妝檯記

妝檯記

魏武帝令宮人梳反綰髻,插雲頭篦,又梳百花髻。 陳宮中梳隨雲髻,即暈妝。 唐貞元中,又令宮人青黛畫蛾眉。

作者

作者:唐代宇文氏。

全文

女子梳妝打扮。女子梳妝打扮。
舜加女人首飾,釵雜以牙玳瑁為之。
周文王於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鉛粉,其髻高名曰鳳髻,又有雲髻步步而搖,故曰步搖。
始皇宮中悉好神仙之術,乃梳神仙髻,皆紅妝翠眉,漢宮尚之。
後有迎春髻、垂雲髻,時亦相尚。
漢武就李夫人取玉簪搔頭,自此宮人多用玉。時王母下降,從者皆飛仙髻、九環髻,遂貫以鳳頭釵,孔雀搔頭,雲頭篦以玳瑁為之。
漢明帝令宮人梳百合分{髟肖}髻、同心髻。
魏武帝令宮人梳反綰髻,插雲頭篦,又梳百花髻。
晉惠令宮人梳芙蓉髻,插通草五色花。
陳宮中梳隨雲髻,即暈妝。
隋文宮中梳九真髻,紅妝謂之桃花面,插翠翹桃華搔頭,帖五色花子
煬帝令宮人梳迎唐八鬟髻。
插翡翠釵子作日妝,又令梳翻荷鬢,作啼妝,坐愁髻,作紅妝。
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游髻,即水精殿名也。
開元中,梳雙鬟、望仙髻及回鶻髻。
貴妃作愁來髻。
貞元中,梳歸順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鬧掃妝髻。
古代髮飾、耳環。古代髮飾、耳環。

《古今注》云:長安作盤桓髻驚鵠髻、復作亻妥{髟奮}髻。一雲梁冀妻墮馬髻之遺裝也。
晉永嘉間婦人束髮,其緩彌甚,紒之堅不能自立,發被於額,自出而巳。吳婦盛妝者,急束其發而靡刂角過於耳。
惠帝元康中,婦人之飾有五兵佩,又以金銀玳瑁之屬為斧鉞戈戟以當笄。
太元中,王公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用發既多,不可恆戴,乃先於木及籠上裝之,名曰假髻,或名假頭。
文帝元天嘉六年,民間婦人結髮者三分,發抽其鬟直向上,謂之飛天。始自東府,流被民庶。
宋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異服,婦人則簪步搖釵,衫袖窄小。
楊貴妃常以假鬢為首飾,而好服黃裙。
蜀孟末年,婦女治發為高髻,號朝天髻
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日不走落
各式髮簪。各式髮簪。

梁簡文詩:同安鬟里撥,異作額間黃。撥者,捩開也。婦女理鬟用撥,以木為之,形如棗核,兩頭尖,尖可二寸長,以漆光澤,用以松鬢,名曰鬢棗。競作萬妥鬢,如古之蟬翼鬢也。
後周靜帝令宮人畫眉墨妝
漢武帝令宮人作八字眉。
漢日給宮人螺黛作翠眉。
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蛾妝。齊梁間多效之。
唐貞元中,又令宮人青黛畫蛾眉
《古今注》云:梁冀妻改翠眉為愁眉。
魏宮人畫長眉。
《西京雜記》云: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
五代宮中畫眉,一曰開元御愛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稍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東坡詩:成都畫手開十眉,橫煙卻月爭新奇。
唐末點唇,有胭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
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恪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
雙唐、眉花奴。
婦人畫眉有倒暈妝,古樂府有“暈攏鬢”之句。
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唐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也。
隋文宮中貼五色花子,則前此已有其制矣,乃彷於宋壽陽公主梅花落面事也。
宋淳化間,京師婦女競翦黑光紙圍團靨,又裝縷魚腮骨,號魚媚子,以飾面,皆花子之類耳。
美人妝面,既傅粉,復以胭脂調勻掌中施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