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又稱第二次中日戰爭,是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場主要在中國大陸。從1931年開始,日本通過發動九一八事變,進而通過一系列局部事變不斷蠶食中國領土。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終於全面爆發。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中國與美國、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軸心作戰,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中國戰場成為太平洋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9日,蘇聯也加入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抗日戰爭(有時簡稱為“抗戰”),狹義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始於1937年7月7日,止於1945年9月2日),

即國際上所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廣義上指二戰期間東亞、東南亞各地抗擊日本入侵的戰爭;

由於日本入侵東亞、東南亞各國,戰火蔓延至南亞和太平洋地區,

日本稱為大東亞戰爭。

1931年7月攘外必先安內手令1931年7月攘外必先安內手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