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咤[《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哪咤[《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哪吒( nézhā),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道教護法神。 哪吒信仰興盛於道教與民間信仰。 在道教的頭銜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對於其角色的記載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 ,活躍於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封神榜》) 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形象設定

哪吒 哪吒

名意:“哪”乃古漢語複合名詞,據《康熙字典》(115頁)《辭海》(2106頁)載,“哪”指“儺”,本意是驅邪除災,鬼神之偶像;“吒”字為正義,咤(異寫)即 叱 吒,指叱嚇邪惡之意,萬邪諸惡的剋星,象徵叱怒也;哪吒合一即以儺叱祓禳鬼怪,有毫無阻檔之威力與戰無不勝之意義,此神名叱吒風雲,代表至高無上的神威。

人物姓名:李哪吒(也譯“哪咤”;《封神演義》《西遊記》里姓李)

人物原型:佛教護法神“那咤”,又稱:“六臂那吒太子”,“三面八臂大力鬼王”,手捧戟

尊稱:太子元帥、金康元帥、羅車太子、哪吒天王、哪吒天尊等(道教五營神將,天帥元領袖,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哪吒 哪吒

職位:三壇海會大神、中營金環大元帥、威靈顯聖大將軍;開路先鋒等

種族:天神

住所:天宮

出生地:天津陳塘關

地位:天庭大神、玉帝座下司法尊神

身份:天王太子、天道武神、道教忠武戰神之一

神屬:中國神仙、宗教正神、民間之神

神祇封號:中壇元帥(道教官方神號)

神話信仰:道(三太子信仰)、佛(那咤)、闡教(封神內容)、民間信仰等

哪吒 哪吒

朝代:商

民族:僰族

前世:靈珠子

師祖:元始天尊

師尊:太乙真人·道(封神)、釋迦牟尼·佛(西遊)

父母:李靖(托塔天王)、殷夫人(搜神大全稱為素知夫人)

兄妹:李金吒(金咤)、李木吒(木叉);李貞英(西遊內容)

法身神通:三頭六臂;三頭八臂九眼等(西遊、封神、搜神等內容)

法寶神兵:乾坤圈、乾坤弓、混天綾、震天箭、風火輪、火尖槍、九龍神火罩、金磚、陰陽劍、豹皮囊等(封神內容)(註:封神原著中除了用過一次的弓箭外,其餘都是由太乙真人所傳,神火罩和陰陽雙劍在76回所得,因影視影響知者較少);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等(西遊內容,因影視劇的影響這些兵器名存實亡。註:西遊原著並不存在乾坤圈混天綾這些類武器);九節銅鞭(南遊記)

類型:中華本土非物質文化

誕辰農曆3月13日、或2月28日

象徵:蓮花化身(代表佛與道的至尊聖物)

職責:降妖伏魔、三教護法,保佑信眾,兒童守護神

信仰地:台灣、天津、河南、四川、澳門、安徽等有神廟的地區

故事傳說:哪吒鬧海(中國民間傳統神話故事)

登場古籍:《三教搜神大全》、《封神演義》、《西遊記》、《南遊記》等

代表作品:《哪吒鬧海》、《哪吒傳奇》、《封神榜傳奇》等多部國產經典作品影視形象

相關節日:重陽節,此節日有祭哪吒的習俗,關係著生日活動,哪吒是世界華人圈中家喻戶嘵的中國古代小英雄,佛道兩教雙尊的娃娃神;道教尊崇其為中壇元帥,定其生日為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所以重陽節也是哪吒的生日

主要成就:封神——自幼洗澡鬧海屠龍、順應天命、興周滅紂、打仗殺敵、完成使命、肉身成聖。搜神——戰海殺九龍、處死妖首石記(石磯)、降群魔等。西遊——自幼大鬧龍宮水府、踩倒水晶宮、降龍、降伏九十六個妖魔、降伏牛魔王等(來源:古文史料典籍、名著文獻、神話演義小說等記載)

形象來源

哪吒鬧海 哪吒鬧海

哪吒是我國最為著名的正統神仙之一,也是經典的藝術形象之一;主要故事源自宗教神話與名著內容,傳統文化主要分為三大體系:正統道教神系、民間信仰神系、神魔小說神系;宗教信仰最主定為道教神話體系文化傳統。身為專司伏魔的正道天神,其神祇行宮規格定性高級。

部分文化含佛系信仰,早在宋代的佛經中已有那咤(原型)的故事存在,比如《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密庵和尚語錄》等,甚至在宋代之前就有那咤的名字出現,雖然有多本佛書中都存在那咤的記載,但哪吒並非由佛教原創,而是長發道童不是和尚。

宗教神屬和演化過程:哪吒是以“那咤”為原型上加工改撰而成的宗教神仙,被傳入本土後,先有民間傳說,後有戲曲和小說等內容,原系我佛護法神,我國道教的哪吒即由此演變而來。由佛釋原創再從古作家編撰,晚唐至宋明期間,相似特徵以及神形象被道教化,和佛教文化交融衍生而成,所誕生了哪吒這一位道教神,主要形象定格在《封神演義》。 本起源佛教神,可是在成為民間神祇之後,就被完全列入了道教的神譜;《道法會元》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均將哪吒正式收錄為道教神祇,職銜官階級別尊大。

古典神話名著中姓李,雙名哪吒,全名李哪吒,所屬亦道亦佛之神,在《西遊記》里的哪吒身為如來的半弟子,金吒和木吒也是佛家弟子,三太子哪吒為玉帝的三壇海會大神。而《封神演義》里的哪吒是闡教門人,太乙真人的弟子,商朝時期出生,興周聖將滅紂前鋒,金光洞裹煉靈珠,玉虛奉命降陳塘,翠屏聖域仙池蓮花化真身。哪吒作為西周伐紂的先鋒官,憑藉一身寶物和高強的武藝多次過關斬將屢立大功,最終肉身成聖。

哪吒 哪吒

而民間的小哪吒活潑可愛、天生開朗聰穎絕頂、頑皮好動勇敢善良,充滿著純真和童真的生動形象,被譽為正義好戰,智勇雙全的少年小英雄。常見的傳統形象是:肚兜、光腳、光屁股、丸子頭、包子臉、蓮花衣、長得像女童的可愛男童,拿著槍和圈,披著布條踩著輪兒。

形象引述

古代神話故事中,哪吒年幼時打鬧龍宮,屠龍抽筋,後參與封神大戰,過關斬將保周滅紂和降妖除魔的經典故事廣為流傳到如今,信仰至聖至尊;封神里的哪吒身為靈珠子轉世的闡教弟子之一,西遊里是天庭三壇海會大神。封神中是無魂魄無血肉之軀的蓮花化身,具有三頭八臂的神功,而西遊中是蓮藕之身,具有三頭六臂神通的少年之神。現有很多關於哪吒的影視劇都以神怪小說作品形象創神作。

哪吒降龍 哪吒降龍

民俗形象中,哪吒作為頂天立地的神話英雄,他不僅神通廣大,武功法力無邊,還是位鎮守在一帶當地民俗信仰的大型吉祥物,英勇善戰,驅妖滅怪斬魔王;是妖魔鬼怪的剋星,象徵著福娃的神童之尊,被供為斬妖除魔、降龍伏虎的少年英雄,古老不朽的經典神話傳奇,同時也是百姓敬仰的大羅天神,故里地點存在爭論。

正統宗教文化信仰中,哪吒作為道教神尊,被尊為統領天兵神將、法場高端的護法大神;有神器、神屬、神位、神廟、神壇、神像金身等,司掌神界天條法律;有兵權、神職、後台、流派、封號等,神權至高威名廣大,號令眾天將的身份地位權勢盛大,乃中營主宰五嶽主帥,統轄五營中東南西北中的中軍營兵馬,信奉膜拜祭祀的供奉者和信仰者極多,大名鼎鼎萬民尊崇敬供的中國神靈。

法寶神器

《封神演義》:太乙真人所賜

法器:乾坤圈、混天綾、風火輪、九龍罩、金磚。

兵器:火尖槍、陰陽雙劍。

《封神演義》哪吒的法寶和兵器 《封神演義》哪吒的法寶和兵器

乾坤圈

金鐲,會變化,可大可小,投擲攻擊,百發百中,神力巨大;可翻江倒海,震盪乾坤。(《封神演義》第12回出現)

本命法寶、隨主而生、至金至剛、擊敵擊物、無堅不摧;其色正金,其形正圓,以法天,故其威力能崩日貫月,鬧海降龍。祭出誅敵致死致傷,殺傷力隨投擲力而異。貴為乾元山鎮金光洞之寶,此寶原是崑崙山之物,乃玉虛宮元始祖所傳的闡教至寶。

戰績:打死四個敵人,分別是:巡海夜叉-李艮(第12回)、東海龍三太子-敖丙(第12回)、高明隱士-丁策(第94回)、紂王麾下鎮國大元帥-魯仁傑(第96回);把東海龍王打個半死,把彩雲童子打成重傷,打的很多強敵筋斷骨折,戰功顯赫。

其他表現:打殘22個敵人,打爛魔禮青的白玉金剛鐲和溫良的白玉環,嚇走張奎;可打傷/打死人、仙,殺神殺龍。

乾坤圈 乾坤圈

混天綾

紅綾,七尺長,自動捆綁敵人,改變長度,翻江鬧海,顛倒龍宮,隨身護體;斷了也能自動修復。(第12回出現)

本命之寶、與主而生、至風至柔、束體纏身、捉裹萬物、緊縛敵身;其色正紅,其形正長,以象雲,故其神力能混沌天空,包羅日月,攪海翻江。

成就:綁龍鬧海

混天綾 混天綾

火尖槍

又名紫焰蛇矛寶,乃主戰兵器,槍頭形似火,攻擊噴烈焰,猶如怪蟒般,尖又鋒利,威力無窮;為斬妖除魔的神兵利器。(第14回出現)

原文詩讚:神槍出沒施妙用;“槍是邠州鐵,煉成一段鋼,落在能工手,造成丈八長。刺虎穿胸連樹倒,降魔鋒利似秋霜,大將逢之翻下馬,沖營踏陣士俱亡。展放光芒天地暗,吐吞寒霧日無光。”(出自第52回)

戰績:此槍殺姚少司、彩雲仙子、吉立、鄧忠、李奇、龐弘 、王虎、王豹、龍安吉、高蘭英、斬殺一群官兵等,足以一槍斃命,刺死刺傷數人,戰功顯赫。

第52回:哪吒一人單挑聞仲太師和鄧忠五將時,雙殺吉立和鄧忠二人,嚇走聞太師(原著稱讚:好利害)。

第76回:三頭八臂兩桿槍。

火尖槍 火尖槍

風火輪

空戰之寶,雙輪生風噴火,踏腳下的飛行工具,上天下海日行萬里,速度奇快無處不到,另類型坐騎。(第14回出現)

含秘訣的雙重法寶,一蹬九萬里,雙足十八萬里,能飛能戰,沖天無阻;狀如太極,周轉不已,以明道,故其威力能追風逐火,灼熱無窮,海陸空三行。

靈符秘訣:用於召喚及控制二輪,操縱火力風勢;升空飛轉、停降快慢、移動方向、上下高低、前後左右,無不如意;念動靈言、風助火勢、來去自如、任行三界、方便快捷、水陸兩用,所到之處風火不滅,輪轉一次瞬行十里。

風火輪 風火輪

金磚

純金打造,磚形,投擲攻擊敵人;多重全體群傷。(第14回獲得)

戰功:此磚打木吒,傷余化,打跑一群兵將;鑿開囚車救出黃飛虎全家,打碎韓榮的護心鏡、打住溫良、打了落魂鍾,殷郊大驚;把青龍關的守將打散。

金磚 金磚

九龍神火罩

此寶一出,施展時將敵人全身罩住,把手一拍,啟動神火罩,罩內騰騰焰起,烈烈火生,有九條火龍盤繞,召喚而出,上下翻飛,噴吐烈焰,放出三昧真火焚燒敵人,火化其身,連人帶馬化為灰燼,籠罩萬物遍地引燃,含器靈之法。(第76回獲得)

戰功:太乙真人用此罩殺石磯、破化血陣殺孫良;哪吒用此罩殺馬忠,燒死張奎的馬,嚇走張奎和梅山七怪。(袁洪評價:好厲害的罩)

神火罩 神火罩

陰陽劍

一陰一陽兩把寶劍,又稱陰陽雙劍,八臂哪吒湊數專用。(第76回獲得)

陰陽劍 陰陽劍

其他神兵

乾坤弓震天箭(三枝)—鎮陳塘關之寶,相傳此弓箭自從被軒轅黃帝大破蚩尤後就再也無人能使;後為哪吒所用,射殺石磯之徒。(第13回出現)

軒轅箭 軒轅箭

其他寶物

靈珠子:闡教的鎮教之寶,奉師祖元始法旨下世,為保周滅紂而誕生,本為哪吒前世,靈性巨大之神物,太乙真人掌中奇珍異寶,後胎化肉球,經三年六個月出道。

原文描寫:“這位神聖下世,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靈珠子化身。”(第12回)

靈珠子 靈珠子

豹皮囊:儲物袋,斜掛於身上,空間大小可縮,用於裝放寶物的包袱皮,囊袋中有乾坤圈、混天綾和一塊金磚。(第14回)

豹皮囊 豹皮囊

《西遊記》:哪吒三太子六大神兵

《西遊記》哪吒的兵器 《西遊記》哪吒的兵器

斬妖劍——斬妖除魔的寶劍,有萬劍訣,變作千千萬萬攻擊敵人。原文:“斬妖寶劍鋒芒快”(《西遊記》第4回)

斬妖劍 斬妖劍

砍妖刀——砍妖屠魔的寶刀,可多數變,化成千千萬萬攻擊。原文:“砍妖刀狠鬼神愁”(西遊第4回)

砍妖刀 砍妖刀

縛妖索——自動捆縛妖魔的仙索,改變長短,和捆仙繩相似。原文:“縛妖索子如飛蟒”(西遊第4回)

縛妖索 縛妖索

降妖杵——降妖伏魔的大杵,是一頭粗或兩頭粗中間細的打擊兵器。原文:“降妖大杵似狼頭”(西遊第4回)

降妖杵 降妖杵

繡球兒(八瓣球)——類似流星錘的兵器,早期有火球之意。其威力無窮,繡球丟起,山崩海裂。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瘟陣鬼兵助戰。在諸多早期戲劇小說中都將哪吒看做統帥魔王鬼兵。西遊描寫:“往往來來滾繡球”(西遊第4回、《南遊記》、《三教搜神大全》等)

繡球兒 繡球兒

火輪兒——六兵器之一,手持武器,不是腳下雙輪;可掛於敵人身上施展三昧真火,遠程投擲,飛鏇攻擊,輪刃如烈焰。原文描寫:“火輪掣電烘烘艷”(第4回)

火輪兒 火輪兒

●九節銅鞭——南遊記里的兵器。

九節鞭 九節鞭
九節銅鞭 九節銅鞭

法術神通

《西遊記》哪吒三太子 《西遊記》哪吒三太子

 

三頭六臂:哪吒法身之一;變成三個腦袋六條手臂,並手持六件兵器攻擊敵人,神通廣大法力高強。

《西遊記》原著描寫:第4回——“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撲面來打。”

三頭六臂驚天地,狠忿哪吒鬼神愁。

 


《封神演義》哪咤 《封神演義》哪咤

 

三頭八臂:由太乙真人所傳,變成三個腦袋和八條手臂,哪吒食用師傅贈的三枚火棗子又飲瓊漿玉液所得的法相,能同時使用八種神器攻擊敵人,威力無窮,比三頭六臂強的多。

《封神演義》原著描寫:第76回——“哪吒大喜,一手執乾坤圈,一手執混天綾,兩隻手擎兩根火尖槍,一手執金磚,還空三手;真人又將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

詩曰:瓊漿三盞透三關,火棗頻添壯士顏。八臂已成神妙術,三頭莫作等閒看。須臾變化超凡聖,頃刻風雷任往還。不是西岐多異士,只因天意惡奸讒。



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

《封神演義》第63回:子牙無計可施,命眾門人:“借三昧真火燒這妖物!”旁有哪吒、金木二吒、雷震子、黃天化、韋護,運動三昧真火焚之。

《夷堅三志》: 火毯咒、印訣罡步  




哪吒射箭 哪吒射箭

身強力壯

《封神演義》第13回:拉開軒轅神箭。14回:“哪吒力大無窮,三五合把李靖殺的馬仰人翻,力盡筋輸,汗流脊背。”





哪吒 哪吒

變化之術

《西遊記》第4回:“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第51回:“小兒哪吒,曾降九十六洞妖魔,善能變化,隨身有降妖兵器,須教他先去出陣。”




兵器多數變

《西遊記》第4回:“把那六件兵器多數變,百千萬億照頭丟;那太子六般兵器,變作千千萬萬,空中似雨點流星。”

此術由哪吒施展,乃一化千萬之法的兵器雨,把六大兵器變成千萬件攻擊敵人(萬劍訣、萬刀訣、萬索訣、萬杵訣、萬球訣,萬輪訣)

 


隱現之法——《封神演義》第76回:真人傳哪吒隱現之法;此法用於控制三頭八臂,可隱可現,隨心所變。



隱身符——《封神演義》第12回:真人以手指在哪吒前胸畫了一道符錄,分付哪吒:“你到寶德門……如此如此。


哪吒 哪吒

五行遁術——《封神演義》第12回:哪吒出了府門,抓一把土,望空一灑,寂然無影。此是生來根本,借土遁往乾元山來。



飛天走雲——《封神演義》第12回:上天庭;無需依靠風火輪也能騰雲駕霧,但速度不比風火輪快。

哪吒 哪吒

哪吒離了乾元山,逕往寶德門來。正是天宮異景非凡像,紫霧紅雲罩碧空。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璢璃造就,明晃晃寶鼎妝成。



收寶之術——《封神演義》第34回:哪吒一見,笑曰:“此物是戮魂幡,只何足為奇!”哪吒見數道黑氣奔來,哪吒只用手一招,便自接住,往豹皮囊中一塞,大叫曰:“有多少?一搭兒放將來罷!”

哪吒 蓮花化身 哪吒 蓮花化身

特殊能力:蓮花的化身,本身特有之力,哪吒舊身已亡,後用蓮花荷葉重造新身,加上起死回生術,以此身而復活,有體無魂而存在,非血肉之軀,具有百毒不侵抗病抗瘟之能,因沒有三魂七魄和精血肉體,免疫一切滅魂之術,由於植物體,被肢解也有肢體再生的奇效。

原文描寫:太乙真人用兩朵蓮花加上三片荷葉,再用金丹攝住哪吒靈魂放入其中,念動起死回生之法將哪吒之魂推入蓮荷之中令其復活重生,幫助哪吒恢復身形,外形和人類身體相似,雖然看上去是哪吒,但實際上還是蓮花,是不具靈魂的化身,象徵著蓮花的人性化,不懼任何克害魂魄和病痛影響,代表超凡脫俗出泥不染的神聖至尊高貴之身,永駐青春沒有生老病死,方已超越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免去六道輪迴生死,脫離萬難沒一切天數劫道和任何痛苦的仙體;位列仙班永存不滅,香火年年有信仰代代傳,連連不斷永供不消。(西遊原著里形似少年藕身人像。封神原著里身長一丈六尺蓮花化身。)

蓮花童子   哪吒 蓮花童子 哪吒

蓮花化身 魂魄攻擊和魔系攻擊的剋星,《封神演義》第14回記載,哪吒起死回生,身體由水生蓮花所化,能免疫攝魂系、毒害系、精神系無效化,魔抗性高強,全身都是由蓮花瓣兒組成。同時,哪吒的蓮花之身沒有肉體凡胎之病,百毒不侵,因不是血肉之軀,沒有三魂七魄和陰陽輪迴,所以不懼六道生死和攝魂之法,原著里很多人被攝去魂魄而死,而蓮花的身體幫哪吒省去不少麻煩,最終成聖,功力廣大,永無生老病死。

免疫的法術:張桂芳的呼名破魂吐語捉將之術、哼哈二將吸人魂魄的黃氣白光、韓升韓變利用萬刃車催動地水火風、呂岳的瘟癀毒、潼關逢余德痘疹等。

免疫的法寶:殷郊的落魂鍾、殷洪的陰陽鏡、丘引的頭頂紅珠、龍安吉的四肢酥、卞吉的幽魂白骨幡、余化的戮魂幡、法戒的妖幡等。

封神原作提到,殷郊那個專門爆頭的番天印,威力足以劈開一條路,打在哪吒身上,但毫髮無損,中了番天印的肢體也沒有被打碎,而且一點事都沒有,第二天還能正常戰鬥,可見哪吒軀體之強。 哪吒又屢次都因禍得福,幸運無比,比如自殺得蓮花化身,各種法術免疫;被化血刀重傷,得了三頭八臂大法。在很多形象中,哪吒的外表看似小孩子,實乃戰神級大人物,無論法力還是武力都具神通廣大的戰鬥之神。

文學特徵

哪吒 哪吒

《封神演義》原著:貴為歷代第一聖人,天生麗質 眉清目秀、面如傅粉 唇紅齒白、昂昂眉宇 眼運精光 白白胖胖,容顏俊美 清秀童面,形似孩童\少年,仙氣逼人;年方七歲長六尺,蓮花化身高一丈;發梳護囟門、總角雙鬏頭、系頭繩束髮、光著兩赤腳、可愛娃娃臉。

穿戴:身穿紅肚兜,脖子戴蓮花,腰系荷葉裙,頂上揪巾光燦爛,水合袍束虎龍紋,四肢腕上各套一箍環兒。

武器:脖戴乾坤圈、身披混天綾、手提火尖槍、足踏風火輪;斜掛豹皮囊、金磚囊中放、雙執陰陽劍、投祭九龍神火罩。

武學:主練槍法、圈法、劍法等;法寶攻擊、空中打架,有時地上打架,屬戰士的風火輪飛行兵,還能乘風御霧駕雲而行。前方打先鋒,高揚先鋒旗,前排殺敵屢立功。身懷絕技 武力高強 神通廣大,具有闡教玉虛所傳的法術和法寶。

法術:太乙真人傳授——三首八臂法身、可隱可現之法、靈符秘訣等,《封神演義》:三頭颭颭八臂輝輝;藍臉赤發現兇惡(第76回有寫)

性格:生來就敢打敢殺、敢做敢為、敢愛敢恨、膽大包天、外柔內剛,叛逆頑皮的小童,暴戾剛烈好勇鬥狠,出手見凶屠龍鬧海,攻氣十足,生死無謂。

哪吒小娃 哪吒小娃

人物詳解

哪吒是中國神話史上足已有千餘年流傳廣大的神仙,在古代文人所創的名著文獻等神怪小說中均成為了現如今數代人的信仰,封神伐紂之戰中的經典形象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是全書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沒有他就不是完整的封神傳說。封神作者對於哪吒描寫極多,當屬全書最有個性和精彩傳奇的著名經典人物;讓封神故事額外豐富,令哪吒充滿主角風度,幾乎一出場就有好戲注目,使得這個具有大人物級別的角色深入讀者腦海,作為本著的主要角色,現代民間不少影視書籍都以哪吒為主角開創新作,大幅提高哪吒在民眾心目中神勇威風的動人形象。從古到今哪吒的大部分故事主要出自於明代古籍的兩部神話小說作品《封神演義》和《西遊記》,特別是封神原著的哪吒更為有名;平時常見的形象也都來自於此。

哪吒 哪吒

主要經歷:文中有——靈珠降世、鬧海屠龍、割肉剔骨、託夢建廟、蓮花化身、輔周伐紂、打仗殺敵、三首八臂、肉身成聖等等;在封神原作的哪吒鬧海經典故事家喻戶曉,是貫通全文的主要人物,七大聖者第一人,天命保周滅商的帳前開路先行官之首,親歷一千七百浩劫而圓道果。

《非人哉》哪吒 《非人哉》哪吒

哪吒的經典形象是乾坤圈配混天綾,火尖槍配風火輪;多年來以頂天立地的少年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名氣廣大,傳奇各方,以至人人皆知,引發歷代相傳諸多感慨嗟嘆,不論是小說故事還是神祇信仰都是赫赫威名。

《封神演義》的外形 第12回記載,哪吒出世,肉球里跳出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孩兒,面如傅粉唇若塗脂,眼運精光白白胖胖,手套金鐲腹圍紅綾,遍體紅光金光射目,滿地上走。

第14回:蓮花化身——“真人將一粒金丹,放於房中,法用先天,氣運九轉,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魄,望荷葉里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待何時?”只聽響一聲,跳起一個人來,面如傅粉,唇似塗朱,眼睛光運,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見師父拜倒在地。”

《西遊記》 的外形:第4回記載:“這哪吒太子,甲冑齊整;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彩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

第51回記載:”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十分精壯。真箇是:玉面嬌容如滿月,朱唇方口露銀牙。眼光掣電睛珠暴,額闊凝霞髮髻髽。繡帶舞風飛彩焰,錦袍映日放金花。環滌灼灼攀心境,寶甲輝輝襯戰靴。身小聲洪多壯麗,三天護教惡哪吒。”

西遊記書中的哪吒是身穿戰甲、腳穿戰靴、身帶六樣中短型兵器、威風凜凜踏雲飛行、形似兒童的披風美少年,而封神原著中則是執槍披綾,身穿道袍的道童,身材高大唇紅臉白,光腳走路踏輪行空的帥小伙。

哪吒 哪吒

性別爭議:似女非女,尊稱哪吒三太子,太子二字自古以來都是男性稱呼。

在古代神話名著中,都把哪吒寫作男性,比如在 《西遊記》原著第4回中,就提到了哪吒是男性,“ 哪吒三太子”的名號就已經明確交代了他的性別,就連孫悟空也親口稱哪吒為“ 小哥”,然後哪吒也說了自己是 三太子,在稱呼上已經表明了是男性。

原文記載:第四回——“見哪吒來的勇猛。 好太子... ...孫悟空迎近前來問曰:“ 你是誰家 小哥?闖近吾門有何事乾?”哪吒喝道:“潑妖猴!豈不認得我?我乃托塔天王 三太子哪吒是也。”

《封神演義》原著中,書中也多次提到哪吒是男孩,如在第12回里,其中有一段說到,太乙真人知哪吒已出生,特來恭喜,還稱其為 公子

原文描寫:“聞得將軍生了 公子,特來賀喜,借 令公子一看,不知尊意如何?” 李靖聞道人之言,隨喚侍兒將 公子抱將出來。”

人物詩詞

哪吒 哪吒

《封神演義》主要詩句

第14回 詩曰:

兩朵蓮花現化身,靈珠二世出凡塵。

手提紫焰蛇矛寶;腳踏金霞風火輪。

豹皮囊內安天下;紅錦綾中福世民。

歷代聖人為第一,史官遺筆萬年新。

第34回 詩曰:

異寶靈珠落在塵,陳塘關內脫真神。

九灣河下誅夜叉,怒發抽了小龍筋。

寶德門前龍王服,二上乾元現化身。

三追李靖方認父,秘授火尖槍一根。

頂上揪巾光燦爛,水合袍束虎龍紋。

金磚到處無遮擋,乾坤圈配混天綾。

西岐屢戰成功績,立保周朝八百春。

東進五關為前部,槍展旗開迥絕倫。

蓮花化身無壞體八臂哪吒到處聞

法身法相

連環畫哪吒 連環畫哪吒

哪吒形象原為“三頭六臂”;這是名著《西遊記》等多部古籍所載的法術,但在《封神演義》里的哪吒卻是“三頭八臂”。

三頭六臂二足的代表人物為哪吒,此法相作為哪吒的神通之一;佛經《景德傳燈錄》有載:“三頭六臂驚天地,忿怒哪吒撲帝鍾。”《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也載:“忽若忿怒哪吒,現三頭六臂。”

《西遊記》中的法身:第4回記載,現出法身的哪吒神勇威武,當他施展三頭六臂時,惡狠狠,展現六般兵器,丫丫叉叉,變化多端;使出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鬼怪,神通之廣大,所用的兵器分別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

《封神演義》中的法身:第76回記載,太乙真人贈哪吒三顆火棗和三杯仙酒,然後哪吒得“ 三頭八臂”之術,返回金光洞,太乙真人說西周各有異能者,哪吒如此不負金光洞裡所傳,賜哪吒陰陽寶劍兩把,並傳授九龍神火罩,再加上額外一根火尖槍,另外還有乾坤圈、混天綾、金磚、風火輪,一共八件神兵,配八臂三首法身,還傳了哪吒隱現之術,令此法相可根據心意控制使用,同時施展所有武器。哪吒美哉歡喜,故意不收法身回營炫耀自己,大家不是嫉妒就是羨慕。平時是收起法身狀態,戰鬥時能隨心所變,隱現自如所向披靡。每當出戰現三首八臂的大法,手持八兵器雙腳踏起風火二輪,藍面獠牙發似硃砂,丫丫叉叉兇狠惡煞,大顯神威英勇無比,能隨著武藝的進步而越發強大。且蓮花化身還是平常原本的俊美樣貌,“面如傅粉,唇紅齒白,眼運精光,身高一丈六”。而殷郊的三頭六臂是定型法術,永遠都是一副醜惡的怪物模樣,再也變不回原樣了。

連環畫的哪吒 連環畫的哪吒

人物戰績

《封神演義》

打死殺死:李艮、敖丙、碧雲童子、姚少司、彩雲仙子、吉立、鄧忠、李奇、龐弘、王虎、王豹、馬忠、龍安吉、張奎的馬、高蘭英、丁策、魯仁傑。 一群商兵(第34回)。

總計:殺了十六個敵人,燒死一匹馬;商兵數量未知。

打傷 打敗:敖光、彩雲童子、李靖、木吒、余化(二次)、韓榮、風林、張桂芳、魔禮青、聞仲、辛環、餘慶、鄧九公、殷洪、鄭倫(二次)、溫良、殷郊、羽翼仙、劉環、高繼能、丘引、陳奇、法戒、陳庚、余先、卞吉(二次)、張奎(三次),打跑多名商兵。

總計:三十二人次 。

打退打走:高明、高覺、吳龍、常昊、袁洪。

總計:五次。

哪吒 哪吒

敗戰:石磯娘娘、文殊廣法天尊、燃燈道人、王魔、魔禮紅、聞仲、趙公明、紅沙陣、鄧嬋玉、土行孫、殷郊、孔宣、余化、戴禮。

總計:十四人次。

總結:哪吒在同門中殺敵最多,立功的戰績最高。

作品文化

封神演義

哪吒是《封神演義》里作者著力描繪的神話英雄之一。落界異寶仙賜神娃,神聖下世靈珠化身,轉世降生為陳塘關李靖夫婦第三子,金木二吒之弟,拜師於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門下,姓李名哪吒,他乃生於商朝時期的闡教門人之一,天命保周滅紂之猛將,貴為姜子牙命定的正印開路先鋒,為救雙親不惜捨身自盡,太乙金仙的寶貝愛徒,被恩師起死回生備受寵愛培養呵護,歷經師承的飽經苦難歷練和磨練後正式出道下山;殺場上從沒戰死,又因天生殺心重,殺敵之多屢次立功,伐紂大戰表現出色戰績顯赫,西周數一數二之高手。從小殺手出身厲害的狠角色,身經百戰多勇少謀、衝鋒陷陣過關斬將,越戰越強越戰越勇,百戰百勝功不可沒。由一個小頑童銳變成長為一個真正的英雄人物,最終完成使命不貪紅塵富貴回山修行,結局肉身成聖。

在封神故事中的哪吒是殷商末年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金吒、木吒的三弟,本是鎮教之寶靈珠子;奉玉虛宮元始天尊法旨之令下凡投胎轉世,母親殷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生下一個肉球,裡面的男嬰正是哪吒,李靖以為是妖物就用劍切開,他手戴金鐲,肚纏紅綾,生來就自帶法寶從娘胎生自肉球而出世。天生神力又滿地上走,降於凌晨身有殺劫,後來仙人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其為徒取名“哪吒”。七年後,七歲時哪吒在東海邊的九灣河中洗澡,搓澡時用混天綾翻江攪海,連河帶海鬧動龍宮,還用乾坤圈把巡海夜叉砸的頭破血流而死,又與東海龍王的三子敖丙起衝突,不但將對方也打死,還抽了龍筋當做腰帶要送給李靖。

哪吒 哪吒

因打殺夜叉龍子,東海龍王上天庭告狀,結果在寶德門遭到他一頓痛打,被抓下四、五十片鱗甲,鮮血淋漓,狼狽不堪,不但在天宮隱身毆打龍王,還逼龍王變小蛇並捉回家。拉開祖傳多年的鎮關之寶乾坤弓射出震天箭誤殺石磯門人。闖下滅門絕戶的大禍,他毫不在意,還輕描淡寫地說是由於一時性急。

當四海龍王敖廣、敖閏、敖欽、敖順聯名奏準天帝來拿李靖夫婦問罪時,哪吒說: “‘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和李艮[gèn],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為了不累雙親,他斷臂剖腹,剜腸剔骨,還於父母。他的孝道感動了龍王,李靖夫婦亦因此得赦。

龍王到陳塘關興師問罪,為了不連累父母,哪吒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殷氏為子造廟供香,但李靖卻總不能諒解,對他的魂魄繼續進行無理逼迫。這使哪吒無法容忍。而後,哪吒在被其父李靖阻撓,復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蓮花荷葉給哪吒做了個新身體。因削肉剔骨成為蓮花化身恢復人形脫胎換骨,沒了精血肉身的無魂魄之體,更因為其是魂系類攻擊的剋星,而對瘟疫及病毒感染、陰陽互損等旁門左道邪術法寶俱都能夠免疫;闡門惟一的魔抗之士,重生後的哪吒助姜子牙討伐紂王;憑著此身和高強的武功和法寶(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等多件神兵)多次屢立奇功。武膽雙全戰將,打仗殺敵時臨敵為寇且會微笑著給你一擊,戰場上常笑話對手,對敵軍冷嘲熱諷,喜用毒舌傷人,面對強手無所畏懼,不改桀驁之性,常以暴制敵為趣,不管對手多強先打再說,有至攻至猛、至勇至強之精神,戰場功名顯赫。雖年少卻神通廣大,武藝高強槍法超群,且具備一身神器法寶,身懷多件威力無窮的神裝,以武征道,生性剛烈攻猛善戰,殺伐力天賦異稟,千征百戰勇猛至絕佳。後飲火棗瓊漿功力大增,能現三首八臂大術法相,可同時使用八件神兵利器進攻,戰力所向強大。功力水平突飛猛進,是西周的強勢角色,有著無毒不丈夫的霸氣個性,同時也是忠義大功臣。從小就是身懷殺劫的戰神,天生就是殺手中的高手,姜子牙座下得力大將,外柔內剛的營中活寶,叱吒殺場的蓋世傳奇,集合天使與惡魔於一體的另類英雄豪傑,令人敬而遠之。

在很多故事中,李靖被稱為“托塔李天王”,哪吒則被稱為“哪吒三太子”,因為其法力高強,成為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

西遊記

哪吒 哪吒

《西遊記》講的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托塔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tāo]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逕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仇。曾降九十六洞妖魔,被玉帝封為三壇海會大神,參與圍剿花果山時,戰至三十合被孫悟空以法外分身所敗。後孫悟空保唐僧取經時,哪吒曾多次幫忙,主要有大戰兕大王,擒拿牛魔王,收服金鼻白毛老鼠等。

哪吒鬧海

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七年後的一天,七歲的哪吒來到東海遊玩,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 。這時,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兄弟 共商報復之計。

《哪吒鬧海》小哪吒 《哪吒鬧海》小哪吒

第二天,四海龍王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並收去哪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後, 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哪吒鬧海》哪吒蓮花化身 《哪吒鬧海》哪吒蓮花化身

而哪吒借蓮花托生是因為哪吒源自於中國文人創造。中國自古熱愛蓮花,蓮花自然是道家所尊奉的至沽至妙、至神至聖之物的象徵之一。聖潔的蓮花象徵著道家的神靈,在廣大信眾的心目中占有至尊地位,與蓮結緣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福份。既然哪吒有更深的道家血緣,既然蓮花本是道家世界的聖物, 民間傳說中哪吒以蓮花為身,正意味著使其徹底脫凡去俗,走向神聖,走向永生。憑藉蓮花,哪吒從世俗到神聖、從凡人到天神的身份轉換得以圓滿完成。

哪吒傳奇

《哪吒傳奇》哪吒射箭 《哪吒傳奇》哪吒射箭

卡通片《哪吒傳奇》講述了小英雄哪吒成長經歷的故事。

生來就擁有神奇的力量,但一直在危險環境中成長。他勇敢善良好動直性子。這是他天生的性格,而更多是他從成長過程中學到的。母親教給了他善,而姬髮帶給了他信仰。他身上有許多孩子都有的毛病,也有許多孩子都有的優點。正因為如此他的生活過程才顯得更可親。

哪吒闖過一道道艱險難關,並最終由一個不諳熟人世的頑童成長為充滿童趣的小英雄。

名著記載

《非人哉》  哪吒  三頭六臂 《非人哉》 哪吒 三頭六臂
哪吒三頭六臂 哪吒三頭六臂

《西遊記》中描寫哪咤為“三頭六臂”,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中描寫: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三頭六臂只能眼觀六路,而《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是三頭八臂,可以手持八般兵器,以一獨對八方強敵,六隻眼睛原有的雙目變成神目,烈日下不懼強烈的光照,黑暗無光的夜間也能看清萬物,左頭的雙目能洞察百里,其中一雙眼睛能上下翻動,向上能看九重天,向下看十八層地獄,這樣上可防法寶傷人,下可防地行之術之流暗藏的偷襲,比殷郊、羅宣高出一籌足見本領之高強,神通之廣大,堪稱舉世無雙。界牌關刺死王豹,穿雲關燒死馬忠、殺死龍安吉,潼關擊傷卞吉,澠池城上刺死高蘭英,梅山與楊戩一起全殲七怪,大戰萬仙陣真所謂百戰百勝,所向無敵,在周營中僅次於楊戩為周營第二高手。 哪吒最後結局也頗耐人尋味。功成以後,武王 登位,理應論功行賞。尤其像哪吒那樣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勛,更應封官進爵,享盡榮華富貴。

但哪吒與李靖、楊戩、金吒、木吒、韋護、雷震子共七人,卻不戀紅塵富貴、功名利祿,奏請武王準予歸山。武王、姜子牙苦苦挽留,仍無濟於事,只得設宴餞行,灑淚送別。這與當時為了功名利祿、不惜投機鑽營的人們相比,又顯得多么高尚,多么難能可貴! 哪吒的形象,歷來評價較高。有人認為他是作品中寫得最富有生命力,也是最出色的人物,也有人把他和《西遊記》里的孫悟空, 《水滸》里的李逵、魯智深相媲美。其鮮明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的文學畫廊中放射著灼灼光輝。

哪吒三頭六臂和八臂 哪吒三頭六臂和八臂

歷史淵源

《哪吒傳奇》中哪吒的形象 《哪吒傳奇》中哪吒的形象

項套乾坤圈,臂纏混天綾,腳踩風火輪,手持火尖槍。相信大家都已經猜出他是誰了。對,他就是英雄少年哪吒。哪吒的形象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尤其是《封神演義》中“哪吒鬧東海”的故事更是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今人所熟知的哪吒形象多是由《封神演義》所載的。那么這位可愛小英雄的形象和故事又是如何發展形成的呢?

“哪吒”之名源於“那咤”,那咤是一個舶來神的名字。在漫長歲月中,伊朗人與中國人影響並控制著亞洲西部到東部的廣大區域。伊朗和中國土地上的居民在各個時期相互交往通商。毫無疑問,這種毗鄰關係與相互交往對兩個民族的文明與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值得人們從各個方面來加以深入研究。

卡通片《哪吒傳奇》中形象 卡通片《哪吒傳奇》中形象

“哪吒”(不是那咤)一詞最早出現道教書籍而非佛教,佛教中的是叫那咤,雖然道教的哪吒原型是佛教的那咤,但是兩者絕對不是同一個人,不能混搭在一起。

“那咤”本是佛教中的一個神,在唐以前我國尚無關於那咤的任何記載。如此說來,那咤的進口當屬唐代,經以後歷代文人的演義才形成如今我們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廣智不空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稱哪吒為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子。還有其它的唐代佛經文獻中出現的關於那咤的記載,如“爾時那咤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那咤捧塔隨天王”……從這些佛經不甚詳細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關於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

由於唐代崇佛風氣興盛,佛經故事中的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跡便廣為傳播了,開始成為唐代筆記小說的人物。如唐玄宗朝《開元傳信記》里就記載了宣律和尚路遇那咤的故事。這應是除佛經之外,唐人筆記小說中記載那咤事跡最早的一個故事了,不過承襲之跡非常明顯。

哪吒 哪吒

那咤來到中國後,道教便在那咤的原型基礎上創作了另一個中國血統的道教神靈——李哪吒。隨著道教的發揚光大哪吒也逐漸演變為道教護法神和閩台地區的地方神。但值得一提的是哪吒是中國神,是中國小孩,是中國血統,而那咤卻不是。

由於文人的演義,哪吒的故事已趨近大眾化完整化了。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條,為哪吒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傳說:“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駕下大羅仙,身長六尺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因世間多魔鬼,玉帝命下凡,以故托胎於拖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與龍王戰,殺九龍……手搭軒轅箭,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還父,而到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遂折荷菱為骨絲為脛,葉為衣而生之……後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由此可見,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吒基本形象細節。不過各方面並不甚突出。

哪吒的傳說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取材典故於此,將一些支離破碎的情節連綴起來,加以豐富而超現實的想像,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哪吒形象,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義。其中以《西遊記》《南遊記》《封神演義》為突出。《西遊記》中描寫哪吒與孫悟空大戰,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齊全,而且還對“析骨還父肉還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釋,並且也講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至於《封神演義》再借鑑《西遊記》中關於“紅孩兒”的描寫,將哪吒寫成一個手持火尖槍的小孩模樣,就更令人喜愛了,這樣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終形成了。

哪吒 哪吒

佛教溯源

哪吒 哪吒

佛教相傳那吒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那咤之外,二太子獨健也是神通廣大,母親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之豪門之家。  根據學者們考證,最早佛經中沒有哪吒,而只有那咤,更多出現代唐代及此後與毗沙門有關的佛經中,如《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北涼時代翻譯的《佛所行贊》中並沒有哪吒之名,文中毗沙門天王之子的名字是那羅鳩婆。《佛所行贊·第一生品》中說:“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唐代及此後的佛經中多稱那吒為毗沙門天王之子或之孫。如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兒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即毗沙門)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爾時毗沙門孫哪吒,白佛言:‘我護持佛法’。”《太平廣記》卷九十二中則說:“宣律精苦之甚,常夜後行道,臨階墜墮,忽覺有人捧承其足。宣顧視之,乃一少年也。宣遽問,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子那咤太子也。以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已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

道教溯源

道教中說他是神兵神將的統帥,稱“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命他永鎮天門。

哪吒  三頭六臂圖 哪吒 三頭六臂圖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 以故托胎於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金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龍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戰。帥時 七日,即能戰,殺九龍。老龍無奈何而哀帝,帥知之,截戰於天門之下而龍死焉。不意時上帝壇,手搭如來弓箭,射死石記娘娘之子,而石記興兵。帥取父壇降魔杵 西戰而戮之。父以石記為諸魔之領袖,怒其殺之以惹諸魔之兵也。帥遂割肉刻骨還父,而抱真靈求全於世尊之側。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為骨、藕為肉絲為筋、葉為衣而生之。授以法輪密旨,親受木長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轉斗;嚇一聲天頹地塌;呵一氣金光罩世;磚一響龍順虎從;槍一撥 乾鏇坤轉;繡球丟起山崩海裂。故諸魔若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於擊赤猴(花果山孫猴)、降孽龍。蓋魔有盡而帥之靈通廣大變化無窮。故靈山會上以為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也。 可見,《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哪吒的故事基本上與《三教搜神大全》中記載相符,也就是說哪吒的故事基本上定性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最終哪吒以《封神演義》中的經典形象家喻戶曉。

伊朗溯源

哪吒 哪吒

對於“哪吒”名字的來歷,通行的說法是哪吒乃梵語中那羅鳩婆(Nalakubala)的簡譯,“那羅鳩婆”的意思是俱毗羅(Kubela即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也就是說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Kubela兩個部分合成的,即哪吒譯自於Nala。但金鼎漢教授研究得出結論:“我認為‘哪吒’不可能是從‘Nata’或者‘Nada’、‘Nala’翻譯過來的。”

印度學者科亞基(Coyajee)在其作品《古代伊朗和中國的信仰與神話》中曾經指出,哪吒的真身“靈珠子”的名字可以幫助說明伊朗的蘇赫拉布名字的詞源,因為“蘇赫拉布”(Sohrab)在古波斯語中的詞義為“明亮的、有光澤的”,引申義為“卓著的、傑出的”,與“靈珠子”的詞義十分相近。
一些伊朗學者曾推測,“哪吒”一詞可能來源於波斯語的“Nuzad”(新生兒、小孩子),因為哪吒一直是一個七歲小孩的形象。

哪吒一詞在漢語中的詞義迄今無人知曉,但努扎爾(Nuzar)一詞在阿維斯陀語中有“年輕、嶄新”的意思,也有著波斯語Nuzad(新生兒、小孩子)的詞義。

伊朗哪吒蘇赫拉布的故事是伊朗著名史詩《列王紀》中的第二大悲劇。蘇赫拉布的故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奇異童年、征戰、父子之戰。《列王紀》中的蘇赫拉布(如同中國作品中的哪吒)自始至終憎惡國王卡烏斯(或紂王)。
關於蘇赫拉布對國王卡烏斯態度,最好的解釋在中國作品中,在那裡哪吒是紂王最強硬的、最堅定的敵人之一。事實上道教神仙讓哪吒復活並促使他與其父和解,目的就是使他能夠幫助推翻紂王。蘇赫拉布要推翻其君主的願望完全符合哪吒的行為。

哪吒三太子 哪吒三太子

伊朗神話傳中還有一位不太引人注目的英雄值得我們注意,不僅他的名字與哪吒十分相近,而且其身份、家族和一些經歷也同樣與哪吒相近,這個人物就是伊朗傳說中的王朝“皮西達德王朝”(Pishdadian)第七位國王努扎爾(Nuzar)。首先我們可以看出,Nuzar的讀音與如今我們的哪吒讀音幾乎一模一樣。

努扎爾的身份亦如哪吒相似。

其一、努扎爾是伊朗著名國王瑪努切赫爾的三個兒子之一,同時又是瑪努切赫爾國王的太子;哪吒是後來成為托塔天王的李靖的三個兒子之一,同樣被稱為太子,但人們並不知道他為何年齡最小卻成為太子。

其二、根據伊朗神話傳說和著名史詩《列王紀》,瑪努切赫爾執政時間長達120年之久,努扎爾作為太子一直隨大將們四處征戰;哪吒作為西周的征戰先鋒討伐商紂王則是《封神演義》的重要內容。

哪吒 哪吒

其三、努扎爾最終在與圖蘭人的戰鬥中執政7年被俘被殺,伊朗傳說記載中有認為努扎爾在父親執政時被俘殺,而史詩《列王紀》中說努扎爾在父親死後接過王位;哪吒除了兒時“剖腹剜腸、剔骨肉還父母”,在征戰商紂王的過程中不曾死亡而後復活。

其四、努扎爾雖然死後沒復活,但他本人及其眾多後代都成為伊朗神話的聖人,將在世界末日再度復活,拯救世界,被稱為努扎爾家族;哪吒不僅本人肉身成聖,而且其父其兄金吒木吒都成為聖者。

最終定型

哪吒降龍 哪吒降龍

宋代佛經中有不少關於那咤故事的記載,如在《汾陽無德禪師語錄》、《密庵和尚語錄》、《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中,已有那咤“三頭六臂”、“析骨還父肉還母”等情節,並出現“混天綾、捆繡球”等兵器,形象較比剛剛傳入時期飽滿。

元人所撰的《二郎神醉射鎖魔鏡》雜劇,首次將哪吒搬上戲曲舞台,說其為降妖大元帥,出馬戰鬥時“三頭颭颭,六臂輝輝”,威風凜凜。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7收有“那咤太子”條,編者在參照佛經的基礎上,加以更多的想像,寫了一個較完整的哪吒傳說,但其所描寫的哪吒是一位高大威猛的神勇將軍:“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述為哪吒形象定型的最早依據,主要故事雖然簡略,但情節基本完備。元末楊景賢《西遊記雜劇》,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許仲琳《封神演義》、余象斗《南遊記》等有關哪吒的描述,可視為在此基礎上的敷衍、演繹。

哪吒娃娃 哪吒娃娃

柳存仁在《佛道教影響中國小說考》一書中認為,《西遊記》晚於《封神演義》且襲用了後者的若干情節,此說值得商榷,二書中哪吒形象的差異可為佐證。

《西遊記》第四回描寫,哪吒“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這一形象,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二郎神醉射鎖魔鏡》、《西遊記雜劇》相比,雖然模樣有些走形,新添了劍、刀、杵、索和輪,但主要法寶繡球得以繼承。且在第51、83回中講到哪吒“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與元人所寫一脈相承。《西遊記》首次將成年哪吒變為小兒哪吒,給他安上了火輪,塑造了一個生動可愛的小將形象。《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降魔之說與繡球這個主要法寶在他身上消失了,而另增火尖槍、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九龍神火罩等眾多兵器,把哪吒塑造成一個戰無不勝、除暴安良的神勇小將軍。

哪吒 哪吒

《封神演義》進一步豐富了哪吒的形象,其作者用了整整三個回目集中筆墨寫哪吒的故事,包括靈珠子轉世,哪吒出世、大鬧東海、誤射石磯、剔骨剜肉、翠屏顯聖、蓮花再生、父子交惡等,情節和形象更為豐富,最終使哪吒傳說的敘述達到頂峰,使得哪吒最終成型。

我們現代的哪吒形象都是來自於封神的,靈珠子轉世和拜師太乙真人及乾坤圈混天綾火尖槍等武器既不是來自西遊,更不是佛經中的那咤,而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所創的。

與那咤的區別

哪吒 哪吒

哪吒是哪吒,那咤是那咤,哪吒非比那咤,哪吒是個地道的中國本土神;是道教源於佛教那吒創造的道教神祗,是兩個不同的宗教,不同種族的不同神祇。

在道教神系的李哪吒之父是托塔天王李靖,母親是殷夫人,師傅是太乙真人。在佛教神系的那咤父親是毗沙門天王,母親是吉祥天女,師傅是如來。如果說道教的哪吒之母是吉祥天女,太乙真人是佛教那咤的師傅,這是很不靠譜的。更何況現如今的哪吒身份來歷大都是來自中國文人所創,借蓮花托生的背景典故也是來源於中華神靈系統。

有人斷言哪吒因其原型和名字源自佛教,所以也是佛教神,甚至還有天竺人一說。這是十分荒謬的說法!不能簡單去斷定是舶來品,印度只有一個設定“天王家的小兒子叫那咤”,其他全是由中國發展出的故事和設定。這兩條還要和波斯的摩尼教搶,說哪吒是印度人是錯誤的,最大聯繫更像中國人取了外國名字。

哪吒的演變史是道釋儒三家相爭的結果,由佛教西域神演化為中國血統的道教神靈。

綜上所述,哪吒是純華夏血統的中華本土道教神仙。

哪吒祖廟

中國以哪吒三太子為主神的廟宇:

天津哪吒行宮

天津陳塘莊街的古哪吒行宮已經被毀,解放後由於城市規劃沒能得到恢復。

台灣哪吒神廟

台灣現如今仍有傳統的哪吒信仰和哪吒神廟。

哪吒行宮 哪吒行宮

現存的哪吒行宮坐落在宜賓城區翠屏山城市公園山腰,由台灣道人( 台灣哪吒廟)自言受哪吒託夢建於1991年,取自古典小說《封神榜》上的神話故事,即哪吒自刎後,託夢於其母殷夫人,在翠屏山修建哪吒行宮而建。哪吒行宮為混泥結構仿古建築,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行宮依山就勢修建。布局合理,造型古樸,斗拱雕梁、外廊迴繞,飛檐翹角,寶頂凌霄。行宮主要有仙蹤跡牌坊、太子廟、哪吒盤腿式神像,造型生動,栩栩如生。洞門上方雕刻有燃燈道人贈與李靖的玲瓏寶塔浮雕。在行宮上面山頂還建有哪吒師傅太真人神殿,塑有太真人神像。通過海峽兩岸的共同考證,認定翠屏山的哪吒行宮為中國獨一的哪吒(三太子)祖廟,每年來此尋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東南亞僑胞絡繹不絕。1998年哪吒行宮應邀赴台訪問,三太子金身繞台島半年,突出了祖廟地位。川北曾有蓮花洞哪吒真君祠,內有“功德無量推眾人之功,萬壽無疆保千家之壽”等聯,匾書“百折不撓、能攻能守”,持弓箭射洪水狀。

河南哪吒祖廟

是處於河南省西峽縣丁河鎮奎文村的一處祭祀活動場所。背靠山坡,有正殿一座,氣勢恢宏,具有江南建築風格,殿內供奉哪吒太子神像一座。殿外有荷花池,池內長滿荷花,祖廟占地15廟。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少年,在《封神榜》、《西遊記》等名著中有很多描寫,後成為一名在民間流傳甚廣的神將。其馳名程度可與孫悟空相匹敵。在全國有許多紀念他的神堂,但據專家考證,哪吒的誕生地和故里在河南西峽的奎文關一帶。這裡有杏花村哪吒出生地,哪吒父親李靖鎮守陳堰關遺址。

據河南《西峽縣誌》記載:丁河奎文村南山頂原有哪吒太子廟;一間廟堂,座西面東,磚牆瓦頂,兩窗一門,內修三尺高通堂神台,上面供奉哪吒太子彩色泥塑像。據縣誌所蒐集的資料及當地老農證實和台灣哪吒信徒認定,廟中哪吒太子束髮總角,蹬雲下凡神姿,左手持乾坤圈,右手執火尖槍,腹裹紅兜肚,肩飄渾天綾,腳蹬風火輪,威武英勇。每年臘月十三,附近的村民都登山為太子神像掃灰除塵,迎接新年的到來。1945年哪吒祖廟被日寇燒毀,如今太子廟遺址附近仍留有戰壕。1995年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奎文村簡村集資興建哪吒出生地小宮殿。2001年在縣政府、丁河鎮大力支持下,由台灣同胞民間集資百餘萬元,在原來的哪吒廟址附近建大型宮殿一座。殿內塑哪吒神像,仍如舊時面貌。如今廟內香火興盛,尤其是台灣同胞每年哪吒出生日都要來此祭祀,使哪吒祖廟中外馳名。

四川哪吒廟

1992年10月16日,由台灣宗教人士組成的‘台灣首次太乙真人朝聖團’在台灣道教協會會長黃樟先生的率領下,來李白故里——江油市參觀了很多處哪吒的遺蹤,並在江油乾元山找到了已有幾分破敗的哪吒廟。在雜草叢中發現了長滿青苔的哪吒廟碑,碑身已有半截埋入土中,碑文也模糊不清。經台灣道教人士仔細辨認和分析,一致確認:這裡就是哪吒的真正主廟!在此處還有陳塘(關)鎮,太乙真人廟,石磯山,翠屏山等地名。而宜賓沒有陳塘關。故江油為是。

登場文獻

涓涓版哪吒 涓涓版哪吒

在《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稱為哪吒,在宗教經典中多稱為那咤。

哪吒登場的相關主要文獻和在其中的名稱:

《封神演義》哪咤

《西遊記》哪吒

《道法會元》哪吒

《寶蓮燈》哪吒

《西遊記雜劇》哪咤

《毗沙門儀軌》那咤

《尊容鈔》那咤

哪吒 哪吒

《太平廣記》哪吒

《夷堅三志》哪咤

《寶誥大全》哪吒

《猛烈哪吒三變化》哪吒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哪吒

《中壇元帥降魔真經》哪吒

《正一玄壇趙元帥秘法》哪吒

《靈官陳馬朱三帥考召大法》哪咤

相關形象

影視形象

1973年電影【梅山收七怪】游龍(男)

游龍版哪吒 游龍版哪吒

1974年電影【哪吒】傅聲(男)

傅聲版哪吒 傅聲版哪吒

1982電影【哪吒】裴艷玲(女)

裴艷玲版哪吒 裴艷玲版哪吒

1982電視劇【西遊記】(1983年1985年艾金梅 其他時間 楊斌)(女、男)

艾金梅版哪吒 艾金梅版哪吒
楊斌版哪吒 楊斌版哪吒

1986年電視劇【哪吒】方國珊(女)

方國珊版哪吒 方國珊版哪吒

1986年電視劇【封神榜】丁華寵(男)

丁華寵版哪吒 丁華寵版哪吒

台灣電視劇【哪吒】(又名風火戰神)陳子強(男)

陳子強版哪吒 陳子強版哪吒

1990電視劇【封神榜】何威(男)

何威版哪吒 何威版哪吒
何美鈿版哪吒 何美鈿版哪吒

1996電視劇【西遊記】 (TVB版:何美鈿 羅敏莊)(女、女)

羅敏莊版哪吒 羅敏莊版哪吒

1998電視劇【西遊記續集】 張琴、王威(女、女)

張琴版哪吒 張琴版哪吒

1999電視劇【封神榜】陳浩民(男)

陳浩民版哪吒 陳浩民版哪吒

1999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曹駿(男)

曹駿版哪吒 曹駿版哪吒

2000電視劇【西遊記後傳】秋月(女)

秋月版哪吒 秋月版哪吒

2003電視劇【齊天大聖孫悟空】(【大話西遊】)林志穎(男)

林志穎版哪吒 林志穎版哪吒

2004電視劇【寶蓮燈】張志超(男)

張志超版哪吒 張志超版哪吒

2006電視劇【封神榜】(【傳奇幻想殷商之仙術與魔法的終極PK】)王寶強(男)

2007電視劇【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冼色麗(女)

冼色麗版哪吒 冼色麗版哪吒

2007電視劇【寶蓮燈前傳】涓涓(女)

涓涓版哪吒 涓涓版哪吒

2009電視劇【封神榜之武王伐紂】冼色麗(女)

2009浙江版【西遊記】羅永娟(女)

羅永娟版哪吒 羅永娟版哪吒

2010張紀中版【西遊記】 馬睿灝/馬睿瀚(男)

哪咤[《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哪咤[《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2011電視劇【終極封神】王梓健(男)

2014電視劇【石敢當之雄峙天東】韓含(男)

韓含版哪吒 韓含版哪吒

2014電視劇【封神英雄榜】張倬聞(男)、朱俞碩(女)

張倬聞版哪吒 張倬聞版哪吒
朱俞碩版哪吒 朱俞碩版哪吒

2016電影【封神傳奇】 文章(男)

2016電影【大鬧東海】吳磊(男)

小吳磊版哪吒 小吳磊版哪吒
大吳磊版哪吒 大吳磊版哪吒
封神榜傳奇圖冊 封神榜傳奇圖冊

動漫形象

《哪吒鬧海》(1979年動畫)

《哪吒傳奇》中的哪吒 《哪吒傳奇》中的哪吒

香港漫畫《充神榜》

《哪吒傳奇》

《封神榜傳奇》(又名《金剛哪吒》)

《奇幻龍寶》

日本動漫《封神演義》(藤崎龍)

日本動漫《X戰記》(CLAMP)

日本動漫【仙劍壇--封神演義】【最遊記】系列

《仙界傳封神演義》的哪吒 《仙界傳封神演義》的哪吒

遊戲形象

封神英雄榜遊戲 封神英雄榜遊戲

《無雙大蛇2》

遊戲的哪吒 遊戲的哪吒
十冷手遊的哪吒 十冷手遊的哪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