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拼音:tónɡ liú hé wū)指跟壞人一起幹壞事。引伸比喻同化於邪惡或與惡人共同作惡。成語出處《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同流合污同流合污

【解釋】同:一起。流:流俗。合:全。污:不好的。思想、言行與惡劣的風氣、污濁的世道相合。多指跟著壞人一起做壞事。

【出處】《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同惡相濟、狼狽為奸、隨俗浮沉、沆瀣一氣

【反義詞】涇渭分明、潔身自好、確然不群、擇善而從

【詞性】貶義詞

【示例】巴金《雪》第十章:“至少我不能助桀為惡,我不能~!”文心海洋《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袁可立》:“袁可立微微一笑,大有深意的對楊太曦道:‘伯雄來日方長,切忌同流合污,毀了自己的前程啊!’”

【歇後語】馬桶倒進臭水溝;陽溝並進陰溝里。

【燈謎】同流合污(打一字)謎底:虧

【英語翻譯】goalongwithsb.inhisevildeeds

【俄語翻譯】статьсообщникомвгрязныхделáх

引證解釋

(1).謂隨俗浮沉。語本《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宋朱熹《答胡季隨書》:“細看來書,似已無可得説……如此則更説甚講學,不如同流合污,著衣喫飯,無所用心之省事也。”亦作“同流合污”。明高攀龍《今日第一要務疏》:“夫天下固有沽名釣譽之小人,而必無同流合污之君子。”(2).指隨同壞人,為非作歹。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二章:“這也只是他在房間裡私人談話中的態度,出去之後,他還不是同流合污了,加入反民主者的行列中一同搖旗吶喊?”巴金《雪》第十章:“至少我不能助桀為惡,我不能同流合污!”

典故

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學生萬章談起:孔子很厭惡那些八面玲攏,慣會奉承討好的人。這種人雖然在鄉里被稱作好人,但實際上是言行不符、偽善欺世的偽君子,是道德的破壞分子。萬章問道:“慨然人們都稱他們是好人,他們自己也處處表現出是個老好人,為什麼孔子還要稱之為道德敗壞者呢?”孟子答道:“這種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對世俗的不合理現象只會附和),看似好人,實際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簡化為“同流合污” 。

出處

原句

先秦·孟子《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文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人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譯文

孟子說:“(這種人,)要批評他,卻舉不出具體事來;要指責他,卻又覺得沒什麼能指責的;和頹靡的習俗、污濁的社會同流合污,平時似乎忠厚老實,行為似乎很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他也自認為不錯,但是卻不能同他一起學習堯舜之道,所以說是‘戕害道德的人’。孔子說過,要憎惡似是而非的東西:憎惡莠草,是怕它淆亂禾苗;憎惡歪才,是怕它淆亂了義;憎惡能說會道,是怕它淆亂信實;憎惡鄭國音樂,是怕它淆亂雅樂;憎惡紫色,是怕它淆亂了大紅色;憎惡鄉原,是怕他淆亂了道德。君子是要回復到正道罷了。正道的形象樹端正了,百姓就會奮發振作;百姓奮發振作,就不會有邪惡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