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寺鐘銘事件

方廣寺鐘銘事件

方廣寺鐘銘事件,發生在1614年(慶長十九年),是年豐臣秀賴為恢復豐臣家之威望,著手修復因地震倒塌的京都方廣寺,並於本殿中安置一巨大梵鍾,由精通漢學的南禪寺住持清韓長老所著。然而鍾銘在片桐且元呈交予德川家康時,被著名學者以心崇傳(又名金地院崇傳)和林羅山解釋為對家康不敬。

事件

方銘鍾問題句子方銘鍾問題句子

江戶方的解釋為下:
1.右僕射源朝臣之“射”為動詞,有射殺朝臣之意。
2.“東迎素月,西送斜陽,玉筍掘地,豐山降霜”一句中之“東迎素月,西送斜陽”暗指關東,大阪。解釋為關東為陰,大阪為陽。
3.“陰陽燮理,國家安康,四海施化,萬歲傳芳”一句中之“國家安康”將德川家康之名諱分離,有斬家康之頭之意。
4.“君臣豐樂,子孫殷昌,慶雲甘露,呈瑞呈祥”一句中之“君臣豐樂”調轉即“樂豐臣君”,寓意將德川家康殺死後(此句乃前句之下一句),豐臣氏君臣就會非常歡樂。
5.同上句之“君臣豐樂,子孫殷昌”寓意將德川家康殺死后豐臣氏就能永保全泰,子孫永傳。

家康在發表了這樣的官方解釋後阻止方廣寺大佛開光並且向大阪方提出以下要求,令其任選一樣。(一說為片桐且元自己想出來的)要求如下:
1.淀君作為人質留居江戶。
2.豐臣秀賴遷出大阪城,前往大和郡山城。
3.淀君和秀賴遷居安房國,上總國,由幕府給與俸祿。
4.對於此三項要求,淀君表示拒絕並且調集浪人準備反抗,引發大阪冬之陣。

後人觀點

後世一般認為,此為強詞奪理的栽贓之詞,由於德川家康當時年紀已大,再不擊敗豐臣家,可能就再無機會,因此想出此藉口攻打豐臣家,即使該事件沒有發生,豐臣和德川的一戰應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