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幸運的》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幸運的》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幸運的》從成功學角度出發,列舉了18個贏得機遇所需的關鍵要素,只要你拿到了這18把關鍵的金鑰匙,幸運之門肯定會向你敞開。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幸運不是偶然,幸運來自正確的選擇。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幸運的?為什麼自己總是在倒霉?
為什麼成功離自己那么遙遠?為什麼又總有人在演繹成功?
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幸運的密碼就藏在你的選擇里。
掌握選擇的方法,幸運就會常伴在你的身邊。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關鍵在於一個人是否會選擇,不會選擇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會一輩子吃苦的。

內容簡介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在這條成功之路上,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成功底牌,打拚出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本書從成功學角度出發,列舉了18個贏得機遇所需的關鍵要素,只要你拿到了這18把關鍵的金鑰匙,幸運之門肯定會向你敞開。
無數成功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幸運絕非偶然。
本書將給你很多特別的建議,將其套用到生活中去,將會促進你的思考以及行動能力,幸運將會開始追隨你,你將能夠對周遭洞察明悉。如魚一得水一般活出人生的新境界。

目錄

第一章 幸運來自艱苦卓絕的努力
許多時候。人們總是會用“幸運”來形容一個人的崛起與成功。還有一些人會經常抱怨自己時運不濟。對生活和事業中的“不公平”產生困惑與不滿。事實上。幸運的得來靠的是一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與始終如一的勤奮。
幸運永遠不會去敲一個懶漢的門。這是一條毋庸置疑的真理。
幸運之神永遠不會光顧懶漢之門/001
勤奮並不是毫無目的的奔跑/003
勤奮需要聰明相伴/005
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奮發努力/007
勤于思考,善於思考/009
勤奮的人抓住機會,更勤奮的人創造機會/011
拒絕懶惰/013
第二章 幸運來自敬業的態度
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那么。戰勝困難。就要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強者應該具備的職業品性。如果你在工作上能敬業。並且把敬業變成一種習慣。你會一輩子從中受益。
幸運偏愛勤敬工作的人/016
熱情成就事業/019
熱愛工作是敬業者的基本表現/021
帶著樂趣工作才能成功/024
敬業者總能激發自己的工作熱忱/027
一生乾好一件事/029
第三章 幸運來自獨特的自我
人生只屬於自己。一味遵循他人的思想,不敢面對真理是懦弱的表現。這樣的人生是一種悲哀,幸運自然也會遠離我們。因此。要想成為幸運兒。我們應該成為主宰自己生命的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巴。
沒有了自我,一切的快樂都是脆弱的/032
人生只屬於自己/033
幸運者重視自己的興趣/036
看透現實的迷霧/038
走自己的路/039
第四章 幸運總是光顧堅持到最後的人
如果因為遭遇了磨難而怨天尤人,如果因為遭遇了挫折而自暴自棄。如果因為面臨逆境而放棄了追求。如果因為受了傷害就一蹶不振,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人生也是這樣的。只要你有追求,只要你去做事。就肯定不會一帆風順。我們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船舶,只要不停止地航行。就會遭遇風險。沒有風平浪靜的海洋。沒有不受傷的船。但幸運總是只光顧堅持到最後的人。
沒有不受傷的船/042
失敗往往由於半途而廢/044
成功者總在跌倒後更加無畏/046
靠自己與挫折戰鬥到底/048
變逆境為人生的祝福/050
屢敗屢戰才是英雄/054
莫讓自己打敗自己/056
第五章 幸運來自不斷湧現的創意
我們沒有理由低估突發奇想對於成功的重要。也許有的人成功的想法來自書籍。來自他人的介紹。來自對現狀縝密的思索。來自對目標鍥而不捨的追求。但是,靈感卻來自你的心靈深處。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創新的觀念和意識。能否掌握創新的思維方法和運用創新的基本技法。
幸運總是來自新的創意/059
創新者能夠留住靈感/061
創新者能夠發揮想像力/063
創新者敢於推陳出新/066
創新者能夠激發自己的創造力/068
善於培養創新意識/069
如何訓練靈感思維/071
打破思維慣性/073
第六章 幸運來自正確的方向
對那些老是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來說。最痛苦的事莫過於看到別人朝著已有的指針行進著,並且每天都有收穫。而自己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整天都像無頭的蒼蠅一樣.撞到哪兒算哪兒。
成大事者時刻注意在人生的各個階段精心打造生活的指南針.爭取做到環環相扣,有條有理。
成功是一種選擇/076
確定人生的指南針/078
不要捨本逐末/079
明確的目標是一切成功的起點/080
只有你才能決定你的未來/083
為自己擬訂一個可行的計畫/084
目標是改變人生的前提/086
第七章 幸運與夢想並行
夢想越大,成就越高。人生真的是做夢做出來的。越是卓越的人生越是夢想的產物。可以說。夢想越高,人生就越豐富.達成的成就就越卓越。夢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就越差。也就是慣常說的:“期望值越高,達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把你的夢想提升起來,它不應該退縮在一個不恰當的位置.接受夢想的牽引吧!
夢想創造卓越/089
把痛苦變為機會/091
讓內心充滿希望的陽光/092
轉一個方向/093
第八章 幸運來自永不停息的嘗試
第九章 幸運來自永不滿足的進取
第十章 幸運來自大膽無畏的勇氣
第十一章 幸運來自征服一切的信心
第十二章 幸運來自和諧穩定的人脈
第十三章 幸運來自永不放棄的追求
第十四章 幸運來自能謀善斷的智慧
第十五章 幸運來自與時間的競賽
第十六章 幸運來自聰明而高效的習慣
第十七章 幸運來自從不拖延的習慣
第十八章 快樂和幸運其實是一體的
·查看全部>>

前言

大多數的人總是習慣於把生命消耗在苦苦拼搏的老路上,久久徘徊於自己是否能實現夢想的困惑和迷惘之中。而一個生活的幸運兒就在於他能夠發現山那邊橫亘著的一條寬坦的高速公路。那條路似乎就是為他們而建,就是他們個人的幸運之路,等待著他們馳騁,奔向他們心中的理想之境。同樣,如果你想成功的話,你就必須找到一條適合你自己的路。
透過人生的厚重,我們一直在追尋一個人幸運與否的關鍵因素.生活的點點滴滴給了我們很多答案:生活環境、家庭背景、人際交往、個人素質等等,這些都會決定一個人在他漫長的一生中能否獲得幸運之神的青睞。偉大的哲學家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事物的發展方向都是由其內因決定的。於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拋開環境、家庭背景等等因素,決定一個人幸運與否的關鍵在於他自己。
事實證明,那些被人們認為是幸運兒的成功者們,他們身上總會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東西,也許,“素質”這個詞是對此最好的解釋。
“馬太效應”中最深刻的一個道理就是——成功複製成功。其實,幸運也是如此,當你具備了幸運所需要的一切素質後,那個天上的“餡餅”總會追著你的頭頂的。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幸運親自艱苦卓絕的努力
許多時候,人們總是會用“幸運”來形容一個人的崛起與成功,還有一些人會經常抱怨自己時運不濟,對生活和事業中的“不公平”產生困惑與不滿。事實上,幸運的得來靠的是一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與始終如一的勤奮。
幸運永遠不會去敲一個懶漢的門,這是一條毋庸置疑的真理。
幸運之種永遠不會光顧懶漢之門
當人們談論幸運的時候,往往會想到華爾街的那些金融大亨們,在那裡有著太多的一夜暴富的故事,不知幸運對此究竟如何作出最合理的解釋。
1878年6月6日,一個名叫威廉·江恩的男孩子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路芙根市。江恩的父母是愛爾蘭籍移民,家裡沒有一絲的積蓄,加之當時美國經濟不景氣,江恩的母親常常為一日三餐發愁。
少年時代的江恩唯讀了幾年書便早早輟學了,他不得不像大人一樣,為了生計奔波。江恩在火車上賣報紙、送電報,販賣明信片、食品、小飾物等東西,賺取微薄的收入,以貼補家用。與別的報童不同的是,江恩放報紙的大背包里時刻都裝著書,空閒的時候,當別的報童們紛紛去聽火車上賣唱的歌手們唱歌或跑到街上玩耍時,江恩卻悄悄地躲到車站的角落裡讀書。
在讀書的過程中,江恩意識到,自然法則是驅動這個世界的動力。
江恩的家鄉盛產棉花,在對棉花過去十幾年的價格波動作了分析總結後,1902年,24歲的江恩第一次入市買賣棉花期貨,便小賺了一筆,之後他又做了幾筆交易,幾乎筆筆都賺。
棉花期貨上的成功堅定了江恩投資資本市場的信心。不久,江恩到俄克拉何馬去當經紀人。當別的經紀人都將主要精力放在尋找客戶以提高自己的佣金收入時,江恩卻把美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的記錄收集起來,一頭扎進了數字堆里,在那些雜亂無章的數據中尋找著規律性的東西。
當日寸做經紀人的收入是很可觀的,每到夜晚,江恩的許多同事便呼朋喚友地出入高級酒店、俱樂部,而由於沒有客戶得不到佣金,江恩只能穿著寒酸的衣服躲在狹小的地下室里獨自工作著。同事們笑他迂腐,笑他找不到客戶,還暗地裡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路芙根的大笨蛋”。
江恩並不理會這些,依然我行我素。他用幾年的時間去學習自然法則和金融市場的關係,不分日夜地在圖書館研究金融市場在過往100年裡的歷史。
1908年,江恩30歲,移居紐約,成立了自己的經紀公司。同年8月8日,江恩發現了他最重要的市場趨勢預測法,並將其稱為“控制時間因素”。
經過多次準確預測後,江恩聲名大噪。
許多人對江恩一次次對證券市場的準確定位頗為懷疑,更有一些人堅持認為這個年輕人根本沒有那么大的本事,他的成功只不過是傳媒在事實的基礎上大肆渲染的結果。
為證明自己報導的真實性,1909年10月,記者對江恩進行了一次.實地訪問。在雜誌社人員和幾位公證人員的監督下,江恩在10月份的25個市場交易日中共進行了286次買賣,結果,264次獲利,22次損失,獲利率竟高達92.3%。這一結果一見諸報端,立即在美國金融界引起軒然大波,人們驚呼,這個年輕人簡直太幸運了!
以後的幾年裡,江恩在華爾街共賺取了5000多萬美元的利潤,創造了美國金融市場白手起家的神話。不僅如此,他潛心研究得出的“波浪理論”還被譯成十幾種文字,作為世界金融領域從業人員必備的專業知識而被廣為傳播。
許多時候,人們總會用“幸運”來形容一個企業家或是某個人的崛起與成功,還有一些人會經常抱怨自己時運不濟,對生活和事業中的“不公平”產生困惑與不滿。事實上,幸運的得來靠的是一個人艱苦卓絕的努力與永不放棄的執著。
幸運不會去敲一個懶漢的門,這是一條毋庸置疑的真理。
勤奮並不是毫無目的的奔跑
成功的路,就好像是一次馬拉松比賽,需要堅持不懈地奔跑。但首先必須要明確方向,沒有了方向,勤奮就失去了意義,要記住,勤奮並不是毫無目的的奔跑。
為什麼有的人在工作中能創造出很高的效率,而有的人忙忙碌碌卻最終一事無成呢?關鍵在於他沒有注意到所做的事情的方向性,把他的精力消耗在偏離方向的不重要的事情上,從而做了一些無用功。而且,他們在羨慕他人成功的同時還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誤到底在哪裡。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18世紀後半葉,歐洲探險家來到澳大利亞,發現了這塊“新大陸”。1802年,英國派弗林達斯船長帶船隊駛向澳大利亞,想最快地占領這塊寶地。與此同時,法國的拿破崙為了同樣的目的也派阿梅蘭船長駕駛三桅船前往澳大利亞。於是,英國和法國進行了一場時間上的比賽。
法國先進的三桅快船很快捷足先登,占領了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並將該地命名為“拿破崙領地”。隨後他們以為大功告成,便放鬆了警惕。他們發現了當地特有的—種珍奇蝴蝶,為了捕捉這種蝴蝶,他們全體出動,一直縱深追入澳大利亞腹地。
這時候,英國人也來到了這裡,當他們看到法國人的船隻時,以為法國人已占領了此地,非常沮喪。但仔細一看卻沒發現法國人,於是,船長立即命令手下人安營紮寨,並迅速給英國首相報去喜訊。
等到法國人興高采烈地帶著蝴蝶回來時,這塊土地已經牢牢地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了,留給他們的只是無盡的悔恨。
法國人雖然提前到達了目的地,但是他們在沒有完全達成目的的時候,卻不小心偏離了自己的方向,導致功虧一簣,前功盡棄。這個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必須注意行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這樣不僅節省時間,同時也有成效,從而避免忙忙碌碌而又毫無作為。想要做到這一點,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經常問一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的所作所為對實現目標是否有益?
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於把握方向。無論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把目標看得很清楚才開始行動。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一味地蠻幹,是決不會獲取成功達到理想的彼岸的。一個最重要的成功原則就是,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和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沒有目標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遠行。
決定方向的因素有很多,要在生活中對它們進行嚴格的審視,比如你選擇什麼樣的人做朋友、你的時間安排、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熱情、對工作的態度等等。不要小看每一天的生活狀態和快樂指數,這些可能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對事物的看法,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付出勇法。過於為生計奔忙,是什麼錢也賺不到,什麼成就也不會有的。
“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能得到名利與財富”,很多人把這兩句話當作真理,把“努力”、“勤奮”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因而整天忙忙碌碌,常年忍受著勞累,但這樣就一定能夠成功嗎?就一定會獲得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嗎?
無論是一個打工者,還是一個老闆;無論是藍領階層,還是白領階層,都在被一個觀念所束縛著,那就是努力工作。
無數人證明了這一點,單純地努力工作並不能如預期的那樣給自己帶來快樂,一味地勤勞並不能為自己帶來想像中的生活。
告訴你一個既可以多一些時間享受生活,又可以獲得最佳業績的好方法,那就是聰明地工作,而不是單純地努力工作。
自古房子出售,都是先蓋好房,再出售。對此,霍英東反覆問自己:“先出售,後建築不行嗎?”正是由於霍英東這一頓悟,使他擺脫了束縛,邁出了由一介平民變為億萬富豪的傳奇般的創業之路。霍英東是中國香港立倍建築置業公司的創辦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奇特的發跡者”,“白手起家,短期發跡”、“無端發達”、“輕而易舉”、“一舉成功”等等議論之詞將霍英東的發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霍英東的發跡真的神秘嗎?不,他主要是運用了“先出售、後建築”的高招,而這一高招來自於他的思考。
在工作中,勤奮當然必不可少,這是一種優秀的品質,但要想獲得成功,最大程度地體現你的人生價值,就要多思考,無論看到什麼,都要多問為什麼,把思考變成自己的習慣。
成功與辛苦工作沒什麼關係。為了賺大錢和從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東西不得不辛苦工作並不是這個世界的自然規律。與之相反,比大部分人更短的工作時間,更輕鬆悠閒的生活節奏,卻能幫助你從生活中獲取更多的收穫,無論金錢還是精神。
辛苦工作與輕鬆創造是不相匹配的。和那些鼓吹辛苦工作的人不同,“懶惰”的成功者知道與長時間地辛苦工作相比,重要的、具有想像力的付出能產生令人印象深刻得多的經濟效益和個人滿足感。選擇成為一個“懶惰”的成功者,你就能成為一個頂尖人物。你不必為了賺到豐厚的收入而拚命工作,但你一定要學會如何聰明地去工作。
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奮發努力
在暢銷書饋平凹談人生》中,賈平凹說:“我比別人好一點就是我的吃飯和我的理想是統一的,不像有些人,與愛好是斷裂的。比如說我現在愛好的是文學,我卻整天給人跑推銷,理想和吃飯問題老是割裂,產生一種痛苦。我的好處就是三十多歲開始就統一了,是理想,同時還是生存之道。這點恐怕是一生比較幸運的一個地方。”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選好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失敗者為什麼失敗,是因為他可能一生都在從事自己不擅長的事務,以致天賦全被埋沒。人的興趣、才能、素質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有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人生總有一個最適合你的位置,它能讓你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你置身其中,即使忙忙忙碌碌也會不知疲倦,即使面對千難萬險也不會想到退縮。你會為它痴狂,為它心醉,為它傾其一生,死而後已。
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達爾文對數學、醫學一竅不通,一摸到動植物卻靈光煥發。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此後,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倫琴原來學的專業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才是最適合自己乾的行業,後來果然成為一名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一些遺傳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對基因決定。另外還有5對次要的修飾基因,它們起著降低或升高智力的作用,決定著人的特殊天賦。一般說來,人的這5對次要基因總有一兩對是“好”的。也就是說,一般人總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賦與素質。
每個人都具有特殊才能,既然如此,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擅長的方面進行探索努力。可事實上,偏偏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所具有的這項才能,只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兒”,根本不曾想過利用這項“小玩意兒”來提高身價。正因為我們怠於思考自己所擁有的才能,所以也懶得利用上天賜予的最佳禮物。下面是某廣告公司總經理當年初入廣告界的經歷。
在20歲以前,這位總經理渴望成為一名技師。在學校時,他就很努力地充實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有一次,他想賣掉手頭的一台唱機和幾張唱片,於是選出了幾位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分別寫信問他們,看誰願意買。其中一位朋友看了信之後非常願意購買,於是立刻回信,在這封回函里,這位朋友不斷地誇讚他文筆流暢,頗具說服力。因此便建議他,既然能寫出這么有魅力的推銷信函,為什麼不投入廣告界從事撰寫廣告的工作呢?
朋友的這封信,就像一塊小石頭丟入水中,激起了陣陣漣漪,“投入廣告界立志做個出色的廣告人!”這一念頭整日盤鏇在他腦中。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他立志要在廣告界一展身手時,事實上,他便已經成功了。
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點,不管你從前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只要你能稍稍改變一下內心的想法,就能夠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
對你而言,現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在你既有的能力上再加入一些新奇的力量,而是如何將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百分之百地活用發揮。
這個道理就好比我們將砂糖加入咖啡中,如果不攪拌均勻的話,即使加了再多的糖喝起來依然是苦澀的。所以,只要不停地攪拌你腦中的思考,必然會使你現在所具有的能力發揮無遺。
現在,讓我們回頭再來說明這個人生的大問題吧。第一要務並不是要立刻學得新的本領,而是應先將我們現有的才能發揮到極限。要使咖啡香甜,絕對不能一個勁兒猛加砂糖,而是應將已放入杯中的砂糖攪拌,均勻,讓甜味完全散發出來。
愛迪生在校學習時,老師以為他是一個愚笨的孩子,經常責罵他,而愛迪生的母親卻發現了自己兒子愛探究的天賦,用心培養他,後來他終於成了發明大王。
台灣作家三毛自幼對藝術的感受力極強,五年級上課時偷偷地讀《紅樓夢》,讀到寶玉出走時,竟進入空靈忘我狀態,連老師叫她都不知道。她自己很快意識到文學就是自己的追求目標,此後專心於寫作,成了人們喜愛的女作家。
國學大師錢鍾書,1929年報考清華大學,數學只得了15分,但他的國文和英文成績均名列前茅,被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錄取。此後他發揮自己的優勢,潛心鑽研,成了學貫中西的奇才。可見,發掘自己的能力是何等重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其“狀元之才”之所以能夠浮出水面,為世人稱頌,就是因為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們說,人生的成功之本就在於選準自己的位置!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