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石

中國國石

中國素有“寶玉石之國”的美稱。目前,中國已發現寶玉石332種。其中,寶石51種,玉石121種,有機寶石12種,觀賞石122種,硯石26種。寶玉石產地達6000餘處。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曾經指出:“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年以來,它的質地、形狀和色彩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的靈感。”遺憾的是,在歷史上中國素來沒有評選國石的習俗。

候選國石

岫巖玉

岫巖玉引(Xiuyan jade)又稱岫玉,以產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而得名,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廣義上可以兩類,一類是老玉(亦稱黃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稱作河磨玉,屬於透閃石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淡黃偏白,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岫巖碧玉(亦稱瓦溝玉引)屬蛇紋石類礦石,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至湖水綠,其中以深綠、通透少瑕為珍品。

壽山石

中華瑰寶——壽山石(Shoushan Stone),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湧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樑之一。

和田玉

和田玉 是一種軟玉,俗稱真玉。狹義上的講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稱Nephrite。化學成分是含水的鈣鎂矽酸鹽,化學式為Ca2Mg5(OH)2(Si4O11)2。硬度為6~6.5,密度為2.96~3.17。和田玉和陝西藍田玉、河南南陽玉、甘肅酒泉玉、遼寧岫巖玉並稱為中國五大名玉。

和田玉分布於塔里木盆地之南的崑崙山。西起喀什地區塔什庫爾乾縣之東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經和田地區南部的桑株塔格、鐵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東至且末縣南阿爾金山北翼的肅拉穆寧塔格。

昌化雞血石

壽山石壽山石

昌化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寶石,具有雞血般的鮮

紅色彩和美玉般的天生麗質 ,歷來與珠寶翡翠同樣受人珍視,以“國寶”之譽馳名中外。它產於浙江省臨安市昌化西北的“浙西大峽谷”源頭的玉岩山。

巴林石

巴林石巴林石

巴林石隸屬葉臘石,石質細潤,通靈清亮,質地細潔,光彩燦爛,顏

色嫵媚溫柔,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巴林福黃石質透明而柔和,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瑕,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大要素於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黃三寸金”之說;巴林石中雞血石,有“草原瑰寶”之美譽,該石溫潤脆爽,軟硬適中,宜於鐫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賞之餘,不禁產生豐富的遐想,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稱巴林極品石是集“壽山田黃”之尊,溶“昌化雞血石”之艷,蘊“青田封門青”之雅的印壇奇葩,其評價正可為巴林石之寫照。

紅珊瑚

紅珊瑚生長在海中,又像樹枝又像花,很久以來,一直誤認為是一種海生植物。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發現: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種腔腸動物——海生珊瑚蟲分泌的碳酸鈣骨骼。珊瑚的品種及其繁多,品質也各異。紅珊瑚屬於八射珊瑚。

青田石

青田石產於浙江青田縣。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並存。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風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

華安玉

華安玉乃華安一絕。它原名九龍璧,因歷史悠久,別名尚多,曾有梅花石、北溪石、五彩玉石、羅漢石、九龍玉石等稱呼,俗稱茶烘石(茶烘是華豐的俗名)。它早在明清時代就作為貢品進獻朝廷,為歷代石玩家所青睞,現北京故宮博物館仍有收藏。它作為中國十大奇石之一,於2000年入選中國十大國石候選石,2001年又被評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定為“八閩奇石”。 華安玉不但文化內涵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實用、觀賞和珍藏價值。

獨山玉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獨山是距南陽市最近的省級森林公園,國家礦山公園和旅遊風景區,出產中國四大名玉之獨玉。

綠松石

綠松石工藝名稱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綠而得名。其英文名稱Turquoise,意為土耳其石。但土耳其並不產綠松石,傳說古代波斯產的綠松石是經土耳其運進歐洲而得名。

四大國石代表

中國四大國石的代表

壽山石,青田石,雞血石和巴林石是中國四大名石,也是中國的國石。四大名石的文化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

一、壽山石——天遺瑰寶生閩中

壽山石

關於壽山石的生成,有的說是女媧當年補天路過壽山,被這裡的青山秀水、綺麗景色所陶醉,翩然起舞,將五色彩石散落在這裡便化成了這光彩奪目的寶石。有的說是遠古一隻鳳凰神鳥的彩蛋液滲入壽山附近的地下變成了壽山石。由此而來的壽山石神秘美麗的傳說,成就了收藏文化中的精靈,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壽山石質地脂潤,色彩斑斕,性堅而韌,非常適宜工藝雕刻,歷來為雕刻家所鍾愛。福州的壽山石雕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壽山石雕發展到元代,便開始產生了壽山石印章文化。現存最早的壽山石印是明代的皇帝之寶。清代諸位皇帝也對壽山石均十分喜愛。如康熙皇帝就有“體元主人”、“康熙宸翰”等壽山石章。乾隆皇帝更喜歡壽山石章,據史記載,他收藏了609枚壽山石章。壽山石不僅成為皇家珍玩,更是人們表達感情的良好禮品。

清初文壇奇人毛奇齡的壽山石小晶玉扇子掛件,不但反映了一種新鮮的壽山石賞玩方式,還見證了毛奇齡的一段人生佳話。毛奇齡60歲時納有一妾,名叫“曼殊”,二人年齡十分懸殊,而感情卻很深厚,甚至毛奇齡78歲高齡時還與曼殊育有一子,被傳為清初文壇的一樁喜事。毛奇齡曾為曼殊寫下一篇《曼殊別志》,言辭真切。寫有壽山石專著《觀石錄》的高兆看後深受感動,便將自己的一枚壽山石小晶玉贈予毛奇齡,還特別叮囑一定要請著名的篆刻家刻上“曼殊”二字。特立獨行的毛奇齡便將小晶玉改系在扇子上,隨身攜帶,時時撫玩,而壽山石掛件的風尚便由此而興起了。

玩石藏石歷來是文人的雅事。而色彩斑斕、晶瑩如玉的壽山石,則深受人們的推崇。壽山石既屬名貴彩石,又是珍貴藝術品,可供觀賞,亦宜收藏,也可作為紀念品賺送,具有高雅、美觀之特點。福建省贈送澳門回歸祖國的紀念禮品《閩澳情、春滿地》,就是由福州市壽山石著名雕刻工藝師林飛、林東設計創作的壽山石雕。這件長寬各約六十五厘米、厚二十二厘米、重約一百五十公斤的精緻作品,用整塊壽山高山石雕刻而成。主景為最具福建特色的武夷山水和榕樹造型。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石材的天然紋理和豐富色彩,將玉女峰的婀娜秀麗、大王峰的偉岸雄渾、榕樹的枝繁葉茂,以及九曲長溪、水中竹排、亭台樓閣和如織的遊人一一再現於不足一平方米的畫面上,其中僅形態各異的人物就有九十九個,可謂鬼斧神工。此外,壽山石已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一個獲得特許產品資格的玉石類禮品。現在全球市場上壽山石“迎、慶、賀”中國結系列十分熱銷。

二、青田石——千古名石天下雄

青田石屬葉蠟石類,主要產與浙江北部重巒疊嶂的石材之中,生成的溫度和氣壓都較高,故石質結實細密,刀感軟硬適中,特別富有金石味。與壽山石主調尚艷、尚濃不同,青田石主調尚清、尚淡,退盡火氣,雍容嫻靜,讓人回味無窮。

相傳遠古時代,一塊女媧用來補天剩下的五彩遺石,自愧派不上用場,於是向媧皇請纓到下界,後來五彩遺石下凡的地方就是青田縣,這塊五彩遺石也因此被稱為青田石。青田石雕就是以青田石作為材料雕制而成的藝術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博得人們喜愛,石作為材料雕制而成的藝術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藝博得人們喜愛,被喻為“在石頭上繡花”,令人嘆為觀止。

青田石雕是中國傳統石雕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歷史悠久。現在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館內的出土文物——六朝時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臥豬。作品線條簡練、造型古樸、形神兼備,藝術上可見漢、魏風貌。到明代,許多青田凍石塊料直接運銷南京等地,被文人墨客作篆刻印材,極其珍貴。

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壽時,大臣選用青田石刻制一套60枚“寶典福書”印章作為壽禮,每枚印章上都有一個“福”字。乾隆見了,龍心大悅,現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清光緒三十年,在比利時賽會上,青田石雕獲銀牌獎。光緒三十一年,在義大利羅馬賽會上又獲上等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兩枚銀牌獎章。

建國以來,青田石雕又以獨特精湛的工藝,被外交部定為國禮。1956年,印尼總統加諾訪華、蘇聯最高蘇維埃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訪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1978年我國領導訪問朝鮮,皆以青田石雕饋贈。自此,青田石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文明的象徵、友誼的見證。

三、雞血石——千姿百態任評說

昌化雞血石是昌化石之精華,產於浙江省臨安市昌化西北的玉岩山,它是“浙西大峽谷”源頭。昌化雞血石具有鮮紅艷麗、晶瑩剔透的麗質,以“國寶”之譽馳名中外,歷來與珠寶鑽翠同樣被人們珍視。

昌化雞血石的美與中華民族的民俗、風情與愛好相融合而顯得獨具特色。雞血石特殊的的紅色正好迎合了中國人特別的情懷,自古至今,由於雞血石含有辰砂,被視為避邪之物,故在賞石、藏石過程中,總把這一瑰麗石材與美好的願望聯繫起來。辰砂紅,在人們眼裡不僅是一種美色,而且是一種神秘的色彩。從古代皇上的御筆到傳說中包公的案筆、道士用的符筆均為朱筆。也正因於此,雞血石成了人們首飾佩戴和收藏的首選。

在明清時期,昌化雞血石珍品大都為皇室收藏,除皇帝與后妃選作寶璽外,還由宮中專業雕刻師精雕細刻賜與高官重臣。據傳,慈禧是收藏昌化雞血石最多的一位皇太后。當年義和團包圍紫禁城時,她密令太監偷運出宮,使之部分散失民間。明尚書吳文華,藏石數百萬,其中有雞血石雕成的羅漢十八尊,關羽像一尊,十分珍貴。前往賞石者看得如痴如醉,到了“縱觀口講指畫,不知膝之相促”的程度。清康熙年間,雞血石產地的昌化縣令、江南名士方成,在任三年,到卸任時留七絕句“三年幸得返吾廬,投硯高風愧不知,檢點吾齋收入好,半方圖石兩箱書。”這半方圖石就是昌化雞血石。

在現代,昌化雞血石同樣得到了政界名人的賞識,留下了種種石緣美談。曾長期擔任民盟中央主席的沈鈞儒先生,是著名的藏石家。在他的“與石居”中,除了書櫃、石架,連窗台上也擺滿了石頭。由他珍藏的一方豆青地平頭雞血石扁章,成為他家的傳家寶。此印石原為其叔父沈衛(翰林學士)傳給他。後因沈鈞儒之子沈叔年被任命為“封疆大吏”,又將此印石面刻“政治隴疆”四字傳給兒子,勉其子擔任重任。

外國友人亦十分喜愛昌化雞血石。英國著名學者、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也十分崇敬中國的道家學說。他在九十華誕時,特意選了一方昌化雞血石扁章,在印面上刻下他的自取號“凡耀”兩字,邊款用朱文刻“老聃後裔”,足見他愛道學之深,亦可見他對昌化雞血石的鐘愛之情。日本藝術家松倉晴海先生十分喜好印章篆刻,特別喜好吳昌碩的篆刻藝術。1999年,他特意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昌化雞血石方章作為珍貴禮品,贈送給吳昌碩紀念館永留紀念。

四、巴林石——草原愧寶放光芒

巴林石,出產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學名叫葉臘石。巴林石色澤斑斕,紋理奇特,質地溫潤,鍾靈毓秀,是最外觀最精美的石頭。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發現,並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為“天賜之石”。巴林石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它涵蓋著赤峰地區遠古文明的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的底蘊,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

巴林石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各國政府間情感傳遞的獨特禮品。在香港、澳們回歸之際,赤峰市委、市政府分別贈送了巴林石紀念巨璽。紀念璽古樸高雅,以傳統的雕刻花紋形式,原始的篆刻文字手法,贏得了港澳同胞的讚賞,它代表了四百多萬赤峰人,代表了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古老的赤峰。

2001年10月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21個國家首腦聚集上海。上海會議籌備組為給各國首腦一份能代表中國,又有傳統文化特徵的禮品,煞費一番苦心,最後選定以最具民族文化特徵的印章為禮品,又在四大後選國石中選定巴林石。21枚巴林石由一塊石頭破成,紋理圖案如波濤連綿起伏,被專家稱為涌動的太平洋,寓意亞太經合組織各國經濟如涌動的太平洋充滿活力,乘風破浪。印文刻各國首腦中文名字,全國著名篆刻家韓天衡主動請纓,治印。巴林石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走進了世界最高領導層。此外,巴林石掛件、擺件、隨身物件等也是親朋好友之間頗受歡迎的貴重禮品。已成為大眾認可的貴重禮品。

中國國石中國國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