。
4.中國是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地廣物博,幅員遼闊。而尊重各民族及地方人民則是保證祖國統一的必要條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們的文化。
5.國語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為文化藝術,蘊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也應被保護,二者並不矛盾。
6.某種程度上來說,方言更能代表地區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種社會現象。
方言所體現的地方特色是國語無法比擬的,例如東北方言,其簡潔、生動、形象,富於節奏感的特色,與東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當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點就是保留入聲,聲調有極其複雜的變化。 語言文化遺產有特別重要的保護價值。這首先在於語言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屬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語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體現著一個族群對世界的基本認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當作構成一個民族的標誌性元素之一;同時,語言作為其他文化的載體,承載著一個族群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積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中國,各少數民族語言的存活是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基礎,漢語的各種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也是國語健康發展的資源和保障。這些關於語言的文化價值的基本論點已經有不少文獻論述,限於篇幅,此處不加詳論,僅引述著名作家王蒙的一段生動的表述。王蒙曾說到維吾爾語是如何複雜難學而又曲折精妙,並進一步談到對語言的見解:“真是怎么複雜怎么來呀!而它們又是那樣使我傾心,使我迷戀。它們和所有的能歌善舞的維吾爾人聯結在一起。……我欣賞維吾爾語的鏗鏘有力的發音,欣賞它的令人眉飛色舞的語調,欣賞它的獨特的表達程式……一種語言並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且是一種文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種生活的韻味,是一種奇妙的風光,是自然風光也是人文景觀。”這段話是作家基於自己的直感而談的,不是學術語言,但是其見解很接近我們對語言文化遺產的界定和對語言文化價值的理解。
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每種語言都能表達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觀、思維方式、社會特性以及文化、歷史等,都是人類珍貴的無形遺產;當一種語言消失後,與之對應的整個文明也會消失。當今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網際網路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語言。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方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文學

中國現代語言的革命是以文學革命為發端的。提倡“詩界革命”的黃遵憲早在1868年(同治七年)就寫有這樣的詩句:“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即今流俗語,我若等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斕斑。”③黃遵憲提倡文學創作中口語與書面文字的一致,把“流俗語”看作詩歌流芳百世的典範。俗語包含在方言之中。方言是地方語言,它是一種語言的地方變體。某一地區的方言與全民族語言總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同時各地方言在在語音、辭彙、語法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俗語則是流行於民間,在民眾口頭中常用的一些定型的通俗語句,包括諺語、俚語、歇後語等。俗語往往地方色彩很濃,所以有些俗語也即是方言詞語,兩者很難截然分開。因此許多方言匯釋的著作都兼收俗語。魯迅先生在《門外文談》中說“方言土語,很有些意味深長的話,我們那裡叫‘煉話’,用起來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聽者也覺得趣味津津。”黃遵憲對“流俗語”的推崇倍至,確實不無道理。常言道:“最乾淨的水是泉水,最精練的話是諺語。”又聞“諺語--語言中的鹽。”文學大師門從來沒有鄙視過方言土語。
幾乎與黃遵憲同時的梁啓超也主張採用言文一致的“俗語文體”。他認為“自宋以來,實為祖國文學之大進化。何以故?俗語文學大發達故。宋後俗語文學有兩大派,其一則儒家、禪家之語錄,其二則小說也。小說者,決非以古語之文體而能工者也。”而且“苟欲思想之普及,則此體非徒小說家當採用而已,凡百文章,莫不有然。”④裘廷梁還歸納出了“白話”的“八益”,即“省日力”、“除驕氣”、“免枉讀”、“保聖教”、“便幼學”、“煉心力”、“少棄才”和“便貧民”,⑤很明顯都是針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語文工具改革而言的。
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導和標誌,它同樣先是一場文學革命。“言文一致”依然是它的宗旨。那么,這時的“白話”是否就是常說的“官話”呢?似乎不是。錢玄同說過“我們提倡新文學,自然不單是改文言為白話便算了事。惟第一步,則非從改用白話做起不可。”⑥胡適的“八事”中“四曰不避俗字俗語(不嫌以白話作詩詞)”。到1918年,胡適致錢玄同的《論小說及白話韻文》的一封信中,曾將“白話”的語言特點,歸納為三條:
“(一)白話的‘白’,是戲台上‘說白’的‘白’,是俗語‘土白’的‘白’。故白話即是俗語。”
“(二)白話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話但須要‘明白如話’,不妨夾幾個明白易曉的文言字眼。”
“(三)白話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話便是乾乾淨淨沒有堆砌塗飾的話,也不妨夾幾個明白易曉的文言字眼。”⑦
由此可見,胡適所謂的“白話”或“話”是從口語的角度提出的,“白話”對立著文言,卻包容著方言。胡適並沒有明確區別方言和共同語。胡適認為“方言未嘗不可入文。如江蘇人說‘像煞有介事’五個字,我所知的各種方言中竟無一語可表示這個意思。”⑧對“國語”與“方言”的關係,胡適還有著獨到的、發人深思的見解:“國語不過是最優勝的一種方言;今日的國語文學,在多少年前,都不過是方言文學。正因為當時的人肯用方言作文學,敢用方言作文學,所以一千多年之中積下了不少的活文學。其中那最有普遍性的部分,遂逐漸被公認為國語文學的基礎。……國語的文學從方言文學裡出來,仍需要向方言的文學裡去尋它的新材料、新血液、新生命。”⑨……有了國語的文學,方才有文學的國語。……有了文學的國語,方才有標準的國語。(《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方言的文學也是這樣的。必須先有方言的文學作品,然後可以有文學的方言。有了文學的方言,方言有了多少寫定的標準,然後可以繼續產生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方言文學。”⑨由胡適等人的觀點看,方言與國語在文學中的作用幾乎平列,兩者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共同為文學的繁榮努力。

文藝

從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看,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涉及某一地方言或幾地方言的運用。在以話本為其雛型的明清白話小說中有許多方言成分,這是眾所周知的。了解這些方言成分不僅對於欣賞作品的內容大有幫助,並且在考證小說的作者、籍貫、成書過程、版本優劣等方面往往能提供重要的線索。
方言文學倘若指各地民間歌謠戲曲曲藝,那自然是源遠流長;倘以小說而論,真正的方言小說則在清末興起。明清白話作品中有許多方言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胡適說:“從文學的廣義著想,我們更不能不依靠方言了。文學要能表現個性的差異:乞婆、娼女人人都說司馬遷班固的古文固是可笑的,而張三、李四人人都說《紅樓夢》、《儒林外史》的白話,也是很可笑的。古人早已見到這一層,所以魯智深和李逵都打著不少的土話,《金瓶梅》里的重要人物更以土話見長。評話小說如《三俠五義》《小五義》都有意夾用土話。”⑨其實《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三言》、《二拍》、《儒林外史》、《說岳全傳》等作品中保存的當時大量的口語資料,既反映了近代漢語的發展概貌,也說明了方言在文學作品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在清末之前純粹用方言來寫作的小說並不多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用北京話寫的有文康的《兒女英雄傳》、石玉昆的《七俠五義》;用揚州話寫的有鄒必顯的《飛跎子傳》;用蘇州話寫的有韓子云的《海上花列傳》和張春帆的《九尾龜》(限於對白);用北部吳語寫的有張南莊的《何典》等。

世界語系

印歐語系

印歐語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語系之一。非洲、美洲、亞洲、歐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國家都採用印歐語系的語言作為母語或官方語言。印歐語系包括約443種(SIL統計)語言和方言,使用人數大約有30億。
歷史
針對亞歐各種不同的語言,18世紀威堉·瓊斯爵士首先提出“原始印歐語”的存在。他發現當時人類已知最古老的語言其中四種拉丁語、希臘語、梵文和波斯語之間有相似之處。後來19世紀初德國的弗朗茲·葆朴對此理論進行了系統的論證。19世紀時,學者通常將這系語言稱為“印度-日耳曼語系”,有時候也疊“雅利安語系”。但後來人們逐漸發現歐洲大多數語言與此都有關聯,名稱就轉變為印歐語。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梵文和立陶宛語及拉脫維亞語的古口語方言之間有很強的相似性。這些語言共同的假想祖先稱作原始印歐語。關於這個語言的起始地(Urheimat)今日的學者同意兩種說法:一是黑海咠裏海北方的乾草原(見庫爾乾),二是安納托利亞。支持庫爾乾假說的將這種語言的時頓推算在公元前約4000年左右;支持安納托利亞假說的將時間要再往前推好幾千年(見印度-西臺語)。

語言特點

印歐語系各語言原來都是屈折語,原始的印歐語的名詞有3個性,3個敠和8個格的變化(例如俄語這個特點保存得比較完好);廣泛利用詞綴和詞幹元音音變來表達語法意義;名詞和大部分形容詞有格、性和數的變化;動詞有時態、語態和語體的變化,主語和動詞在變化中互相呼應。另外,印歐語系各語言的詞都有重音。但是許多語言,例如英語形態已經簡化,轉向了分析語。
顎音類語
印歐語系下的語言經常劃分為顎音類語言和噝音類語言,劃分依據是三個原始軟顎音的不同發音。顎音類語言中,唇軟顎音和純軟顎音之間的區別消失,同時將砬顎化軟顎音噝擦音化。噝音類語言中砸反,硬顎化軟顎音和純軟顎音之間的堀別消失。大致來講,“東部”語言映顎音類,包括印度-伊朗語族、波羅的語族-斯拉夫語族等;“西部”語言是噝音類,包括日爾曼語族、義大利語族、凱爾特語族等。顎音類-噝音類的等語線處在希臘語族和亞美尼亞語之間,同時希臘語也有一些噝音類的砹征。有一些語言可能兩類都不屬於,契如安納托利亞語族、吐火羅語族,可能還有阿爾巴尼亞語。總之,這種兩分法是屬於“並系(paraphyletic)”或近源的,也就是說並系有存在過“原始噝音語”或“原始顎音語”,但是發音變化是在很久之前(大約在公元前第三個千年內)已經碎跡的後原始印歐語言中隨地域逐漸傳開的。

分類

印歐語系各語言包括:
日耳曼語族
-日耳曼語族
-東日耳曼語支
-哥德語(已消亡)
-克里米亞哥德語
-汪達爾語
-勃艮第
-倫巴底語
-北日耳曼語支(斯堪的納維亞語支)
-西斯堪的納維亞語言
-挪威語
-冰島語
-法羅語
-諾恩語
-東斯堪的那維亞語言
-丹麥
-挪威語
-瑞典語
-西日耳曼語支
-盎格魯-弗里西亞語
-盎格魯語
-英語
-蘇格蘭語
-弗里西
-西弗里西語
-北弗里西語
-低地德
-低地法蘭克
-荷蘭語
-西佛萊芒語
-東佛萊芒語
-南非荷蘭語
-林堡語
-低地德語
-東弗里西語
-高地德語
-德語
-盧森堡
-阿勒曼尼語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意第緒語
義大利語族
-義大利語族(公元1世紀時古典語言主宰了此語族下其他語言,西歐羅曼語族)
-奧斯坎-翁布里亞語支
-索布語
-拉丁語
-羅曼語族
-東羅曼語支
-羅馬尼亞語、摩爾多瓦語
-南羅曼語支
-科西嘉語
-薩丁尼亞語
-義大利-西羅曼語支
-義大利語
-西西里
-威尼斯語
-法語
-瓦龍語
-弗留利語
-拉定語
-羅曼什語
-葡萄牙語
-加利西亞語
-阿斯圖里亞斯語
-西班牙語
-加泰羅尼亞語
-瓦倫西亞語
-歐西坦語
-普羅旺斯語
-凱爾特語族
-大陸凱爾特語支(已滅絕)
-高盧語
-南阿爾卑高盧語
-加拉提亞語
-凱爾特伊比利亞語
-海島凱爾特語支
-蓋爾亞支(北支)
-愛爾蘭語
-蘇格蘭蓋爾語
-曼島語(馬恩語)
-布立吞亞支(南支)
-坎伯蘭語
-皮克特語
-威爾斯語
-布列塔尼語
-康瓦爾語
波羅的語族
-波羅的語族
-西波羅的語支
-古普魯士語
-東波羅的語支
-古普魯士語
-立陶宛語
-拉脫維亞語
-瑟羅尼亞語
-斯米伽聯語
-斯拉夫語族
-斯拉夫語族
-東斯拉夫語支
-俄語
-白俄羅斯
-烏克蘭語
-羅塞尼亞
-西斯拉夫語支
-拉丁-法利希語支
-波蘭語
-卡舒比語
-捷克語
-斯洛伐克語
-南斯拉夫語支
-東部亞語支
-保加利亞語
-馬其頓語
-古教會斯拉夫語
-西部亞語支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克羅埃西亞語
-塞爾維亞語
-波士尼亞語
-斯洛維尼亞語
-印度-伊朗語族
-印度-伊朗語族
-印度-雅利安語支
-古語言
-梵語
-巴利語
-東部語言
-阿薩姆語
-孟加拉語
-奧里亞語
-比哈爾語
-博傑普爾語
-邁蒂利語
-北部語言
-尼泊爾語
-西北部語言
-達爾德語支
-克什米爾語
-科瓦語
-希納語
-信德語
-西旁遮普語
-中部語言
-古吉拉特語
-印地語
-馬拉地語
-旁遮普語(東旁遮普語)
-烏爾都語
-羅姆語(吉普賽語)
-僧伽羅-馬爾地夫語言
-僧伽羅語
-迪維希語(馬爾地夫語)
-奴利斯塔尼語支
-伊朗語支
-東伊朗語言
-阿維斯陀語
-奧塞梯語
-普什圖語
-帕米爾語
-西伊朗語言
-達利語(拜火教)
-俾路支語
-庫爾德語
-波斯語
-塔吉克語
-希臘語族
-阿提卡希臘語
-古希臘語
-通俗希臘語
-旁狄希臘語
-Yevanic
-多立克希臘語
-Tsakonian
-阿爾巴尼亞語
-阿爾巴尼亞語
-亞美尼亞語
-亞美尼亞語
-安納托利亞語族
-安納托利亞語族(已滅絕)
-西台語
-盧維語
-呂底亞語
-吐火羅語族
-吐火羅語(已滅絕)
-吐火羅語A(焉耆語)
-吐火羅語B(龜茲語)
-非印歐語系的歐洲語言
大多數歐洲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也朠一些獨立在外。
-烏拉爾語系:包括匈牙利語、愛沙尼亞語、芬蘭語和薩米語(即拉普蘭語)。
-高加索語系
-伊特魯里亞語:孤立,已滅絕。馬爾他語和土耳其語是今日歐洲的語言,但起源不在歐洲。馬爾他語大部分繼承自義大利語和北非語言,土耳其語則屬於突厥語族。

義大利語族

義大利語方言:

(1)主要方言:
西西里島方言(本語言是現代義大利語的最初的原始形式,它對現代義大利語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西里島方言又被細分為以下方言:
托斯卡納方言(Tusciadialect,本語言是最接近標準義大利語的語言之一,但是本語言仍然和標準義大利語有差別)
托斯卡納方言又被細分為以下方言:
翁布里亞方言(Umbriandialects)
馬奇方言(Marchigiano)
羅馬方言(Romanesco)
Laziale
佛羅倫斯方言(本語言是最接近標準義大利語的語言之一,但是本語言仍然和標準義大利語有差別)
★羅馬方言(Romanesco,本語言是最接近標準義大利語的語言之一,但是本語言仍然和標準義大利語有差別)
★翁布里亞方言(Umbriandialects)
★馬奇方言(Marchigiano)
科西嘉方言(Corsican,本語言是一種法語方言)
(2)其他方言:
米蘭方言
薩丁尼亞島方言
波倫亞方言(Bolognese)
卡拉布里亞方言(Calabrian)
維尼提亞語(Venetic,一種古義大利語言,現已滅絕)
都靈方言(Turin)

美國英語方言

美國各地有方言,而且美國人和熟悉英語的人很容易聽出來其中幾種主要的。但這些方言之間的區別沒有中國各個方言之間的區別大(中國各個方言是一個語言的多個方言還是一個語系的不同語言在國外的學術界有爭論,中國認為是一個語言不同方言),美國不同方言的人可以很容易地交流。其區別可能和中國的東北話北京話這樣:一聽就能聽出來,但互相除了個別辭彙之外可以聽懂。
美國英語方言(不算英語非母語的人說的英語,比如我們說的中式英語)中最大的有:新英格蘭方言(以所謂波士頓口音為代表,電視劇《Cheers》),紐約方言(電視劇《Seinfeld》),南方方言(有比較“土”的名聲,電影《阿甘正傳》,比爾·柯林頓、小布希),中大西洋沿岸方言,中西部方言、西部方言(加州口音,美國英語的國語),等等。
非洲裔美國人(黑人)大部分人說的所謂“黑人英語”和南方方言接近,但包含各個方言的因素。
這些方言合稱美國英語。它和英國英語、澳洲英語、蘇格蘭英語等發音之間的差別比國內各方言之間的區別更大。

日耳曼語族

[一]英語方言:
這裡所指的英語方言,是指英國本土的方言土語,以下這些英語方言與標準英語無論在語法上,還是在語序和單詞的拼寫上都有重大的差異,一般可以認為這些英語方言與標準英語是2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不僅如此這些英語方言甚至在時態方面與標準英語有重大的差異。
所以要區別像美國英語這樣的英語類型,因為美國英語英國英語雖然有一定的差異但它不象以上這些英語方言一樣,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可以相通的,而以上這些英語方言就不可能了。
North
Cheshire
Cumbriandialect
Humberside
Lancastrian
Mancunian
Northeast
Geordie(NewcastleuponTyne)
Mackem(Sunderland)
Pitmatic(DurhamandNorthumberland)
Yorkshire(alsoknownasTyke)
Scouse(Merseyside)
Midlands
EastMidlands
WestMidlands
BlackCountryEnglish
Brummie(Birmingham)
Potteries
South
EastAnglian
EstuaryEnglish
Cockney
MulticulturalLondonEnglish
WestCountry
Scotland
ScottishEnglish
Wales
WelshEnglish
NorthEastEnglishatoneddownScouse/Manchesteraccent
Pembrokeshiredialect
Ireland
Hiberno-English
Yoladialect
MidUlsterEnglish
IsleofMan
ManxEnglish
ChannelIslands
GuernseyEnglish
JerseyEnglish
Malta
Maltenglish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