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

《安徽日報》

《安徽日報》是中共安徽省委的機關報,主導安徽輿論,弘揚時代精神,在廣大讀者中塑造了客觀、公正、真實、權威的形象,成為安徽省覆蓋面最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安徽日報》全省發行,除省會合肥重點覆蓋外,覆蓋其它16個市。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徽日報》《安徽日報》
《安徽日報》是安徽省委機關報,也是安徽省內發行數量最大的綜合性對開日報,在安徽省省內各城市發行到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科室、車間、黨支部,農村發行到70幾個縣的每個鄉鎮的行政村及鄉鎮,擁有上千萬讀者,並在省外各大中城市發行萬餘份。1986年開始在海外發行。作為新中國在安徽省創辦的第一張報紙,《安徽日報》一直發揮著黨和人發群從的喉舌作用,主導安徽輿論,弘揚時代精神,在廣大讀者中塑造了客觀、公正、真實、權威的形象,成為安徽省覆蓋面最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廣告內容客觀、可信度強,印刷質量高,以其獨特的權威性成為宣傳企業,產品品牌形象的最佳媒體。
主要地市的每期發行量:《安徽日報》全省發行,除省會合肥重點覆蓋外,均衡覆蓋其它16個市。日發行量26.3萬,繼續穩居全省報紙首位。其中,合肥7.1萬從發,蕪湖2.1萬份,阜陽2萬份,蚌埠2萬份,安慶1.6萬份,黃山1.5萬份,巢湖1.5萬份,滁州1.3萬份,宿州1.3萬份,馬鞍山淮北、淮南、銅陵宣州、池州、亳州均在1萬份左右。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於2006年成立,成為擁有《安徽日報》《新安晚報》《文摘周刊》《安徽商報》《安徽日報農村版》《安徽法制報》《江淮時報》《世界報》《新聞世界》《DVD導刊》以及中安線上安徽新聞網等綜合性大型傳媒集團。

讀者分析

《安徽日報》讀者群體
《安徽日報》讀者構成分析:《安徽日報》是安徽省最具權威、影響而最廣的日報,讀者群主要是中年成熟人士,文化水平較高,有經濟基礎,消費能力強,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主要頒於機關黨政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檢法,軍隊武警,金融保險、證券、衛生、教育、研究、文化、新聞等行業。其讀者群決定了主要消費房地產、通訊、汽車、計算機、網路及軟體、金融保險服務,高檔家電等產品。年齡構成:25-40歲28%,40-60歲51%,60歲以上21%;月收入構成;999-1999元22%,1999-2999元41%,2999元37%;職業構成;黨政事業單位43%,企業38%,其它19%,性別構成,男68.3%,讀者對《安徽日報》的綜合評價:權威性、時效性強;客觀、公證、說實話;關心讀者社會責任感強;能抓住社會上熱點、焦點問題;內容健康,有品位,質量高;版名標題新穎、醒目;版面編排合理;印刷質量好;廣告可信度高。

欄目設定

《安徽日報》農村版
從2000年6月25日起,安徽日報實行改版、擴版和彩印。改擴版後的安徽日報版面從原來的每周60版擴至72版,其中周一至周四每天12版,周五16版,周六、周日4版。每天的第一、第四版和周一至周五的第九、第十二版為彩印。擴版還對版面配置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新聞版面,壓縮了專刊專版。

《安徽日報》天天彩色印刷。周一至周五12-20版,周六、周日8版。版面設定為:一版要聞(彩色);二版本省要聞;三版國內要聞;四版國際要聞(彩色);五版經濟新聞;六版文教科衛新聞(彩色);七版體育新聞(彩色);八版政法社會新聞(彩色);九版今日點擊(彩色);十版今日關注;十一版財經一周;十二版廣告(封底彩色)。十三至二十版為《資訊時代》、《地方資訊》、《形象導刊》、《健康周刊》、《車行天下》等經濟信息專刊。雙休日除正常新聞版外,另設《社會周刊》和《錢塘周末》。

面臨困境

《安徽日報》《安徽日報》
第一,《安徽日報》發行虧損加劇。《安徽日報》經營大多採用“兩次銷售”盈利模式,即報紙廉價發行虧損由廣告經營利潤彌補。新聞紙價格上漲後,新增成本難以有效消化,報紙發行虧空將會更大。2005年報業經營遭遇“拐點”以來,廣告經營業績增長漸緩,報業廣告實收增幅連續第三年低於GDP的增長。紙價上漲,報業廣告新增收益難以彌補發行新增虧損,導致報社收支嚴重失衡,資金鏈緊張。

第二,預算透支難以支撐。《安徽日報》征訂契約基本上都是在上一年的年底之前簽訂的,與此同時和印刷廠簽訂全年的承印契約。訂報價格和印刷價格約定在先,新聞紙廠隨時漲價,或漲價幅度過大,報業難以承受,印刷企業也不堪重負。

第三,地域差距越來越大。《安徽日報》經營的區域特徵依然明顯。新聞紙漲價,給不同區域的報社帶來的衝擊程度不同。發達地區距紙廠近,運費低,總體紙價相對較低;中西部地區紙廠少,距離遠,運費高,總體紙價更高。

第四,報業競爭能力下降。在物價上漲和實施勞動契約法的環境背景下,傳統媒體經營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單純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已讓處於困境中的報業力不從心,新聞紙漲價使報業經營“雪上加霜”。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報業具有意識形態和市場經濟雙重屬性,獲利能力及經濟實力的削弱,直接導致報業的影響力、競爭力下降,甚至將影響報紙的輿論引導能力

發展策略

《安徽日報》創新經營
一、以報為主,多業發展

以黨報為統領,以都市報為先鋒,抓輿論導向,挖鮮活新聞,搶市場份額,把報紙主業做強。堅持“導向為先、創新為魂、精細為重、真實為本”的辦報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嚴把導向,不斷創新,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依託報業優勢,推進多業發展,集團成功組建了11家非報產業公司。其中,徽風報刊網路公司是全國第一家面向全省城鄉的報刊亭網路,現已建成報刊亭1500座,被中宣部作為文化產業發展典型推介;徽風報刊亭也因解決了2000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而受到國務院表彰。

二、以我為主,合作發展

揚《安徽日報》所長,整合報業資源是報業集團發展的重要策略。在內容合作上,集團與法制日報社合作創辦《世界報》,實現了跨區域辦報,目前報紙運轉良好。在人才合作上,與安徽大學聯辦新聞傳播學院,為集團的發展儲備人才。在資金合作上,引資組建汽車銷售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夯實集團發展基礎。在資源合作上,與安徽省菸草總公司、安徽省信用聯社合作,分別推進《安徽商報》和《安徽日報·農村版》兩家報社的發展。在技術合作上,與中國移動安徽分公司合辦手機報,與科大訊飛合辦語音報。同時,與東方航空公司合作,實現黨報上航班,進一步擴大了黨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三、以內為主,擴散發展

發揮《安徽日報》的內在力量和原有的內部市場的優勢,重點調整內部產品結構,最佳化內部資源配置, 形成內部優勢互補,以合力推進跨地域、跨行業的擴散發展。集團從2006年起分別在美洲歐洲澳洲同步出版《魅力安徽》專版,提升了安徽在國外的影響力。在北京和上海開拓了報刊經營市場,在省內開闢報紙行銷、印刷上的“三點四方”新項目,第一時間讓讀者閱讀到報刊,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擴大發行量。

四、以統為主,分類發展

《安徽日報》在統好的基礎上,統出合力,分出活力,採取一報一策、分類發展的方法。一是統管導向,集團牢牢把握新聞宣傳導向,各報刊按照“三貼近”要求,主攻各自市場,突出特色,出彩出新。二是統管幹部,堅持黨管幹部不變,選人用人機制靈活,實施全員聘用、競爭上崗。三是統管資金,實施一級法人、二級核算、目標管理、績效掛鈎。四是統管項目,集團負責產業項目編制、投資與管理,整體謀劃,集約管理

五、以舊為主,創新發展

《安徽日報》一直是集團發展的重點,但是面臨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安徽日報》搶抓新媒體的發展機遇,創新思路,加快新媒體的建設。集團整合“安徽線上”和“中安網”兩大新聞網站,成立“中安線上”網站,並於2006年1月1日開通運行,是安徽省唯一重點新聞門戶網站。一年多來,網站依託集團豐富的新聞資源和強大的新聞采編隊伍,進一步最佳化安徽本地的新聞資源配置,打造以安徽新聞入口網站為旗幟的綜合性網路服務平台,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社長介紹

《安徽日報》汪家駟
汪家駟,男,1957年12月出生,安徽六安市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高級編輯,現任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確定為省委、省政府直接聯繫專家

從事專業新聞工作二十八年,任安徽日報總編室主任、安徽日報總編助理;1995年起任安徽日報社黨組成員;1996年5月起任安徽日報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總編輯;榮獲中國國防教育先進個人、安徽省首屆“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安徽省消費維權20年特別貢獻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