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門鎮

坎門鎮

坎門街道位於玉環島南端。東瀕東海,與雞山鄉隔海相望,南連洞頭區,西接大麥嶼街道辦事處,北鄰玉城街道辦事處。陸地面積2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37.9畝,屬沿海半山區。轄地釣艚岙與南排間山門為海上要道,漁船北上南下皆經過該處,舊時無航標,便以東山頭大坎崖為標識,稱泊地為“大坎門”。 2009年玉環縣人民政府下發《玉環縣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玉環縣人民政府玉城街道辦事處等機構及人事任免的通知》,將坎門辦事處改為坎門街道辦事處,並將坎門鎮改為坎門街道。

基本信息

鄉鎮發展

鄉鎮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行分級辦學,分層管理的教育管理體制,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愛國衛生活動,抓好醫療衛生工作,改水改廁工作進展順利,成功抵禦了非

坎門鎮 坎門鎮

典、乾旱、腸道傳染病等災害。深入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規範》,以創建文明社區、“三化”村為載體,開展以“做文明人、講文明話、乾文明事”為主題的公民道德教育。不斷推進“東海文化明珠”

工程,搞好漁區文化建設,豐富活躍漁區文化生活。

民國初設坎門鄉,民國11年(1922)改坎門區,民國17年(1928)建坎門鎮,建國後,沿用坎門區、坎門鎮名稱。1992年5月,撤銷坎門區,將西台鄉、雙龍鄉、里黃鄉併入坎門鎮。2000年6月併入珠港鎮,設坎門街道辦事處。海岸線44公里,有大小港口10餘個,坎門港為國家級中心漁港。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辦事處駐坎台路1號,下轄12個社區、6個村。人口6.82萬人,外來人口3.08萬人。2003年工漁業總產值81.88億元,財政總收入2.24億元,人均年收入8421元。

2009年玉環縣人民政府下發《玉環縣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玉環縣人民政府玉城街道辦事處等機構及人事任免的通知》,將坎門辦事處改為坎門街道辦事處,並將坎門鎮改為坎門街道。

坎門鎮人民政府 坎門鎮人民政府

坎門街道位於浙江東南沿海港口,城市位於玉環市的東南端,陸域面積24.17平方公里,海岸線44公里,擁有大小港口10餘個,轄12個社區、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6.9萬人,外來人口5.2萬人。坎門是全國人口密度很高的鄉鎮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坎門人民把闖大海的幹勁化為建設美好家園的內在動力,充分發揮股份合作靈活、高效的機制優勢,工、漁、貿多業並舉,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該辦事處連續兩屆名列浙江省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鄉鎮前茅,成為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先進鄉鎮、省級衛生鎮,是全省著名的“魚粉之鄉”“蝦仁之鄉”。2007年,全辦事處實現工漁業總產值154億元,財政總收入4.81億元,人均年純收入11762元。工業經濟堅持發展與提高並舉方針,以市場為導向,改革為動力,科技為中心,創新為重點,形成了以非公企業經濟為主體,汽摩配件、五金機械、家用電器、水產食品、魚粉飼料、生物化工等六大支柱行業為龍頭的工業體系。全辦事處有工業企業1300多家,產值上1000萬元企業142家,上5000萬元企業35家,上億企業12家。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5億元。漁業經濟堅持走生產現代化、結構產業化、發展可持續化路子,形成了生產、運輸、銷售、加工成一線,遠洋捕撈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相銜接的產業格局。以甲殼素及其衍生物為重心的海洋化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海”字文章的重要部分。全辦事處有鋼質漁輪200多艘,大型水產品交易市場1個,2007年實現漁業總產值8.89億元。第三產業依託海洋優勢,注重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以後沙濱海度假區為中心,坎門港、大鹿島、南排山、外黃門為外弦的海島旅遊業。坎門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獨具特色,隨著“東海文化明珠工程”建設的推進,海洋文化顯蓬勃發展之勢。勤勞、智慧、勇敢、豪放的坎門人民,決心在辦事處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創造條件抓發展,最佳化環境求發展,加強黨建促發展”的要求,以創建“平安坎門”為載體,緊扣重點項目推進年和狠抓落實年這兩條主線,全力實施“經濟強鎮”、“規劃立鎮”、“文明建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五大戰略,齊心協力,開拓創新,把坎門建設成為二十一世紀新型濱海強鎮。

經濟發展

工業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重點,致力於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以非公企業為主體,以汽摩配件、五金機械、生物化工、水產食品、魚粉飼料等五大支柱行業為龍頭的工業體系,其中汽摩配行業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汽摩零配件製造基地之一。眾多名特優新產品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定的優勢。產值上千萬企業74家,其中上億元企業1家、上五千萬企業4家。汽摩園區東區開發建設進展順利,漩門工業城2000畝工業用地正式啟動,漩門三期3000畝工業用地進行可行性論證,汽摩配件產業群落初步架構,集聚輻射效應明顯。2003年工業性投入56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50萬美元,新批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高新技術項目4項,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2.71億元,出口創匯5.7億元。漁農業發展堅持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進一步最佳化漁業產業結構,加快漁民轉產轉業步伐。擁有漁船近500艘,鋼質化率超過50%,遠洋漁業探索新途徑,台州永達公司遠洋船隊遠赴南太平洋湯加王國作業。涉海經濟進一步發展,形成遠洋捕撈、近海養殖、水產品加工、漁貨貿易一體化的產業格局,甲殼素、蝦仁、魚糜、魚粉飼料等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被命名為省“魚粉之鄉”、“蝦仁之鄉”、“甲殼素之鄉”。全年實現漁業總產值9.17億元。第三產業充分利用坎門海島旅遊資源優勢,結合後沙改造金港灣工程和歐美觀光漁村開發,加快三產資源開發步伐,社會服務業、房地產業、餐飲業呈現新的發展勢頭。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6.2億元。

城市面貌

坎門鎮 坎門鎮

以“最佳化環境年”活動為載體,大力改善城市面貌,後沙舊城改造工程和城北小區(暫名)建設正式啟動;海港新城金港灣工程已開始回填,歐美觀光漁村建設前期啟動;海城小商品市場和農貿市場續建工作進展順利;鷹東隧道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林森火紀念館、坎門英雄基幹民兵營史展覽館已動工興建。以“構築交通框架”為目標,力抓交通設施建設。榴島大道南側拓寬工程全面完成,環島南路坎門段工程已立項;振興路延伸,興潭東路、水龍富康路、龍康路、東安洞坑路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以“最佳化生態環境”為主線,強化城市管理功能。從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入手,深入“兩整三創”活動,開展“十村示範、百村整治”活動,推進以“改水、改廁、改路”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共投資建設公廁24隻,農村改廁率達100%;高度重視綠化工作,綠化造林1815畝。

領導班子

黨工委書記 李國立:主持黨工委全面工作;聯繫人大、政協工作。

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 王堅:領導街道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財政辦。

人大工委主任 孫龍法:負責人大工委全面工作。

政協聯絡處主任 許敏:負責政協聯絡處全面工作。

黨工委副書記 林可清:協助黨工委書記處理日常工作,負責黨建、群團、新農村、雙擁和督查考核等工作,分管黨政辦、機關黨委、總工會、共青團、婦聯、關老辦。

黨工委副書記 池建安:負責政法、綜治、信訪等工作,分管綜治辦。

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 黃仁:負責紀律檢查工作,分管紀檢辦(效能監察室)。

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長 王金聰:負責武裝等工作,分管人武部。

黨工委委員 馮涵豐:負責意識形態、文明創建、宣傳、統戰等工作,分管宣統辦。

黨工委委員 許益文:負責組織、幹部、人才等工作,分管組織辦(兩新辦)。

黨工委委員、坎門派出所所長 蔡斌:主持坎門派出所全面工作,協助做好政法工作。

黨工委委員、常務副主任 陳應華:負責農村、農業、林業、水利、海洋漁業、民政、水利重點工程、殘聯、慈善、清潔家園、城市管理、消防等方面工作,分管農漁業辦、民政辦、殘聯、慈善分會、坎門城管處、坎門消防中隊。

人大工委副主任 張向華:協助主任開展人大各項工作。

人大工委副主任 程麗萍:協助主任開展人大各項工作。

辦事處副主任 孫賢勇:負責建設規劃、國土、查違、環保、招投標等工作,分管村鎮建設辦、工程建設管理中心、生態辦、查違辦。

辦事處副主任 陳偉:負責工業經濟、第三產業、科技、統計、安全生產、勞動和社會保障、旅遊等工作,分管工貿辦、統計中心、安監所、勞動保障管理服務所。

辦事處副主任 賴伶超:負責人口和計畫生育、文教衛生等工作,分管計生辦、文教衛辦。

政協聯絡處副主任 陳朝國:協助主任開展政協各項工作。

政協聯絡處副主任 羅豐:協助主任開展政協各項工作。

區域劃分

坎門街道下轄的社區、村
12個社區6個行政村
紅旗社區水龍村
燈塔社區雙龍村
振興社區雙豐村
海城社區花岩礁村
坎中社區東安村
胡沙頭社區黃門村
後沙社區
海港社區
坎門社區
應東社區
里澳社區
東沙社區

[以上信息參考資料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