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的真實義

一、回向乃是解脫分善根所含攝的,也是經中說七種最上供養之一,所謂「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回向」,回向列為最後分,顯示菩薩廣行一切善根之後,必須回向早日成佛,因成佛乃能廣利一切眾生,福德莊嚴圓滿故,智慧莊嚴圓滿故。 所以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說:「回向者,謂以一切施等諸行,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義乃是為了透過菩薩一切的善淨行,希望增上自己與眾生在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圓滿成就,等而下之才是在世間法上面的遮障減少、福報增廣,故以利益眾生及自己能夠在佛道上的成就為主,若離此目的,無法圓滿成就回向的功德。 故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須菩提尊者因 彌勒菩薩的開示後而說:「若不聞不得般若波羅蜜方便,能以諸福德正回向者,無有是處。」所以回向當以聽聞證得般若波羅蜜方便,才能具足正回向 ; 當以親證實相以後,在內門中廣修六度萬行以後之回向為正修。 所以回向乃菩薩快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門。

一、回向乃是解脫分善根所含攝的,也是經中說七種最上供養之一,所謂「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回向」,回向列為最後分,顯示菩薩廣行一切善根之後,必須回向早日成佛,因成佛乃能廣利一切眾生,福德莊嚴圓滿故,智慧莊嚴圓滿故。 所以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說:「回向者,謂以一切施等諸行,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所以回向的真義乃是為了透過菩薩一切的善淨行,希望增上自己與眾生在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圓滿成就,等而下之才是在世間法上面的遮障減少、福報增廣,故以利益眾生及自己能夠在佛道上的成就為主,若離此目的,無法圓滿成就回向的功德。 故在《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須菩提尊者因 彌勒菩薩的開示後而說:「若不聞不得般若波羅蜜方便,能以諸福德正回向者,無有是處。」所以回向當以聽聞證得般若波羅蜜方便,才能具足正回向 ; 當以親證實相以後,在內門中廣修六度萬行以後之回向為正修。 所以回向乃菩薩快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重要行門。

二、回向本身的實踐就是一分的功德受用,如法的回向,不論回向給別人或者自己 , 都不會有所謂的缺損,反而是增益,重點在回向的標的是佛道的成就,還是世間我所煩惱的需求?這當中有所差別,故平實導師在書中所述「回向要具體」,乃是希望各位修學佛道的行者,不可盲目的回向,乃是要有具體的目標與對象,並祈願世間逆境的解決與趣入菩提的善根,如此於事於理皆可如法圓滿,才能漸漸圓滿方便善巧的無倒回向。且回向乃功德法, 並不會因為物質的局限而無作用, 雖是施微劣物的善根,亦可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中所說:「如是善根,物、田雖下,由回向力感無量果。」以此回向之功德轉施給您所回向之人,對方當必有受用,你也成就布施回向之功德。

回向事理指導:

一者、若求世間有為有相福德,則須以無私無我之大慈悲心(如四無量心),回向廣緣法界眾生同沾利益。此感得之有相福德,當較回向自身、眷屬來得高廣。

二者、若求三乘菩提修學之無障無礙,當以回向遮障自己之冤親債主為優先。何以故?以六道有情之同理心,皆是欠債當還故。若回向明確,表還債之心真誠實在,冤親債主易感受故,則障道之緣自然減小乃至消失。因此世人若為求世間安樂,當可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回向增廣;若求三乘菩提之修證無遮障,則可如下進行:「願以修學正法、護持正法、流通正法、弘揚正法之殊勝功德,回向○○○之冤親債主。得蒙諸佛菩薩加被,皈命佛法僧,悉發無上心,早生善處,修學佛法,同證菩提。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