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手機

拍照手機

拍照手機集手機和數位相機的功能於一體,它的方便之處在於便攜性強,靈活方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用它來進行拍照。拍完的照片可以多媒體簡訊的形式傳送給親朋好友,即拍即發,方便快捷。拍照手機一般都提供了照片的編輯功能,用戶可以把拍攝的照片做成手機的開關機畫面、壁紙等,因此拍照手機的個性化功能更加強大。

基本信息

簡介

拍照手機:夏普於2000年11月在日本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拍照手機J-SH04,手機採用11萬像素的CMOS攝像頭,256色顯示屏,僅重74克。也有認為韓國三星於同年6月發布的SCH-V200才是第一款拍照手機,不過有分析家認為SCH-V200隻能算是拍照手機的半成品,所以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真正的拍照手機。

發展歷史

發展初期

世界上第一款內置攝像頭的手機是夏普公司於2000年推出的J-SH04,內置10萬像素及256色螢幕。但由於日本通信市場的封閉性,這款手機並未造成反響。

緊接以諾基亞7650、索尼愛立信T68i為主的第一代拍照手機登入市場。隨後,拍照手機便進入了發展階段。索尼愛立信K750i作為一款不僅200萬像素的感測器,也集成了自動對焦系統和氙氣閃光燈的手機,使得手機拍照體驗接近數位相機。

2007年,以諾基亞N95為代表的機型,不僅內置了500萬像素自動對焦攝像頭,本身也是支持3.5G網路、GPS的機型,智慧型拍照手機的雛形誕生。在這個時期,三星、LG等韓國公司也進行了一些嘗試,比如三星曾率先將數位相機感測器和鏡頭移植到手機中,讓手機擁有更高的像素和光學變焦能力,視頻拍攝解析度也隨著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提升而提升。

總得來說,拍照手機發展初期其實是與整個手機行業的進化同步的,不僅僅是攝像頭,其他部分如螢幕、處理器都在進化。

二次革命

拍照手機的第二次革命可以追溯到蘋果推出iPhone4,這款擁有500萬像素的智慧型手機,不僅通過iSight感測器實現的拍攝效果,同時得益於iOS平台套用的井噴式增長,拍攝、分享套用迸發,讓用戶養成了隨拍隨發的使用習慣,同時也拉動了Android平台,諸如三星GalaxyS系列。

同期的諾基亞也推出了擁有1200萬像素的N8,但是由於Symbian系統的滯後,並沒有獲得用戶的肯定,後期搭載4100萬像素的諾基亞808PureView同樣遭到冷遇。由此可見,系統平台的使用體驗和套用。

在2013年,HTCOne主打“UltraPixel”大像素麵積的概念,犧牲像素換取進光量,來實現低光拍攝效果,但較低的像素(400萬)讓一些用戶難以接受。採用同樣概念的還有蘋果的iPhone5s,但Phone5s提升了感測器尺寸但像素保持不變,拍照效果要比前作更突出。而諾基亞Lumia1020則移植了808PureView的4100萬像素感測器,仍然可以實現“無損變焦”的效果,同時WindowsPhone平台相對Symbian來說,拍攝體驗和軟體套用都要出色。

三星直接移植了數位相機的1/2.3英寸1600萬像素感測器、10倍光學變焦鏡頭到GalaxyS4Zoom上,其實產品理念與之前的功能機相同,除了畫質提升,Android系統也帶來了套用能力,但體積和耗電量仍是一個問題。索尼方面,則主打整合概念,將索尼影像的“G”鏡頭和BIONZ圖像處理引擎整合到XperiaZ1手機中,2000萬像素的大尺寸感測器畫質表現。

國內手機廠商也推出不同類型的拍照手機。以OPPO為例,其在推出的OPPON1創造性地把前置和後置攝像頭合二為一,設計了“206度自由停鏇轉攝像頭”,攝像頭為1300萬像素的索尼堆疊式攝像頭.方便用戶進行多角度拍攝和取景,可以在各種有效視角內獲得取景。總的來說,在2013年之後智慧型平台分布幾乎已經定型,手機拍照技術的提升可以總結為圖像感測器的多樣化和圖像處理引擎的進步,鏡頭素質也有些許提升。

機型舉例

拍照手機OPPO R7s

拍照手機拍照手機
OPPO R7s攝像頭組合為前置800萬像素+後置1300萬像素,支持相位對焦、全局閃拍系統。

OPPOR7s採用前置800萬+後置1300萬像素攝像頭,同樣採用混合對焦系統,包括反差式對焦以及相位對焦技術。在拍攝的過程中,OPPOR7s在相機啟動方面、對焦方面、測光以及對焦方面都表現不俗。R7s搭載的鏡頭是來自施耐德認證的光學鏡頭,還有OPPO特有的PI原畫引擎2.0+,可自動識別場景,並且可自行安裝及卸載拍照模式。

拍照手機LGG4

LGG4整體的硬體配置都還是旗艦機的標準水平,LG選用了1600萬像素主攝像頭,同時也通過F/1.8大光圈帶來了更大的進光量。5.5英寸2K螢幕、驍龍808處理器,3000毫安時電池,Android5.1系統。在螢幕方面,LGG4比前一代的LGG3進一步提升了螢幕最高亮度以及對比度,在強光下的視覺觀感也隨之有很大提升。LGG4的三種拍照模式分別為簡單模式、基本模式以及手動模式。簡單模式下相機自動對焦,觸屏拍照;基本模式下可以支持用戶進行觸屏對焦,選擇開啟閃光燈或是全景、HDR等模式;手動模式下,用戶可以對白平衡、手動對焦、曝光補償、ISO、快門速度進行設定,還可以根據需求鎖定曝光。

重要參數

像素

“像素”指的是相機感測器上的最小感光單位,通常所說的“XXX萬像素”實際是指相機的解析度,其數值大小主要由相機感測器中的像素點(即最小感光單位)數量決定,例如500萬像素就意味著感測器中有500萬個像素點,和手機螢幕中的像素數量決定螢幕是720p或1080p解析度是一個道理。
相機的像素能決定的是其所拍圖片的解析度,而圖片的解析度越高,只代表了圖片的尺寸越大,並不能說明圖片越清晰。

感測器

相機感測器主要分兩種,CCD和CMOS。同時代的CMOS比CCD的開口率要低很多(也就是相同面積下,感光晶片真正接收光的面積CCD會比較大)。富士等創新型cmos的出現,CCD因為成本高,成像上越來越沒優勢就被淘汰了。
CMOS感測器又分為背照式和堆疊式兩種,二者系出同門,技術最早都由索尼研發,索尼背照式感測器品牌名為“ExmorR”,堆疊式感測器為“ExmorRS”。
相對來說,感測器尺寸越大,感光性能越好,捕捉的光子(圖形信號)越多,信噪比越高,成像效果自然也越出色,然而更大的感測器卻會導致手機的體積、重量、成本增加。

鏡頭

鏡頭是將拍攝景物在感測器上成像的器件,相當於相機的“眼睛”,通常由由幾片透鏡組成,光線信號通過時,鏡片們會層層過濾雜光(紅外線等),所以,鏡頭片數越多,成像就越真實。
截止2014為止,市面上大多採用5P或6P鏡頭,例如小米4和OPPON3就採用6P鏡頭。

光圈

光圈由鏡頭中幾片極薄的金屬片組成,可以通過改變光圈孔的大小控制進入鏡頭到達感測器的光線量。光圈的值通常用f/2.2、f/2.4來表示,數字越小,光圈就越大,兩者成反比例關係。

P晶片

ISP晶片是拍照過程中的運算處理單元,其地位相當於相機的“大腦”。
ISP晶片的作用就是對感測器輸入的信號進行運算處理,最終得出經過線性糾正、噪點去除、壞點修補、顏色差值、白平衡校正、曝光校正等處理後的結果。ISP晶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手機相機最終的成像質量,通常它對圖像質量的改善空間可達10%-15%。

閃光燈

閃光燈是增加相機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在暗光環境下會打亮周圍景物,從而彌補光線不足,提升畫面亮度。另外,在光線複雜的環境下,利用閃光燈可以去除雜光,使照片的色彩還原真實。
套用於手機的閃光燈主要有兩種,LED補光燈和氙氣閃光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