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習俗]

拜年[習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指新年拜家中尊長及到親友處祝賀。是人們相互走訪祝賀春節,表示辭舊迎新的一種形式。柴萼的《梵天廬叢錄》解釋說:“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之。拜年的傳統正確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而早於零點就屬於拜早年,而這個時候新年並未到來拜年顯得有點敷衍,如果晚於正月初十就屬於晚年了,這個時候新年的喜慶氣息已經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拜年
拼音:bàinián
注音:ㄅㄞˋㄋㄧㄢˊ
解釋:【payaNewYear'scall;wishsb.ahappynewyear】春節期間,向別人祝賀新年。

引證解釋

指新年拜家中尊長及到親友處祝賀。

元歐陽玄《漁家傲》詞:“繡轂雕鞍來往鬧,閒馳驟,拜年直過燒燈後。”明劉侗於奕。

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正月元旦......夙興盥嗽,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長少畢拜,婣友投箋互拜,曰拜年也。”清阮大鋮《燕子箋·購幸》:“有心來拜年,端午也不遲。”丁玲《過年》:“在堂屋裡,把紅氈打開,鋪在蒲團上,大家互相磕頭作揖拜年。”

習俗由來

拜年拜年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到了明代,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祝福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簡訊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歷史淵源

拜年年畫拜年年畫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把它叫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有一年,年又來到村子,人們發現它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於是又一年,當年來之前,人們在門上貼紅紙,掛紅燈籠,年來了,人們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發出響亮的聲音,終於,年被趕跑了。於是,後來人們都有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的習俗。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裡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秦漢以來萬千的風首朝賀。自明清開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現代多行團拜,歲末郵寄賀年片和賀年信。

體現形式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再走親訪友。

拜家裡長輩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2]

走親訪友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拜年方法

當面拜年,紅包拜年,簡訊拜年,電話拜年,賀卡拜年,寫信拜年,電子郵件拜年,鮮花快遞拜年,立體真人拜年,視頻拜年等網上拜年。

拜年手勢

傳統的拜年手勢自古男女有別。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這和中國自古“男左女右”的傳統一脈相承。如果手勢做錯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別。

拜年講究

時間選擇

卡通福字卡通福字

拜年,是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每逢春節,通過拜年這一特殊交際方式,既表達相互間的祝賀與祝福,又有利於增進友誼和聯絡感情。但拜年很有講究: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難免影響主人休息。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鏇即匆匆離去,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所以做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禮品選擇

送禮物要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此外還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一、送給長輩的春節禮物引薦
1.如拄拐托桃的壽星,招財進寶的求財燈,以供求拜的神像等,赤色中國結,富有喜慶顏色的傳統裝飾品,不掉為傳統而又新奇的選擇。
卡通福字
2.孝敬錢,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其他老一輩。
3.糖果、點心、保健品、博康薈,春節的必備物品。生果、時令特產,恭喜春節的傳統食物。
4.很多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方面的問題,送禮健康,春節送一款具有保健功效的非常合適。

二、送給愛人的春節禮物引薦
1.老婆心儀已久的鑽戒,請匠師把其名字及生辰年代刻上去,藉此表達您的喜歡意並未隨歲月淡去。
2.健身卡,送給長工夫在辦公室任務的女伴侶或老婆,讓她在新年裡變得更漂亮,更有生機。
3.手鍊,附有分歧顏色、分歧造型的玉片,很時髦,也很惹人喜歡。
4.玉器齊心鎖、戀人鏈等,戀人間的禮物合適在春節時相送。
5.高檔的名牌化裝品或美容券,是送給喜歡人別致的新年禮物,願她保持年輕。
三、送給孩子的春節禮物引薦
1.孩子寵愛的玩具,飾有生肖圖像的精巧飾品,可依照當年度的生肖或孩子的生肖來購置。
2.動物型的兒童枕頭,或虎或兔,品種繁複,心愛而適用,會吸引孩子的目光。
3.爆仗、焰火等,孩子最喜歡的新年禮品,但是只適於村莊和未禁燃放鞭炮的城市。
4.壓歲錢,裝在大紅封套里,可寫上祝願語。
四、送給親友的春節禮物
1.以賀新年、慶吉利、添富有為內容的盆栽,再裝飾一些艷麗別致的緞帶、賀卡飾物等,增添歡欣吉利氛圍。
2.台毯,可選購構圖真切、顏色艷麗的式樣。
3.裝飾畫,選擇與其家庭相配的畫作。
4.元宵燈,買燈作迷,以迷相送,是元宵佳節的傳統禮品。
5.鮮花,如蝴蝶蘭、鬱金噴鼻、紅掌花等,顏色艷麗又可裝飾家居。
6.年畫、掛曆、檯曆,印製精巧,合適掛在家庭任何當地。
賀年片的演變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很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這段文字揭示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心態:除了拜親友是由於實心實意,余則大打折扣。官場往來,出於應酬,講究點的人家,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寫“接福”二字,為放置“飛帖”之用。所謂望門投剌(送名片),有點像現今街上奉送小廣告似的,順手給一份,不問是否交往,與其說“心到神知”,不如說“有一搭無一搭”,所以就休怪看門人“卻人不納”、“閉門不納”了。最辛苦的要算那些跑官的人了,雖說按理應向父母先拜年,為仕途計,得往後靠,先給有職有權的“大人”磕頭要緊。
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貼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郵件拜年,電話拜年和視頻拜年等。

各地習俗

陝北

拜年是尊老敬賢的傳統習俗,在陝北至今流傳著。拜畢天地、財神、廟神、祖宗,則要向長者拜年。兒孫輩登門給祖父母、父母拜年。拜過年,兒孫們坐在炕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早已準備好的瓜子、花生、糖果、油炸炸、酸棗等食品端出來,讓晚輩們品嘗,並給孩子們一些錢幣,這些錢幣是壓歲錢,也是賜福錢。舊時,用銅錢,則挑選最好的銅錢給孩子們。現在,則早在銀行兌換一些嶄新的錢幣給孩子們。孩子們高高興興地接過長輩的錢,歡歡喜喜地吃著糖果、瓜子、油炸炸之類,長輩們看著晚輩生龍活虎的情態,也歡樂無比。開門喜,出門喜,處處歡喜。吃過飯後,村人互相見面,也要拜年問好。拜年的方法是輩分小者、年齡小者向長輩、長者作揖,問其康健或輕鬆,長輩、長者也回敬一揖,並致以問候。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這幾天,是拜年的日子,村子裡的人互相拜年後,得向岳父、舅舅、姑姑、姨姨家拜年。隨著時代的變遷,拜年的習俗也日趨簡單了,孩子們給祖父母、父母拜年時尚有叩頭作揖的,給鄰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村人鄰居相見,也不說康健、輕鬆之類的問候語,而改為“新年好!”“過年好!”等時新語言。語言雖然變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沒有變。

海南

海南各地拜年的習俗不一樣,有的地方是初一二來拜年,初三四來無味,有的地方卻是初一不能上人家裡拜年。拜年的禮品,一般有柑桔或禮品中夾桔子葉,以表示“今年將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則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兒女婿給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別是長輩)都得在家,接受拜賀。岳父岳母得準備豐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兒女婿走時,還得給用紅紙包的糖果、年糕等給女兒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乾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拜年簡訊

歸奔萬里共團圓,熱酒烹餚換舊聯。一度憂歡揮袖去,心花意果在新年。-----左河水《拜年》

花兒散播芬芳,友誼傳遞溫暖,讓我們歡愉在洋溢希望的一年,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一年又一年,風風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朋友的厚愛滲入心底。在這新春之際,敬上一杯淳淳的酒,祝君健康歡欣!
新年將至,獻上一份祝福。期盼:每一天,幸福之神都陪伴著你;每一刻,快樂之神都保佑著你。
祝福串成一首詩,一段鏇律啟開一片溫馨的天地,新年到了,祝你新年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一切順意!
新年好心情!想一年念一年緣分吶,收一條發一條謝謝啊,過一天美一天自足吧,走兩步是兩步開心吧,蒼天呀大地呀讓我的朋友天天快樂吧,拐啦,拐啦,新年到啦。我讓風帶走你的煩惱,讓雨洗刷你的哀愁,讓雷振作你的精神,讓電激起你的動力。
昨天拜年早了點,明天拜年擠了點,後天拜年遲了點,現在拜年是正點,拜年啦,拜年啦!祝福您新春愉快,財源茂盛,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新春佳節到,我把福來祝,好運天天交,生活步步高,彩票期期中,打牌次次贏,口味頓頓好,喝茶口口香,日子天天爽!
祝您新的一年好運正在聯通,真情永不移動,煩惱不在服務區,背運永遠停機。
新的一年開始,祝好事接2連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顏6色,7彩繽紛,偶爾8點小財,煩惱拋到9霄雲外!請接受我全心全意的祝福。祝新年快樂!
祝您在新的一年,擴大感情記憶體,增加銀行線卡,打開心情光區,刻錄美好時光,下載一切幸福!
願你抱著平安,擁著健康,揣著幸福,攜著快樂,摟著溫馨,帶著甜蜜,牽著財運,拽著吉祥,邁入新年,快樂度過每一天!
一直很想跟你說,但不知你會不會覺得我太心急-我又怕被別人搶先一步,所以我決定鼓起勇氣,告訴你-新年快樂
我以涮羊肉的溫暖,水煮魚的熱烈,白灼蝦的鮮美,咕老肉的甜蜜,拉條子的寬廣,發麵餅的博大,向你表示真誠的祝福,祝你新的一年,快樂幸福!
常面對壓力表示工作不差!常洗洗涮涮表示有個好家!常被人請飯表示還有身價!常有人約會表示年齡不大!常收到信息表示有人牽掛!誠祝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祝新的年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讓我這份祝福跨過重重高山,掠過臭水溝闖過紅綠燈,跳過大馬路竄過小胡同,閃過賣冰棍的老太太,鑽進你耳朵里:春節快樂!
新春到,祝君:百事可樂,萬事芬達,天天娃哈哈,月月樂百氏,年年高樂高,心情似雪碧,永遠都醒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