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食堂

台灣食堂

多元融合、煎煮炒炸、酸甜苦辣、滋味豐富是台菜的特色,不過,台菜也因體系龐雜,看得到外來「血緣」,以致若認真詢問哪些菜才算正宗台菜,相信沒有幾個人能說的明白。

關於台灣食堂

一提起日本料理,馬上就聯想到生魚片和壽司,韓國則是泡菜,義大利肯定是披薩,德國就一定是豬腳和香腸了!那麼台灣呢?在你的心目中,有沒有一道菜能夠代表我們台灣的飲食文化?蚵仔煎?其實它源自潮汕的蠔烙;紅蟳米糕?其實它是福州料理;三杯雞?想不到它竟是江西菜!那麼,究竟那些料理,才屬正港的「台味」呢?
多元融合、煎煮炒炸、酸甜苦辣、滋味豐富是台菜的特色,不過,台菜也因體系龐雜,看得到外來「血緣」,以致若認真詢問哪些菜才算正宗台菜,相信沒有幾個人能說的明白。
台灣究竟有哪些值得推上國際的美食?什麼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台菜」?「台菜」的特色和風味何在?究竟,什麼是屬於台灣飲食的「台味」?
美食文化紀錄片《台灣食堂》展現的正是台灣菜的多元和廣博!
《台灣食堂》所具有的紀錄片的精神和性質只存在於真人實事、不造假;放感情,切莫放評論、放評斷,「存在本身,就是道理」。
《台灣食堂》給情緒、給情趣、給情調、給「奇檬子」,因此扣人心弦;絕非大人物,起碼不是公眾人物,不是檯面上眾多有頭有臉、活得光鮮亮麗的人物,尤其不是政治人物,更非媒體寵兒,他們是升斗小民、尋常人家,小人物同樣有名有姓,他或他們,正是《台灣食堂》的主角,他們一個個,不但是台灣美食的創作者,也是將台灣美食發揚光大的推手。
《台灣食堂》希望給予的感覺是溫暖,一種歸屬感;第一季試圖捕捉「台味」, 第二季想描繪的則是土地與人:一方水土一方人,藉不同的食材,訴說對於味道的執著即是對家的想念。
不管是餐桌上常見的筍,還是不可或缺的醬油與醋,一樣樣看似平凡無奇的,背後都是百年千年飲食文化的積累,《台灣食堂》想勾引的是其中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台灣食堂》想說的故事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情感,不管是便當還是苦澀又回甘的茶,一點點拼湊出台灣味道的輪廓,請您和每集的主人翁一起感受,在一成不變中, 體會味蕾與生活的變化萬千。

美食地圖

第一集.原味Amis 狂野台味

陶甕百合春天/ 陳耀忠/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10鄰77號/ 0921633406/ 阿美族料理 (海鮮)
紅瓦屋/ 林鳳廷/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街62巷16號/ (03) 870-4601/ 阿美族料理 (野菜)

第二集.竹籬笆內的味道 南北大雜燴

村子口/ 王懷民/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2巷52弄34號/ (02) 2579-6455/ 眷村料理
老譚湖南臘肉/ 劉秀墳/ 台南市白河區仙草里61-16號/ (06) 685-3105/ 湖南臘肉
國旗屋/ 張老旺/ 桃園縣中壢市前龍街73巷19-1號/ (03) 466-6879/ 特色米乾
彩虹眷村/ 黃永阜/ 台中市春安路56巷/ (04) 2375-3250/ 彩繪眷村

第三集.新住民家鄉味 寶島飄香

川國演義/ 曹淳瑄/ 高雄市苓雅區青年二路85號/ (07) 330-2233/ 正宗川味
銘記越南美食/ 吳乾銘/新北市汐止區康寧街536-1號/ (02) 2692-7015/ 越南美食
Han's Pizza / Chris / 斗六市人文公園/ 0918751756/ 歐式披薩

第四集.牛肉麵的故事 New Row Mian

牛爸爸牛肉麵/ 王聰源/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49號/ (02) 8791-7187/ 貴的牛肉麵 一萬元元首牛肉麵
提督府牛肉麵/ 傅野/ 台中市北屯區東光路816號/ (04) 2437-9400/ 香的牛肉麵 五十種香料熬湯牛肉麵
台灣牛牛肉麵/ 林麗君/ 台東縣太麻里鄉河川13號/ (089) 781-555/ 愛的牛肉麵 賣牛肉麵讓四個小孩都念到大學
三牛牛肉麵/ 李金城/ 高雄市左營區勝利路85號/ (07) 588-7264/ 夯的牛肉麵 左營地區人氣美食

第五集.小吃的故事 人氣美味

百年吳家鼎邊趖/ 吳吉祥/ 基隆市仁三路29巷2號 廟口攤位27-2號/ (02) 2423-7027/ 福州小吃
北斗肉圓瑞/ 范瑞銘/ 彰化縣北斗鎮中華路89號/ (04) 888-0279/ 起源於北斗特色小吃
林記燒番麥/ 林上哲/ 花蓮縣吉安鄉自強路427號(自強夜市)/ 0937947886/ 古早味烤玉米
赤崁點心店/ 許永安/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康樂市場編號180號/ 棺材板創始店
大春串燒夯豆腐/ 張仁翔/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二段2巷22號1樓/ 三代都在深坑賣臭豆腐

第六集.土雞城的故事 休閒吃野味

欣綠農園/ 朱進豐/ 花蓮縣吉安鄉自強路427號/ 03 870 1861/ 生態導覽 自己摸魚捉蝦
龍莊烤乳豬餐廳/ 周國權/ 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二段1巷8之1號/ (04) 2239-1338/ 港式烤雞 烤乳豬
頭前園休閒餐廳/ 潘榮貴/ 高雄市田寮區崇德路9號/ (07) 636-6688/ 泥火山雞
孟鴻養生坊/ 俞炳南/ 新北市新店區廣興里平廣路一段202巷5弄2號/ (02) 2666-5285/ 養生料理 自養放山雞

第七集.海鮮的故事 元氣要永續

小張龜山島/ 張金良/ 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73號/ 0927808693/ 宜蘭海鮮
鵝鑾鼻小漁港/ 江文俊/ 鵝鑾鼻漁港旁/ 新鮮現撈海鮮

第八集.客家好食 外婆的味道

家香味板條/ 溫元瑋/ 高雄市美濃區泰安路60號/ (07) 681-3889/ 手工板條
居鳩堂/ 吳裕民/ 苗栗縣三義鄉水美48號/ (037) 879-879/ 手工米食
外婆橋/ 黃豆豆/ 桃園縣大溪鎮復興里百吉46號/ (03) 387-4541/ 傳統客家美食
錦興行/ 景來師/ 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177號/ (07) 681-1191/ 傳統客家藍衫

第九集.蚵仔小吃 創意無限

邱淑英蠔烙/ 邱淑英/ 汕頭市金平區華山路丹霞西區37幢14號/ 0754-88161033/ 汕頭特色小吃
陳家蚵卷/ 陳秀月/ 台南市安平路786號/ (06) 222-9661 / 特色蚵卷
油庫口面線/ 陳俊成/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188巷44號/ (02) 2257-6445/ 蚵仔面線
圓環邊蚵仔煎/ 賴炳勛/ 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46號/ (02) 2558-0198/ 圓環邊的蚵仔煎
蚵男鮮蚵本鋪/ 黃翊誠/ 0972038810/ 現烤鮮蚵
星期一 麻豆夜市 台南市麻豆區中山路與三民路交叉口 鹽行夜市 三村國小旁
星期二 善化夜市 台南市善化區建國路、興華路交叉口
星期三 武聖夜市 台南市中西區武聖路69巷
星期四 歸仁夜市 永大夜市
星期五 善化夜市 嘉義嘉樂福夜市
星期六 武聖夜市 新營夜市 (台南市新營區民生路名悅賓館騎樓)嘉義嘉樂福夜市
星期日 嘉義嘉樂福夜市
石精臼蚵仔煎/ 張大喜/ 永樂市場國華街/ (06) 223-5679/ 古早味蚵仔煎
輝鴻鮮蚵專賣攤/ 林麗鴻/ 彰化縣鹿港鎮民生路53號/ (04)775-4990/ 鮮蚵專賣

第十集.台菜的故事 懷舊與創新

福建聚春園/ 楊偉華/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2號/+86 591 8750 2328/ 傳統福建菜
福州同利肉燕/ 陳君凡/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3號/+86 591 8751 5631/ 福州特色小吃
台北欣葉台菜/ 李秀英/ 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21之2號/ (02) 2592-5966/ 道地台菜
宜蘭麟手創/ 陳兆麟/ 宜蘭市泰山路58-2號/ (03) 936-8658/ 新台灣菜

第十一集.酒家菜的故事 食色皆有料

福建聚春園/ 楊偉華/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2號/+86 591 8750 2328/ 傳統福建菜
台北頂廚國宴/ 黃德忠/ 台北市大直明水路600號2樓/ (02) 2532-7755/ 傳統酒家菜

第十二集.水果王國 台灣演繹

財團法人香蕉研究所/ 屏東縣九如鄉玉泉村榮泉街1號/ (08) 739-0595

第十三集.鳳梨酥的故事 第一伴手禮

微熱山丘/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36巷4弄1號/ (02) 2760-0508/ 第一家鳳梨酥內餡鳳梨酥

第十四集.野薑花的故事

牡丹山莊/ 古長老/ 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石門路1-8號/ (08) 883-1086 排灣族料理
馬里巴廚房/ 溫維倫/ 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199縣道旁/ 0930733649排灣族料理
彭老師野薑花粽/ 彭老師/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283號/ (03) 584-9060 野薑花粽
大嬸婆私房菜/ 高春桃/ 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7號/ (03) 584-9093客家料理
花泉休閒農場/ 李麗秋/ 宜蘭縣員山鄉尚德村八甲路15-1號/ (03) 922-1506 野薑花料理

第十五集.麻竹筍的故事

奇真會館/ 張和錦/ 台北市內湖區民善街88號5樓/ (02) 2793-9808 總統御廚料理
坪林竹炭窯/ 林唐玄/ 嘉義縣大埔鄉茄苳村7鄰坪林3號/ (05) 252-1366 特色竹炭製品
十一石庭園咖啡館/ 黃碧珍/ 雲林縣古坑鄉朝陽村大埔59號/ (05) 582-7546 麻竹筍銼冰

第十六集.一日百合

鐵掌柜茶舍/ 胡愛英/ 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源和路11-1號/ 0928572808 金針花料理
加蜜園/ 潘素琴/ 花蓮縣玉里鎮高寮赤科山14鄰271號/ (03) 885-1691 金針花料理
龍安制茶場/ 張孝薇/ 花蓮縣富里鄉萬寧村六十石山22號/ (03) 882-1222 金針花製作 茶葉製作

第十七集.客家三寶

果然紅鄉野學堂/ 蔡佳蓉/ 高雄美濃區廣林里廣福街152巷60-5號/ 0982249197 風味料理
公館鄉農會/ 劉班長/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大同路266號/ (037) 559-025 客家福菜
阿金姐桔醬/ 康阿金/ 新竹縣竹東鎮仁愛路382號/ (03) 596-5797 客家桔醬

第十八集.九降風美食

山川米粉/ 莊國忠/ 新竹市北新街63號/ (03) 522-4354 百分之百在來米米粉
味衛佳柿餅/ 呂理鑒/ 新竹縣新埔鎮旱坑路一段283巷53號/ (03) 589-2352 純天然柿餅

第十九集.天然純釀

饗宴鐵板燒/ 程智勇/ 宜蘭縣羅東鎮河濱路326號/ (03) 965-7998 自製醬油 精緻鐵板燒
西螺將軍黑豆/ 蔡財興/ 雲林縣公正路50巷1號/ 0932576775 黑豆製品
御鼎興純手工醬油/ 謝裕讀/ 雲林縣西螺鎮安定里安定路171-11號/ (05) 586-8272 手工柴燒黑豆醬油

第二十集.花滿桌

綠生農場/ 瓦歷斯貝林/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中正路90-5號/ (049) 292-0557 自然生態
櫻之田野/ 陳櫻美/ 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福興七街8號/ (03) 854-0366 自然輕食
金都餐廳/ 南投縣埔里鎮信義路236號/ (049) 2995-096/ 以花入饌
茶香桂花農園/ 新北市石碇區盛隆里新興坑4號/ (02) 2663-4011 桂花百年步道
晏廷歐亞農場/ 林晏廷/ 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守城路35號/ (049) 290-2206 特色生菜

第二十一集.梅之饗宴

信義柳家梅園/ 柳慶祥/ 南投縣信義鄉自強村牛稠坑陽和巷87號/ (049) 283-1191 各種梅花賞梅
梅子博物館/ 王國欽/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頂巷34-6號/ (049) 277-4198 梅子農特產
喜覺之梅園梅宴工作室/ 古信維/ 南投縣信義鄉自強村陽和巷2號/ (049) 279-1115 道地梅花餐

第二十二集.坐火車吃便當

福隆月台便當/ 曾阿發/ 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里興隆街17號/ (02) 2499-1169 月台便當
奮起湖大飯店/ 林金坤/ 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奮起湖178-1號/ (05) 256-1888 古早味便當
全美池上飯包/ 林金樺/ 台東縣池上鄉中正路1號/ (089) 235-114 月台便當
池上魏文軒米鋪/ 魏文軒/ 台東縣池上鄉萬安村一鄰萬安1-2號1樓/ 0933512263 有機米專賣私人米鋪

第二十三集.原味之筍

生力農場/ 黃昶毫/ 嘉義縣番路鄉公田村隙頂9-2號/ (05) 258-6785 特色茶餐民宿
鹿谷竹棧餐廳/ 陳梅香/ 南投縣鹿谷鄉和雅村愛鄉路39-50號/ (049) 275-0587 鄉土野味
旗竿湖綠竹筍/ 吳國池/ 新北市五股區御史路172號/ (02) 2291-5868 米其林夢幻食材

第二十四集.原味之筍

光復紅瓦屋/ 林鳳廷/ 花蓮縣光復鄉大全街62巷16號/ (03) 870-4601 老地方文化美食
南莊龍門口活魚餐廳/ 田媽媽/ 苗栗縣南莊鄉獅山村15鄰165號/ (037) 822-829 風味料理
光復太巴塱部落羅桂英/ 羅桂英/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 箭筍達人

第二十五集.後山陳釀

台東松林梅自然生態農場/ 何介臣/ 台東縣延平鄉巒山村松林路45號/ 0937559151 自然生態農場

第二十六集.台灣好茶

允芳茶王精品茶/ 陳錫卿/ 台東縣更生路315號/08-9310660 茶王手作茶
新鄉村協會/ 黃柏鈞/ 02-33665984 台灣藍鵲茶
道賢有機茶園/ 林道賢/ 坪林大坑村34號/ 0963037355 天然有機茶
王添賜茶園/ 王天賜/ 新北市坪林區上德里二鄰1-2號/ (02) 2665-6676 坪林手作茶
茶葉改良場台東分廠/ 吳聲舜/台東鹿野鄉龍田村北二路66號/ (089) 551-446 台灣茶葉改良場

分集劇情

第1集

是什麼樣的美食,讓總裁獅子心嚴長壽讚不絕口、國際媒體爭相採訪?第一眼看到陳耀忠的時候直覺聯想,和印象中挺著大大肚子的廚師不太一樣,壯碩的體格和迷人的笑容外,還有個浪漫的原住名名字春天。 春天的料理絕對是限定的。所有的食材都是他親自下海去抓、上山去采,他壯碩的體格也是這麼來的,當你瞭解他後就會知道,這樣堅持的背後,有傳承祖先古老智慧的驕傲。在「陶甕百合春天」用餐不只是品嘗料理,也是體驗原民生活與原民文化最好的途徑。「紅瓦屋」是另一個創新阿美料理的代表,主廚林鳳廷將原住民浪漫與原民的智慧融入她的料理創作中。阿美族料理的精神是不過度烹飪,食材今天吃多少就拿多少,曾經式微的自然主義,如今在阿美美食的實踐上有一番新的演繹。

第2集

曾經台灣眷村有著整箇中國的縮影,長輩南腔北調,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但因為生活物資的貧乏,一個村子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幫忙,飲食習慣也互相影響。不吃辣的,吃著、吃著,就不覺得辣。「每個眷村都有一個村子口」,老闆王懷民說。「村子口是個大目標,開店(村子口)就是為了讓大家能找回屬於眷村的回憶。」「朋友賺錢都拿去買房子,只有我還守著這個破屋子賣米乾」。桃園忠貞新村的張老旺總是說,「賣一碗米乾,就可以多買一面國旗」。雖然每天的生活不算多彩多姿,但看著屋外國旗飄湯,張老旺就開心了。問他為什麼對國旗這樣鍾情,他緩緩說著他的故事。台南白河有個劉秀墳,賣了43年湖南臘肉的她要告訴你屬於她的竹籬笆內的味道。

第3集

什麼原因讓人飄洋過海,到一個自己陌生的土地?用自己陌生的食材做出家鄉的味道又需要多少次嘗試?其實,新住民的料理的重點不是在地化,而是料理中有沒有滿滿的鄉愁。中國來的曹淳瑄說她剛來台灣的時候餓了半年的肚子,為了一解鄉愁和填飽自己,完全不會做菜的她來了台灣才學會怎麼拿菜刀,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現在經營的「川國演義」已成為高雄川菜的地標。一眼就看得出來Chris和平常的披薩廚師有很大的不同,歐洲帥哥的他在朋友的邀約下讓他隻身來到台灣,組裝了一台披薩車後開始了他的台灣生活。法國老外的台灣經驗又是什麼光景?她們中午人手一隻鴨仔蛋,說著台灣人聽不懂的越南話,討論家鄉生活和台灣的區別,然後取笑自己的老公不敢吃鴨仔蛋,對自己小孩一餐可以吃四個感到無比自豪,這群越南來的新住民在汐止找到家的歸屬感。

第4集

事實上台灣以前是沒有牛肉麵這個食物的,不但沒有牛肉麵,台灣人是連牛肉都不吃的;牛肉麵出現不過短短四五十年,現在卻已成為國民美食,存在我們的記憶中,如今,從百百種台灣牛肉麵當中歸納出四個原型:貴的牛肉麵/你知道一碗三千塊的牛肉麵怎麼賣?在這裡三千塊一碗還不是最高級,上萬元的牛肉麵味道又是如何?香的牛肉麵/傅老師家的牛肉麵,香!這樣濃郁的香味裡面有桂枝、大紅袍、青花椒、桂皮、沙姜、白茅根、百里香、土耳其俄力岡葉等四十多種香草,如此一來才有了極致的香氣!愛的牛肉麵/林二姊說,爸爸以前是「閉著眼睛吃牛肉、賣牛肉麵的,因為最早台灣人不吃牛,但為了四姐妹的學費,所以有了這碗滿滿愛的牛肉麵」。夯的牛肉麵/蔡媽媽說,「我們這碗面可以帶給大家很多的回味,所以再怎麼辛苦怎麼忙,我們都會在這堅持下去…」在你記憶里的,又是哪碗牛肉麵?

第5集

吃得飽與吃得巧,雖然只有一個字的差異,卻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飲食習慣與文化,小吃就在這兩個字的極端間綻放出美麗的花火。基隆廟口夜市的特色在於這裡的攤販是不流動的。廟口的攤子基本都有三代歷史。百年吳家鼎邊趖的老闆吳吉祥告訴你,為什麼台灣小吃大部份都是從廟口開始發跡。台南沙卡里巴是一個從日治時代就存在的市集,這裡承載的是橫越幾個世代的記憶。棺材板傳人許永安要告訴你這個有著台台怪名字的西式小吃從哪裡來,又會往哪裡去?深坑的臭豆腐為什麼這樣有名?吃豆腐又有什麼好處?家裡三代都賣臭豆腐的張仁祥說分明。北斗肉圓的起源是百年前一場將作物全部摧毀的大水,剩下地瓜粉的心靈手巧范氏先祖創造出肉圓的雛形,經過了四代的改良,肉圓創始者的後人范瑞銘做著這樣最道地的北斗小吃。最後由花蓮吉安的林上哲告訴你,從南美洲引進台灣的玉米,怎麼會變成台灣小吃的燒番賣。原來,台灣小吃的創意無限,來自於多元文化的撞擊。

第6集

在台灣,大家都去過土雞城,卻很少人知道土雞城這樣一個結合休閒與美食的在地文化,是怎麼開始發展的。花蓮欣綠農莊的朱進豐大哥不只提供美食給旅客,他還帶遊客體驗馬太鞍濕地的部落文化。在這裡,旅人可以親自拔蔬菜,也可以下到河水中摸魚捉蝦。好吃又好玩,兼程了解了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 土雞城如果照著字面上的意思只賣雞,那便老早被消費者淘汰掉了。在台中大坑有一個來自香港的大廚周國權,他秘制的烤乳豬放半天皮都還是脆的。他對土雞城、休閒餐廳又有另一番演繹。 高雄岡山有著台灣八景的月世界,頭前園休閒餐廳的老闆潘榮貴與您分享他小時候吃的克難泥火山雞有著怎樣的故事。最後新店孟鴻養身坊的主人俞炳南要告訴大家他們一家,是怎麼從深山裡的養雞戶,變成名人都讚不絕口的養身坊。土雞城的故事展現的不僅是台灣時代的縮影,也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故事。

第7集

台灣又名「福爾摩沙」,這名字來自那個站在甲板上的葡萄牙人對於這島美麗的讚嘆,而台灣一直就和海脫不了關係,海鮮更是島上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討海人更是福爾摩沙的重要職業。討海人有很多種:水面上的、水面下的。海膽達人林志團便屬水面下的,平均一天要潛四支氣瓶。他的生活就這麼在水上、水下重複著。日子過得不是很富裕,但對大海的熱愛其實也是對生活的熱愛。夏天捕海膽、冬天抓鰻苗,關於海洋資源的枯竭,沒人比他更了解。台北海產店老闆張金良每天台北、宜蘭兩地跑,就是為了給顧客最新鮮的海鮮。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不間斷,海膽達人林志團的海膽便獨家供應給張金良,但對於海鮮的供不應求,張大哥也只能搖搖頭不去想它。墾丁的小漁港邊有家全台最青的海產店,店面正前方五米有小小的港口,港口就是他的天然冰櫃。岳父、岳母捕回來的魚就養在漁港中,客人點了魚,現撈起來馬上料理,不過,今年到現在都還沒看過芭蕉旗魚,因為小魚沒了、大魚沒得吃也跟著沒了。海是我們的元氣,想要元氣永續,海鮮捕撈這事,得先朝永續經營的方向走。

第8集

您對客家文化的印象是什麼?勤奮工作的藍衫,還是精緻美麗的紙傘?又或者,是一道道香味四溢的客家美食?事實上,讓您驚艷的客家文化,其本源都來自於生活環境的刻苦。製做藍衫的客家大叔說,曾有國外的朋友問他,客家人怎麼可以把米食做得這樣精緻?為什麼冬瓜可以變成一道美食?大叔說,你要先瞭解我們的文化,才能懂得客家人為何對這些食材如此偏愛。手工板條溫元瑋告訴你,為什麼全美濃只剩下他不用機器做粄條。米食老闆吳裕民則認為沒有添加劑的客家米食,才是真正媽媽的味道。黃豆豆則是離開城市結束朝九晚五生活,回到大溪鄉下經營客家美食之後,才發現以前在台北生活的那一套在老家完全不管用,重新和嬸婆學習的過程中,對人生有了一番新的體認。其實客家美食就是屬於母親、屬於記憶的味道。

第9集

在台灣就算沒看過帶殼的蚵仔,也一定吃過蚵仔煎。但除了蚵仔煎,蚵仔還可以做成蚵仔面線、蚵卷、蚵爹、烤蚵,如此變化萬千的食材,不只好吃,更包含台灣人創意無限的料理哲學。台南七股的黃翊誠是準台大碩士生,為何甘願放棄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休學回台南鄉下養蚵?圓環可能是上一代台北最重要的地標,圓環蚵仔煎的老闆賴炳勛從十幾歲上台北賣蚵仔煎到現在六十幾歲,他的蚵仔人生見證著圓環的繁華、落寞與再起。台南國華路上的石經臼蚵仔煎,老闆張大喜八十幾歲,依舊用最傳統的方式做蚵仔煎,「真正古早味的蚵仔煎會放肉燥和豆芽菜」,他說。彰化鹿港林麗鴻的公公是鹿港蚵仔煎的開基原祖,聽她娓娓道來鹿港蚵仔煎的源起。廣東汕頭西天巷的邱淑英一輩子都在煎蚵仔,在那兒,蚵仔煎換了一個名字-「蠔烙」。新北板橋的陳俊成認為,蚵仔面線所以好吃,手工面線的製作絕對馬虎不得。台南安平的陳秀月從蚵農搖身一變成了賣蚵卷的老闆娘,蚵卷是怎麼發明的?蚵仔小吃的創意無限,包含著台灣人頑強生命力與超強適應性。

第10集

美食家韓良露認為,台菜的源頭是福建菜,但台菜並不等於福建菜。明清時代河洛人大量移居台灣觸發了一系列的飲食融合,從最早融入原住民料理、荷蘭統治後台灣人開始吃高麗菜,最後又受到日本人的影響,「和漢料理」成為台菜的重要基石,融合多元文化於是成了台菜的特色。欣葉的老闆李秀英說,台菜就是俗語說的「家常菜」,她是如何讓煎豬肝、菜圃蛋這些庶民菜放在台北101還有人買單呢?福建聚春園第八代傳人楊偉華告訴你為什麼閩南喜慶中一定要有紅蟳米糕?福建福州「同利肉燕」老闆陳君凡口中的「吃貢丸、魚丸可是整個閩南文化的大傳統」,又是甚麼道理?宜蘭「麟手創」的總廚陳兆麟認為,台菜其實就是媽媽煮的家鄉菜,台菜就在這代代相傳中,既保留媽媽的味道,又不停融合新元素,成為獨樹一格的世界混合菜系。

第11集

如果說台菜是「家常菜」,是媽媽的味道,那「酒家菜」就是集台菜之大成的宴席菜。酒家菜的發展歷史就像先民開墾台灣的時間一樣悠久。最早的酒家其實就像現在的宴會廳或私人招待所一樣,是生意政治人物交陪往來的所在,多少歷史事件就這麼在杯觥交錯中定了局。頂廚國宴的阿忠師是台菜界的第一把交椅,曾任李前總統鴻禧山莊招待所的主廚,也幫陳前總統、馬總統處理過國宴外燴,但阿忠師的一身功夫,就是從大稻城的酒家學起。就讓阿忠師和蔣渭水的孫子蔣朝根老師帶領我們回到春風得意樓,黑美人等酒家遺址,一起懷念大稻城的風華歲月。

第12集

台灣號稱水國王國,但其實我們在水果攤上看到琳琅滿目的水果,原產地都不是台灣。鳳梨來自南美洲、芒果的原產地在印度馬來半島,而香蕉最早生長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諸島,究竟是甚麼樣的契機讓這些本來不屬於台灣的水果成為今日台灣的驕傲?如果不說,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台灣還有個香蕉研究所,這裡保有全世界最古老的香蕉植株,在這裡我們可以一窺台灣如何成為香蕉王國的秘密,又為什麼會因為黃葉病的爆發而導致香蕉王國的沒落?芒果的原產地雖不在台灣,但因芒果博士郭文忠的努力,現在國際級的芒果品種都是靠他接枝而來。鳳梨從1903日本人引進台灣開始一直就是台灣最重要的水果之一,鳳梨看來強壯的外表,其實是需要長時間照顧的水果。高雄大樹的楊義子告訴我們鳳梨為什麼得要戴上一頂頂的小帽子。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是這些默默付出的可愛農人造就台灣,成為令人稱羨的水果王國。

第13集

鳳梨酥是早年台灣婚禮習俗中的要角之一,取其河洛話「旺來」的諧音,鳳梨酥因此一直為台灣人所喜愛,但早期的鳳梨酥並不使用鳳梨做內餡,內里包的其實是冬瓜,直到「微熱山丘」開始使用土鳳梨製作內餡,才有了名符其實的鳳梨酥。「微熱山丘」有著如同偶像劇般夢幻的名字,誰能想到其實是四個兄弟中年轉業的創業品牌。創辦人許銘仁表示,當初真的也沒有想到「微熱山丘」能成為鳳梨酥的品牌領頭羊,一個不喜歡吃甜食的男人,如何辦到?全台灣的鳳梨酥的產值五年間就從15億元暴增為250億元,正在浪頭上的許銘仁對於微熱山丘其實有著更遠大的規劃,他口中的農企業最終又可以走到甚麼樣的境界?

第14集

差不多是半世紀之前,那個時候的內灣可以說是一座不夜城。內灣野薑花粽的發起人彭老師說:因為林業和礦業的緣故,內灣成為石尖鄉對外的中繼站與聯絡站,辛苦付出一天勞力的工人都在內灣揮霍自己的青春與金錢,不管是戲院、食肆還是酒館,想的到的娛樂內灣都有。人家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內灣的輝煌也算長的,從1950年開始直到1970年林礦業沒落約莫20年的時間,一下街道變得冷清,就像曾經在內灣廣為使用的調味料野薑花被遺忘,也只需要不用一個世代。新竹內灣野薑花的中興只是起了一個頭,同時間屏東的牡丹、宜蘭的員山也都用野薑花讓曾經失落的野薑花再度興旺了起來,野薑花的故事獻給那些曾經失落一代。

第15集

古坑出產的麻竹曾經是日本人拉麵里最愛的配料。牛車伯說,以前雖然沒有電,但古坑的山頭到了晚上一間間筍寮燒著火燜麻竹,整個山頭紅紅通通一點點都是人,現在保存這傳統做法的只剩下我了,為什麼?因為麻竹筍出口風光不在,林唐玄等新一代筍農選擇將麻竹燒成竹炭,這中間又有什麼故事?因為古坑的環境不好,水蛙師(張和錦)從小就跑出來當學徒,他是怎麼用家鄉最原始單純的食材為李前總統準備筍宴?看似簡單的麻竹,道出滋味豐富的人生百態。

第16集

對於金針,台灣人第一個反應想的應該都是金針排骨里的獨特味道,媽媽說它是青菜,但你想破頭都無法將它和青菜做連結,看著碗裡黃黃的條狀物,想著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如果你還有這樣錯誤觀念的話,一定要去一趟花蓮的六十石山和赤科山,你將理解為什麼金針會有另一個名字忘憂草!凡事總有兩面,對遊客來說,美麗到忘了呼吸的滿山花海,對花農來說,確是心痛到忘了呼吸。在六十石山的花農蕭文龍這麼說著,只要誰家的山頭開滿花,誰一年的心血就白費了。而同時,觀光帶來的效益也衝擊著美麗又純樸的天堂,在農業和觀光間該如何做取捨,這又是另一個故事。 赤科山的周慶南一家人即使在風災中屋頂被吹走,滿山的金針化為烏有,仍然堅守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本集就讓他們來訴說自己的故事。

第17集

國寶畫家劉興欽口中的客家三寶到底是什麼?大師說的「菜脯香,福菜巧,桔醬沾肉不得了」又是什麼意思?黑黑的菜脯,為什麼會是寶?在高雄美濃短短小小的有機蘿菠又有什麼特別?羅元鴻和妻子為什麼會為了它放棄原本教育訓練的工作回鄉下當農夫?芥菜有很多名字,閩南人稱它常年菜,客家人叫他大菜。大菜如何變成酸菜、福菜、梅乾菜?領著大家來到苗栗公館見證福菜一系列的變化,實際感受它的巧。客家人的桔兒不是一般的桔子,就這麼長在新竹竹東的田頭田尾,當地人說它很酸很難吃,節儉的客家人如何將這麼特別的食材變成大師口中不得了的沾醬?事出必有因,獨特的文化歷史帶出客家人獨特的三寶。

第18集 九降風美食

電影「九降風」講的是對青春的緬懷,現實中九降風關係的是一般老百姓的生計。在每年農曆九月吹起的東北季風,有著冷冽乾燥的特性。住在新埔旱坑裡的劉珍珠這麼說著:「一百七十年前當先人在這裡落腳時並不曉得這裡幾乎不下雨,因為前面的小溪一年到頭都是乾的,後來就取名旱坑裡。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上天還是賞了我們一口飯吃」。耐旱的柿子加上九降風,有了這麼一家三代與柿餅的故事。另一個因九降風聞名的美食則是新竹米粉。山川米粉的掌門媳婦曾玉貴說,現在米粉都是披著羊皮的狼,大部份的米粉其實是用玉米粉製作的,剩下為數不多的業者堅持傳統,費時曠日的製作方法,為的只是保留最純粹最真的飲食文化。九降風所承載的是世世代代與這片土地最親密的關係,這麼天然來自大自然的恩賜無需任何添加劑。

第19集

位在宜蘭羅東的饗宴鐵板燒,主廚程智勇每天親自去碼頭挑選最新鮮的漁獲,在他認為,再好的食材,如果沒有好的調味,只是暴殄天物。原來他的秘密武器是自己釀製、有著老母香,從他曾祖父傳到阿祖、阿嬤、母親再交到他手中至少四代的家傳醬油。雲林西羅的蔡財興,從本來的汽車修理黑手轉職成田地里的黑手。手依然黑黑的,不過這次染黑他的從機油變成泥土。他說促使他轉變的是從惶恐生出的力量:「我們沒有根了! 身在台灣吃的化學合成醬油,黃豆竟然都是從國外進口」!蔡大哥收成的黑豆,最後要交到醬油達人謝裕讀的手上。達人透露,古法釀造的醬油,最少需要兩年熟成,而現代化學醬油整個製作過程只需要六到七天。 醬油釀造有流傳千年說不完的故事,一直是配角卻無法想像沒有它的生活。

第20集

在中國江西婺源有位退休教授無心插柳,將論斤賣的菊花,發展成論朵賣的高級飲品,他說戰國時期屈原的離騷中有句話:「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來中國人以花入饌,至少有千年的歷史。石碇的桂花達人陳智勤爬著阿公親手種植,自小和他一起長大的桂花樹,見他小心捧著小心採摘的桂花,桂花之於他有甚麼樣的感情?花蓮的張武增哪裡來的靈感,將常見的野草油菊引進赤科山做大規模的種植?大廚陳櫻美可以用花做出多少種料理?南投的玫瑰達人章思廣又如何用最自然的功法種植我們可以食用的玫瑰花?花滿桌,不只是美麗,更是好好食。

第21集

台灣不只是香蕉王國,日本戰敗後台灣更曾是日本最大的梅子供應國。在那個美好的年代種植梅子有高經濟價值,直到梅子的出口被更低價的中國梅取代,在掙扎中台灣梅子卻昇華到了另一個層次。柳家梅園的柳慶祥將家族梅園賦予風雅的情趣,遊客可以免費入園,獲得的是更多精神方面的感受。古信維是如何將一般家庭煮婦眼中濃濃黑黑每次過年打掃只能丟掉的梅精賦予全新的生命,變成連日本航空雜誌都要特別介紹的美味佳肴?梅子博物館則訴說著梅鄉可能要被淡忘的故事。梅之饗宴除了美味,更代表著夕陽產業的無限可能。透過本集您會發現,梅子是賞心悅目的主角,也是創意料理不可或缺的配角。

第22集

不管是坐在月台邊聽著火車嗚~嗚~嗚越靠越近,還是已經在火車中隨著噠噠~噠噠的頻率擺動,沒有擺一份火車便當在膝上,就感覺這趟旅程並不完整。隨著台灣食堂的步伐來一趟關於火車便當的心旅行吧!第一站我們來到台東池上,林金樺大哥將告訴我們為甚麼池上便當越冷越好吃。嗚~嗚,我們來到了奮起湖,留著大鬍子的林金坤講起阿公的古早味,「把一件事做好,就對了!」他想傳遞的就是對奮起湖的濃濃感情。最後福隆的曾阿發,將說另一個便當怎麼傳遞一代又一代屬於宜蘭人的故事?便當之於火車一趟懷舊不褪色的回憶,要不今天買個便當放在膝上吧?

第23集

筍對我們而言是很常見的佳肴,但家鄉在義大利的Tullio直到來到台灣才知道筍不是像水果一樣從樹上開花結果,而是從土裡冒出來的。也是從土中冒出的特性讓筍農吃足苦頭,採收種植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 就在新北的旗竿湖有著一位棄醫從農的吳國池,他是怎麼用科學方法種植綠竹筍呢?山中會有鮑魚?究竟什麼是山鮑魚,讓來自奮起湖的春筍農羅秀梅來告訴你。至於完全不會露出表面的冬筍該怎麼採收?南投鹿谷的陳孟臨有他的絕招。沉潛在大地之中的美味,隨著《台灣食堂》一起來品嘗特有的台灣味道吧!

第24集

《台灣食堂》在沉濳之筍中讓大家品嘗了一般平地人常吃的孟宗竹筍和綠竹筍,而其實在山地部落中也有著隱藏版美味竹筍。花蓮光復的羅桂英是阿美族第一個將箭筍介紹給平地人的先驅者,二十年來她到處推廣箭筍這種食材,甚麼樣的辛酸讓她陷入回憶而淚流滿面?位在苗栗鹿場的桂竹筍又是怎麼樣的美味?讓泰雅族的鄭英春來說個明白。

第25集

醋在中國古稱酢、醯、古酒等,經過三千年的發展和變異後,中華文化更發展出山西老陳醋、四川保寧醋等代表,上述的醋都是廚房中的配角、調味料,近年新興的風潮飲用醋,讓台灣的後山陳釀一躍成為主角。後山陳釀用的是有機種植的梅子,經過都蘭山麥飯石過濾的天然純水稀釋, 農民何介臣不諱言,從慣行農法轉變為有機種植之後,覺得整個人生都改變了,甚至有感人生獲得好福報!他是怎麼從一個養蜂人變成果農,最後又搖身一變成為有機後山陳釀的推手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個花了20年努力才看到成果的有機故事。

第26集

對於茶最早的記憶,是長輩們圍成一圈高談闊論邊分著一小杯一小杯熱騰騰咖啡色液體。小時候不懂總覺得這聞起來清香但入喉苦的要命的飲料長輩們怎麼可以喝一整個下午。有些東西比如說回甘真的需要一些些經驗才能夠體會。台灣茶王陳錫卿從枯燥的制茶中去體會禪,在一成不變中去體味茶的萬千變化。新鄉村協會的藍鵲茶又可以為坪林帶來什麼改變?茶的滋味,茶的故事,需要一點點成熟世故大人的味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