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黨制

兩黨制

兩黨制的概念:所謂兩黨制,是指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由兩個勢均力敵的政黨通過競選取得議會多數席位,或者贏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而輪流執掌政權的政黨制度。是指一國內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的政治制度,並不是說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內只存在兩個執政黨。兩黨制又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一般由在議會中特別是下議院中占有多數議席的政黨作為執政黨,它不僅掌握行政權力,而且掌握立法權力;另一種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通常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一個政黨作為執政黨,它雖然掌握行政權,但不一定同時掌握立法權,具有立法權力的議會下議院的多數席位很可能被在總統競選中失敗的另一黨占有。

基本信息

制度起源

兩黨制最初產生於十七世紀的“英國”,當時在議會中有兩個政黨:一個是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輝格黨(後改稱自由黨);一個是代表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利益的托利黨(後改稱保守黨)。兩黨交替執掌政權,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制度,被美國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採用。至今仍流行於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通常是每隔幾年進行一次議會選舉或總統選舉,由在議會中獲得多數議席或當選為總統的一個政黨組織政府,成為執政黨;競選失敗的另一個政黨成為反對黨,不參加政府,只監督或牽制執政黨的活動。

兩黨制又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一般由在議會中特別是下議院中占有多數議席的政黨作為執政黨,它不僅掌握行政權力,而且掌握立法權力;另一種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通常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一個政黨作為執政黨,它雖然掌握行政權,但不一定同時掌握立法權,具有立法權力的議會下議院的多數席位很可能被在總統競選中失敗的另一黨占有。

兩黨制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種表現,實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是掩蓋資產階級專政本質的一種手段。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除對立的兩大政黨之外,還存在著一些較小的黨派,如美國除民主、共和黨外,還有共產黨、社會黨、社會勞工黨、社會主義工人黨;在英國,除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外,還存在自由民主黨等若干別的政黨,甚至還存在威爾斯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地方性的政黨,而這些較小的政黨,在議會或總統選舉中,均無法同兩大主要政黨相抗衡,在政治生活中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甚至還經常受到兩大政黨的排擠和分化瓦解,因此,在英美,雖有多個政黨存在,但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始終由兩個最大的政黨(在英國是保守黨和工黨,而美國兩個最大的黨是民主黨和共和黨)通過競爭交替組織政府,輪流執政。其他政黨無法與兩大黨抗衡;同時,兩黨執政也無需它們的支持;因而,其他政黨基本上無緣進入政府,即使執政黨出於某種目的或發於善心起用其他政黨人士入閣,也不能稱之為聯合政府。所以,在理解兩黨制的時候,不能簡單認為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只有兩個政黨,也不能認為一個國家存在兩個政黨就是兩黨制。

兩黨制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政治上存在著舉足輕重而又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它們通過控制議會的多數席位或爭取總統選舉的勝利,用輪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組織政府。只要保持兩黨制的基本因素不變,即國家制度、政治體制和選舉制度不變,兩黨競爭,輪流執政的局面還將長期存在下去。這也是美國長期以來政局一直比較穩定,經濟穩步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政治平衡。

英國

英國是內閣制國家,兩大黨靠競選爭奪下議院議員席位,獲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其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組織對議會負責的內閣,另一大黨作為法定的反對黨而存在。

以英國為代表的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1)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A:輝格黨與托利黨先後交替執政時期;B:托利黨和輝格黨演變成保守黨和自由黨;C:工黨取代自由黨的地位;

(2)英國議會內閣制中兩黨制的特點:A:兩黨的活動圍繞議會選舉展開,執政黨不僅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法權;B:兩黨採取集中制。

美國

1847年美國著名畫家湯姆斯·納斯特繪製的一幅象與驢壓蹺蹺板遊戲的漫畫,“象”代表共和黨,“驢”代表民主黨。這幅漫畫的寓意是美國由兩個政黨一上一下輪流執政,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看了這幅畫,不但沒反對,相反還讚賞。他們解釋說,大象穩重,毛驢倔強。從此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黨徽便分別為象和驢。每逢大選之年,兩黨的支持者也常常舉著“象”、“驢”的標牌來進行競選宣傳,“象驢之爭”便由此而來。 美國是總統制國家,兩黨制主要表現在總統選舉上,競選獲勝的政黨為執政黨,失敗者為在野黨。

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它是到了19世紀50年代,才形成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對立。美國總統制下的兩黨制的

特點:

(1)兩黨制主要表現在總統競選上A: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腦,掌握行政實權。B:兩黨在議會中席位的多少與執政黨和非執政黨的地位無關。

(2)美國的兩黨制組織結構鬆散,沒有嚴格的投票紀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