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亞科

大熊貓亞科

大熊貓亞科,亞洲的熊中最著名得當屬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其分類地位多有爭議,過去有人將其歸入熊科,有人歸入浣熊科,有人將其和小熊貓一起置於熊貓科,或者自成一大熊貓科,現在研究表明大熊貓確實和熊的關係比較接近,應該歸入熊科。大熊貓在史前曾經是我國南方動物區系的重要構成,但是現在分布局限,是瀕危動物的代表。大熊貓食性單一,僅以幾種竹子為主食,偶爾也會吃動物性食物,由於竹子營養較少,大熊貓一生的主要時間都用於進食和休息,類似於樹袋熊。

簡介

大熊貓亞科大熊貓亞科
 世界上各國有各國的語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種動物會有不同的名稱,如野牛在雲南被稱為白襪子,黑熊在東北被叫做黑瞎子。這就給生物學家在研究它們時,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帶來了麻煩,為解決這個問題,全世界的生物學家使用統一的標準來命名動物和植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學名。由於這些名稱主要來源於拉丁語,所以又叫拉丁名。就像我們的名字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一樣,動物的學名也由兩部分組成:屬名和種名。屬名相當於我們的姓,告訴人們自己屬於哪個家族,種名是自己的名字,可以在屬內進一步對這一物種給予確認。學名是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在十八世紀建立的。 屬是動、植物分類的一個單元,分類是生物學家為了更好的研究生物之間的彼此關係而建立的一個系統。類似的物種可歸併成一屬,類似的屬可歸併為一科,類似的科可歸併為一目,類似的目可歸併為一綱,類似的綱可歸併為一門,類似的門最終歸併為一界。形成界、、種等單元組成的完整的分類系統。如梅花鹿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鹿屬;丹頂鶴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鶴形目、鶴科、鶴屬。這就像我們使用的通信地址一樣,知道了國家、省、市、區和街道名,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收信人,同樣知道了一種動物的門、綱、目、科、屬,就可以確定它的分類地位,也就能知道它和其它種動物在進化上的關係,比如常見的馬、牛、驢和豬四種動物,雖然都是哺乳動物,屬哺乳綱,但馬、驢同屬奇蹄目、馬科,而牛和豬屬於偶蹄目,牛屬於牛科,豬屬於豬科。所以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在進化上,馬和驢的親緣關係要比牛和豬的親緣關係更近一些。
除動物界外,還有植物、真菌類(如蘑菇)、原核生物界(如細菌)及單細胞生物界(如草履蟲)界,這五界共同組成世界生物界。人類也屬於動物界,分類地位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和猩猩、猴子在同一個目。所以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和我們共同擁有同一個地球,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介紹

大熊貓 —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大熊貓分類地位: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亞科 熊貓亞科 Ailuropoda
屬 大熊貓屬 Ailuropoda
種 大熊貓 A.melanoleuca
熊貓亞科 Pandas
大熊貓屬 Giant panda
大熊貓 Giant panda
熊亞科 Bears
馬來熊屬 Malayan sun bear
馬來熊 Sun bear
熊科 懶熊屬 Sloth bear
懶熊 Sloth bear
眼鏡熊屬 spectacled bear
眼鏡熊 Spectacled bear
棕熊屬 Black bears, brown bear, polar bear
美洲黑熊 American black bear
棕熊 Brown bear
北極熊 Polar bear
黑熊 Asiatic black bear
Panda成詞於1835年,來源於法語,大約是取自尼泊爾名字。panda原本並不指這個黑白相見,象熊一樣憨態可掬的可愛傢伙,而指的是另外一種看似象浣熊的哺乳動物——小熊貓。到了1901年人們才用giant panda來命名這個黑白相見的龐然大物。大熊貓在人類的動物分類學方面一直是存有爭議的。 
熊科Ursidae以體型粗大有力,尾極短,出生的幼獸常發育不完全為特徵,種類不多,現存僅8種,是犬型類中種類最少的一科,且多數種類數量稀少。熊科成員多數食性很雜,也有少數以肉食或植食為主,體型多比較大,其中包括陸地上最大型的食肉動物。熊科成員雖然體態笨重,但是多數能爬樹,並有不少是游泳好手。熊科成員視覺不佳,但嗅覺比較靈敏,主要依靠嗅覺覓食。熊科中分布最廣泛的是棕熊Ursus arctos,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但數量並不多。不同地方的棕熊體型習性有一定的差距,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體重可達600~800公斤,而小型的棕熊體重不及100公斤。阿拉斯加棕熊由於體型超大,過去曾被當作獨立的物種,我國西部的一些棕熊顏色和體型與其它棕熊也有些差別,又是被單列為馬熊Ursus pruinosus。唯一能和阿拉斯加棕熊相比的是北極熊Ursus maritimus,生活於北冰洋附近,游泳能力強,並可隨海冰遠離海岸。北極熊主要食海豹,是肉食性最強的熊。北極熊和棕熊是僅有的跨州分布的熊,其它的熊有4種分布於亞洲,一種分布於北美洲,一種分布於南美洲。這幾種熊體型均小於北極熊和多數棕熊,且除了大熊貓以外,均以黑色為主,亞洲特有的幾種熊胸前還有月牙形的白斑。亞洲的熊中最著名得當屬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其分類地位多有爭議,過去有人將其歸入熊科,有人歸入浣熊科,有人將其和小熊貓一起置於熊貓科,或者自成一大熊貓科,現在研究表明大熊貓確實和熊的關係比較接近,應該歸入熊科。大熊貓在史前曾經是我國南方動物區系的重要構成,但是現在分布局限,是瀕危動物的代表。大熊貓食性單一,僅以幾種竹子為主食,偶爾也會吃動物性食物,由於竹子營養較少,大熊貓一生的主要時間都用於進食和休息,類似於樹袋熊。亞洲另一種食性比較特殊的熊是南亞的懶熊Melursus ursinus,主要以昆蟲為食。東南亞的馬來熊Helarctos malayanus是體型最小的熊,身體比其它熊瘦弱,爬樹技術高超,喜歡吃昆蟲和果實,也捕捉鳥類和齧吃類等小動物。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是典型的雜食性的熊,植物各構成了食物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偶爾也會殺死較大的動物。亞洲黑熊是我國最常見的熊,但仍然屬於珍稀物種。北美洲的美洲黑熊Ursus americanus可能是現存數量最多的一種熊,廣布於北美各地,比起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美洲黑熊雖然以黑色為主,但也有很多其它色型,包括深褐色、紅棕色甚至白色。南美洲的眼鏡熊Tremarctos ornatus因有類似大熊貓的黑眼圈而得名。眼鏡熊是南美洲唯一的熊,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森林中,也出現在較開闊的地方,善於爬樹,在樹上築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