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是名著《紅樓夢》的別名,原稱《石頭記》,是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四大名著中唯一成書於清朝中葉者。《紅樓夢》書內提及的書名還有《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題為《紅樓夢》,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成為通行的書名。長久以來,一般認為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由高鶚所補,有人認為程偉元也參與了撰寫。

簡介

《金陵十二釵》《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即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

也指書中十二名女子,號稱太虛幻境薄命司廚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黛釵合一)、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巧姐、史湘雲、妙玉、王熙鳳、李紈、秦可卿。

“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里太虛幻境“薄命司”里記錄的南京十二金陵十二釵個最優秀的女子。寶玉問道:“何為金陵十二釵正冊?”警幻道:“即貴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冊。” 作者以十二個女子這樣的擬人手法闡釋了周易理論中的十二地支的輪迴關係,是《紅樓夢》一書的主旨所在。

書名來歷

《金陵十二釵》《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原名

關於《紅樓夢》(在此估且用這個名字)一書的原名是什麼,歷來有很多說法,也各有論據可依,在《紅樓夢》的《凡例》中就解說了多種名字,所以到現在仍然眾說不一,但最準確的方法還是查看原文,看書中是怎么說的、怎么寫的,這是最可依據的,也是唯一準確的。

《紅樓夢》第一回中有云:“後因曹雪芹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這裡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金陵十二釵》才是曹雪芹所定的原名。在第二回中又赫然有文曰:“若使先敘出榮府,然後一一敘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僕,其死板拮据之筆,豈作《十二釵》人手中之物也?”在此再次明說曹雪芹所作者乃《十二釵》也。

所有的延伸、演繹、推敲、揣測都不如原稿來得準確、權威。但為什麼事實明明就擺在眼前,卻有很多人對此視而不見或是明顯不贊同呢?原因有三:

現在各古本均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而對脂硯齋的權威性也是無人懷疑的,所以用《石頭記》作為原名明顯感覺在《金陵十二釵》之上。在第一回中的文字“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的“石頭記”三字旁邊,脂硯齋也明確批註云:“本名。”但這僅僅是脂硯齋以批註者的身份所做的論斷,其身份再高、批語再權威,也比不上書的原作者曹雪芹啊。

這個名字不為眾人所喜歡,感覺它說明不了、含蓋不了《紅樓夢》這部大作,在《紅樓夢》的《凡例》中也有明確的反駁之詞作為佐證:“然此書又名曰《金陵十二釵》,審其名,則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細搜檢去,上中下女子豈止十二人哉!若雲其中自有十二個,則又未嘗指明白系某某。”可能有人要說:連《紅樓夢》的《凡例》自己都反駁了,又如何進行解釋呢?其實看看紅樓夢各版本就能知道,這篇凡例只有甲戌本才有,其它各個版本都沒有,這也就存在了兩種可能性:一是這篇凡例是曹雪芹最早寫的(各版本中甲戌本最早),但後來自己感覺不合適,就刪去了;二是此一篇乃是別人所寫,而最有可能的當然是脂硯齋了,而他(或是她)正是不喜《金陵十二釵》這個名字而願意以《石頭記》命名的人。好在脂硯齋對曹雪芹推崇備至,強調對原文不得增刪一字一句,所以儘管他/她不願用這個名字,但仍忠實地保留了原文。否則換作畸笏叟的話,可能我們就探求不到紅樓夢的原名了。

所有名字中《紅樓夢》是叫得最響、最普遍的,《凡例》中也說:“是書題名極多,《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但總名卻不見得就是曹雪芹要叫的名,脂硯齋不就叫它作《石頭記》嗎?

所以紅樓夢的原名就是《金陵十二釵》,這是可以定論的,儘管感覺不滿意,但若捨棄原文而做它求就不是搞學問的態度了。忠於原著,這是我們鑽研紅樓夢、從中得出最佳結論的唯一的方法。

人物簡介

林黛玉林黛玉

1、林黛玉

金陵十二釵 與薛寶釵並列金陵十二釵之首,前世為三生石邊的一株絳珠草,受赤霞宮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願跟其下凡還盡眼淚。今世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少時父母便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林黛玉之於曹雪芹,意味著女性的最高價值。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說話率直有時卻也刻薄,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從不鼓勵寶玉走仕途經濟,深得寶玉之心。因為她懂得寶玉的精神核心。寶玉反抗宗法社會,她始終是支持者,同盟者,不幸她也是受害者。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她愛得純粹,因而愛得高貴。江南貴族小姐,又經詩詞陶冶過,林黛玉愛起人來就像李清照。而愛在古代,是個受壓迫的字眼,社會不允許。林黛玉是禮教背景下的情愛至上主義者,她愛賈寶玉,不含世俗成分。但這一愛情被王夫人,王熙鳳,薛姨媽等人極度殘忍地扼殺了,終於將最後一滴淚還盡,只剩了一句痛苦的呻吟“寶玉,你好.....”!

2、薛寶釵

與林黛玉並列金陵十二釵之首,薛姨媽的女兒,家中擁有百萬之富。她容貌美麗,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談講談講仕途經濟,被寶玉背地裡斥之為“混帳話”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待人處事十分的圓滑,上面的疼愛,下面的敬重。她掛有一把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加上薛姨媽和王夫人早就製造了“金玉姻緣”的輿論,[1:於是在他們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受騙娶薛寶釵為妻。由於薛寶釵不久就暴病身亡,又在史湘雲守寡後與她結婚,但不久後史湘雲也悽慘的死去,寶玉對世界不再抱任何希望][2:賈寶玉在中了舉人之後便削髮做了和尚(履行當初兩次“你要是死了,我就去當和尚”之說),薛寶釵得子後,兒子長大成官重振家業。](此為前人看過古本留下的蛛絲馬跡中推斷,通行本結局不一)。

3、賈元春

賈元春,金陵十二釵之三,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自幼由賈母教養。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後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賈家為迎接她來省親,特蓋了一座省親別墅。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元妃雖給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榮國府從榮耀轉衰敗的一個轉折點。

4、賈探春

賈探春,金陵十二釵之四,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玫瑰花”之諢名。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彆強烈,抄檢大觀園時,她為了在婢僕面前維護作主子的威嚴,“令丫環秉燭開門而待”,只許別人搜自己的箱櫃,不許人動一下她丫頭的東西。“心內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這一點,對探春動手動腳的,所以當場挨了一巴掌。探春對賈府面臨的大廈將傾的危局頗有感觸,她想用“興利除弊”的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賈探春遠嫁他鄉,最終印證著“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悲慘結局。

5、史湘雲

史湘雲,金陵十二釵之五,是賈母的侄孫女。雖為豪門千金,但她從小父母雙亡,由叔父史鼐和史鼎撫養,而兩個嬸嬸對她並不好。在叔叔家,她一點兒也作不得主,且不時要做針線活至三更。她的身世與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沒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寶釵的影響。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於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她和寶玉也是好朋友,在一起時,有時親熱,有時也會惱火,但她襟懷坦蕩,從未把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後嫁與衛若蘭,婚後不久,在一番充沛流離的生活後與寶玉相遇,並成為夫妻,最後在貧病中死去(此為古本結局,通行本不一)。

6、妙玉

金陵十二釵之六,蘇州人氏。她祖上是讀書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舊時迷信認為命中有災難的人應該捨身出家做僧、道,有錢人家買窮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門,身體才好,故一直帶髮修行。父母已亡,身邊帶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服侍。她極通文墨,極熟經典,模樣又極好。十七歲時隨師父到長安都修行,師父圓寂後,被賈家請入櫳翠庵帶髮修行。後在瓜州渡口“紅顏不得不屈從於枯骨”,以犧牲自己的方式,使史湘雲和賈寶玉最終相遇,結為夫妻,是十二釵中分水嶺式的人物。(這是根據靖藏本手抄古本《石頭記》中的一條獨家脂硯齋批語做的探佚結局,靖藏本早已在1964年被紅樓愛好者發現,後又失蹤,現只有靖藏本上掉落的一頁紙證明靖藏本是真實存在過的,因此妙玉的結局應該就是靖藏本上獨家的脂批所寫的那樣。)也有說是妙玉在賈府差不多敗落時一次去做客,卻恰逢府中遭到了搶劫,被匪徒看上,後在廟裡念經時被擄走,自此下落不明。

7、賈迎春

金陵十二釵之七,是賈赦與妾所生的,排行為賈府二小姐。她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壘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她不追究。別人設法要替她追回,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 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預示著榮國府已經開始逐步走向衰敗。

8、賈惜春

金陵十二釵之八,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庵為尼。

9、王熙鳳

金陵十二釵之九,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幹,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支撐著賈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辭。可被總稱為“五辣”,即香辣,麻辣,酸辣,潑辣,毒辣。為人處事也十分圓滑周到,很懂得如何讓每一個人歡喜,如林黛玉來時,他說的話“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第一句話,“天下”“真”“這樣”已把黛玉誇得很好了,卻還要再加兩句“我今兒才算見了”和“通身的氣派”,更是將黛玉的容貌捧到天上去了,不管再怎么樣的人,也會開心吧!然後再又說了一句,“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兩個稱呼“老祖宗的外孫女兒”“嫡親的孫女”不像前者像後者,這整一段連釋呢就是:王熙鳳先誇得黛玉開心,賈母因為疼他自然聽著也開心,再又根據兩個稱呼,暗地裡稱讚(元)迎探惜這四個真正嫡親的孫女的容貌也美麗絕倫,所以迎探惜開心,夸賈母的親孫女貌美自然就更加開心,再加上他們的母親王夫人,邢夫人,尤氏也必定開心,所以總結,王熙鳳的兩句話50個字不到便可討得八個人開心!

10、巧姐

金陵十二釵之十,賈璉與王熙鳳的女兒。因生在七月初七,曾受過王熙鳳接濟的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巧姐從小生活優裕,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敗落、王熙鳳死後,舅舅王仁和賈環要把她賣與藩王作使女,在緊急關頭,也幸虧劉姥姥幫忙,把她帶入鄉村生活。

11、李紈

金陵十二釵之十一,字宮裁,賈珠之妻,生有兒子賈蘭。她出身金陵名宦,父親李守中曾為國子祭酒。她從小就受父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便了,每日以紡織女紅為要。賈珠不到二十歲就病死了。李紈就一直守寡,雖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只知道撫養親子,閒時陪侍小姑等女紅、誦讀而已。她是個恪守封建禮法的賢女節婦的典型。

12、秦可卿

秦可卿,金陵十二釵之十二,賈蓉之妻。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係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其人身世極為神秘,且其房內所擺的物品沒有一樣不是大有來頭,即使是賈寶玉恐怕都沒有這個資本!而有一次周瑞家的替薛姨媽送宮廷的十二釵花給各個人時她看到那釵花竟拽著它哭了,若說是感激那是不可能的,她並非沒有得到過。死後那些和她比較親近的幾個人居然都沒有人反對她用只有皇族之人才能用的檣木做棺材,更何況她用的那份檣木還是原本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後來因變故而退了的,這種連賈母都不敢用的東西卻被她一個應該說是比較渺小的蓉大奶奶用了,卻無人反對,皇室里也全無反應,說實話,恐怕可卿原系皇室之女

金陵十二釵判詞

★林黛玉 薛寶釵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作品注釋:

“停機德”指的是出自戰國時代燕國樂羊子妻停下機子不織布來勸勉丈夫求取功名賢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人,稱為具有“停機德”,這裡是讚嘆寶釵。

“詠絮才”源自才女謝道韞,後來用於指女子詠詩的才華,後世稱讚能詩善文的女子為有“詠絮才”這裡喻指黛玉應憐惜。

“玉帶林中掛”,倒過來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條封建官僚的腰帶,淪落到掛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視,命運悽慘悲壯的寫照。

“金簪雪裡埋”,是指薛寶釵如圖裡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裡,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王熙鳳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作品注釋:

“凡鳥偏從末世來”指的是鳳姐這么一個能幹的女強人生於末世的不幸,“凡鳥”是繁體里的“鳳”字,也就暗指王熙鳳。從鳳字拆出來得“凡鳥”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呂安對喜的典故,點出“鳳”,自然是種譏諷。畫裡的雌鳳所靠著的冰山,指的就是將融化的賈府所象徵的靠山。“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賈璉對鳳姐的態度變化。新婚後先“從”,對她百依百順,樣樣都聽她的;“二令”解為“冷”,指的是丈夫對她的漸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號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後被休棄的命運。“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棄後哭著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在當時封建的社會中,被休棄是非常悲慘的。

★史湘雲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

作品注釋: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寫湘雲生於封建侯門富貴之家。所謂“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指的就是她家。但這又能怎么樣?湘雲在嬰兒時期“襁褓之間”父母便去世了。雖然富貴而無人關心,從小沒得過溫暖。

“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第三句“展眼吊斜輝”說的是轉眼之間,只有湘雲一人獨自面對落日感傷了。“湘江水逝楚雲飛”點出了“湘雲”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屬古代的楚國,故有楚雲之稱。湘江流逝,楚雲飛散,喻史家衰敗以及湘雲夫婦生活的短暫,以及家破的預兆,用的是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之歡會的典故。

★賈元春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作品注釋:

第一句“二十年來辨是非”寫元春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對人世間的榮辱甘苦有了新的認識,覺得自己實到了“那不見得人的去處”,“終無意趣”。

第二句“榴花開處照宮闈”寫元春從女史到鳳藻宮尚書,直至賢德貴妃,榮耀一時,像石榴花盛開時一般火紅。在外人看來,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應該滿足了,但元春的結論卻是懂得了“辨是非”,認識到了宮廷內部的種種黑暗和腐敗,對自己的生活道路採取了否定的態度。

第三句“三春爭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個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這句意思是說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榮華富貴。

最後一句“虎兔相逢大夢歸”“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開始,所以說“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宮作妃的必然結局。作者在這裡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認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 (註:有些版本為“虎兕相逢大夢歸”,兕是犀牛的一種,古本中的這種說法體現了兩種力量的平衡。)

★賈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作品注釋: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孫”的繁體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孫紹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傳》的典故,喻兇狠殘暴而又忘恩負義的人。這裡是比喻迎春丈夫孫紹祖的險惡狠毒和迎春的苦難。

“得志便猖狂”寫得意後便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孫紹祖在家境困難時曾經拜倒在賈門府下,乞求幫助。後來,孫紹祖在京襲了官職,又“在兵部候缺題升”,一躍成為“暴發戶”。賈家衰敗後,孫紹祖向它逼債,任意踐踏迎春。最終“一載赴黃粱”即而一年之後迎春與孫紹祖,被丈夫凌辱致死。

★賈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作品注釋:

探春是賈府的三小姐,賈政之妾趙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遠,精明能幹,清醒精敏,不被富貴蒙昏了頭。“生於末世運偏消”寫她生於封建社會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暗示探春將遠嫁邊疆,如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返,出嫁時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點出她將在清明時分遠嫁他鄉,如在綜觀畫裡的女子一樣在船上對著江邊“掩面泣涕”,揮別父母家人,往後只能在睡夢中與家人團聚。

★賈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作品注釋:

判詞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長”中“三春景不長”是雙關語。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實際上指惜春的三個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這“三春”的遭際悲苦。第二句“緇衣頓改昔年妝”,緇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裝。這兩句是說惜春從她三個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好景不長,決心擺脫世俗,遁入空門。第三,四句“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具體指出賈府小姐惜春最後出家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過著“緇衣乞食”的生活。

這首判詞寫惜春由三個姐姐的不幸遭遇預感到,自己將來也不會有好結果,決定出家為尼。但這條逃避現實的道路淒涼孤獨,仍然是行不通的。詩里流露的同情與惋惜,明顯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作品注釋:

判詞中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之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廣。“幻”是虛幻,荒誕。這句是揭露賈蓉之父賈珍和兒媳婦秦可卿之間不正當的曖昧的男女關係。

最後兩句“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指出,莫說不肖子弟都來自榮國府,開頭造成禍患的實在是寧國府的人。秦可卿也是被賈珍迫姦淫而自盡。

★李紈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作品注釋:

首句寫到“桃李春風結子完”這裡“李”,“完”暗示出李紈的名字。李紈的青春就像春風中的桃李花一樣,一到結了果實,也就衰謝了。

第二句“到頭誰似一盆蘭”與畫面一樣同指賈蘭。這句說在賈府的末代子孫中,誰也比不上賈蘭有“出息”。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寫李紈年輕喪夫尊禮守節,撫孤成立,這種品德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像冰水一樣得潔淨美好。“空相妒”,指雖然賈蘭中了舉,李紈也博得了“貞節”的美名,但這無法挽回賈府的衰敗,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罷了。

第四句“枉與他人作笑談”的意思是白白地供給別人當作笑料來談論李紈一生奉行“三從四德”,是一個封建社會賢女節婦的典型。李紈最終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為封建禮教的殉葬俑

★妙玉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作品注釋:

此為妙玉的判詞。《世難容》中有“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跟據原文線索及脂硯齋批語,此處王孫公子指陳也俊。但“終陷淖泥中”與他無關。據專家推測,妙玉為救寶玉,風塵僕僕趕到瓜洲(《世難容》中“風塵骯髒”亦是此意),最終卻落入有權有勢的老色鬼手中,因此說“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終陷淖泥中”。

★賈巧姐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作品注釋:

第一句“勢敗休雲貴”意思是說,權勢已經衰敗,就不要提什麼過去的富貴了。

第二句“家亡莫論親”是說,家業已經凋零,就不要再談論什麼骨肉至親了。

第三句“偶因濟村婦”是指巧姐的母親王熙鳳曾“接濟”過劉姥姥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語意雙關。明指湊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劉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諧音“忘仁”拐賣,幸為劉姥姥帶走,才逃出虎口。根據原文“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中,巧姐與板兒換柚子與佛手一幕,作者詳寫這一片段,極有可能是暗示巧姐與板兒的婚姻。

這首判詞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內部人與人之間的偽善關係。得勢富貴的時候,攀宗論親;勢敗沒落的時候,欺詐拐騙,骨肉相殘;完全是赤裸裸的權勢與金錢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來到鄉村,長在農家,成了村姑。比較而言,要比她姑母們幸運得多。

人物命運解讀

王熙鳳王熙鳳

(紅樓夢·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注釋: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時也是這十二支曲的總括和提示。這首序曲交代了《紅樓夢》的起緣。在這裡,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氣,借風月之情來抒發他的“愚衷”。誠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風月情濃”,表現了寶、黛之間的愛情。但是,這種愛情非“才子佳人”式的愛情,而是建築在對封建禮教叛逆的基礎上的純潔的愛情。因此,“懷金悼玉”既不是什麼“色空幻境”的描寫,也不是什麼“情場懺悔”之作,而是通過青年男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來表現封建社會末世之“天”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派遣作者的“愚衷”,這個“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補“天”而無法可補的思想矛盾。

(終身誤)寶黛釵三人的糾葛: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注釋:此曲以賈寶玉的口氣詠林黛玉和薛寶釵“金玉良姻”與“晶瑩雪”指的是薛寶釵。因為,她有金瑣寶玉有通靈寶玉而“雪”就是“薛”。“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林黛玉。因寶玉前身為玉石,林黛玉前身為絳珠草。

寶釵是“山中高士”,即藏愚守拙的性格;黛玉是“世外仙姝”,即目下無塵的脾氣。前者常常大得下人之心,後者常常大受雅士賞識。寶玉則認為這些過分突出的個性既是優點,更是缺點。寶玉對待她們的心情非常複雜。

(枉凝眉)寶黛: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注釋:此為寶黛,林黛玉為“閬苑仙葩”,賈寶玉為“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中的“又”點出了寶黛二人前世兩者便已相遇過,即赤霞宮神瑛侍者與三生石畔的絳珠草之間的甘露之惠,所以今生便是第二次,自然是“又”,且因性格使然,所以就算知道,也不曾互述愛意,還有兩人受倫理束縛無法在一起,所以是“一個枉自嗟啊,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前句乃性格;後句乃社會,水中的月亮和鏡中的鮮花都是虛幻的就如他們的前身,本是仙人何必染塵世之埃!而甘露之惠,還淚之說和最後一句話相對“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恨無常)賈元春: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賈探春: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樂中悲)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注釋:“雲散高唐”指夫妻生活短

(世難容)妙玉: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ǎng zǎng,見文天祥《得兒女訊息》一詩“骯髒到頭方是漢”)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喜冤家)賈迎春: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的驕奢淫蕩貪歡媾。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嘆芳魂艷魄,一載盪悠悠!

(虛花悟)賈惜春: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喔。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聰明累)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留餘慶)賈巧姐: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注釋:“留餘慶”是指積善

(晚韶華)李紈:鏡里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

注釋:“晚韶華“意指到了晚年榮耀一番,但李紈接著就死了。

(好事終)秦可卿: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注釋:“好事終”暗示她與公公賈珍的事告一段落。其實寧府的敗落是從賈敬開始的。

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注釋:

這支曲子是《紅樓夢十二曲》的總結,也是大觀園裡眾多女子悲劇命運的概括。

這裡寫到了十二個女子的各種生活遭遇、各種性格、各種結局。薛林二家,家業已經衰敗;賈家家資巨富,但已揮霍殆盡;巧姐臨難遇恩人,得以死裡逃生;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賈迎春抵債嫁給孫紹祖,被活活折磨而死;林黛玉叛逆封建禮教,為寶玉淚盡喪身。林黛玉因還淚而將淚流盡,於是“欲知命短問前生”;李紈的孩子賈蘭長大後甚是聰穎,當了官重振家業,所以“老來富貴也真僥倖。”。賈探春被迫避禍遠嫁;元春身封貴妃而不得善終;賈惜春看破紅塵,削髮為尼,遁入空門;王熙鳳執迷不悟,機關算盡,結果卻送了性命。凡此種種,形形色色,全部各自分離。所以作者的結論就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飛鳥各投林·對應女子

金陵十二釵的結局是兩個字——“薄命”,所以她們統統被放在了“薄命司”。與此對應的是,在歌曲的最後,寶玉又用形象思維對每一種類型的裙釵做了對比和歸納,說明她們具有殊途同歸的特點。 
(1) 為官的家業凋零──湘雲
(2) 富貴的金銀散盡──寶釵
(3) 有恩的死裡逃生──巧姐
(4) 無情的分明報應──妙玉
(5) 欠命的命已還──迎春
(6) 欠淚的淚已盡──黛玉
(7) 冤冤相報豈非輕──可卿
(8)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
(9) 欲知命短問前生──元春
(10)老來富貴也真僥倖──李紈
(11)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12)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鳳姐

注釋:

這是《紅樓夢十二曲》的總結,也是大觀園里眾多女子悲劇命運的概括。

這裡寫到了十二個女子的各種生活遭遇、各種性格、各種結局。薛林二家,家業已經衰敗;賈家家資巨富,但已揮霍殆盡;巧姐臨難遇恩人,得以死裡逃生;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賈迎春抵債嫁給孫紹祖,被活活折磨而死;林黛玉叛逆封建禮教,為寶玉淚盡喪身。林黛玉因還淚而將淚流盡,於是“欲知命短問前生”;薛寶釵懷的孩子長大後甚是聰穎,當了官重振家業,所以“老來富貴也真僥倖。”。賈探春被迫避禍遠嫁;元春身封貴妃而不得善終;賈惜春看破紅塵,削髮為尼,遁入空門;王熙鳳執迷不悟,機關算盡,結果卻送了性命。凡此種種,形形色色,全部各自分離。所以作者的結論就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十二曲

王熙鳳王熙鳳

(紅樓夢·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注釋:

這是《紅樓夢》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時也是這十二支曲的總括和提示。這首序曲交代了《紅樓夢》的起緣。在這裡,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氣,借風月之情來抒發他的“愚衷”。誠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了“風月情濃”,表現了寶、黛之間的愛情。但是,這種愛情非“才子佳人”式的愛情,而是建築在對封建禮教叛逆的基礎上的純潔的愛情。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麼“色空幻境”的描寫,也不是什麼“情場懺悔”之作,而是通過青年男女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來表現封建社會末世之“天”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派遣作者的“愚衷”,這個“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補“天”而無法可補的思想矛盾。

林黛玉 〔枉凝眉)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枉凝眉)寶黛: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注釋:

此為寶黛,林黛玉為“閬苑仙葩”,賈寶玉為“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中的“又”點出了寶黛二人前世兩者便已相遇過,即赤霞宮神瑛侍者與三生石畔的絳珠草之間的甘露之惠,所以今生便是第二次,自然是“又”,且因性格使然,所以就算知道,也不曾互述愛意,還有兩人受倫理束縛無法在一起,所以是“一個枉自嗟啊,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前句乃性格;後句乃社會,水中的月亮和鏡中的鮮花都是虛幻的就如他們的愛情。而甘露之惠,還淚之說和最後一句話相對“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薛寶釵〔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任是無情也動人。

(終身誤)寶黛釵三人的糾葛: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注釋:

此曲以賈寶玉的口氣詠林黛玉和薛寶釵“金玉良姻”與“晶瑩雪”指的是薛寶釵。因為,她有金瑣寶玉有通靈寶玉而“雪”就是“薛”。“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林黛玉。因寶玉前身為玉石,林黛玉前身為絳珠草。

元春〔恨無常〕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芳魂銷耗。望家鄉,

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

迎春〔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

一味的,驕奢淫蕩貪歡媾。覷著那,侯門艷質同蒲柳;

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嘆芳魂艷魄,一載盪悠悠。

探春 〔分骨肉〕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

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惜春〔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

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喔。

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

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

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王熙鳳〔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史湘雲〔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

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秦可卿〔好事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

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

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

宿孽總因情!

妙玉〔世難容〕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

卻不知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

孤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

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愿;

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巧姐[留餘慶〕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

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勸人生,濟困扶窮。

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李紈〔晚韶華〕

鏡里恩情,更那堪夢裡功名!

那美韶華去之何訊!再休提繡帳鴛衾

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

——昏慘慘,黃泉路近!

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後人欽敬。

相關信息

泥塑

日前,兩名美國教授慕名來到潮安縣浮洋鎮大吳村求購泥塑。在民間藝人吳光讓家中,他們的目光被十二尊栩栩如生的泥塑吸引住了,這十二尊泥塑便是吳光讓不久前製作成功的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看著這些神態各異的泥塑人物,兩名美國教授發出由衷讚嘆:“太神奇了,太精彩了!”當獲悉這些精美作品竟是出自潮州一位六旬農民之手時,他們更感到驚訝。兩位教授說,他們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沒想到這座千年的古城連農民都有這么深厚的藝術功底。
這十二尊神奇的小泥人是如何捏成的呢?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竟能將古典名著中人物的神韻塑造得如此完美,這又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記者走進吳光讓的泥塑作坊,採訪他和泥塑《金陵十二釵》的故事。
吳光讓是潮安縣大吳泥彩貼塑第二十三代傳人,幼年在父親的指導下,堅持學習大吳傳統貼塑和雕塑,通過長期努力,掌握了大吳泥彩貼塑藝術的古老製作技法,積累了歷代藝人凝聚起來的豐富經驗。
吳光讓說,開始下決心製作《金陵十二釵》時,自己心裡也沒底,於是便請專業的美術大師畫了十二張底稿,但由於稿紙是平面的,而泥塑是立體的,這給製作過程增加了不少難度。為了能準確地表現名著中人物的神態,吳光讓專門請教了有關人士,並認真研究《紅樓夢》中這十二位女子的生動情節和最傳神之處。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吳光讓開始埋頭製作這十二位中國文學史上讓無數文人學者津津樂道的小說人物。
由於大吳泥塑都是手工製作,每一尊人物從捏泥到成坯都十分費時,尤其是在刻劃人物的線條和貼泥時,更是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據吳光讓介紹,《金陵十二釵》中每一尊泥塑從捏泥到成坯大約需要3至4天,給人物彩繪上色也需要3至4天。這樣下來,製作每尊泥塑大約需耗費一周時間,這中間還不包括采泥、陰乾和燒制的過程。
在製作《金陵十二釵》時,吳光讓碰到了一個難題,如何繪製《紅樓夢》中這十二位女子的服裝呢?賈元春的服裝是雍容華貴的皇家服飾,而妙玉的服裝卻是清淨脫俗的佛家衣物,每人都有各自特色。而且在泥塑上繪畫遠比在紙上繪畫要複雜得多,繪畫者要按照人物的身體起伏、凹凸特點順勢而畫,否則畫出來的服裝就不夠自然。例如,在描繪妙玉的服裝時,胸部和腰間菱形的形狀和大小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一些褶皺處更是難以處理,吳光讓只能憑著多年的經驗和豐富的想像力將之勾勒出來。正是由於泥塑製作的精細和複雜,加上每尊泥塑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它的藝術價值都很高。
吳光讓說,《金陵十二釵》製作完成之後,他曾想給她們加上一個底座,但這十二個女子的故事都發生在大觀園中,據《紅樓夢》中的描述,大觀園中的亭台水榭,假山花草都十分考究,其中的“湘雲眠石”、“黛玉葬花”等都必須有一個具體的背景,所以,製作底座的難度可想而知。
沒有背景和底座,這十二位文學作品中的美麗女子依然楚楚動人,從她們生動逼真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出民間藝術的風采和魅力,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門獨特的藝術也正面臨失傳的危機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