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你的人生》

《開放你的人生》

《開放你的人生》是作者王輝耀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開放你的人生》
作者: 王輝耀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推薦

《開放你的人生》《開放你的人生》
五十位社會各界精英人士聯袂推薦,二百名開放式人生實踐者經驗總結。
凡系統,開放則生,封閉則死。人亦如此。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
開放改變人生!
——王波明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幹事
開放你的人生,為祖國的發展創造奇蹟。
——鄧中翰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
我們的實踐讓我堅信,開放是民族復興之路,是個人成功之路,是我們未來堅定不移的選擇。
——田溯寧中國寬頻產業基金董事長
開放人生,戰無不勝!
——馮侖 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
《開放你的人生》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在這個時代中的成功要素,開放我們的視野,相信讀者一定會從中受益良多。
——李一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兼總裁
我和輝耀從安外大院成長走出,就是最具體最重要的開放人生。
——陳東升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開放你的人生》是一本承前啟後的許多心靈的記錄!
——沈南鵬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開放你的人生》系統地分析了在新的時代,如何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自己的人生,以尋求突破,開闊視野,取得成功。
——陳宏漢 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開放的中國,也開放了我們的生命。願輝耀的書如春風吹拂大地,催開那些尚未開放的人生
——徐小平 新東方集團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內容簡介

本書契合開放的時代,開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人生價值觀討論,倡導開放式人生,呼喚人生也要開放,它或許將徹底改變我們許多人的人生命運,並進而推動中華民族深化開放,走向世界。
本書融開放式人生鮮活的案例和哲理性的醒世妙語為一體,激勵廣大的中國人,尤其是有志青年,衝破封閉的囚籠,敢於解放自己的人生,勇於追求人生的成功。強調生活在開放的時代、開放的中國,如果渴望人生的成功,除了開放人生,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作者王輝耀先生是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擁有豐富的開放式人生閱歷。本書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基於對200多位中國開放式人生實踐者的奮鬥傳奇和成功經驗的分析和感悟,揭示了開放式人生大趨勢,展示了開放式人生的多姿多彩,總結了開放式人生成功的十大要素,探討了開放式人生的行動路徑,為中國當代青年和正在奮鬥前行的人們提供了人生成功的法則。

作者簡介

王輝耀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歐美同學會商會創始會長及2005委員會創始理事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全國青聯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北京市政協顧問,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副會長。兼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的董事長。
曾任國家對外經貿部官員,加拿大駐香港領事團首席商務經濟參贊,全球最大工程諮詢公司SNC—Lavalin國際公司董事經理和世界第三大項目管理公司AMEC—Agral國際公司副總裁,並擔任過GE西門子ABB三菱阿爾斯通等多家跨國公司的高級顧問。
在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上被譽為“新華商的代表人物”,被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雜誌評為中國首屆“中華海歸十大創業人物”。其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奮鬥經歷和發展軌跡,堪稱開放式人生成功者的代表,《嘹望》周刊評價說:“王輝耀從北京到海外的遠征,無疑是中國更加開放所產生的獨特現象之一。”
在東西方溝通、國際商務管理和國際人才方面有著廣泛的實踐和研究,發表相關著作和暢銷書多部,包括《我在東西方的奮鬥》、《新華商之路》、《MBA通才之道》、《海歸時代》等。

目錄

導言開放的時代,成就開放式人生
開放的時代,人生也需要開放
開放式人生的十大要素
第1章心態開放——開放式人生的起點
心態開放,才能導引開放式人生
開放式心態的基本構造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心態開放三部曲:眼界、腦界、胸界
第2章視野開闊——開放式人和珠環境突圍
提升人生高度,擁有國際視野
開拓視野,克服自身盲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
上全球資訊網,交八方友,打破信息和圈子限制
做多元事,成多元才,打破專業和技能限制
第3章擁有自信——開放式人生的立身基石
自信是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質
真正的自信來源於恰當定位
自信是怎樣煉成的
警惕自信過頭症
第4章富有膽略——開放式人生的重要素質
成功人生,需要一顆冒險的心
擁有膽略才能贏得冒險
激發勇氣和膽量的四大要素
升華膽量為膽略——優勢戰略
第5章有效策劃——開放式人生的自主途徑
自主人生,首需策劃人生
人生策劃的SMART原則
人生策劃三部曲
職業策劃:最重要的人生策劃
大學策劃:職業策劃的啟動期
第6章高效行為——開放式人生的勝利保障
敢於行動,人生才能成功
把握機遇,就是及時行動
管理好我們的行動力
最高效的行動原則:要事第一
第7章不斷創新——開放式人生的核心能力
唯有創造,才能實現人生跨越
開放式學習:從觀念和意識上解放創造力
如何鍛造自己的創造力
成為創造型人才的四個關鍵
讓人生富有創造力——善於人生轉型
第8章整合平台——開放式人生的事業依託
人生宏圖須在平台上展開
搭建開放式的事業平台
整合平台的四大利器
讓你的平台國際化
第9章構建人脈——開放式人生的無形資源
人人都是圈中人
人脈——圈子的核心
構建自己的人脈圈子
開拓人脈圈子的主要路徑
如何在圈子中廣受歡迎
第10章打造品牌——開放式人生的公信名片
開放的時代,你就是品牌
成功個人品牌的內涵
如何塑造個人品牌
個人品牌推介的有效工具
對個人品牌做出函承諾
結束語一切都是為了人的開放
成功人士名單
後記

書摘插圖

《開放你的人生》《開放你的人生》
第1章心態開放——開放式人生的起點
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社會急遽變化的年代。
世界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過,美國次貸危機,中國跟著感冒發燒;南方發生雪災,北京菜價跟著漲三成。中國民族企業的驕傲——聯想的總部竟然是在美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廣東幾乎可稱得上世界工廠,中國新經濟領域著名的“新企業”背後大都有著海外風險投資的身影。我們也很難去區分商品的國界:
一架美國波音747客機需約45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件來自6個國家成千上萬的企業。
開放已經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時代大潮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全球化和互聯化的浪潮,早已經席捲了整箇中國,使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封閉的中國必須懷著徹底開放的心態面對世界。
皮尤的調查報告分析原因時認為:中國和印度在開放中獲得了實質性的進步,西方國家卻遭遇了貿易赤字增長、工作崗位向亞洲流失等經濟問題。本來,世界各國經濟彼消我長、彼追我趕的局面很正常,但東方的心態因此更加開放。這個調查報告正是一面鏡子,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的一句話:“國家雖小,開放兼容乃大。”同樣,國家雖大,保守封閉乃小。百年前的中國就有過深刻的教訓。
開放首先源於心態。
國家如此,社會如此,個人也是如此。
心態是人的意識、觀念、動機、情感、氣質、興趣等心理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人內心對各種信息刺激做出反應的趨向。這種趨向對人的思維、言行、情緒、思想具有導向作用。
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也會有什麼樣的理想、目標、規劃、個性。西方哲學家J·E·丁格曾如此說:“關鍵的不是我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而是我們的心態。”
開放的心態,是一種主動進攻的強勢心理,也是一種勇於進取開拓的奮鬥哲學,一種積極溝通與合作的處世原則,更是一種心胸開拓的生活境界。心態開放,能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反之,封閉和保守的心態,則是一種弱勢和防守的心理,一種圍牆的文化,一種固步自封的被動挨打哲學,這足以使強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使弱者更弱。
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曾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07年年會上發表演講說:中國必須採取一種更加寬容、理解、包容的開放心態去應對一切,不以意識形態和感情劃線,塑造開放、大度、守規則的民族形象,才能減少整個世界存在的一些擔憂和誤解,使大國崛起成為和平崛起的過程。而當龍永圖自己以開放兼容的心態來主持博鰲亞洲論壇時,2008年4月,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海峽兩岸,都同意選擇博鰲這一舞台——而非別的舞台來啟動堪稱中華民族盛事的破冰之旅——“博鰲胡蕭會”,這也就不難理解了。博鰲論壇本身對各種意識和價值觀的開放、多元、兼容,注定了自身能夠承載這一以對話為主鏇律的歷史風雲事件。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副局長範文仲,就把心態和制度並列為造成中國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之間差距的根本原因:“政治觀念和硬體方面的差距在中國已經不是問題,經濟學研究的落後根本原因在於學術、教育制度的缺陷和學者心態的差異。”
在當今開放的大潮當中,人們曾經熟悉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如果心態不夠開放,其結果往往是自釀苦酒:越努力奮鬥,路卻越來越窄;越主動交際,就越得罪更多的朋友;做很有意義的事情,也一樣遭遇很多善良的本應該支持的人的反對。
心態開放者,通常先有問題再有答案,有證據才有事實,就事論事,就人論人。心態保守者則常常先有立場和結論,先有思維和方法,常常以一元化的價值、一成不變的方法處理事情,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梅菲特(北京)公司董事長喻恆曾這樣形容心態帶給人生的變化:“世上有四種不同的人:第一種人是口袋裡沒錢,心裡也沒錢,他可以比較輕鬆地過一輩子;第二種人是口袋裡沒錢,心裡有錢,他會痛苦地過一輩子;第三種人,口袋裡有錢,心裡也有錢,他會累一輩子;第四種人是口袋裡有錢但心裡沒錢,他就可以快樂地過一輩子。因此,面對金錢要有理智開放的心態,要學會支配金錢而不能被金錢所支配。”
只有開放的社會,才能為個人的奮鬥提供多元化而非零和競爭的成功渠道。但是,也只有心態開放的人,才能善於把握時代和社會所提供的機會。
心態開放為什麼能夠成為開放式人生的起點?除了開放的時代要求我們非如此不可之外,另外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開放的心態本身的基本構造,決定了它在任何時代,都應該成為一個人的重要素質。
1.強烈的進取心
如果有一種力量能使我們本能地張開雙臂去迎接人生,那就只能是我們的進取心和志向。進取心總是促使我們打開人生大門,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開放式心態的首要構成。
進取心可以包含很多詞語的含義:雄心與野心,志向與欲望等。個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才能有改變現狀的強烈動力,才能對在這個世界上實現自己的抱負懷有興趣,進而尋求並肩作戰的夥伴和朋友,接納各種思想、方法、技能,越挫越勇,做出各種各樣的人生努力。
人生猶如一次大海遠航,不知道終點,也無法回頭,我們甚至可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行駛,當然也無法規劃和勾勒出未來藍圖。但是沒有關係,在我研究採訪的這數百位成功者當中,不少人進入現在的行業,做現在的事,完全是一種偶然。當然,沒有偶然的是這些人從還沒有成功之前,就對建立事業充滿了強烈的持續的渴望。
這種渴望也就是進取心,進取心與目標的區別在於,它指向一個前進的方向,卻沒有具體的落點和彼岸。所以,大多數開放型成功者的人生也常常充滿了靈活的轉型和轉身,他們不會把自己封閉在某一行業、職業、專業上,就算不到現在這一領域創業,他們將來也一定會在另外一個行業創業。他們所強烈企求的只是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成功而已。
因此,我們的人生也許不一定要擁有一個可以終生不變的目標,但一定需要有進取精神——永遠向上向前的指南針。也許眼前大霧迷茫,也許看不到前面的終點,但我們依然要昂著頭:注視著未來的大方向。
2.開明大度,兼容差異
我十分崇尚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倡導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的心態還是一種心胸,這種心胸外化的突出表現為:
——有容人的肚量,能夠容忍異己,欣賞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就是容人。
——有容事的開明,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包容甚至是錯誤的“異見”,當然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惡意批評而影響主觀判斷。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容事。
——有包容差異的頭腦,並且還善於利用各種差異所帶來的機會。
傑普培訓曾被某些媒體稱為“中國高端IT培訓第一品牌”,在海外呆過13年的CEO趙敏談到自己之所以選擇高端IT培訓作為創業方向,就是因為發現了中美之間IT業的差異。
趙敏曾打算做軟體業,但他在國內接觸不少IT企業後卻改變了主意。他發現中國IT企業的高端業務都很急需人才,這個缺口跟美國的情況差不多。但差異就出現在高端IT人才培訓上,中國不但缺乏人才,而且缺乏相應的培訓,層次低、不規範、不具規模,可以說高端IT培訓幾乎為零。因此,趙敏意識到這是個巨大商機:“我們一起回國的六個人,在國外都有很豐富很全面的實踐以及教學經驗,為何不把自己多年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國內更多的IT行業人士呢?這似乎比自己親自去做編程更有意義。”
兼容差異、開明包容的開放心態,正是這個浮躁社會所急缺的,也是我們採訪的開放型成功者所擁有的共同特質之一。
微軟的企業文化很著名,他們的企業文化當中就有一條叫“開放式交流”。它要求所有員工在任何交流或溝通的場合里,都能敞開心扉,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就算大家意見不統一,也一定要表達出來。否則,公司可能會犯錯誤。
不排斥交流,能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社會和周圍的二切,並且能夠理解甚至認同不同人、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的差異性,這就是一種心態的開放。心態不兼容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利益對立的雙方,如醫患矛盾、房地產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的矛盾,還存在於各個方面。在我的部落格留言中,就有過“海歸”與“土鱉”大戰的現象:有些“土鱉”一聽到有人說幾句國外的優點,立刻把人判定為“崇洋媚外”,並且徹底貶低留學的作用;也有些“海歸”則自以為喝過“洋墨水”,“取經”歸來高人一等,總感覺“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
這都是不兼容、不開放的心態。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一個心態開放的人,只會以公正的態度,在能力、品德、價值觀等各方面去衡量人,很少以是否在海外留過學來判斷人。就如大多數跨國公司挑選人才,更多的是看對方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有沒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而不會問對方是“土鱉”還是“海歸”。能力是任何講究效率的公司都最看重的。
3.思維靈活,善於人生調整
一個擁有開放心態的人,通常也不會是一個特別固執的人。
心態不開放,便會意識不到形勢的變化,只認一個理,只信奉一元的價值觀,一條道走到黑,或者說一棵樹上吊死。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戰術是靈活的”、“事情是可以變通的”,只要合理,就不拒絕改變,這才是開放者所應有的心態。《易經》里不是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嗎?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在社會底線認可的前提之下,沒有什麼不可以調整,重要的是要能“活”。不要怕改變,更可怕的是成為生活的奴隸!畢竟是你要適應這個社會,而非這個社會來適應你。
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之初,當大多數人都還在迷戀機關鐵飯碗時,不少人就因為敢幹“下海”、“出國”、“創業”、調整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取得成功。譬如王中軍在物資出版社第一個辭職當個體戶,這是體制內跑到體制外,他後來創辦了華誼兄弟;再如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博士,國中畢業時到開灤煤礦當了七年井下維修工,後來考上大學讀研讀博留學並成為大學教師,再後來“下海”在美國創辦三普證券,並於1997年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再後回國在著名證券公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最後甚至去電視台當起了財經節目主持人;包括我自己當年離開對外經貿部出國讀MBA,也是人生大方向的調整。
4.善於主動學習和借鑑
我曾經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別人流血,自己得到教訓,這是代價最小的教訓;自己流血,自己得到教訓,這是代價最大的教訓;自己流血,別人得到了教訓,自己還沒有得到教訓,這是最可悲的教訓。
心態開放的第四個基本構成是善於積極主動學習和借鑑成功者,能夠與優秀者為伍,就如同與鷹共翱翔,避開失敗者驗證過的教訓。
西方有句名言:“與優秀者為伍。”目本有位教授手島佑郎,研究猶太人的財商,得出的結論是:“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他後來還以此作書名,寫成一本,著名的暢銷書。
不過,心態開放強調的不是環境決定人生,而是我們應該擺脫不利環境,主動進入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環境。“孟母三迂”就是個這樣的典型事例,大多數人選擇到更發達的國家留學和遊學也是基於這樣的心態。如果出國留學不能夠得到更好的薰陶、教育、學習、鍛鍊,自然也就失去了出國的意義。
我在研究中發現,絕大多數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於學習者,這種方式可以體現為進名校、拜名師、出身名門;也可以體現在自學能力上,中學沒有畢業可以自學成才,白手起家,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做人和做事都一樣是種寶貴的學習。
尚諾集團(我愛卡)董事長兼執行長塗志雲接受採訪時,就曾談到去世界名校學習的收穫:“1997年,我去了斯坦福商學院,斯坦福給了我一場徹底的創業洗腦。斯坦福的創業精神非常根深蒂固。那是個創業大本營,人人拿著計畫書,不是在找投資,就是已找到投資,要不就在創業投資公司工作。受環境影響,我先在美國的網路行銷公司DigitalImpact做兼職,後來從學校休學全職工作,成為公司的行銷科學家。”
5.能夠與人溝通合作
著名的勵志大師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85%靠人際關係。”中國相關的流行語則更多,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也就是說善於與人精誠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我們如何積累人脈資源?如何保持人際關係的資源?一個創業者如何招攬人才建立忠誠的團隊?一個雇員如何融入一個團隊,如何在這個團隊中受歡迎?……
在處理人際關係,與人溝通方面,我始終信奉儒家是了不起的專家。《論語》里,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真正說到了與人溝通、合作的大智慧和根本原則。將自己接受和不接受的都“推己及人”,而非以自己一時的狹隘心態與人相處。以開放的心態體會他人內心,替他人先想到,別人自然也會從心底接受你。
我們生活當中常用誤區,就是把寬容當成利人損已,不原意理解別人的難言之處。實際上,這是一種尋求長期刊人利已的雙贏戰略。就算不能達到協定,不能進行合作,因為理解和了解,也可以為下次合作保留機會。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