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1年

公元681年

公元681年唐高宗永隆二年、開耀元年辛巳,中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繁盛階段,國富力強,影響著世界,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國家紛紛效仿唐朝做法,尤以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為重。

歷史事件

(圖)孫思邈孫思邈

香積寺建於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是中國佛教淨土宗創始人善導大師的舍利塔所在地,是淨土宗祖庭,位於長安區神禾塬西畔,距西安約15公里,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681年孫思邈百歲高齡時,他又完成了第二部醫藥巨著《千金翼方》,也有30卷,對《千金要方》做了全面補充,其中特別是傷寒、本草、中風、雜病等尤為突出。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陳元光率兵平潮州雷萬春之亂,隨即在泉、潮、汀三州之間,即今以漳州為中心的龍溪地區屯墾,並招流民,辟草萊,傳授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七月,阿史那伏念勢窮力竭,不得不向唐軍表示投誠。

桂州以及嶺南諸州次第歸入唐版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桂州總管府改為桂州都督府。到唐高宗李顯開耀元年(公元681年),改置為桂管經略使領十四州,治所設桂州

太平公主第一次結婚是在公元681年,作為皇帝的女兒,婚齡不會小於16歲,大於20 歲。

(圖)封建盛世封建盛世

文武大王,統一新羅帝國國王。公元661年至公元681年在位,在位期間滅百濟高句麗,統一了大韓三國,公元671年,新羅開始全面反抗中國,恢復了全部百濟領土。之後與唐軍開戰,大敗侵略軍,於675年收復百濟和大同江以南的大韓高句麗舊地。

公元681年,一支保加利亞遊牧部族(阿提拉所率匈奴人後裔的一部分),在多瑙河下游和海繆斯(巴爾幹)山脈南麓之間的東羅馬領土上、為自己贏得了一塊永久立足之地。

逝世

善導和尚(公元613年—681年)是唐朝弘揚淨土宗祖師,號“蓮花第二祖”,所以淨土宗又稱“蓮宗”或“白蓮宗”。

雜譚逸事

唐盡平東突厥阿史德溫傅等部
突厥阿史德溫傅等部為唐軍所敗,永隆二年(六八一)正月,又迎頡利族人阿史那伏念於夏州(今內蒙古西南),立為可汗,攻原(今甘肅固原)、慶(今甘肅慶陽)等州。五日,唐遣右衛將軍李知十等屯涇、慶二州防之。五十三日,以裴行儉為定襄道大總管、右衛將軍曹懷舜、幽州都督李文暕為副,再討突厥。三月,懷舜與裨將竇義昭率前軍先行,誤以為伏念,溫傅左右約二十騎在黑沙北,揀輕銳倍道而進,至黑沙無所見而還。人疲馬乏,至長城北,遇溫傅,小戰後各引去。至橫水,又遇伏念。懷舜等排成方陣,且戰且行,經一日,大敗,死者不可勝數,懷舜收散卒,斂金帛,賂伏念,與之約和,殺牛為盟乃還。閏七月,行儉屯軍於代州陘口(今山西代縣附近),以離間之法使伏念、溫傅互相猜疑,遣將何迦密自通漢道,程務挺自石地道襲伏念之巢金牙山,俘其妻子與輜重。伏念與懷舜約和還,見狀,引兵北走細沙。行儉派副總管劉敬同、程務挺率單于府兵急迫之,伏念乃執溫傅以降。時塵埃漲天而至,唐軍將士皆震恐,行儉曰:“此乃伏念執溫傅以降。然受降如受敵,不可無備。”命嚴守備,遣使前迎,許以不死。於是盡平東突厥殘部,執伏念、溫傅歸京師。十月一日,至長安,詔斬伏念、溫傅等五十四人於都市。緣宰相裴炎忌行儉功,言伏念為唐軍副將張虔勖、程務挺所逼,及回紇南逼,窮窘而降,故奏斬之。行儉嘆道:“殺降者,恐無再來降者。”因稱疾不出。

裴匪舒為少府監
裴匪舒任少府監,善經營。永隆二年(六八一)三月,奏賣苑中馬糞,歲可得錢二十萬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以利雖厚,恐後代稱唐家賣馬糞,有失嘉名,乃止。匪舒又造鏡殿。高宗與仁軌觀之,進殿,仁軌急出,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適才見殿內四壁有數天子,不祥之至。”高宗遂令剔去鏡面。

旌表陳行焉忠節
吉州長史陳行焉前為使節往吐蕃,吐蕃大臣論欽陵擁兵自大,欲使行焉伏地拜己,行焉守節不屈,欽陵以兵威脅,行焉仍不從,遂被拘留十餘年。永隆元年(六八0)死於吐蕃。是年文成公主卒,唐遣使吊祠,吐蕃乃歸行焉之喪。二年(六八一)四月,唐追贈行焉睦州刺史,以旌其忠節。

劉龍子謀反
永隆二年(六八一),常州人劉龍子謀反。龍子先作金龍頭藏於袖中,以羊腸盛蜜水繞系龍頭之上,聚眾,言龍吐水,飲之除百病,得施捨無數,以此收人心,起而反唐。五月十七日,唐捕斬之,余覺皆伏誅。

黑齒常之擊吐蕃於良非川
永隆二年(六八一)五月二十一日,河源道經略大使黑齒常之率兵擊吐蕃大將論贊婆於良非川(今青海東境),贊婆敗退。常之獲其糧畜甲仗而還。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之,不敢犯邊。

太平公主嫁薛紹
太平公主乃高宗之女,武后所生,特承恩寵。鹹亨二年(六七一),武后母榮國夫人卒,武后請以公主為道士以追福。儀鳳中(六七六至六七九),吐蕃求和親,請尚公主,武后不願公主嫁遠蕃,乃立太平觀,以公主為觀主,如方士薰戒,以拒和親。水隆二年(六八一)七月,以公主嫁光祿卿薛曜之子紹。紹母乃太宗女城陽公主。時以萬年縣為婚館,其門隘窄,不能容翟車,毀垣而入。婚禮盛況空前,燎炬相連,夾路槐樹多死。武后以紹兄嫂蕭氏、成氏非貴族,言“吾女豈可與田舍女為妯娌!”欲廢出二人,人言蕭氏乃國家舊姻,乃止。唐諺云:“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薛家兄弟深憂之。

夏州奏損土馬
永隆二年(六八一)七月,夏州群牧使奏:自調露元年(六七九)九月以來,突厥攻擾,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牧監損失馬十八萬餘匹,監牧吏卒被突厥殺掠八百餘人。

薛延陀部落來降
永隆二年(六八一),薛延陀部落欲詣東突厥阿史那伏念,途中遇唐將曹懷舜等、因請降。七月,薛延陀達渾領五州(姑衍州、步訖若州、溪彈州、鶻州、低粟州)四萬餘帳來降。

改元開耀
永隆二年(六八一)九月二十七日,裴行儉獻所俘突厥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溫傅等,三十日,改元開耀。

立新羅王金政明
開耀元年(六八一)十月二十二日,新羅王金法敏卒,唐遣使立其子政明。

郝處俊卒
開耀元年(六八一),郝處俊卒,年七十五。處俊安州安陸(今湖北)人,十歲而孤,好讀《漢書》。貞觀中舉進士,授著作佐郎。轉事滕王,恥為王府官屬,棄官歸耕。後歷官太子司議郎、吏部侍郎、東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中書侍郎、中書令、太子賓客、檢校兵部尚書、行太子左庶子、侍中、太子少保,階至金紫光祿大夫。乾封二年(六六七),高麗叛,處俊為具江道副大總管行討伐,入高麗,軍未及成列,高麗兵至,軍中大駭,處俊鎮定自若,據胡床,食乾糧,潛遣精銳擊敗之,人服其膽略。自參綜朝政,多引經義進言匡益,得盡大臣之責。總章元年(六六八)十月,烏荼國婆羅門盧迦逸多制長年藥,高宗將餌之,處俊以太宗服丹,臨終名醫無救為例,諫止。上元元年(六七四),高宗至翔鸞閣觀大酺,時京城四縣及太常音樂分東西兩大朋,令雍王賢主東朋,周王顯主西朋,比賽角勝。處俊以此非導二王仁義及示和睦,諫止。上元三年(六七六),高宗因風眩欲遜位,令武后攝政,處俊以唐之天下,只傳子孫不與後族,諫止。及武則天臨朝,誅處俊孫象賢,毀處俊棺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