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平[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剛平[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理論、教師教育等。 研究方向:課程資源、課堂教學、教師發展及校本研究等。教育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資源與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姓 名:吳剛平

籍 貫:湖北天門

職稱職位: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理論、教師教育等

吳剛平[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剛平[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課程資源、課堂教學、教師發展及校本研究等

社會關係與職務:

1、教育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2、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資源與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3、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與課程資源研究項目負責人

4、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授

工作和學習履歷

(一)工作履歷: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二)學習履歷

1、2002 年 10 月應邀赴香港參加國際課程政策研討會,就中國大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 Teaching Reforms in Chinese Mainland: A Curriculum Perspective ”為題發表主題演講,提交論文入選大會論文集出版

2、2004 年 9 月應邀赴瑞典參加正規教育中的環境教育國際高級研討班,並考察瑞典環境教育

3、2010 年3 月28 日至4 月6 日,和課程所其他8人一起,以考察日本教師教育改革、增進有關教師教育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目的,前往日本與兵庫教育大學、東京學藝大學、帝京大學和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的同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並觀摩了東京泰明國小的新生入學儀式。

4、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

科研成果

(一)成果獲獎情況

1、2010年吳剛平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課題在 “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獎” 評選中獲一等獎

2、2005 年11 月25-26 日,吳剛平教授應邀赴北京出席由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教育及社會科學套用研究論文獎計畫”十周年大會,其專著《校本課程開發》榮獲特別優秀成果獎,

3、2005 年 3 月獲上海市第八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理論創新三等獎

4、2003 年 9 月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學一等獎:《“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研究》(與鍾啟泉、崔允漷、張華合作)

(二)獲得和參與的科研項目

1、主持教育部社會科學重點課題“ 中國課程思想的古典遺產及其現代形態”,項目經費20萬

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點項目“ 中國小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經費 8 萬元

3、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 課程實施過程專業支持”,經費 5 萬元

4、承擔教育部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項目“ 學校課程政策試點與培訓”,經費 5 萬元

5、承擔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項目“ 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與課程資源”研究項目,經費 5 萬元

6、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校本教育發展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研究”,經費 1.4 萬元

7、承擔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點項目子課題“ 課程管理政策研究”,經費 1 萬元

8、主持華東師大青年科研創新項目“ 校本教師培訓的理論基礎研究”,經費 0.5 萬元

9、主持 “教學方法改革的有效性研究”重點課題

10、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中國小課程資源的深化研究”

11、參與“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項目

12、作為核心成員參與《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草案)的研製

(三)調查與研究諮詢報告(均為教育部採用)

1.《關於國家課程標準的補充建議》

2.《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問題》

3.《普通高中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基本思路》

4.《高中課程資源調研報告》

5.《以校為本教學研究的制度基礎》

6.《關於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若干認識問題》

7.《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有關問題》

8.《普通高中課程的滿意度調研報告》

9.《關於校本教師培訓和教研製度建設的有關問題》

10.《教學改革的課程論意義》

11.《普通高中課程的功能定位與結構設計》

12.《山西曲沃實驗區調研報告》

13.《河北鹿泉實驗區調研報告》

14.《重慶北碚實驗區調研報告》

15.《成都郫縣實驗區調研報告》

16.《河南鄭州實驗區調研報告》

17.《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研究》(鍾啟泉、崔允漷、張華、吳剛平等合作)

18.《學校課程管理指南(徵求意見稿)》(崔允漷、吳剛平等合作)

19.《關於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見》(王厥軒、吳剛平等合作)

著作

1、專著

《學校課程管理實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5年1月1日

《校本課程開發》,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10.

《音像教材:新世紀版教材教師培訓資料》(共 9 張光碟),騰圖電子出版社 2002

2、主編

主編:《課程實施與學校革新叢書》

主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專業支持計畫叢書》(共 3 本包括《解讀教與學的意義》《關注資源、學科與課堂的統整》《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5.6.

主編:《教師新視野叢書》,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4.10.

主編:《課程資源與課程管理叢書》 ( 共 4 本包括《國小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國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學校課程管理實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主編:《創新思維的助推器》(第一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4.3.

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第三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3.10.

主編:《大城市高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吳剛平、趙鳳飛主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主編:《校本研究叢書》(第一主編)(共 6 本包括《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學研究》《校本行動研究》《校本管理》《校本評價》《》)(第一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 2003

3、參編和合著

合著:《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第二作者),首都師大出版社 2004.5.

合著:《課程領導與校本創新》(第一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年

參編:《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鍾啟泉、崔允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參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朱慕菊主編),北京師大出版社 2002.4. 中的第六章《新課程的管理》和第七章《課程資源》

參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鍾啟泉等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2001.8.

參編:《教學理論-原理、策略與研究》(施良方、崔允漷主編),華東師大出版社 1999.

4、譯著

《理解課程的關鍵概念》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月7 月,原著:科林馬什教授

《初任教師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年版,原著:科林馬什教授

科研論文

2011年論文:

1、《論基於教師改變的校本教研》《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

2010年論文

1、《論教師的研究意識》《中國教育學刊》2010.12

2、《國中畢業考試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進展與挑戰》《基礎教育課程》2010.3

3、《從傳授型教學走向互動型教學》《教育科學論壇》2010.3

4、《中考招生 改革的深化問探討》《全球教育展望》2010.2

2009年論文

1、《價值觀與教師》《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12

2、《建立課程資源的良性運行機制》《江蘇教育》2009.5

3、《中國小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若干問題探討》《全球教育展望》2009.3

4、《教學資源視野下公開課的優缺點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9.4

5、《全面關注教學目標的意義》《教育科學論壇》2009.2

6、《關注教學目標及其實現過程的合理性》《國小語文教學》2009.1

2008年論文

1、《正確看待和落實高中新課程的選擇性》《基礎教育課程》2008.12

2、《生存論視野下的學生髮展性評價》《中國教育學刊》2008.9

3、《論教學目標及其實現的合理性》《新課程(綜合版)》2008.1

2007年論文

1、《校本課程的政策意義探析》《當代教育科學》2007.16

2、《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的問題與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7.9

3、《轉型期西方課程開發機制的結構層次與主要關係》《當代教育科學》2007.Z2

4、《價值層面的有效教學觀念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7.4

5、《課程意識轉化為課程行為需要什麼條件》《新課程(綜合版)》2007.1

6、《就校本課程若干問題對吳剛平教授的訪談》《新課程(教師版)》2007.1

2006年論文

1、《走出政策理解的誤區——吳剛平教授回應校本課程10大困惑》《基礎教育課程》2006.11

2、《深入研究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6

3、《解析課程資源》《計算機教與學》2006.Z1

4、《開設校本課程的若干認識問題探討》《教育科學論壇》2006.1

2005年論文

1、《校本課程要走出“校本教材”的誤區》《上海教育科研》2005.8

2、《在坦誠對話中尋找問題的出口――海南洋浦實驗學校校本課程案例分析》《人民教育》 2005.8

3。、《高中新課程新在哪裡》《中國教育報》 2005.3.4

4、《教師的教育經驗及其意義》《教師之友》2005.1

5、《關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明日教育論壇》2005 年第12 期

2004年論文

1、《高中新課程方案中校本課程的開設問題探討》《當代教育科學》 2004.14.

2、《從“教材”擴展為“課程資源”的意義》,《基礎教育課程》 2004.9.

3、《教育經驗的意義及其表達與分享》《全球教育展望》 2004.8.

4、《高考招生制度與考試評價方式的滿意度調研報告》《湖北招生考試》 2004.6

5、《推進校本課程要點》《教書育人》2004.6

6、《通過理論和制度的創新實現普通高中課程資源的生長點》《福建教育》 2004.5.

7、《期待與希望——寫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出版之際》《當代教育科學》2004.2

8、《從教學意識向課程意識擴展》《中國教師》 2004.1.

9、《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對話途徑》《教育評論》 2004.1

10、《從“教材”到“課程資源”》《中國教育報》2004-07-09

2003年論文

1、《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建議書》《當代教育科學》2003.22

2、《普通高中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基本思路》,《當代教育科學》,2003.20. 《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小教育》 2004.2.

3、《普通高中課程的公眾滿意度調研報告》《教育發展研究》2003.12

4、《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3.11

5、《三級課程管理與校本課程開發》,《福建教育》,2003.10

6、《建立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基本思路》,《教育發展研究》,2003.10

7、《課程意識及其向課程行為的轉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9

8、《高中課程資源的生長點和突破口》,《全球教育展望》 2003.9. 《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小教育》 2003.12.

9、《教學改革需要強化課程意識——訪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吳剛平博士》《教 學月刊(中學版)》2003.7

10、《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與操作流程》《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6

11、《校本教學研究的意義和理念》,《人民教育》,2003.5

12、《動態平衡課程資源》,《中國教育報》,2003.1.7

13、《課程行為需要什麼》《教育時報》,2003.6.5

14、《為什麼教學意識不同於課程意識》,《教育時報》,2003.5.17

15、《道德教育從工業社會到後工業社會的轉型》《湖北日報》2003-10-23

2002年論文

1、《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師範教育》2002.11

2、《課程資源的分類及其意義(二)》《語文建設》2002.10

3、《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多樣化探索的歷史透視》《全球教育展望》2002.10

4、《課程資源的分類及其意義(一)》《語文建設》2002.9

5、《教學改革的課程論意義》《教育研究》2002.9

6、《反思普通高中課程:功能期待與結構設計》《全球教育展望》2002.6

7、《教學改革需要強化課程意識》《教育發展研究》2002.Z1

8、《國家課程標準中的學習水平與行為動詞問題探討》《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1

9、《背景:關於校本課程開發》《中國教育報》2002-10-08

10、《教學改革呼喚課程意識(上、下)》《教育時報》 2002.5.16、234.5

2001年論文

1、《課程資源的篩選機制和開發利用途徑》《上海教育》2001.12

2、《課程資源的理論構想》《教育研究》2001.9

3、《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課程資源建設中的幾個認識問題》《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7

5、《站在課程的立場看教學改革》《明日教育論壇》 2001年5、6 期

6、《“新課程運動”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此消彼長及其啟示》《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7、《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開發機制轉換的巨觀策略思考》《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1.2

8、《校本課程開發評價的基本框架》《集美大學學報》2001.1

2000年論文

1、《國外課程開發機制的基本類型及改革經驗》《教育研究》2000.10

2、《校本課程開發的定性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0.7

3、《校本課程開發的思想基礎——施瓦布與斯騰豪斯“實踐課程模式”思想探析》《外國教育研究》2000.6

4、《國外課程開發機制改革的基本經驗探析》《集美大學學報》2002.4

5、《課程開發中的矛盾運動與鐘擺現象探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

6、《我國義務教育的機會公平與質量公平》《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1

1999年論文

1、《校本課程開發活動的類型分析》《教育發展研究》1999.11

2、《我國義務教育的機會公平與質量公平》《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4

3、《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與條件》《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3

4、《校本課程開發的機遇與挑戰》《教育評論》1999.1

1998年之前論文

1、《羅素的教育目的觀及對我們的啟示》《教育評論》1998.4

2、《理想品格的基礎——羅素教育目的論思想述評》《樂山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4

3、《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的分別及其意義》《樂山師範學院學報》1994.2

參加的會議

1、2009 年11 月6 日至8 日,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辦的課程評價改革國際研討會在華東師範大學成功召開。會議以“促進中國課程測量與評價的專業化”為主題,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吳剛平做了“ 中考招生改革的經驗與問題”專題報告,探討了中考考試改革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

2、2008 年12 月15 日吳剛平參加《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專題研討會

3、2006 年8 月15-19 日,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專業委員會主辦、新疆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承辦的“第五次全國課程學術討論會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第二次年會”

4、2003 年7 月26-28參加香港華夏基金會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聯合項目“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典型案例分析” 研討會

5、2003 年6 月10 日,“教育部高中課程改革項目研究會議”如期召開。吳剛平教授應邀參加了該次電話會議,並作了項目進展和初步成果報告。

6、2003 年3 月4 日-12 日受聘參加了河北和黑龍江兩省試驗區的課程評估工作。

7、2002 年暑假期間,多次赴北京繼續參加教育部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制工作,同時還奔赴全國各省市教育廳進行新課程的教師培訓

8、2002 年6 月,參與起草和修訂教育部檔案《關於教學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見》。

9、2002 年4-5 月,吳剛平作為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專業支持小組召集人,帶隊赴重慶市北碚實驗區、四川省郫縣實驗區、河南省鄭州金水實驗區、山西省曲沃實驗區開展教學調研和專業支持工作,並向教育部提交4 月份調研報告

10、2002年參與了第1-第9 次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與討論,為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大量的比較教育文獻。

11、2001/3/10-16,參加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的、在北京國家高等教育行政學院召開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組核心成員第七次工作會議”,並代表課程工作組作《關於課程標準中的行為動詞問題》工作報告。

12、2001/2/13-22,參加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的、在北京師大召開的“課程標準特小組工作會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